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消癥方治疗子宫肌瘤的验案探析*

2023-01-11 23:29:39章宪慧王丽丽王新斌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土鳖虫皂角刺莪术

沈 雪 章宪慧 王丽丽 王新斌

(甘肃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子宫肌瘤(Uterine leiomyoma,UL)的患病率在易感人群中达70%~80%[1]。月经失调、异常子宫出血、腰腹疼痛、白带异常、压迫症状、继发性贫血、流产和不孕等都可能是UL 患者最多见的症状表现,然而肌瘤的数量、大小和位置是其关键决定因素,但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迄今为止未在中医古籍中找到关于明确记录“子宫肌瘤”病名的文字,然根据其特有的体征,可归属于中医学“癥瘕”“积聚”“石瘕”“崩漏”等范畴。目前,西医治疗UL 依赖于西药,其被认为是避免或延迟手术并保持生育能力的一线治疗手段,然而停药的易复性限制了其优势。手术虽然彻底,但是其所造成的创伤性及其发生率相对较高的远期并发症,使其不被患者广泛接受[2]。中医药治疗UL 从宏观整体入手,内服外用法合施,具备安全有效、预后良好、费用低廉、患者依从性好等特点,越来越成为UL 患者的首要选择。

1 益气消癥方的创立和组方

UL 以胞宫为病位,气血变动为主,机体正气不足为之根本,本虚标实是其基本病机,其治疗本着“首辨虚实,攻补兼施”的原则,形成了益气祛瘀,活血散结的治法,以“气虚血瘀”“久病多虚”“久病多瘀”立论医治正中病机。妇人以血为本,血是形成月经的主要物质成分,气之母为血,血能载气,而患者长期失血,势必导致气随血耗,随之加重气虚。由此可见本病的发生发展是不断损伤正气的过程。气能行血,气虚血行迟滞,瘀血加重,使瘀邪更甚,如此反来,最终形成因果恶性循环的后果[3]。《中藏经》有云:“积聚癥瘕杂虫者,皆五脏六腑真气失而邪气并”,阐述了本病最根本的发病缘由是“真气失”,这与现代医学中“机体免疫功能受损”的发病机制不谋而合[4],说明本病在治疗上与“益气扶正”密不可分。现代医学认为UL 产生是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和持续高浓度雌孕激素刺激子宫组织局部所造成[5],这与“真气失”“邪气并”而致癥瘕形成的中医理论有一定的相似度。凡癥积为病无不由衃血留蓄而致,故治则必以活血化瘀为先,辅以软坚散结之剂;瘀久留滞,损伤冲任,耗伤正气,故治疗必须辅以益气祛瘀,调理冲任。

基于上述理论,王新斌老师总结多年临诊经历,反复斟酌,最终拟成益气消癥方(炙黄芪20 g,炙党参30 g,麸炒白术15 g,桂枝15 g,赤芍10 g,牡丹皮10 g,炒桃仁10 g,醋三棱5 g,醋莪术5 g,土鳖虫10 g,皂角刺15 g,生大黄9 g)。本方重用党参、黄芪补养正气,气充血旺,气足则血行;三棱、莪术、皂角刺软坚散结、破血祛瘀,三者均可不同程度地改善血液循环;桂枝使经脉温通,赤芍、牡丹皮以清瘀化热;土鳖虫破血化瘀、通络消癥;生大黄化瘀通腑,推陈致新。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扶正、活血散结、祛瘀消癥之用。此方在临床实践中屡得良效,丰富了临床医治UL 的思路。

2 验案举隅

马某,女,37 岁,已婚。2019 年9 月12 日初诊。主诉:发现子宫肌瘤2 年,伴月经量多、经期延长4 个月。病史:2 年前体检时发现子宫肌瘤,最大者30 mm×25 mm,无明显不适,建议观察。半年前流产1 次,其后月经量多,持续8~9 d,故来诊。现症见:正值月经第3 天,量多有块,下腹坠胀疼痛连及腰骶,纳差,头晕乏力,小便正常,大便溏,舌质黯、苔白,脉沉弦。B超:子宫大,肌层回声不均,可见多个不均质低回声结节,较大居于后壁,约35 mm×32 mm,提示:多发性子宫肌瘤。血Hb 80 g/L,HCT 26.8%,孕产史:怀孕3 次,生产1 次,流产2 次。西医诊断:子宫肌瘤。中医诊断:癥瘕。中医辨证:气虚血瘀证。治宜益气祛瘀,活血散结。方选:益气消癥方加味,药用:原方加用醋鳖甲10 g,甘草10 g。7 剂,水煎,日1 剂,早晚温服。配合琥珀酸亚铁、维生素C 等补血药物治疗。

2019 年9 月20 日二诊:患者出血量明显减少,仍感乏力,腰酸,二便正常。舌淡黯,脉沉细。方药:一诊方药的基础上加当归10 g,川芎10 g,杜仲10 g,蒺藜10 g,荔枝核10 g,14 剂,煎服同前。

2019 年10 月15 日三诊:月经于2019 年10 月8 日来潮,经期持续5 d,量中,下腹痛减轻,腰酸乏力基本消失,余如前。二诊方的基础上去三棱、莪术、土鳖虫,余同前,14 剂,服法同前。嘱患者将原方配置成丸药,坚持服药3 个月经周期。

2020 年2 月15 日四诊:患者诸症悉除,复查B 超提示:子宫增大,肌层回声不均,后壁较厚,可见多个不均质低回声结节,较大居于后壁,约20 mm×10 mm。

按语:《景岳全书》中记载:“瘀血留滞为癥,妇人有之”。在历代文献记载及临床实际应用中“ 癥”“ 瘕”并非单独出现,常以癥瘕并称。王新斌老师认为病之本在脏虚,病之标在血瘀。胞宫瘀滞,新血难安,故而经量多,经期长,经行痛。“ 坚 者削之”“ 结者散之”“ 留者攻之”,然患者就诊时恰逢经期,当以益气固冲调经为要,故用党参、黄芪、白术、甘草益气升提,补肾固冲;桂枝、赤芍、牡丹皮、桃仁、三棱、莪术、土鳖虫、皂角刺、大黄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诸药合用扶正而不留瘀。二诊侧重对症治疗,当归、川芎益气养血,杜仲、蒺藜、荔枝核补肾固冲,强健腰膝。三诊时正气渐复,去三棱、莪术、土鳖虫破血消癥之品。但有形之癥的治疗非数日可愈,后改用丸药,缓攻慢图,循照 《黄帝内经》“大积大聚,衰其大半而止”之则,以防攻伐太过再伤正气。

3 讨论

鉴于此,益气消癥方治疗子宫肌瘤的遣方用药遵循“治病求本”之则,在活血通络、散结消癥的同时不忘兼顾益气扶正,多用补气药和活血化瘀药,以期改善子宫肌瘤患者的致病土壤,在消瘤的同时也可预防新的肌瘤生长,最终可达到扶正祛瘀、标本兼治的目的。然而益气消癥方尚缺乏具体实验研究的支持,因此我团队正在开展动物实验,期望进一步验证其治疗效果和研究其发病机制。与此同时,还将运用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为本病寻找更加优良的治疗方案。文章通过探讨益气消癥方治疗UL 的验案分析,充分认识到从整体出发,因人而异、辨证论治、防治结合,这将是现代医学所要借鉴和兼容的优势。

猜你喜欢
土鳖虫皂角刺莪术
土鳖虫的本草考证*
中医药导报(2023年4期)2023-05-13 07:17:10
土鳖虫研究概述
北方药学(2022年1期)2022-08-06 15:12:10
皂角刺侧柏膏
HPLC-DAD鉴别皂角刺中掺入野皂角刺的方法研究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皂角刺挥发油成分
加工炮制过程对温莪术活血化瘀功效的影响
中成药(2018年7期)2018-08-04 06:04:12
饲用土鳖虫人工养殖技术
广西莪术乙酸乙酯部位的抗血栓作用
中成药(2018年6期)2018-07-11 03:01:04
三棱-莪术有效组分配伍液对慢性盆腔炎大鼠盆腔粘连的影响
中成药(2018年6期)2018-07-11 03:01:02
皂角刺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中成药(2018年3期)2018-05-07 13: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