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不同于语文生活,语文生活倾向享受原则,语文学习遵循学理逻辑。语文学习成绩更多的不是从轻松快乐中来的,而是从困惑和斟酌中来的。
大家常常感到语文学习短时间内收效不大。因为语文是母语,我们面对学习内容时,非常容易在表面语意上滑行,其语言内涵和言语奥秘并没有入脑入心。只有在语文成绩提高的真正生长点上用力,才能收获更多,见效更快。
阅读的时候,我们不能“漂”在语言上,要“浸”入其中寻找困惑。《论语·述而》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所谓“愤”就是想弄明白但想不透,所谓“悱”就是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地表达出来。我们说“困惑是金子”有两层意思,一是敏于发现问题,二是积极解决问题。我们读鲁迅的《秋夜》,可能对“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产生困惑,为什么不简洁地写成“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棵枣树”呢?我们读《林黛玉进贾府》,可能会产生许多困惑,“为什么详细描写王熙凤、贾宝玉的服饰,却不写女一号林黛玉的穿着呢?”如果我们经常琢磨语言,探究答案,就会产生更多的获得感。
写作的时候,我们不能让初步的想法直接“流”出来,而要有意“挤”出更好的想法。写作的天然机理是,最先在头脑呈现的一般都不是最好的,所以一气呵成并非我们提倡的常态,即便如杜甫也感慨“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我们说“斟酌是金子”,就是强调写作过程要重视反复权衡,反复替换。比如什么内容更加切题,什么内容更加深刻或更加新颖,结构安排这样更好还是那样更好,语言表达这个词更妥帖还是那个词更妥帖……微观上说,经过斟酌的选择效果一定会更好;长远来看,养成斟酌优化的习惯,就是给自己打造一个思维和表达的上升通道,能保证自己不断进步。
作者简介
胡家曙,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倡导“高效语文教学”,出版专著4本,在《人民教育》《作文与考试》等眾多报刊发表教研文章80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