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油茶林资源现状与规模经营占比关系

2023-01-12 05:58陈苏徽金晓鹏胡冬南
福建林业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鹰潭低产大户

刘 健,龙 蔚,陈苏徽,金晓鹏,胡冬南

(1.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2.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森林生态环境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032; 3.江西省林业科技推广和宣传教育中心,江西 南昌 330038)

2020年我国食用植物油进口高达1160万t[1]。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最新测算,2020年我国食用植物油的对外依存度超过了70%。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油脂油料供需紧张,FAO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食用油价格指数达到了128.9点,创近8年新高,同时国际市场通过价格传导机制导致国内食用植物油价格持续上涨[2]。我国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水平仍有上升趋势,并将长期保持在较高的消费水平范围内。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是我国特有的食用油料树种,其生产的茶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等活性成分,油酸的含量高达80%[3],营养结构均衡,具有烹饪食用、药用等多重功效,未来茶油市场的需求非常旺盛[4]。除了能获得多用途的茶油外,榨油后的茶枯、油茶壳等残留物也可开发利用,可作食用菌的培养料、清塘剂、活性炭、生产糠醛和木糖醇的原材料、栲胶等[5-7]。油茶综合利用价值极高,国内外需求旺盛。油茶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对于增加食用油供给,提高农民收入,缓解耕地压力,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有重大意义[8]。

油茶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南部各省市。江西是油茶主产区之一,全境各县市均有油茶种植,总面积超过104万hm2,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湖南,50%的村级单位种植油茶。然而江西的油茶资源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本文通过分析江西省不同地区油茶林资源的现状及油茶林资源质量与经营主体及经济水平关系,找出影响与制约油茶发展的关键因素,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江西省油茶资源的改善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为2020年江西省林业局收集统计的各县(市、区)上报的数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江西省各地市人均GDP。

1.2 油茶资源分类标准

1.2.1 按油茶资源生产能力划分 根据江西省油茶低产林改造标准,10 a树龄以上的常年平均产油低于60 kg·hm-2的油茶成林,定义为油茶低产林。高产油茶林为采用油茶良种造林或产量高、效益好的油茶林。

1.2.2 按油茶资源生产时期划分 按照生产时期,将油茶划分为产前期(还未投产收获的时期,造林1~4 a左右),初产期(已投产但产量逐年增多的时期,造林5~8 a左右),盛产期(已投产且产量较稳定的时期,造林时间大于8 a),衰产期(产量逐年减少的时期)。

1.3 统计与分析方法

采用Excel对江西省油茶林分布情况、质量状况、不同产期状况及油茶林经营主体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与作图;采用SPSS 21进行不同因子间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江西省油茶林资源现状分析

2.1.1 油茶林面积分布情况 江西省地处东南丘陵,境内多山,森林覆盖率为63.1%,适于发展油茶等经济植物。全省各地市油茶林面积及在林业中的占比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江西省油茶资源分布不均匀、各地差异较大,各地市油茶林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赣州、吉安、宜春、上饶、萍乡、九江、新余、抚州、南昌、景德镇、鹰潭。其中面积最大的赣州有21.75 万hm2,面积最小的鹰潭只有0.79万hm2。

图1 各地市油茶林面积及其在林地中的占比

图2 各地市不同质量油茶林面积占比

另从油茶林面积占林业用地面积比值可以看出,占比从大到小依次为萍乡、新余、宜春、南昌、上饶、吉安、赣州、九江、鹰潭、抚州、景德镇。占比最高的萍乡为32.12%;其次为新余,占比25.41%;其余各地市油茶林在林地中的占比均不足20%;特别是鹰潭、景德镇和抚州3个地市,油茶林面积占林业用地面积的比例不到5%。

2.1.2 油茶林质量状况 为进一步了解各地市油茶林质量状况,对高、低产油茶林面积占油茶总面积的比例进行统计,结果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各地市油茶高产林面积和低产林面积的占比差别很大。就高产油茶林而言,各地市的高产油茶林占比为21.06%~71.24%不等,最高的鹰潭,为71.24%;九江稍低,为70.68%;其次为抚州和赣州;最低的是吉安,萍乡、新余和上饶的高产油茶林占比均没有超过30%。低产林现象较为普遍,除新余、九江、鹰潭、抚州等地外,其余地区低产林占比均超过40%,高于高产林占比。

2.1.3 油茶林产期状况分析

1)不同产期油茶林占比。江西省各地市不同产期油茶林面积占比统计结果见图3。从图3可以看出,南昌、赣州、上饶三地市均以盛产期油茶林最多,衰产期其次,产前期油茶林最少;九江和鹰潭两地市则是产前期油茶林面积最多;景德镇衰产期的老油茶林占比最大,达到55.31%,萍乡、宜春、吉安、抚州4个地市也是以衰产期油茶林面积最多,占比均为30%左右,九江衰产期油茶林也有30.05%;新余初产期油茶林面积占比最大,达到68.85%,其它3个产期的油茶林占比相差不大。

图3 各地市不同产期油茶林面积占比

2)不同产期油茶低产林占比。为了解各产期油茶林质量,对各地市不同产期油茶林中的低产油茶林面积占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图4。由图4可知,随着油茶产期的更迭(油茶生长发育时间的增长),低产林占比增加,盛产期、衰产期低产林占比更是高达61.03%、87.44%。从初产期到盛产期,低产林占比急剧增加,由5.71%增至61.03%。

图4 江西省各产期低产油茶林占比

各地市不同产期油茶林中低产林面积的占比见图5。从图5可以看出,在衰产期油茶林中,除萍乡和上饶外,其它9个地市的低产林占比均超过了80%。在盛产期油茶林中,南昌、萍乡、赣州、吉安、上饶5个地市的低产林占比均超过50%,萍乡、赣州、上饶更是在70%以上;低产林占比最低的是鹰潭,只有3.70%。各地市初产期油茶林中的低产林较低,都没有超过10%。

图5 各地市、各产期低产油茶林面积占比

2.2 油茶林资源质量与经营主体及经济水平关系分析

2.2.1 各地市油茶林经营主体占比 对各地市油茶林经营主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图6。从图6可以看出,江西省各地市超过65%的油茶林是由散户经营,其中新余甚至达到90%以上。企业、大户、合作社等集约化经营主体所经营的油茶林面积占比相对较小,占比最大的九江也没有超过35%。企业经营的油茶面积占比最大的是上饶,其次是南昌,占比最小的是吉安;大户经营的油茶林面积占比最大的是鹰潭,其次是九江,新余和萍乡种植油茶的大户较少,没有超过5%;各地市油茶经营主体中,合作社模式都是最少的,占比都在10%以下。

图6 不同经营主体油茶林占比

2.2.2 油茶林质量与经营主体占比及经济水平的相关性 为了解各地区低产林占比、经营主体、人均GDP之间的关系,将低产林占比、人均GDP、各经营主体占比(企业、大户、合作社)、规模经营占比(各经营主体占比之和)进行两因子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低产林占比与人均GDP、大户、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占比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关系,即低产林占比随着人均GDP、大户、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占比增加而减少。低产林占比与企业经营占比呈正相关关系,即参与油茶种植的企业越多的区域低产林越多。人均GDP与大户占比和规模经营总占比成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而与企业占比和合作社占比呈负相关,即GDP越高的地方参与油茶种植的大户和规模经营越多,企业与合作社越少。然而油茶种植大户越多的地方合作社也越多,其相关系数R=0.606,达到了显著水平。人均GDP与大户呈正比,大户又与合作社呈正比,合作社却与人均GDP呈反比。说明各个因子之间也会有一定的相互影响,通过单独的两因子分析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体现两因子的线性关系,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此对各因子做进一步的复相关、偏相关、通径分析。

表1 各地区低产林占比、人均GDP及各规模化经营占比

表2 两因子相关分析

从多因子复相关的计算结果(表3)来看,每个因子与其它所有因子的综合作用都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从多因子偏相关的计算结果看,剔除其它因子的影响后,低产林占比与人均GDP、合作社占比呈不同程度的负的偏相关。即低产林占比随着人均GDP和合作社占比的增加而降低。低产林占比与大户占比表现为正的偏相关,即大户占比越高,低产林占比越高。这2个偏相关性从另外一个角度阐明了低产林与人均GDP及经营主体之间的关系。

表3 多因子偏相关性及多因子复相关性分析

从规模经营占比及经济水平对低产林占比的通径分析计算结果(表4)来看,人均GDP直接通径系数为-0.868,企业占比、大户占比、合作社占比通过人均GDP对低产林占比的影响分别为-0.022、0.207、0.164,间接通径综合为0.349。说明人均GDP对低产林占比表现为抑制作用,即人均GDP越高低产林占比越低,而其它因子通过影响人均GDP对低产林占比综合表现为促进作用。同样的,合作社占比越高,低产林占比越低,其它因子通过影响合作社占比对低产林占比表现为促进作用。企业占比和大户占比越高低产林占比也越高,这与偏相关分析结果相吻合,其它因子的间接通径总和分别为-0.177、-0.784,分别通过影响企业占比和大户占比对低产林占比表现为抑制作用。

表4 规模经营占比及经济水平对低产林占比通径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江西省11个地市的油茶资源调查数据分析表明,江西省各地市油茶分布面积和产量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导致这种差异可能主要与各地对油茶产业的重视程度有关。如萍乡和新余两地,油茶属于当地主要的经济树种之一,因此受到更多的重视和政策扶持。萍乡自2009年开始实施高产油茶林新造和低产油茶林改造,引进和发展一些油茶企业和种植大户,高产油茶面积和产量均得到较大提高。新余油茶经营历史悠久,自2007年起,市、县两级财政分别建立了油茶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在国家和省项目资金的基础上,市、县两级财政对新造高产油茶林进行补助,近年来油茶产业发展迅速。相对来看,部分地区的油茶产业未能受到更多的重视,这些地区油茶占林业用地比重较小,油茶并非当地主要的经济树种;加之油茶产业前期投入成本较高,经济效益相对其它经济树种不明显,林农种植的积极性不高。以赣州为例,油茶在林业中的占比仅7.16%,当地主要树种为杉木和脐橙,虽然油茶造林项目上有一定的经济补助,但相比于杉木、脐橙等其它树种,种植油茶的经济效益低,难以调动林农参与油茶产业的积极性,油茶产业难以获得较大发展。程志刚等[9]也认为,油茶产业的发展离不幵政府的支持和重视[9]。因此,可以针对不同地区,按照当地生态及经济需要,调控油茶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和经济调控促进油茶产业良性发展。

江西油茶资源总体上低产林占比高,11个地市中,只有九江、鹰潭两地高产油茶林占比超过50%。导致低产林出现的主原因有:良种更新慢、管理粗放、种植技术落后[10-12]。九江、鹰潭2个地区经营管理措施相对完善,油茶良种培育、种植技术水平较高。以九江为例,九江市现有省级定点油茶良种供应苗圃4家,省级良种苗木年生产能力达470万株[13]。良种的培育和种植极大地提高了九江油茶的林木品质,高产林占比高达70.68%。此外,九江大部分企业与合作社的油茶经营管理比较精细[13],油茶生长状况良好。不同地市油茶各产期面积占比有较大的差异,其管理侧重点应该根据油茶不同时期特性施以不同的抚育管理方式。食用木本油料从生产到丰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伴随着长期大量的投入[4]。九江、鹰潭两地产前期占比较大,要引导种植经营者加强抚育管理与协调和匹配相应政策和财政帮扶,培育生长和营养状况良好的盛产期油茶林。南昌、赣州、上饶等地以盛产期油茶林为主,这些地区应该重点加强油茶土、肥、水管理,合理修枝,加强病虫害防控,以延长盛产期时间并防止低产现象发生。大部分地区衰产期油茶林占比大,这些林分经济效益差,建议应用良种逐步更新改造。另外,从各地油茶林的年龄结构可一定程度上预测其未来产业情况,九江、新余两地油茶林是增长型年龄结构,这些地区未来油茶产业将持续扩大和发展。景德镇、宜春、鹰潭等地油茶林是稳定型年龄结构,油茶产业保持稳定。其余地区的油茶林都为衰退型的年龄结构,应当采取适宜的改造措施,否则油茶产量将逐年下降,不利于产业的发展。油茶产量与油茶的产期密切相关,初产期的油茶林只有5.71%是低产林,但在盛产林分中,低产林急增到61.03%。这种情况说明江西省今后需重点加强油茶林科学有效的抚育管理。

油茶的经营主体决定了油茶的规模和经营管理水平。本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大部分油茶产业是由散户在经营管理,散户的规模小、成本高、加工技术简单、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经济效益较低[14]。农户分散经营,不利于良种和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不利于建成规模化的商品生产基地、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创立品牌,更不利于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市场完善的产业体系[15]。除此以外,油茶新造林和老林更新改造的前期一次性投入很大[16-17],而且回报周期较长。普通散户一般无法承受巨大的资金压力。加之油茶种植山区,交通不便,且油茶耐旱,大部分林农对其不予管理[16]。致使油茶林长期处于经营管理粗放的状态,易导致油茶产量低,经济效益差的现象。很多散户经营油茶还停留在自用油阶段,没有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18]。总而言之,散户力量小且存在诸多弊端,无法形成特色产业以驱动当地经济,经营管理不科学也不利于油茶林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减少散户经营占比,集中力量,统一科学经营管理,是提升经济效益和油茶林质量的关键。

低产林占比与人均GDP、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占比呈不同程度的负的偏相关关系,说明人均GDP越高、合作社经营占比越大,低产林占比越低。并且人均GDP、合作社占比与油茶低产林的通径系数分别为-0.868、-0.838,也印证了这一负相关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水平高的地区油茶林的产量也较高,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可以推广油茶种植,既能满足用油需求也能带动经济发展。研究表明,合作社种植的油茶林中低产林更少,说明合作社方式更能经营管理好油茶,提升油茶林质量,对油茶产业的发展来说是长期利好。而低产林占比与企业、大户经营占比呈正的偏相关关系,其通径系数分别为0.411、0.459。即参与油茶种植的企业和大户越多,那么该区域油茶低产林也越多,说明企业、大户参与油茶产业并不是一种最理想的模式。大户一般是通过长期租赁山地营造油茶基地,一般30~50 a,面积3~40 hm2[19],往往希望以较低的经营管理成本获得更高的收益,攫取土地和油茶产能,无视油茶林的长期发展,导致土地贫瘠、低产林占比的增加。为此应当制定相关规定以规范企业和大户的经营行为,保证油茶的长期生产力。

总体而言,低产、衰退、发展不平衡、管理不善、效益低下等各种因素制约着江西省油茶潜能发挥。基于上述问题,各地市应根据当地生态及经济现状,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特别是油茶产业发展落后的地区,应加大产业扶持力,完善产业结构,引导油茶产业发展;低产林占比较大的地市,应加快良种更新进程,重视抚育管理,实现提质增效;引导油茶种植散户合作,提倡合作经营,统一规范管理,提升规模效应;重视企业、大户规模经营,建立监督审查机制,规范其经营活动,确保油茶稳定生产。总之,通过合理规划、科学经营管理、调整年龄结构、扩大经营规模、推动相关政策制定等方法,对症下药,改善现状,以推动油茶产业高效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鹰潭低产大户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低产枣园如何改造
鹰潭火车文化研究
晚秋黄梨低产果园改造技术
关于鸡东县国有林场低产林改造的要点
船祸
技术营销要抓住种植大户的“痛点”
种植大户为什么不赚钱?
浅谈低产低效井改善产能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