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作为经济大省,山东正以强省建设新实践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
11月6日,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山东省委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议》,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见效。透视《决议》的周密部署,“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山东实践新篇章”已跃然纸上。一系列具体举措中不难发现“强省会”的身影。
强省,首先要强省会,济南理应“挑大梁”。在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山东实践新篇章上,济南怎么“挑大梁”?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济南如何服务大局、融入大局?
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为沿河省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
作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以及山东省会,“如何践行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是济南必须回答的“时代之问”。
为全面贯彻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科学谋划济南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蓝图,2021年10月,《济南市黄河流域生態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出炉,成为全国第一个公开印发的地方黄河规划。
2022年11月1日,济南市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对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情况进行了总结“盘点”。
黄河济南段新建成绿化提升防护林2284亩,两岸形成了200多米宽的绿色生态廊道;趵突泉实现持续喷涌19年,创下57年来最高地下水位纪录;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落地建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正在成形起势,“1+4+16+N”规划体系加快完善……
一年多来,济南的“黄河成绩单”可谓亮眼。
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唯一支持建设的城市新区,起步区既是济南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也是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主阵地。济南正编制实施“1+4+16+N”规划体系,加快培育高水平特色产业集群,构建完善黄河南北两岸快速畅达交通路网体系,加快打造总部经济区和都市阳台片区。
眺望黄河北岸,中科新经济科创园等现代产业园区拔地而起,起步区已累计签约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等高端优质项目141个、总投资约3365亿元,从开局起步进入成形起势快车道。
不久前,《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印发,进一步明确、细化出“6+4+2”的产业主攻方向,即“6”包括二产的智能车、新能源、新材料、中国芯、机器人、元宇宙;“4”包括三产的新金融、新电商、新会展、泛航空;“2”包括一产的现代种业和休闲农业。
大河两岸,动能澎湃。济南正在以胸怀大局的视野,用实干的妙笔挥写“黄河文章”。
发展是第一要务,产业是发展的第一支撑,产业高度决定了城市高度。
《决议》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等作为塑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重要发力点。这与济南的产业布局方向同样“同频共振”。
济南不仅是闻名中外的“天下泉城”,也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41个工业大类和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目前,济南的工业发展已经形成综合实力更强、质量效益更好、产业能级更高、发展后劲更足的新格局,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双双迈入国家一线城市前列。全市数字经济规模超过50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5%,在中科院发布的2022数字经济城市排行中居全国第6位。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精品钢与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四大主导产业总规模达到1.3万亿元。
高端高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是实现“走在前、开新局”的信心之源、底气所在。
未来的产业跃升之路如何走?济南也已有谋划,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加强产业生态创新,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重点、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未来五年,新培育3—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到2026年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先进制造业达到万亿级规模,建设基础稳固、动能强劲的工业强市。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打造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高地。力争到2025年底,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50%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达到8000亿元。
企业是产业发展的核心主体。《济南市推进企业上市倍增行动计划》《关于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及《济南市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清单》等文件用“真金白银”的政策为济南企业做大做强助了“一臂之力”。
做强产业、壮大企业,济南的高质量发展有了厚实支撑。未来,这条强产业之路,济南步履铿锵。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对于奔驰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齐鲁号”,创新的关键作用不言而喻。
今年以来,“创新”俨然是齐鲁大地的“第一热词”,贯穿了省两会、山东“开年”大会、省第十二次党代会……
《决议》围绕大力实施科教强鲁人才兴鲁战略提出了实施教育提质行动、创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打造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等重要举措。
其实,山东此前就已提出,支持济南高水平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中科院济南科创城、济南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科创中心。
这份支持同样需要“科创实力”做支撑。近年来,济南推动代表量子领域国家战略创新最高水平的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获批建设;齐鲁科学城加快规划建设,山东产研院、超算中心、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山东大学等四大创新圈联动创新格局加速形成;组建山东高研院、山东未来网络研究院等省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先后出台“高校20条”“双创19条”、人才政策“双30条”等高含金量政策……
付出终有回报。截至10月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4397家,累计培育独角兽企业6家、国家级專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5家,省级以上瞪羚和专精特新企业分别达到423家和1532家、均居全省首位,挺起了省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脊梁。全市人才总量达到255万人,培养引进国家级、省级人才超过1500人,为省会加快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创新之路没有尽头。不久前印发的《市属国有企业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八大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年底,济南力争打造40家左右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逐步形成一流企业集群,培养150名左右各层级优秀青年干部。
济南还将建设济青区域性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推进济南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工作。打造济青科创智造廊带,加快齐鲁科创大走廊重点创新平台、研发机构建设。实施“海右翘楚”顶尖人才集聚工程,每年遴选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00名左右。
这座生机勃勃的千年古城正在创新之路上高歌而行,为高质量发展持续释放澎湃动力。
开放是走向繁荣兴旺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决议》提出,加快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其中包括,实施山东自贸试验区2.0版,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等内容。
山东自贸试验区包括济南、青岛、烟台3个片区。近年来,随着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高能级开放平台的加速壮大,开放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十年来全市进出口总额保持了年均11.5%的增速,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7.1%,81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济南。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超过10%、占GDP比重达到10%左右,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落地建设。
开放的济南,格外精彩。11月5日—11月10日,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济南“大招”频出,接连召开4场产业推介和项目签约会、17个重点项目实现签约。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首批25条合作机会清单亮相进博会,这份沉甸甸的清单涵盖绿色建造、新能源、智能制造、生态环保、金融5大领域,总投资约1222.7亿元,一经发布便吸引了诸多世界500强企业、行业巨头的目光。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强省会”更是稳居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全国营商环境便利度评价、纳税人满意度调查等排名中均位居前列,稳居全省第一位;获评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政务上云率达到100%,98.4%的市级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受理。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48万户、比2012年翻了两番多……开放的济南精彩万分,正以更宽广的胸怀融入大局。
围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决议》提出了山东省未来发展的目标:到2035年,基本建成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
目标明确,强省建设离不开强省会的“领头作用”。
济南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为济南未来发展制定了“路线图”,立足新发展阶段济南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鲜明提出今后五年加快建设“六个现代化强省会”具体目标,即加快建设动能充沛、实力跃升的现代化强省会,创新涌动、富有活力的现代化强省会,功能完备、品质一流的现代化强省会,人民幸福、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强省会,绿色低碳、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强省会,治理高效、平安和谐的现代化强省会。
在“六个现代化强省会”的背后,是济南近年来拼搏奋进积累出的“十大发展优势”,包括战略红利交汇叠加、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科技创新实力雄厚、数字赋能势头强劲、人才保障基础坚实、金融服务优势突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城市品质生态宜居、人文环境厚重淳朴。
立足“十大发展优势”,济南将提升中央商务区(CBD)和中央科创区(CTD)的金融发展能级,打造科创金融核心示范区;建强济南国际传播中心,持续擦亮东亚文化之都品牌;推动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00%覆盖,未来五年建立覆盖县、乡、村、家庭的四级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创建国家节水典范城市,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山东卷”如何作答?省会济南有责任更有能力走在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