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迎, 廖平, 吴明忠, 李俊刚, 庄明辉, 王晶彦, 王龙权
(1.佳木斯大学,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2.哈尔滨焊接研究院有限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随着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的实施,中国经济建设急需一大批焊接实用型人才[1-2]。高校是培养焊接专业人才的摇篮,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如何培养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所需的焊接专业人才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该文对分布在全国各地的65家用人单位,从焊接专业用人需求状况、对人才能力与素质要求、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为高校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设置、能力培养及专业建设等提供依据。
所调研企业的性质及分布地区如图1和图2所示。调研的企业以国有企业居多,占56.92%;民营企业占27.69%,合资企业占4.62%,科研院所占10.77%。位于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的企业占43.08%,上海、浙江和江苏的企业占26.15%,其余企业分布在北京、河北、山东和广东等地。
图1 调研企业的性质
图2 调研企业分布地区
企业对焊接专业人才需求如图3所示。对焊接毕业生需求量较大的企业占52.73%,需求量一般的企业占38.18%。焊接作为制造业的重要加工手段,以精确、可靠及低成本的优势广泛用于各生产领域。中国在2015年全面部署推进“中国制造2025”强国策略,其中重点发展的农业机械装备、航空航天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等几大领域都与焊接技术密切相关。因此,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相关焊接领域的专业人才[3]。
图3 企业对焊接专业人才需求
企业急需的焊接人才的类型和岗位如图4和图5所示。最需要的是技术型焊接专业人才,占62.34%;其次是管理型人才,占20.78%;生产操作型和市场开发型人才需求较少。其中技术型人才最缺乏的是焊接工艺编制人员(49.35%)、焊接材料工艺评定人员(37.66%),其次是焊接检验人员(25.97%)、压力容器焊接人员(23.38%)和钢结构焊接(22.08%)人员。这些结果说明焊接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行业。在实际生产一线,严重缺乏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焊接技术人员。其主要原因是中国从1998年开始进行专业调整,大部分高等院校取消了焊接专业,将其并入材料成型专业;2007年又重新设置了焊接专业。但目前全国仅有38所高校开设了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向社会输送焊接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人才,这样造成了国内焊接专业人才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图4 企业急需的焊接人才类型
图5 企业急需的焊接人才岗位
企业对焊接专业人才层次需求如图6所示。可以看出,65.45%的企业需要招聘本科生,21.82%的企业需要硕士以上学历,而需要招收高职学历的企业较少。部分企业对本科生毕业院校有明确界定,要求必需招收985或211院校的毕业生。62.34%的企业认为,焊接专业本科生持有国际焊接工程师(IWE)资质证书,对学生就业有一定帮助,如图7所示。这说明高校所培养的焊接专业本科生是企业用人的主要来源,学生持有学历+资质证更具就业竞争力[4]。因此,高校焊接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
图6 企业对焊接专业人才层次需求
图7 IWE资质证对就业的作用
企业注重的毕业生素质与能力如图8所示。最看重的素质是诚实守信和职业道德素质(69%)、爱岗敬业和吃苦耐劳精神(65%),其次是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58%)、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55%)、人际交往与沟通协调能力(51%)、政治素养和法律意识(51%)。对能力的要求最重视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57%)及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56%),其次是专业理论基础知识(49%)、技术改造和设计能力(40%)。从专业角度看,用人单位非常看重的是毕业生的焊接工艺编制能力,比较看重焊接生产管理能力、接技术操作能力、焊接检验能力、焊接结构设计能力,对焊接设备维护能力要求不高,如图9所示。
图8 企业注重的毕业生的素质与能力
图9 企业期望毕业生具有的专业能力
在校企合作方面,愿意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的企业比例为62.33%,不太愿意的比例为5.19%,无合作意愿的为32.47%,如图10所示。有意愿针对单位现有员工,与高校共同开展企业岗位技能培训的占74.02%,不太愿意的占11.69%,无合作意愿的占14.29%,如图11所示。校企合作通过整合学校与企业资源,加强优势互补,既可以促进就业与培养有机联动、人才供需有效对接,帮助用人单位培养和招聘更多实用型、复合型和紧缺型人才,同时可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近2年,教育部在高校逐步推进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都是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的重要举措。
图10 建立合作关系意愿
图11 开展岗位技能培训意愿
基于上述调研结果,对提升高校焊接本科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的措施进行分析,认为高校焊接专业人才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整。
面对国家经济结构深刻调整及产业升级步伐的加快,高校培养的焊接本科专业人才与社会的需求关系也产生变化,高等教育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主要体现在焊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单一性[5]。而新工科的提出为高校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在新工科背景下,焊接专业人才培养应以工程教育“成果导向”理念为指导,依据行业需求,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出发,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等进全方位调整,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构建社会行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将CDIO(Conceive, design, implement, operate)工程教育模式和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成果导向理念引入课程体系建设,以新时代焊接工程师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为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同时建立长效的跟踪反馈机制,定期做市场调研,了解产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跟踪本专业毕业生的发展。根据市场反馈情况,适当调整课程设置和更新课程教学内容,以期达到定期对课程体系进行评估、改进。
焊接专业涉及面较广,将焊接新工艺和焊接检测技术的授课比例加大。其它方面尽量拓展,包括有限元分析、增材制造、智能制造、焊接设备维修课、焊接相关国际标准等内容,往技术研究型路线扩展;适当提高学生的焊接生产管理能力,要让毕业生高成低就,样样精通。此外,注重学生计算机编程能力培训,可增设数控课程、焊接机器人及其自动化控制、三维软件设计等课程,以适应焊接自动化控制的需求。
课堂教学注重基本专业知识的培养,例如焊接接头的类型分类和应力的计算等,以及进行Origin,AutoCAD和Photoshop等软件的操作训练。增加工程管理相关知识,讲解工程实体焊接案例。此外,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夯实基础知识,取消“水课”(内容“水”、管理“水”、考核也“水”的课程),增加技能操作训练;毕业设计尽量偏实践,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加强专业技能的具体落实,使学生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
在保证核心课程学时基础上,让学生更广泛地接触焊接新技术、焊接自动化操作,并与国际标准接轨。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一定要让学生学到东西。特种焊接方法是未来的一种趋势,如激光焊、等离子焊和摩擦焊等,使学生了解几种特种焊接技术,并能够简单操作。此外,新技术更新换代比较快,教学中要及时更新,可适当地结合国内外焊接专业的优秀论文,让学生及时掌握最新的技术水平。在学好的专业基础课程的同时,还要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及阅读能力,否则无法看明白技术方案和技术总结。此外,要加强和重视英语的听说读写训练。
以产促教,以教促产,形成产教深度融合、精准育人。一方面,可以联合企业做一些专项课题的解决,让本科学生参与一些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工作,带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另一方面,针对用人单位生产情况,与实际需求相结合。在毕业生刚刚参加工作时,鼓励毕业生积极发现生产中的问题并反馈学校和老师,为学校研究课题和培养方向提供素材依据;同时学校也针对问题为毕业生提供有力的支撑。此外,以建设产业学院作为产教融合新平台,通过多主体深度融合,校企共同开展专业规划、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开发建设课程,实现专业共建、师资共培、就业共担和资源共享。
通过对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用人需求的调研分析可知,目前企业急需焊接技术型人才,对焊接本科毕业生需求量很大。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能力包括专业技能、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要求毕业生有一定的资质,如获得本科毕业证、国际焊接工程师资格证和焊接操作技能等级证等。此外,用人单位更看重毕业生的品质品德和综合素质。随着自动化焊接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更需要专业知识+智能制造复合型的人才。因此,高校对于焊接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在新工科工程教育背景下,把握“产出为导向”的核心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社会行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焊接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