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博 熊姗姗
南京莱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14
2011-2020年的十年是我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快速成长的十年,经历了两个“五年计划”,市场政策、市场投资、市场参与者数量、硬件设备提供商、软件系统集成商、产业生态、投资模式、用户需求、市场技术等多个方面都产生了变化,形成了今天的市场秩序和格局。
根据2021年统计结果,城市智能交通市场参与者数量达到了为5700家以上,较2020年的5100家增加约600家,增长了约12%。其主要原因在于:
1)国内中小市场分布极为广泛。中国目前有660座城市和约1400个县,每座城市和每个县都有相对单一的项目归属决策者(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公交公司、交通委办局等)。过去十年,各地方的建设需求和市场投资快速增长,而主要集成商同期的成长速度并没有与需求增长同步,导致了这些相对零散的市场需求被地方的小工程商、小集成商所满足。2)产品标准化带动市场繁荣。视频和交通信号机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很高,其产品及所带动的工程建设、相关性产品投资额,每年平均占到城市智能交通市场整体投资额的70%左右。而且项目实施安装的技术含量相对并不高,这为地方中小工程商的生存提供了条件,也造成了市场参与者的增长。
根据赛文研究院统计,过去十年的市场集中度CR4变化如下:
图1 2011-2021年市场集中度(CR4)变化情况
由上图可见,由于智能交通市场进入门槛较低、参与者众多,导致市场集中度较低,即便是头部企业也无法领导整个行业,市场竞争相当充分。
2020年初,全球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导致了整体社会经济活动锐减、市场活跃程度降低。叠加在近几年我国宏观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中,无论是市场投资还是企业经营都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
城市智能交通发展主要依赖的是地方财政的投入。而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还是税收,因此智能交通市场繁荣程度与地方经济情况好坏存在相当强的关联。
据财政部2021年10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4万亿,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93万亿,前三季度各地方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大优化落实减税减费政策,2021年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超7000亿元。随着减税降费政策的推进,导致地方政府财力愈加紧张,反映到交通行业上来就是市场投资放缓,缺乏建设资金。
另一方面,从财政支出来情况来看,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2.3%。其中,中央支出同比下降1.6%,地方支出同比增长3%。与疫情防控直接相关的公共卫生支出增长较快,支出增长2.3%。由于疫情的常态化,相比智能交通建设,疫情防控才是刚需,这也导致交通资金投入相应减少。
因此可见,由于政府支付能力下降,导致回款状况本已不佳的智能交通项目回款账期更加延长。根据赛文研究院的项目回款问题调研结果显示,10年前集成项目平均回款周期大概是6-18个月,现在整体上大约增加了50%或者更多。而且自2018年以来,招标没有预付款的项目出现非常多,有预付款也只有10%-20%,其他款项一直要到验收完成才给付款。
市场营商环境变差,企业经营的边际成本持续上升、边际效益持续下降,导致企业生存更加艰难。
根据赛文研究院统计,2021年我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总规模625.3亿元,同比增长6.1%,为过去五年最低。自2017年以来,城市智能交通市场投资放缓,年平均增长率大部分在6-8%之间。仅2020年得益于自动驾驶及智慧停车市场投资增长带动,全年市场投资增长率达到15%。具体见下图:
图2 2017-2021年智能交通市场规模变化
1)从过亿项目占比来看。根据赛文研究院统计,2021年智能交通市场过亿项目达34项,较2020年减少4项。但2021年过亿项目总规模89.5亿,占全年市场总规模的14.3%,同比增长29.9%。其中,自动驾驶类项目10项,合计15.5亿,占亿元项目总规模的17.3%;智能停车类项目15项,合计44.7亿,占亿元项目总规模的49.9%;智能交通管理和智慧交运类项目仅8项,比2020年减少12项,这也是城市智能交通头部企业在2021年普遍感受到巨大经营压力的印证。
2)从市场细分领域来看。因为智慧停车市场的投资贡献,导致市场总规模仍然保持接近30%的增长。但是从视频类细分市场(电子警察、卡口、道路交通监控)来看,市场总投资规模达到224.5亿,占城市智能交通整体市场的35.9%,较2020年同比降低16.6%。这三个细分市场作为目前城市智能交通最主要的投资细分市场,是造成智能交通管理市场投资整体低迷的重要原因。
3)从市场参与者来看。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及百度系公司,包含联合体)参与了6个项目,在过亿项目市场竞争中胜出。传统智能交通企业参与了10项,比2020年减少5项,占2021年过亿项目的29%。
4)从千万级项目数量来看。2021年千万级项目数量722项,同比减少116项,减少14%;市场规模258亿,同比减少0.2%,占全年总市场规模的41.3%,较2020年的43.9%下降2.6%。自2017年以来,千万级项目市场规模占全年市场总规模比例呈明显下滑趋势,市场相对更碎片化。具体见下图:
图3 2012-2021年千万级项目数量变化
综上可见,随着智能交通市场的发展,传统优势细分领域占比减少,新兴领域成为发展热点;同时,互联网大厂或者联合体正在逐步借助自身优势,逐步蚕食传统智能交通企业的份额。市场分布更加碎片化,格局更加复杂。
各地政府越来越重视本地科技企业的发展,再加上地方财政困难,各地对于项目投资建设、税收本地化的要求越来越多。开始出现一批大数据、科技类以及所谓“运营”类的国资背景企业进行项目投资,再二次招标寻找专业的科技公司合作建设项目。同时,运营商的各地分子公司也积极参与智能交通项目建设,在中标项目后也采用与专业科技公司合作的方式建设项目。
在互联网企业方面,百度在2021年首次登顶榜单榜首,打破过去十年海信网络科技、易华录两家传统智能交通企业轮流位居榜首的局面。同时,阿里云和腾讯尽管都采用“被集成”战略,但仍然在总包市场表现良好。
由此可见,以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科技巨头、综合实力逐渐增强的传统规划设计院的市场进入,三大运营商的集体发力,地方国资背景大数据等科技公司的出现,这些因素都让市场竞争环境更加复杂。
1)现金流困难。政府项目的付款条件没有明显改观,传统企业经营又主要以政府项目型市场为主导,大部分企业2017-2020年应收账款额均呈逐渐增长态势,企业现金流挑战仍然严峻。
2)行业内卷。行业普遍存在的企业不重视研发、不重视技术投入所带来的经营弊端,在经济环境恶化的时候很快得以体现,北京、重庆、合肥等地方大型项目的招标中,中标价下浮率接近50%,行业内卷严重。加上传统智能交通企业在技术和产品层面发展相对停滞,同质化严重,利润空间减少,用户需求更加多样化、全面性的要求,传统智能交通企业的发展进入的减速带[1]。
因此,对于传统智能交通企业来说,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加大企业在研发和技术上的投入,成为了在困境中求生的关键手段。
对2021年智能交通市场投资事件进行梳理,可以发现资本青睐的细分市场关键词主要为:交通感知、AI、智慧停车,除此之外,出行服务、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集成、大数据等领域也有投资事件发生。
1)交通感知方面。近几年城市全息路口、车路协同等市场的兴起,给视频、雷达、雷视等感知市场带来了非常好的发展势头。
2)AI方面。随着视频监控覆盖密度的越来越高,传统人工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实战需要,对于视觉图像AI技术在车辆特征识别、车辆行为识别、人员特征识别、人员行为识别等方面的应用需求越来越多。
3)智慧停车方面。依托运营服务的建设方式,智慧停车概念的头部企业迅速在全国范围铺开市场,业绩持续向好,获得了投资方的青睐,部分企业也正在冲刺资本市场。
4)车路协同方面。由于国家在政策层面不断的出台利好文件,虽然车路协同的发展前景,车企、交通行业、交通设备厂商、运营商等多方看法还不能形成统一,但是资本仍在持续投入跟进,技术和产品研发也没有停止[2]。
投资热点领域呈现较高的技术含量,部分领域的商业模式也在探索中。
随着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单一角色的参与者已经难以满足越来越复杂的项目建设、运营服务、技术创新的要求,用户需要具备多元化能力的角色来解决各种问题。“城市智能交通运营商”的概念由此而生,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2021年发表的《智能交通》(影响人类未来10~40年的重大变革)一书中,对该角色进行了描述:
智能交通运营商强调服务的可持续、闭环和全生命周期属性,需要对“最终结果”负责。这里的“结果”对于城市来说就是安全、高效、宜居、人性化等,需要企业具备相当的技术能力,解决操作、实施层面问题的能力。
从服务对象角度看,智能交通运营商分为面向C端的出行服务运营、面向B端的智能交通基础设施与服务运营、面向G端的智能交通基础设施运营三类。
1)面向C端的智能交通运营商。按照所运营资源的归属权,又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自身整合或提供运营内容,比如滴滴打车、共享单车、定制公交等,。第二类是通过与政府部门合作,整合政府部门和自有资源提供运营服务,比如高德、百度等导航地图的路况信息服务。地方政府投资成立的智慧停车运营公司也属于这类模式。C端运营商模式市场化程度高,盈利模式清晰、成熟。
2)面向B端的智能交通运营商。比如车路协同封闭、开放测试厂区的运营,主导测试厂区车路协同智能化环境建设,面向自动驾驶整车厂开展测试,发放测试牌照等。目前只有少量企业具备这类资格。
3)面向G端的智能交通运营商。主要是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及所产生的信息服务运营,比如高速公路领域机电三大系统的服务和管理。而智慧高速的应用场景,如车路协同、交通气象、交通事件信息、全天候通行保障等,由于商业模式的欠缺,缺少相应的运营服务商。对于城市交通来说,智能化设施建设投资后对拥堵环境改善体感不明显,产品功能、技术水平有待突破提升,交通信号优化等可以明显改善拥堵状况的基础工作长期被忽视,城市交通市场缺乏对环境改善、便捷出行负责的智能交通运营商[3]。
因此可以看到城市智能交通运营商不单单是一个技术能力较强的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者,也一个能为城市提供持续性优质交通服务的并协助地方政府改善交通环境的运营管理者。
1)新基建服务需求。云平台资源服务、行业数据治理、数据资源采集更新等持续性需求,在各地项目建设中普遍存在,是智能交通持续性经营的基础。
2)城市交通管理服务需求。以《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应用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政策为指导,结合信号控制的管理特点,各地交警部门对于配时服务建设的需求未来也是智能交通运营商关键能力之一。
3)车路协同服务需求。随着5G技术的广泛赋能,以及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结合城市运营商5G网络的覆盖优势,未来以运营商为基础,联合政府管理部门、信息服务商(如高德、百度)、平台服务商(智能网联平台)、车企等的合作建设运营模式,也可能是孵化出车路协同方面新的商业模式[4]。
本次研究从智能交通市场现状出发,分析了行业面临的各方面问题,指出了智能交通企业面临的发展困境,指出行业发展应面向高技术含量,紧跟行业政策,定位于多元化的智能交通运营商角色,以开放合作的态度,构筑新的市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