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燕(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郑州 451150)
嵩山绵枣属百合科,丛生于地面,通常四月为发芽长叶阶段,形状多为长圆状,可连皮食用,质地有棉絮之感,因此也有粘枣、棉枣之称,在河南农产品体系中因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宜做补品等特征而得名,近年来广受消费者青睐。“一带一路”建设实施以来,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区域经济与全球经济的发展问题成为热点,农产品出口作为当地经济增收、劳动力安置、区域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有必要合理利用这一渠道满足地区发展需求,全面迎合“一带一路”建设目标。本文讨论了“一带一路”背景对河南嵩山绵枣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了其出口存在的市场竞争加剧、利益分配不均、货币汇率调整等现实挑战,最后从优化绵枣培育品种、组织枣农定期培训、打造规范专业市场、重构绵枣营销体系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
嵩山绵枣作为河南地区典型的枣产业之一,一直以来都对当地经济发展有着重要驱动作用。譬如,绵枣种植农户可通过将绵枣贩售给商户,获取收益;绵枣商户可通过将采买的绵枣流向批发市场或买家,来赚取其中差价;灵活就业个体也可通过参与绵枣加工来获得劳动报酬,实现循环式经济流通。“一带一路”建设下,现代枣产品生产销售模式也随之发生重大转变,对绵枣产量及质量的要求也日益增高。依托于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技术,河南嵩山绵枣目前的产销模式已逐渐转变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更多地关注市场风口变化情况来调整产业结构,如考虑到生态环保需求,改善绵枣种植区域的土壤质地问题等,为实现规模化出口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消费格局变化可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消费者的支付能力与消费层次也会随之升级。目前,枣类产品消费者对枣的要求已不仅仅停留于饱腹层面,对其口感、营养价格也有了更高要求,尤其在农产品出口品类中,要迎合更广阔的消费群体,就需要在产量及质量方面进一步夯实产业根基。同时,在零食市场的不断扩张下,由枣类产品二次加工后的枣类零食开始大量流通于国内外市场,潜在的消费市场得以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绵枣产业布局的重组。一方面,嵩山绵枣在原有的产业链基础上进行了延伸,通过提高附加值的方法来促进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以产业化经营代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一带一路”建设下解决农村深层次矛盾的诉求相符;另一方面,嵩山绵枣在出口过程中更多强调以质取胜,在引入现代化培育技术的前提下,不断调整原有产业布局,着重解决鲜食绵枣供应集中但供应期短的问题,与其他出口经营环节相互衔接,形成有效循环链条。
“一带一路”背景下,“三农”问题被高度聚焦,关于如何合理调度农业资源要素、加强农产品供给保障、引入现代农业科技等课题在实践中不断纵深推进,一系列支持政策也随之出台并落实,农产品出口体系框架因此得以构建与巩固。河南嵩山绵枣产业作为当地农产品的重要分支,得益于农业科技创新等政策支持,先进的生产种植技术、二次加工设备等农业配套被应用于绵枣产品的产销环节当中,带动了产业整体的兴旺发展,针对绵枣产品的出口渠道等规划也有了更严谨的程序依托,加上水利建设、网络建设等配套设施的精准投入、科学搭配,河南嵩山绵枣产品的产量及出口量获得了基本保障。
河南嵩山绵枣产品在“一带一路”建设下虽获得较为多元的出口契机,知名度较之以往也呈现增长趋势,但从宏观的市场环境来看,由于枣产品品类不断丰富、消费群体相对单一,整体竞争程度加剧,要抢占足够的出口市场份额仍相对困难。与国内饮食习惯相比,国外对于枣类产品需求量较低,因此河南嵩山绵枣在国外消费市场占比微小,加上其他省份出口的枣品类丰富,宣传势头迅猛,缺乏品牌宣发力度的河南嵩山绵枣难以抢占足够的市场地位。同时,由于缺乏健全的价格机制,河南嵩山绵枣在价格控制方面始终存在定位不明的问题,品质与价位的匹配程度无法把控在精准范围,加上良种培育组织不规范,容易失去出口竞争优势,甚至可能对口碑产生负面影响。
河南嵩山绵枣出口产业链条中,各个不同环节存在不同的利益主体,当利益分配不均时,便可能导致矛盾激化,直接对整体产业有序健康发展形成制约。譬如,由于目前绵枣的出口量较小,“果贱伤农”的现实问题客观存在,部分收购商以低廉价格向枣农进行收购,果农利益长期受到损害,与其他主体之间的信任度也大幅下滑。“一带一路”背景下,绵枣可通过二次加工来开发更大的农产品消费空间,但在失衡的利益分配影响下,枣农在产业结构中的主动性将被不断削弱,也不利于绵枣产量的提升,进而间接流失二次加工出口契机,逐渐在出口市场竞争中被取代。
农产品出口涉及货币汇率问题,当人民币处于不断升值状态时,出口利润则将随之降低,一些农产品企业因此陷入经营危机。部分外贸企业选择以美元进行定价,人民币升值后,换回的人民币数量减少,原有的利润被汇率所取代,容易产生亏损,在此情况下,企业要获得更高利润,就需要通过提高合同价格来实现,但即便我国作为枣类产品的最大出口国,在高昂的出口价值影响下,也会直接导致国外消费群体扩张受阻,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河南嵩山绵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规模化栽培与集约化管理是“一带一路”背景下农产品体系的重要优化渠道,对于河南嵩山绵枣而言,要从根本上提升产业在农产品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还需要从稳抓良种培育的方向出发,致力于培育出抗病、抗裂果、果实大、品质优的绵枣产品,减轻因病害、坏果带来的成本上升影响。譬如,可通过利用大规模的内部选优、组培多倍体诱变等先进技术,提高绵枣的耐贮藏性、专用加工价值,开展区域化实验,及时紧跟出口市场动向,不断优化绵枣口感与食用价值,逐步扩大种植规模,实现效益与质量的双重提升。此外,在良种适生区域,可尝试进行集中栽培,转换以往零星栽培的格局,发挥良种示范园的牵头作用,在密度过大的情况下设置隔离带,给予绵枣足够的生长空间。同时,结合河南嵩山绵枣产业经营现状及在农产品市场中的实际定位,加强价格管理,使枣产品等级与实际定价相符,出口程序更为标准化、规范化,迎合“一带一路”建设下农产品规模化出口的要求。
枣农作为直接参与枣类农产品生产种植的主体,对于农业生产的认知水平及产销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体系的规范性,可以此为切入点,在河南嵩山绵枣产业中深化枣农的组织培训工作,全面拔高农产品出口质量。首先,结合现代枣类产业发展需求,针对当下枣农个体缺乏生产资料、对生产管理技术缺乏正确认识的现状,加强嵩山当地枣农专业合作社建设,在一体化合作经济视野下,为枣农提供对应的技术服务与指导,包括信息咨询、栽培知识、市场机制讲解、销售指导等,使枣农更多地了解到绵枣出口的具体程序,从而在程序范围内找准发展点,扩大利润空间。在此基础上,还可通过对合作组织中合作章程与制度的利用,约束部分枣农违背共同利益的不当行为,扭转因枣农组织专业素质不强、组织观念薄弱带来的产品出口劣势。基于网络大范围普及的技术条件,可通过开通与河南嵩山绵枣产品对应的自媒体平台来提高产品知名度,枣农也可直接参与到线上销售链条当中,因此有必要切实加强网络操作技术的培训指导,并引导枣农通过线上渠道主动分享关于绵枣的栽培管理经验、产品信息等,拓宽出口空间。
专业化、规范化的产业体系对于长久性出口贸易而言具有结构性支撑意义,目前,河南嵩山地区的枣类批发市场在数量与管理规范性方面仍有待加强,可通过加强顶层规划、提高资金投入力度等举措来进一步满足需求。一方面,通过完善物流与信息技术等基础设施,为出口贸易活动的开展提供基本的条件保障,加快流通体系循环速度,从而获取更高收益,同时积极开辟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针对更多交易渠道设置管理标准,形成交易保障;另一方面,批发采购市场除去标准制度层面的建设之外,还要更多地关注到批发者与采购者的共同诉求,兼顾农产品出口特征与当地经济条件,在管理理念上做到人文性与创新性的融合,使之能够转化为出口贸易市场的内在驱动力。此外,大力扶持当地龙头企业的建设,打造衔接枣农与市场的稳固桥梁,着重开发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的服务功能、导向功能,鼓励绵枣深加工企业进入出口贸易链条当中,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标准化与一体化。
营销体系属于出口贸易的重要一环,尤其在农产品销售中,健全的营销体系能够辅助快速打开贸易通路,推进全产业高效管理。目前,河南嵩山绵枣产业中,品牌管理意识的匮乏属于重点问题,有必要从整体发展视角出发,设计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品牌管理战略框架,围绕市场需求,重新包装绵枣营销策略,从根源上迎合消费者需求,从而在提高出口量的同时,使消费者建立起对地区品牌的认可度与黏着度,产生复利效应。在广告宣传基础上,可考虑更多地引入当下时兴的新媒体传播渠道,如开设品牌自媒体账号,与消费者直接点对点交互,及时捕捉潜在的营销契机,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在后续的宣传营销中更快速地明确表达核心内容,或针对性开发新的深加工枣产品,开发更多客源渠道。此外,还可以充分运用短视频、直播等方式推进嵩山绵枣营销,不断拓展产品营销渠道,促进品牌建立与推广,打造立体化、高效化的营销发展体系,只有如此才能够推动嵩山绵枣走向国际。
综上所述,枣类农产品在河南地区林果产业中属于重要构成,其中嵩山绵枣在口感、营养价值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成为“一带一路”背景下当地的主要出口产品之一。如何依托“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嵩山绵枣产业化发展,使之拓展更大的经济发展空间,成为一项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目前,河南嵩山绵枣产业由于缺乏系统化出口结构支撑,在出口量与收益率方面受到很大制约,且市场竞争加剧、主体利益分配不均、利润下滑等现实困境客观存在,为此,可通过优化培育品种、加强枣农培训、规范市场管理、重构营销体系等举措加以改进和深度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