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爱国之情化为教书育人的动力
——记北京市先进工作者、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吴胜和

2023-01-11 02:32石海芹
工会博览 2022年21期
关键词:石油课程教学

□本刊记者 石海芹

“当了30 多年的教师,数不清有多少次给学生出题考试。其实从成为大学教师那一天开始,我也一直在参加一场有关理想、信念、奉献、师德的考试。我愿竭尽所能,在答卷上写下最好的答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吴胜和深情讲述自己的育人坚守。从教36 年来,他倾心教学、投入教学、研究教学,全身心坚持在教学一线。与此同时,他以国家的需要和时代的呼唤为引领,长期致力于油气田开发地质方面的研究,在科学研究中求真务实、勇于探索,取得许多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在石油石化行业发展壮大的辉煌史册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培养质量

“在大自然沧海桑田巨变面前,人类的历史很短暂,地球的年龄约46 亿年,人类只有500 万年的发展历史,人生百年更是匆匆瞬间。我总在想,作为一个个体的人,要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些什么呢?”吴胜和表示。从1979 年考入华东石油学院算起,学石油,教石油,研究石油,他跟石油结缘已经整整43 年了。

吴胜和说,跟石油结缘,是因为小时候听到一首歌《我为祖国献石油》,歌里唱的“头戴钢盔走天涯”那种豪迈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上大学后,他进一步了解了石油对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意义。因此,他在学习时,除了兴趣之外,又增加了使命感。研究生毕业后,吴胜和留校任教,就一直从事和石油相关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几十年来,他走遍了全国的所有油田,进行石油地质研究,并无数次深入大山,进行野外地质测量,通过地质研究,促进油田的勘探开发生产,并且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

“教书育人的核心是育人,教学不是‘灌输知识’,而是要‘点燃大脑’。”吴胜和说。因此,针对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讲听”教学模式的不足,吴胜和提出教学改革方案,他主张采取“启发式讲授、研究式学习、研讨式教学”的有机交融,将传统的“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将传统的“传递知识”转变为“建构知识、训练思维、锻炼能力”。与此同时,他认为“科学研究一定要把握第一性资料,要脚踏实地、寻根溯源、开拓创新”。

基于此,吴胜和经常不畏艰苦和病痛,带领学生深入野外和油田进行油气地质科研及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足迹遍布我国20 多个油田。2018 年夏天,他不小心扭到了腰,有很长一段时间连走路都得扶着腰。他忍着腰痛坚持亲自去长庆油田观察岩心。在岩心库的时候,他都是强撑着蹲下去看岩心,有时候实在弯不下腰,就让学生把岩心递给他看。最终,经过实践,他设计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课程理论教学——课内专项技能训练——课程综合训练——油田现场实习的一体化教学体系,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

吴胜和将研究成果有机地融入教材、教学课件和实践教学中,主编的国家级规划教材《油矿地质学》广泛应用于石油高校及相关企业,并获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教材奖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出版物奖(教材奖)一等奖,主编的高等院校石油天然气规划教材《储层表征与建模》获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教材奖。他建设的大港油田校外人才培养基地被评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校企合作育人成果2018 年获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敬畏讲台,永葆育人初心

“对年轻的你们而言,这是一次特殊的考验,是一次沉淀自己的机会,更是一次在实现自主、自立、自律道路上的磨炼……”2020 年2 月2 日,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吴胜和给全校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勉励学生做好科学防护、心理建设、学习规划和在线学习。这只是吴胜和真诚关爱学生的一个缩影,他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业,还注重学生的思想和人生观的教育,指导和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上课面对的是充分信任你的学生,是将来要担当国家石油工业发展重任的建设者,必须全身心地投入,每一门课、每一堂课,都要让学生学有所获,不仅收获知识,更要收获能力,还要收获为人为学的道理。”吴胜和说。为此,他对讲台充满敬畏之心。

《油矿地质学》是吴胜和主讲的课程之一。对于这门课程,他讲授20 多年了,早已形成较完善的内容体系,但他从不满足,每年仍是花费大量时间多方搜集最新资料,结合当前国际最新研究动态和最新科研成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在每一堂课上课前,他都要进行几个小时的认真备课,精心优化课件,琢磨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球科学学院教师李庆感叹道,“吴胜和老师每一页PPT 知识点怎么导入,课上怎么提问,怎么启发,每一点都一个字一个字地去琢磨,这样就会花费很长的时间和很多的精力,所以吴老师经常顾不上吃饭。”

李庆介绍,吴胜和热爱教育事业,他对学生的精心指导、认真负责是出了名的。比如,对学生的学位论文,除了过程指导外,他一般要修改4 次以上,有一个学生的论文修改了10 多次,甚至在出差途中,在飞机上、火车上,他还坚持修改论文。有一年他积劳成疾住进了医院,在学生看望他的时候,他还不顾发着高烧,询问学生的论文状态,并提出具体修改建议。最终,经他指导的一名学生获得了全国地质类学生最高奖——李四光奖。

在潜心教书育人的同时,吴胜和还长期担任学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负责人,任劳任怨地进行专业建设。其中,他的专业建设成果“实施精品战略,建设石油勘探开发品牌专业”2009 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负责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在2019 年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而他主讲的《油矿地质学》课程在2016 年获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20 和2021 年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数十年来,吴胜和授课的学生达数千名,并培养毕业了160 多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这些学生大都成为油田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的骨干,很多学生已成长为教授、高级工程师、企业主管等。

肩负学科使命,在责任中前行

吴胜和继承发扬了老一辈地质学家的优良传统,肩负起学科课程发展的重任。从课程的教学设计、PPT 制作、课程作业、考试试卷,到每一个思考题的设置顺序、提问方式等,他都带着团队教师认真研讨。

对团队年轻老师,吴胜和自觉地帮助和指导。从备课到试讲,从助教到独立讲授,他都会认真地进行指导。团队成员刘钰铭老师在备战2019 年北京市教学比赛过程中,吴胜和从选题到内容设计、从框架到逻辑思维、从引入到总结、从多媒体到板书都事无巨细亲自指导。在提交教学比赛的课件的头一天晚上,他还组织教学团队老师一起把关,把5个PPT 再最后过一遍,一直修改到凌晨1 点多。他有严重的低血糖,不按时吃饭的话就会眩晕、颤抖,因此他办公室的橱子里总是放着巧克力或者零食,以备废寝忘食的工作之需。

经吴胜和的精心指导,青年教师岳大力在2018年获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刘钰铭在2019 年获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和全国青年教师地质类课程教学比赛一等奖。

在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之外,吴胜和还承担了大量的社会服务工作。他担任学校和地学院两级本科教学专家组的组长工作,每年听课60 多门次,进行教学督导、检查实验实训条件、进行教育教学评估等,尽心尽力地帮助学校督导教学运行过程并及时献计献策。另外,他还承担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审专家的工作,并主持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油气藏开发地质学组的工作以及国际古地理学会的筹备工作。

吴胜和始终将工作放在第一位,牙齿掉了三分之二,但一直没有时间去做彻底治疗。有人问他累不累,他回答说,“说实在的,确实很累,但教书育人、为国找油是我一辈子的事业,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能为社会多作一些贡献,我觉得很充实。只要身体允许,我会坚持下去。”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庄严誓言。

猜你喜欢
石油课程教学
石油石化展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奇妙的石油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