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思源 陈靖宇 葛辉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与健康意识的提升,2016年,中央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旨在提升全民健身意识,促进体育健身运动的发展与推广。作为东方传统养生标志的瑜伽与健身气功,在社会中的发展与推广愈来愈好,同时在高校课堂中也掀起一波热度。
众多高校已经陆续开展瑜伽、健身气功课程,二者虽在动作风格、运动强度以及养生功效方面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高校学生群体的受众程度却大不相同。相对于更为传统,动作相对单一的健身气功来说,瑜伽的热度更高,爱好者更多,从而对于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健身气功在高校中的开展与推广来说,具有一定的影响。
至此,笔者将瑜伽元素融入到健身气功的教学之中,旨在通过瑜伽元素与健身气功教学的融合,激发学生对健身气功八段锦、五禽戏等课程的兴趣与主动性,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优化教学内容结构与模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增强其对优秀传统体育项目的文化认同。以发挥以教促改、以教促学的作用,落实学练结合、体教融合的措施。全力推进健身气功项目在高校课堂的开展,为全民健身以及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時代人才提供助力。
1 健身气功在高校中开展的现状
1.1 教学内容过于单一
健身气功作为优秀传统体育项目,经过历史的演变与现代的结合,逐渐发展成为社会、学校体系当中不可或缺的健身项目。动作缓慢、音乐柔和、锻炼身心是健身气功的重要价值同时也是其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的中亚特点。
健身气功作为高校体育课堂的组成部分之一,在体育育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也在尽力利用健身气功的内容,发挥以体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在健身气功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内容以基本的体适能训练、健身气功基本功和成套动作为主,但是在普通的体育课程上,也会设置以体适能训练为基础的内容,因此会出现重复教学内容的现象。而健身气功五禽戏或者八段锦,其技术动作构成较为简单,学生身体接受程度较高,但如果想提升学生的技术动作与演练水平,便需要反复纠正和练习基本动作,从而导致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学习枯燥,学习兴趣相对降低,无法最大程度发挥健身气功在课堂上的育人成效,引起学生对传统体育的认同。
1.2 教学手段传统
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呈现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教师们来说,健身气功已经成为年复一年的教学内容,在主题内容不变的情况下会加以新的课程思政内容,但是对于健身气功基本技术的教学依然是按照固有的教学习惯与教学方式进行,在教学手段上没有注入新的血液,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熟悉自己的教学模式,但也会造成学生逐渐懈怠,积极性降低的情况。
1.3 学生学习情况
学生是高校健身气功推广的广大受众,了解他们习练健身气功的基本情况,是本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提出高校健身气功推广策略提供基本依据。大部分学生了解健身气功的途径为教师讲授,少部分是媒体宣传和同学介绍或其他其他途径了解健身气功。因此可认为教师是健身气功在高校传播的使者。课堂是学生学习健身气功的主要途径,应加大必修课的开课比例,通过访谈了解学生对健身气功的爱好程度不高,主要是因为学生对健身气功的了解程度不够,有多数学生认为学习健身气功难度不大,非体育专业院校有少部分学生感觉有些吃力。
1.4 健身气功社团开设不足
对健身气功开展调查了解,组建健身气功社团不被高校所重视,不利于健身气功在高校的普及推广。研究发现健身气功社团缺少专门的教师指导,平时开展活动较少,组织管理不健全;另外部分未组建健身气功社团的高校教师表示,因有关领导对组建此社团不重视,加之学生的学业负担重,准备考研,有些学生还要参加其他运动项目的训练等因素,所以学校就没有组建健身气功社团;或者也有部分高校依托武术社团举办健身气功活动。
1.5 训练场地满足情况
通过了解一部分教师及爱好者认为健身气功运动队训练场地符合基本能满足,但仍需增加。
2 瑜伽元素融入健身气功教学的路径
2.1 基本元素融入体适能教学环节
针对传统的健身气功教学内容设置,将瑜伽的基本元素融入到健身气功教学内容之中,使其与基本体适能部分的内容相融合,在基础体能练习动作之中加以瑜伽元素,丰富基础体能训练的内容。根据课程进度循序渐进地安排瑜伽元素地内容,让学生始终对课堂中这一部分地内容保持新鲜感,同时得到综合性的锻炼,提高基本体适能水平。
2.2 基本动作融入健身气功技术动作
在瑜伽与健身气功相关的论文中,不少学者提出两者在功法特点、技术动作等方面存在相似性,那么两者动作的结合便能起到相互辅助的作用。在健身气功基本技术动作的教学中,增设瑜伽相关的基本技术动作,动作选取以健身瑜伽为主。在学习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全国瑜伽运动推广委员会推行的“108式体位标准”之后会发现,原来参考书目《瑜伽教练》中的一部分体式,包括体式名称、体式的起始姿势、体式的做法等,与“108式体位标准”的体式描述有些出入。高校教师应当在实践课体式教学时,以“108式体位标准”的体式描述为依据,将原来习惯性的做法予以适当调整,当然,这绝不是对原有参考书目的否定,而是与时俱进的一种做法,规范教学,这样对健身瑜伽的进一步推广普及有利。
健身瑜伽除了在一部分体式的名称及做法上给高校瑜伽教学提供了参照之外,也开阔了教师在健身气功课程上的教学思路。健身瑜伽将体式依据形态特征划分为前屈、后展、侧弯、中正伸展、扭转、倒置、平衡、坐姿及其他,同时又给出了每个类别体式的完成质量标准,如“后展”类体式要求:髋伸展及背部后展幅度、脊柱均匀延展,骨盆中正,头部不可过度后仰(例:站立后弯、眼镜蛇式);这些动作在技术要领和健身机理方面都与健身气功有相通之处。在健身气功的教学中增设健身瑜伽108式中的基本动作,根据健身气功的具体内容与上课环境及设施状况设置瑜伽动作。在五禽戏的教学中,以108式中的第一级动作为主,在初期以安静的、坐立的动作为主:坐姿、大拜式、单腿背部伸展、双腿背部伸展、展臂、人面狮身等动作。通过调理呼吸、闭目养神让学生找到身心合一的状态与舒适的呼吸节奏,增强在五禽戏学习过程中的呼吸调节能力。中期以力量型和控制型的动作为主:幻椅式、树式、摩天式等动作,通过这些动作增强学生的腿部、脚踝肌肉力量,伸展背部、扩展胸腔,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和专注度。后期可以通过流瑜伽的形式把健身瑜伽的基本动作串联成一套完整动作,从而增强学生对动作的掌握,展现出其舒缓、绵延不断特点,加强动作与音乐的融合。通过基本动作的融入,可从呼吸、动作节奏等方面提升学生健身气功动作的技术水平与演练水平。
3 瑜伽元素融入健身气功的教学成效
3.1 丰富内容,优化教学模式
在健身气功课程中融入健身瑜伽的基本元素与技术动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学内容,从而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保持新鲜感,侧面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对于教师来说,将瑜伽地基本元素与基本技术融入到健身气功地教学之中,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模式地不断优化,从而来应对教学内容的变化。
3.2 学练结合,强化学生主体性
在教学过程中,以教促学,以学促练,在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在翻转课堂和分组练习中,增加学生练习密度,提高学生练习质量,充分发挥学练结合的作用。通过增加学生练习次数、设定小组课后练习目标,带领学生参加健身气功相关比赛等一些列手段强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升整体教学成效。
3.3 以教促改,提升学生认同感
通过瑜伽元素的融入,学生对于健身气功课堂的粘性有大幅提升,對于课程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学生学习兴趣被有效激发出来,在学习兴趣浓厚地基础上,对于健身气功地文化内涵以及历史发展地兴趣也随之增加,从而促进学生对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热情和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感的提升。
3.4 体教融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笔者在课程实施的基础上,增设了一项简单的体质健康测试内容,对比之下,融入瑜伽元素的班级与传统教学的班级在坐位体前屈和仰卧起坐两项内容上有较大差异。通过简单的测试发现,融入瑜伽元素的班级,坐位体前屈与仰卧起坐这两项成绩与初始成绩相比均有大幅提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及综合素质能力均有所提升。
4 瑜伽元素融入健身气功的教学反思
目前乃至未来,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各行业的引导者和主力军,健身气功在高校良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开设健身气功的课程状况已是很普遍,健身气功融入校园是必然发展。
伴随着健身气功发展与推广的新形势,健身气功教学应当做出一些相应的调整,以顺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通过前辈学习及自身学习经历,结合多年从教学的实践经验,得出如下教学反思
4.1 教师要加强学习,把握发展新形势
虽然健身气功自开设为我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以来,受到了众多学生以的喜爱。绝大部分高校均为学生开设了健身气功课程,开课形式也从最初的公共体育的选修,至现在体育专业的选修、必修等,甚至个别专业体育院校已为学生开设了健身气功专修课程。
高校从事健身气功教学的教师,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应当主动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把握当前国内健身气功发展新形势,了解什么是“健身气功”,什么是“健身气功的种类”,“健身气功的三调合一”,领悟“健身瑜气功”是传统中华养生文化融合的内涵,更新知识体系与教学理念,以更好地服务于健身气功的教学,不断完善高校健身气功的课程建设。
同时,肩负起做一名高校教师传播者的职责,教授学生正确的、科学的健身气功的习练方法,传达健康的生活理念,使学生真正从课堂教学中受益,为学生的终生体育做好前期铺垫。
4.2 应重视理论课,拓展相关内容
当前高校健身气功课,尤其是公共体育几乎没有给学生安排单独的理论课,健身气功的理论基本是在实践课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健身气功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底蕴非常深厚。让学生了解健身气功的相关基础理论,如起源、定义、发展历程、习练功效、健身原理、技术特点、注意事项等,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健身气功的认知,能更深入地理解其本原,让学生明白健身气功绝不仅仅只局限于体式,而是一个修身养性的体系,是通过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仅靠实践课的教学,难以让学生全面地认知这一民主传统项目,这显然对教学很不利,所以给学生安排专门的理论课很有必要。
健身气功理论课的内容除了以上提到的健身气功基本理论之外,在当前在中国传统文化发扬的新时期,理论课的内容也应当随之加以拓展。健身气功教师在进行理论课教学时,应当拓展健身气功的内容,让学生对国内健身气功发展新动态有所了解和把握,在未来学生可将中国民族传统项目发扬传播更为远大。而体育专业的理论更是不可或缺,因为体育专业的学生将来主要是从事体育教学或指导的专门人才,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体育专业的健身气功理论课,应当更加深入并重视运用,可以给学生扩展一些中华传统养生的知识,对学生弄懂健身气功的健身原理、如何进行个性化的调理提供了依据,也提供了新思路,甚至可能会对未来学生的就业选择带来积极的影响。
4.3 注重课后成效
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例最大,起到的传递知识与技能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只是一个知识输入的过程,缺乏对所学知识的转化能力。因此,教师需要进一步强化课后练习与实践部分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注重课后实效,有目的有机会地去制定并发布课后任务,如课后练习、小组竞赛、健身气功技能比赛等活动。通过形式多样地活动促进学生知识转化与输出地能力,让学生真正实现学有所用,实现以学促教、以赛促教,综合提升健身气功教学成效。
5 结语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基地,健身气功在高校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成为众多高校开设的课程之一。能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够更好地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促进社会的和谐、提高师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意义重大。
健身气功、瑜伽作二者虽有不同却可以相辅相成。在健身气功教学中融入瑜伽的基本元素和技术动作,一方面有效提升了健身气功课堂的整体教学成效,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瑜伽在高校校园中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两地文化交融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共同推进社会发展,各国团结和平相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石。
本文系亳州职业技术学院教研项目“瑜伽元素融入健身气功的教学研究”(2020bzjyxm19)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亳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