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新,慕乾喜,庄 伟
(1.莒南县水利综合保障中心,山东 莒南 276600;2.莒南县水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莒南 276600)
近年来,莒南县大力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陡山水库—石泉湖水库联通及泵站供水管道的建设可构建长效稳固的供水保障体系,全力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增强水安全保障能力;科学实施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充分发挥河湖水系和水利工程作用,构建现代水网体系;多源调控,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工程建设完成后可保障区域用水安全,对缓解当地供水不足、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陡山水库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2)型水库。陡山水库兴利水位127.0 m,相应库容16 955万m3;死水位(最低引水水位)108.4 m,相应库容114万m3。2019年6月,陡山水库被列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莒南县大店供水厂位于大店镇政府北1 km处、浔河左岸,上距陡山水库8.8 km,以陡山水库为水源地,规划日供水规模5万m3/d,包括引水、水处理、净水、供水等综合工艺体系。现状引水方案为:自陡山水库放水洞出口自压引水,设计引水最低库水位108.4 m(陡山水库死水位)。引水管道路线:陡山水库放水洞出口至大店供水厂引水管道长8.8 km,地势变化平缓,傍浔河左岸敷设1.6 MPa DN630PE管道,途经花园村北、狮子口村北、街疃村北、崮北头村北至大店供水厂,供水厂地面高程98.0 m。目前大店供水厂覆盖9个镇街、44万农村人口,日供水2.64万m3/d。
2012年以来,莒南县以陡山、石泉湖、相邸等大中型水库水源地为依托,相继建设(提升改造)完成5处规模化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分别为莒南县大店(第一)、相邸(第二)、文疃(第三)、涝坡(第四)、相沟(第五)供水厂,构建了全县农村饮水安全供水体系。目前,五大集中供水厂覆盖全县14个镇街(园区)、24.53万户、70.31万农村人口。供水工程运行状况良好,从根本上解决了水源水量不足、水质时有波动、供水保证率低等问题,全县自来水普及率、规模化集中供水率、供水保证率、水质达标率分别达到99.8%、96.0%、98.0%、100.0%。
首先,工程建成后,年供水效益约为6 240万元,可大大缓解受水区水资源紧缺的矛盾。其次,农村饮水工程建成后,居民每年用于挑水的时间减少了很多,节省的劳力和时间绝大部分用于劳务输出,或投入生产和其他创收活动,增加了家庭经济收入。
一是可使有限水资源进行合理调配,促进统一利用和管理保护。二是可减少开发利用有限的地下水源,有效改善地下水开采条件,遏制地上水漏斗区进一步扩散,涵养地下水源,提高水资源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促进区域水生态良好发展。
莒南县水资源相对丰富,但部分地区依然存在工程性缺水的问题。近年来,莒南县修建了多处水利设施,但全县水资源总体开发利用程度并不高,致使供水能力不足,农村居民用水保障程度低等状况依然存在。
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管理不到位。在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中,无法对供水水质进行全面有效的改善,增加了水资源运行的安全隐患,无法全面保证集中式供水工程的质量。早期各乡镇建设的供水工程规模较小且分散,基本以乡镇界限划分供水区域,没有利用好地理优势,做到分区域供水、管理。此外,全县农村饮水还存在城乡一体化供水覆盖率低、供水保证率低、水质达标率低、早期工程老化失修、缺乏统一管理等问题。
供水工程存在管理体制不顺,工程主体不明确、管护责任不明,制度不健全,水费标准偏低,甚至有的工程水费收取难度大,自建成后就基本未收费,致使饮水工程的正常维护无法进行。
莒南县城乡供水工程点多面广,工程建设牵涉的部门众多,是一项系统工程。自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开展以来,莒南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部署。县城周边地区优先推进城市供水管网向乡镇、农村延伸;城市供水管网延伸不到的平原地带或坡度适中的山地丘陵区,优先实施同等城市供水标准的规模化集中供水,打破乡镇行政区划界限,尽可能地扩大规模化供水覆盖范围;其他不宜发展规模化供水的地区,通过以大并小、小小联合,重点推进小型集中供水工程改造和规范化建设,逐步实现供水标准城市化。
为做好全县的城乡供水建设工作,莒南县相关职能部门及企业积极对各乡镇实施城乡供水工作进行全面的动员和部署,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要求。同时,通过广播和微信公众号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进一步增强了各级各部门以及广大干部群众加强建设城乡供水工程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做到早计划、早部署、早安排、早落实。
一是对管理人员实行定期培训和考核,实行持证上岗,并建立健全档案。二是由县政府负责划定供水工程的管理保护范围和水资源保护区。三是供水站工作人员依据《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按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向县物价部门提出水价核定预申请,科学合理地制定供水水价。四是建立供水诚信服务体系。即保证水质水量达到供水标准的要求,把水价、供水水质和供水量向用户公开,推行服务承诺制度,积极推行供水合同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及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