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漪睿
夸父,这位远古的巨人在不停歇地追逐着。
在火红的霞光吻上他疲惫的脸庞那一刻,夸父的巨躯訇然倒下。当夙愿和死神一同抵达,他究竟是满足还是悔恨?他有没有想过——假如,我没追上太阳,又会如何?
我们姑且抛开公众对夸父锲而不舍精神的赞颂,把这种假设当作神话的另一解吧。
一个眼里只有太阳的巨人是有着深深的执念的——他看不到除了太阳以外的任何事物,甚至他自己。由此,世界在他眼中无可避免地分为两极:太阳,生命中的唯一目标;没有太阳,一切皆为虚无。这样的推理或許有些夸大,但它非常确切地指向一个结论:一个人如果把目标单一化、绝对化,极易使生命陷入幻灭的深渊。
没错,执念的威力就是如此恐怖。本来执着的人如果失去了自我,“狠劲”就会变成“恨劲”——恨一切无谓的停留,恨所有无理认定的所谓的绊脚石,恨所有妨碍自己抵达目标的人和物。如此,世界便只剩下可恨可恶的他人、可恨可恶的自己——围绕心脏的畅达有序的血液循环停止了,混沌的执念裹挟着血液东奔西突,四处碰壁,以致支离破碎。在这种情境下,即便不是行走在刀锋,也如单枪匹马过钢索桥般危险。
怎样走出深深的执念,走出可怖的心理怪圈?无疑是——胸怀平常,所到之处皆为心之所向。“平常”是一种将心灵养料合理分配的秩序感。当我们计划理想时,动力来源于对未来的憧憬期待;当我们接受现实时,满足来源于对当下的充分享受。这两种心灵养料都不可或缺,就如小河不能忘记远方的大海,也不能弃绝身边的湖泊。“平常”便是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即超脱而平静地把心灵支柱安放在最合适的地方,并且时时告诫自己:人生处处有通途。这样,人生的钢索桥就会被改装成宽阔平坦的大桥,甚至成为宛如平地的江底隧道。无论“目标”达成与否,都把当下当作心之归处,你会拥有更为充实而恬淡的人生。
或许有人会说,这种“平常”,就等于终结了人生“逆风翻盘”的可能。但事实上,如果一心一念只想着“翻盘”,罔顾现实处境、自身条件而把“逆袭者”推上神坛来膜拜,即使再次上路也会更加痛苦,根本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翻盘”。为了达到既定的唯一目标后获得疯狂的嘉许,便会无意中扼杀除此之外的其他可能,其结果有极大的几率是像夸父一般事成之后訇然倒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可承受的生命之重”——心里不断重复着“非如此不可”,压力山大,令人窒息;而“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即是对万事万物等闲视之不置可否,任天地造化赋予的生命自生自灭。所以,在轻与重之间,在天空与大地之间,最佳选择便是“生活在树上”。生活在“平常”之中,追不上太阳的夸父也能欣然地踱向或许更为圣洁柔美的月亮。
或许我这一异想天开的假设会诞生出另一个版本的“夸父逐日”——
夸父极力奔跑,可是太阳已然渐渐消失在遥远的地平线。他收住了脚步,缓缓蹲下疲乏的身子,在路边的小溪中掬起一捧甘泉,滋润着干裂的嗓子……而后又举头静静凝着美丽的月亮,体味着一种先前从未体验过的恬美……
同样很鼓舞人心,甚至更令人陶醉。不是吗?
文题
阅读下面这首小诗,根据要求作文。
河
海
并不是唯一的方向
湖泊
也有湖泊的风光
根据你对诗意的理解,结合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评点
这是一篇难得的有灵气的文章。审题及行文时联想流畅无滞。由考题小诗“海不是唯一的方向,湖有湖泊的风光”自然联想到夸父逐日的神话故事,“日”对应诗中之“海”。而又由与“海”相对的“湖”自然联想到与“日”相对的“月”。立意时能于众人所熟知的故事中翻出新意。“夸父逐日”本是正面高度赞颂夸父矢志不渝、不惧牺牲的逐日之举,而作者却能依考题小诗之意,翻出新意,大胆设问“如果夸父没有追上太阳”,从而由此引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