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殿兵 赵光安
山东省源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 东营 257447
从现阶段的建筑工程来看,钢筋混凝土项目仍然是最需要重视的环节,由于建筑单位在施工中采用粗放、经验管理模式,导致钢筋混凝土工程很难达到质量标准。钢筋混凝土项目本身较为复杂,其中涉及诸多内容,所以首先要保证施工技术运用,同时通过精细化管理严格把控,明确钢筋混凝土项目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作为影响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核心部分,钢筋混凝土结构应加强设计、技术、安全以及质量等多方面管理,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松懈、疏漏,都会对建筑工程经济、社会效益造成影响。本文主要探究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明确钢筋混凝土工程的重点环节,通过严格把控发挥出材料优势,为建筑工程提供安全保障。
钢筋混凝土其实是钢筋与混凝土材料的融合,在施工中提高结构性能,尤其是建筑结构抵抗不良因素与荷载能力将大大提高,所以建筑工程中的主体,都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就是解决承载力不足等问题,强化建筑整体质量。不过钢筋混凝土施工相对复杂,对技术的把控要求较高,并且施工中很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其次混凝土结构面积比较大,施工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材料、调整工艺,这也会对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造成显著影响,导致钢筋混凝土结构变异[1]。
1.2.1 施工技术管理不足。对于钢筋混凝土工程来说,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施工技术管理不到位,很多细节存在疏漏,例如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存放、施工不规范,接头连接质量不足等,在技术管理贯彻落实不到位的条件下,施工质量必然会受到影响。另外施工中没能做好技术交底,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每个环节、流程都要做好技术交底,这样施工人员才能按照要求操作。如果施工技术没有得到明确,就会引发作业不规范等问题,对建筑工程造成负面影响。
1.2.2 施工技术操作有误。施工过程中技术的应用至关重要,这样才能保证钢筋混凝土工程科学规范,同时有利于提高建筑质量,不过很多建筑单位忽视了施工技术管理,从而引发后续的违规操作,形成一系列连锁反应,不仅仅是降低施工质量,还会因此拖慢施工进度,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例如施工过程中钢筋下料与加工不符合标准、混凝土浇筑振捣不足、模板安装没有遵循设计图纸,对建筑工程造成负面影响。由此可见钢筋混凝土工程中,技术应用是最关键的环节,任何一个施工步骤出现松懈,都会影响建筑效益。
模板施工是钢筋混凝土项目中的关键环节,在安装过程中应该注意施工技术管理,从而保障后续的工程质量。模板主要在混凝土浇筑前进行搭建,并通过多层模板支架系统区有效承载混凝土带来的压力现象,所以要确保模板安装符合强度标准,满足上层模板、支撑以及新浇筑混凝土的重量要求。首先做好定位标高,将放线测量中的数据信息准确记录,为了获取真实性较高的数据信息,可以多付的审核几次,比如施工人员在详细测量后明确标高定位,由监理人员进行复测审核工作,尽量减少施工中的数据偏差。
另外模板施工需要用细腻的水泥砂浆,对模板、垫层结合位置进行填补,这是为了减少浇筑过程中的漏浆现象,从而影响到混凝土结构质量。模板支撑系统主要承载着重量和测压力,尤其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模板质量越高出现安全问题的概率越小,所以后续混凝土浇筑环节对于安全性要求较高,必须保证模板支撑能力符合标准,同时易于后续的拆卸处理。其次模板支撑体系中立柱是主要的承重部件,目前会采用钢管为主要材料,在安装过程中要控制好垂直度,并用支架连接发挥出立柱的最大作用,通过支架将重力进行分散,其次立柱底部、托架和模板之间,应用垫板进行处理,从而增强彼此之间的摩擦力,对间隙进行有效填补[2]。
2.2.1 绑扎施工。作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主要材料,钢筋施工必须要从源头进行控制,首先保证材料符合质量标准,可以和正规厂家进行合作供应原材料,同时加强验收由专业人士负责,通过试验仔细分析钢筋材料的综合性能,在符合性能参数的条件下引进。另外,钢筋存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质量问题,包括锈蚀等对材料质量造成影响,在使用前可以加强检查,合理选择钢筋绑扎施工技术,保证钢筋结构性能。绑扎施工中注意计算钢筋规格、数量以及类型等要求,提前做好计算分析,避免施工中造成材料浪费,固定交叉点时用铁丝连接绑扎,严格控制钢筋的距离,注意将钢筋接头处进行弯曲处理,全面增强钢筋绑扎的稳定性,后续施工就不会出现位移或脱落,有利于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其次绑扎过程中注意保护好模板,可以利用垫层进行防护处理,若需要绑扎双层钢筋,应提前设置好钢筋撑脚,对钢筋进行准确定位,作业人员也要精准掌控绑扎钢筋位置,减少混凝土浇筑中的松动、位移。
2.2.2 钢筋焊接。在钢筋焊接施工中,避免在主筋位置进行焊接操作,必须在电板、帮条、焊缝等区域开展,同时保证钢筋连接稳定安全,在焊接方法的选择上要根据施工情况确定,同时注意加强质量控制。目前钢筋焊接主要采取单面、双面焊接的形式,有利于减少焊接中的钢筋损伤,其中双面焊接在建筑施工中应用最多,如果钢筋焊接有特殊要求,也可以使用单面焊接。焊接过程中注意三点要求:第一,帮条直径、牌号应该随着主筋直径增加而调整,尽量保持正向关系,也就是随着主筋增加而增加,但是不能超过主筋数量。第二,严格控制帮条焊与主筋的距离,一般会控制在2mm~5mm内。第三,在焊接施工前注意预弯主筋,让轴线能够始终保持平直,以此来提高钢筋焊接质量[3]。
2.2.3 防腐处理。在钢筋施工中锈蚀是比较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受到气候因素造成,这会影响钢筋结构性能,因此在施工前要做好除锈和防腐处理,这是提高钢筋材料性能的主要措施,能够提高钢筋结构的稳固性。防腐处理大多会采用环氧涂料,在钢筋的表面进行涂刷起到防护作用,减少钢筋与空气之间的接触,避免环境因素对钢筋材料造成负面影响。另外混凝土本身也具有保护作用,对水分进行阻隔减少与钢筋的接触,从而起到防腐效果,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
2.3.1 浇筑施工。浇筑施工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关键环节,会影响建筑的质量水准,现阶段混凝土浇筑需要采用泵送施工,需要注意的是原材料配比,应经过反复试验选择最佳方案,提高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浇筑过程中要保证连续性,如果出现突发情况必须要停止施工,应保护好上一层混凝土,同时在初凝前进行振捣,否则将会引发裂缝、断层等现象。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最好通过分层、分段浇筑,控制好每层浇筑厚度,即可保证浇筑施工质量。
2.3.2 振捣施工。振捣施工需要在混凝土浇筑后立即进行,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性能,该环节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度、均匀性,所以要严格控制振捣环节。首先根据施工需求选择振捣设备,一般会选择3~4个振捣棒进行处理,并按照1.5mm~2mm的标准控制好振捣棒的间距。操作人员要加强观察混凝土表面是否存在气泡等明显的问题,同时严格遵守快插慢拔的操作原则,振捣过程中避免碰到钢筋结构造成损坏,其次振捣时间、位置应准确控制,促使混凝土振捣均匀[4]。
2.3.3 养护处理。作为建筑工程中的关键环节,混凝土施工后必须要做好养护处理,在养护阶段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温度与湿度,而温度往往会引发混凝土表面裂缝等质量问题,尤其是内外温差较大的条件下,做好养护可避免裂缝现象。在混凝土浇筑施工结束后,通过观察、定期检查判断是否存在质量问题,若发现存在裂缝问题,应及时凿除重新浇筑,如果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出现些许裂缝,可以直接浇筑进行修复。在养护处理中主要通过覆盖塑料薄膜、洒水等方法进行温度与湿度控制,尤其在气温急剧降低的条件下,必须及时覆盖好塑料布,保证混凝土结构不会受到环境影响,以此来增强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一般来说冬季通常需要7~14天的养护时间,并且要时刻检查混凝土结构强度,达到标准后才能拆除模板,并且在拆除模板后继续养护,减少干缩现象的发生。
在钢筋混凝土施工中裂缝是最常见的质量问题,结构表面和内部都有出现裂缝的可能性,而表面裂缝则影响较小,相反内部裂缝对于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影响较大,甚至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后浇带施工就是为了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性能,也是解决裂缝问题的有效措施,大多数情况下钢筋混凝在施工,即使是同一温度条件,但自身物理性质不同,出现明显的热胀冷缩反应,这也是造成裂缝问题的根本原因。后浇带施工需要从防水施工、模板设置与二次浇筑中入手,通过严格把控施工质量,按照要求对各个环节进行操作,从而降低混凝土裂缝发生概率[5]。
混凝土施工项目中存在诸多质量问题,必须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和预防,这样才能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大多数情况下出现质量问题与施工细节的把控息息相关,因此留下较多的安全隐患,甚至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当下要提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清除施工过程中的潜在威胁,例如混凝土出现振捣不实的情况,主要表现为蜂窝、裂缝等,这就需要控制好振捣环节的均匀性,如果采用分层浇筑必须将厚度控制在300~400mm。模板施工前先安装梁柱接头模板,严格检查断面尺寸、垂直度等,必须符合要求再进行后续施工,尽量减少各类偏差现象。另外,混凝土结构出现孔洞,大多与材料配合比设计有关,因此在材料配置过程中要经过严谨的计算,通过原材料性能实验,确定最佳的配合比方案,混凝土进入施工现场后,不能随意添加水分[6]。
综上所述,钢筋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的关键环节,会对整个建筑项目的质量造成显著影响,因此要注意运用正确的施工技术,施工过程中注重强化钢筋混凝土项目管理,以此来保证施工水平与质量。建筑单位必须注重完善管理制度,优化人力、材料以及设备等各项资源的使用,针对性解决钢筋混凝土工程中的缺陷,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建筑行业良好发展。另外,施工中要保障钢筋混凝土的完整性,提高结构整体强度和性能,优化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为建筑工程打造安全的居住环境,同时注重安全管理问题,利用教育培训增强施工人员综合素质,不断完善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