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条件下战备物资储备策略探讨

2023-01-11 16:32:30梁晶晶
中国储运 2022年1期
关键词:战备储备物资

文/梁晶晶

引言:

战备物资是战争的后勤保障,有利的战备物资储备是实现战争胜利的重要物质基础。在信息化时代,现代化战争物资储备需求已经不仅局限于物资储量和安全,而是更多注重保障质量和后勤防护。面对当前我国战备物资储备问题,应当积极探索信息化大背景下战备物资储备的规律,研究战备物资储备的具体策略,为战争做好后勤保障、争取胜利的主动权、保障胜利果实。

1.现代战争对战备物资储备的要求

1.1 军用物品升级快,要求战备物资储备向动态储备转变。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我国军用物品的科技含量也在不断提高,且随着更新频率上升,军用物品的生命周期也在不断缩短。传统静态储备物资轮换更新周期较长,物资在储备期间容易发生贬值,在储备成本和管理难度上都不适用于现代化军事发展。而动态储备既能够满足快速保障需求,且完善的动态储备能够根据军用物品升级对生产技术生产能力和流通环节进行调节,既能够减少军用物品贬值,又能够降低储备成本和管理成本。

1.2 战时保障变化快,要求战备物资储备提高反应速度。传统战备物资主要是以数量和安全为主,已经不再适用于信息化战争需求。在信息化大背景下,战争呈现出各军兵种联合作战的形态,物资需求更加具有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数量型物资储备无法在短时间内响应现代化战争随意性和不确定性的需求,因此战备物资储备要提高反应速度向快速反应型转变。各国有关战备物资储备的数量和反应的研究很多,美国军方首份官方评估报告指出,数量型战备物资储备物流缓慢,效率低下,持续性和有效性较差。此后美军在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总结出战备物资储备经验,从实践中得出结论:加大物资保障的快速反应能力能够切实保障战争物资需求。

1.3 物资消耗增大,要求战备物资储备向军民联储转变。传统战备物资储备主要由军队单一负责,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员和资金。且随着战争向信息化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武器设备正在实现高新技术化,军队建设也朝着多元化、现代化方向发展。这种发展趋势对战备物资储备的影响表现为,物资种类繁多、物资消耗量巨大。从美军三次战中可以发现,发生在50年代的朝鲜战争,人均日消耗的物资在29公斤左右;而60年代发生的越南战争,人均日消耗物资已经暴涨到117公斤;直到90年代的海湾战争,这项数据已经增长到200公斤,可见战争现代化的速度对战备物资消耗量的影响。由此可见,随着物资种类和消耗量的提升,军队单一储备模式已经无法完成战略保障任务,需要军民结合,采取军民联储的模式,以应对局部战争下高强度的物资消耗。

2.当前战备物资储备存在的问题

2.1 储备方式单一。现阶段,我国战备物资储备较之前已经有了飞跃式的进步,但是部分战备物资储备还是采用自用自管的静态储备。与此同时,由于我军战备物资储备在管理方式上呈现出观念落后方式单一等问题,已经落后于现代化军事发展。

2.2 储备结构不合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战备物资储备在储备结构上,存在储备重点不突出的问题。具体而言,我军许多后勤仓库中仍然储存着大数量应当淘汰的战备物资,造成了仓库和管理经费双重浪费,也带来了许多管理问题。除此之外,我国战备物资储备结构中重点物资储备不足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一般性物资过多、技术性物资较少,落后于现代化战争对物资储备的高要求。

2.3 储备布局不合理。我国战备物资储备系统已经经过进一步的优化,但是由于体系建设时间较长,有些早期的建设规划已落后于当前的发展,呈现出过于分散的问题。尤其是伴随着军队编制体制调整,后勤仓库在布局上显得十分乏力,以大型综合储备基地作为依托的储备布局尚未完全实现,可能会导致缺乏协同能力,物资物流慢等问题。

3.信息化条件下加强战备物资储备的对策

3.1 更新战备物资储备观念。意识决定行动,更新战备物资储备观念对完善战备物资储备体系具有指导作用。由于我国战备物资储备设计开展于计划经济时代,全面调整也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因此对物资储备的相关研究较少,战备物资储备的观念也没有革新性发展。21世纪初,美国对战争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研讨出许多有关加强战备物资储备的实践经验和革新理论,为我军加强战备物资储备建设提供了参考。(1)大后勤理念。所谓大后勤就是要建立军民联储模式,为战争提供更有力的后勤保障。这是美军在三次对外战争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美军在这三次对外战争中,都十分注重和民间公司的合作,通过将后勤保障任务分担给大型公司,减轻军队战备物资储备的压力。以伊拉克战争为例,美军和大量沙特大型运输公司签订了合同,利用沙特运输公司的高效率,实现了战备物资物流的高效性。这种方式打破了我军物流储备的思维定势,为我军建立军民联储的大后勤保障系统提供了参考。我军应当进一步深化军民融合,改良传统的军队单一储备模式,在一般性物资保障上积极寻求社会力量的帮助,通过军民兼容的护理模式,提高我国战备物资储备的保障能力。(2)效益理念。注重效益是美军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方面秉承的原则。仍然以伊拉克战争为例,美军在这场战争中采用了即时后勤补体的模式,摒弃了传统以防万一的思想,张战备物资全数投放到一线战场上。这种方式充分考虑了经济效益,突破了预留式后勤补给的思维定势。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化水平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分析等等信息化技术在战储物资方面的应用,有利于我国探索战备物资补给中的效益问题,为我国拓宽战备物资储备打开了新的思路。(3)精准保障理念。所谓精准保障理念,就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物资保障上做到准时和定量。贯彻精准保障理念对信息技术的要求较高,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军已经开始探求战备物资的精准保障,力图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投送恰当的物资,提高物资保障的效率和质量,实现全资产可视化和定点定投,为现代化战争提供更加精确的保障。

3.2 优化物资管理体制。上文探讨过,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战争已经向着信息化和技术化方向发展,战场信息变化十分迅速,战场需求更是瞬息万变,这对战备物资保障的灵活性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现代化战争对战备物资高效率,高灵活度的要求,我正要不断强化战备物资管理机制。以美国为参考,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之后就发现了传统战备物资储备缺乏灵活性,并在此基础上研讨出了感知-反应型物流理论,强调物资保障的反应速度,决策速度和物流速度。美军针对该理论研发出了网状保障模型,通过这个模型能够实现后勤保障的快速反应,适应现代化战争的发展。目前,我国还处于树状结构向网状结构的转变阶段,信息在流动过程中存在程序复杂,周期长,速度慢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我国仍然需要在管理体制上下功夫,通过持续优化改革,裁剪中间环节、减少信息节点、减少审批和指挥环节,实现管理体制扁平化,加强战备物资保障体系的灵活性。除此之外,我军还要继续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提高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准确性,减少环境和战争因素,对信息传播的影响,提高战备物资的透明度和支配效率。

3.3 调整储备布局与储备结构。调整储备布局,就必须加大综合储备基地建设。由于当前我国缺乏重新建造后方仓库的条件,但我军要积极对后方仓库进行改建,配合已投入使用的大型综合储备基地,参考美军未来海上预置部队理论,提高储备布局和联合军种作战特性之间的匹配度,为联合军种提供更多元的物资供应和更高效的保障速度。而调整储备结构这应当依据我国军队发展的现状和现代化战争特征,按照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品种齐全,比例适当的原则,调整储备结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高技术和特需物资是信息化战争的杀手锏储备,战备物资储备要加强对快速机动装备,信息化装备,信息炸弹,精确制导物资等高技术物资的储备。

3.4 建立军民联储物资储备体系。要建立科学完善可靠的军民联储战备物资储备体系,就要对装备物资进行准确分类,划分出一般物资和特需物资。同时还要完善军队国家和地方相结合的模式,在合作模式,合同签订,经费制定等方面下功夫,由于篇幅所闲,这里就不在赘述。

4.总结:

战备物资储备是保障战争胜利的重要物质基础,没有储量丰富、反应灵活的装备物资储备就无法在现代化信息战争中取得胜利的主动权。当前我国战储物资储备仍然存在储备方式多元化程度不高、储备结构和布局不合理,信息化程度不够等问题。应当不断推动信息化技术在战备物资储备当中的应用,推动我国军队储备方式多元化、推动储备结构向军队单一储备向军民联储方向发展,为现代化军事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战备储备物资
战备拉动考核
政工学刊(2022年6期)2022-05-27 01:46:44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被偷的救援物资
国家储备林:为未来储备绿色宝藏
绿色中国(2019年19期)2019-11-26 07:13:20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7:10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支点(2017年3期)2017-03-29 08:31:38
救援物资
空降兵某部卫生学兵卫勤战备能力分析
PKPM物资管理系统应用实践
制定与执行作战指示都要实事求是——从抗美援朝战争中进行反登陆战备想到的
军事历史(1983年3期)1983-08-21 02:4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