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静 郭 栋
(1.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山东 济南 250014)
姜建国,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致力于中医药临床工作40 余年,第五、六批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确立了齐鲁伤寒中医学术流派,山东省新冠肺炎中医药专家组核心成员。中医学中,心乃五脏六腑之大主,为血府,主神志。心脏进行生理活动的基础是心之气血阴阳,温煦和推动血液运行的原动力是心气和心阳,而具备濡养心神的作用则为心血和心阴。血脉运行障碍和情志精神活动异常多为心系疾病的主要病理表现。心系疾病的病因多为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年老体虚、外邪侵扰等,而病机则常分为虚实2 个方面,虚则气血阴阳亏损,心失所养,实则痰饮火瘀阻滞,心脉不畅。中医中的心系疾病主要有胸痹、心悸、不寐等疾病,而西医中的心系疾病通常是指循环系统疾病,通常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疾病。本文所叙述的主要是指以胸痹、心悸、不寐为主要病种的中医理论体系下的心系疾病。
药对,是中医处方中将2 种或2 种以上的中药配伍应用,以提高临床疗效,从而达到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一种处方用药方式[1]。早在《神农本草经》中便提出了中药“七情”配伍,在此理论指导下,药对在以后的临床辨证组合用药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姜老从医40 余年,临床辨证时,善于以伤寒六经辨证为主,并与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以及八纲辨证等相结合,验案不胜枚举,现将姜老辨治心系疾病特色药对经验介绍如下。
桂枝,《本经逢原》言其性味“辛,甘,微温,无毒”。辛善发散,行气行血,甘温则和中。而《本草备要》又载其可“温通经脉”。现代药理学中也指出,桂枝中含有桂枝醛和桂皮酸钠,二种药物成分均有较好的扩张血管和增加血液循环能力[2]。生姜,其味辛,性微温,李杲言生姜“行阳而散气也”。现代药理学证明,生姜乙醇提取物可以通过降低实验家兔的血脂水平来减缓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3]。姜老认为,太阳为三阳,亦称巨阳,若因失治误治病邪内传,而变为非太阳病者,称为太阳病变证,例如心阳气郁阻之胸痹。而通阳一般在于“温”,温性药物,味多属辛,性多发散,大多具备通阳的作用。《伤寒论》中又有宣通胸阳,宣通中阳,通达陷阳等不同,需要分而述之。桂枝去芍药汤中,桂枝与生姜,味辛升散,温通心阳,适合郁遏胸阳;而炙甘草汤中,用桂枝、生姜配伍清酒,宣通心阳,来治疗心动悸、脉结代,均属于宣通胸阳治法的范畴。姜老常于处方中加入桂枝10~15 g,生姜3 g 配伍其他药温通阳气,以解阳郁胸痹。
薤白,辛温通畅,疏滞散结。理气,止痛,通阳,导滞。瓜蒌,味甘性寒,归肺经,功善涤痰散结,兼可理气宽胸[4]。清代周岩在著作《本草思辨录》中提出:“栝楼实之长,在导痰浊下行,故结胸胸痹,非此不治”。二药相配伍,化痰浊,宣气机,散阴寒,故姜老治疗阳郁胸痹时常选用其为主药[5]。现代药理学中,通过在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上建立H2O2氧化应激损伤模型,观察瓜蒌薤白汤对模型心肌细胞上清液中CK 和LDH 的影响。结果表明,瓜蒌薤白汤50%醇提取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可以通过降低CK 和LDH 的浓度来提升受损心肌细胞的活力[6]。跟随姜老门诊时,常遇患者胸闷微痛,痰多气短,平素易倦怠乏力,舌胖大有齿痕,苔腻脉滑。姜老认为此类患者由于饮食失节,偏食肥甘厚腻,饮酒抽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痰浊壅阻中焦,气机不得宣发。故姜老在治疗痰阻阳郁胸痹时,基于此药对,善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中的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瓜蒌、薤白、半夏、白酒)以温阳行气,化痰通痹。姜老常于处方中加瓜蒌30 g,薤白15 g 以共奏通阳行气化痰散结之功,共开痹阻之胸阳。
黄连,《神农本草经》中谓其“味苦寒”,为泄心火之要药。肉桂,味辛甘性大热,可入于肾经,滋补肾阴。肉桂虽味辛、大热,而少佐之,却既可反佐以制黄连之苦寒,使泻心火而无凉遏心阳之弊;又可温肾阳,引火归元,取“阳中求阴”之义[7]。又如明代《韩氏医通》所言:“黄连生用为君,佐官桂少许,能使心肾交于顷刻”。实验研究表明,黄连配肉桂可明显抑制Na+内流,改变膜反应性,消除折返,抑制Na+内流,减弱膜反应性,使单向传导阻滞发展成双向阻滞,消除折返激动;其作用与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机制相同,可广泛用于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或颤动以及临床上表现为快、慢不等的各种心律失常[8]。姜老认为少阴病本证有表证、里证之分,以里证为重点,其病机变化主要为心肾虚衰,水火不安。心肾二脏归少阴,心归火,肾归水,肾水下亏,不可上至于心火,故心火独亢于上。少阴热化证为水虚火炽,心肾不交,故其主要脉症为心悸,心烦不得眠,舌红,脉细数。证属上实下虚,心肾不交,治当滋补肾阴,清泻心火,交通上下,处方中常加入黄连10 g,肉桂2 g 以育阴清热,治疗阴虚火旺之胸痹,心悸,失眠等一系列心系疾病。
柴胡,味苦性寒,专主邪热,而因其体质轻清,气味皆薄,故可芳香疏泄,振举清气以驱邪,明代兰茂所著的《滇南本草》载其“行肝经逆结之气”。郁金味辛,性凉,无毒,归于心、肝、胆、肺经。辛能行散通经,苦寒清解热邪,因此可活血行气、化瘀止痛、清心凉血、清利湿热、疏肝解郁、利胆退黄,同时在活血时又可止血,为活血化瘀,行气凉血之要药,凡血瘀气滞所致的热扰心神、血热出血、湿热蒙蔽心窍皆可治之[9]。研究表明,柴胡可以通过影响慢性心力衰竭大鼠代谢产物如肉碱、长链脂肪酸等在体内的含量,从而提高心血管系统功能[10]。姜老认为少阳内寄相火,为半表半里,主持枢机,邪入少阳,疏泄失常,相火失守,主要表现为胆火上炎与枢机不利。心腹肠胃,五脏六腑,凡十一藏皆取决于胆,柴胡,体质轻清,升发胆气,胆气条达,则可宣化十一藏,故心腹肠胃中,若有结气,皆可散之。故肝心同治,从肝论心,姜老在临床处方中常加入柴胡10 g,郁金12 g 来治疗气机阻滞、疏泄失调之胸痹、心悸病。
一丹抵四物。丹参,味苦平,性微寒,故《本草纲目》言其可“活血,通心包络”,可活血化瘀,亦可调经止痛。红花,辛而甘温苦,功善润燥活血通经,兼可散肿止痛。明代《本草汇言》载其有“破血、行血、和血、调血”之效。红花性温主升,补而兼行、补而兼通,两药同用,一升一降,内外通和,使行气活血之功尤为显著;二药相配,除邪而不伤正,合用有活血通脉、祛瘀生新之妙[11]。有关实验表明,以丹参酮ⅡA 为代表的丹参提取物具备一定程度的雌激素样作用,其可以通过雌激素受体介导激发蛋白激酶B(Akt)活性,并抑制Leu27IGF-Ⅱ诱导的心肌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受体信号激活的细胞凋亡作用,证明丹参提取物可用于预防心肌细胞凋亡、治疗心血管疾病[12]。姜老认为在心系疾病的中医证型中,心血瘀阻证候表现较为典型,且常与其他证候类型相兼出现。血瘀证又包含寒凝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寒痰瘀互结证等,其病机都是瘀血内积,气血运行不畅,临床表现为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夜间加重,胸闷,多惊悸,唇舌紫黯脉涩等。姜老在临床辨治中,不仅限于心系疾病,常于处方中加入丹参30 g,红花12 g 作为一切血瘀证的通用药对。
合欢花,味甘性平,入于心、脾等经。能合心志,开胃理气,解郁,治心虚失眠。酸枣仁,性平,味甘酸,可补肝宁心、亦善敛汗生津,属养心安神类药物。《太平圣惠方》中记载:“治胆虚,睡不安,心惊悸,可用酸枣仁一两,炒熟后捣为细散,服二钱”。有关药理实验表明,酸枣仁镇静安神的有效成分包括皂苷、黄酮、生物碱及脂肪油类,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13]。药对酸枣仁-合欢花出自《名医效验药对》,酸枣仁酸甘收敛心阴,心阴得收则神志安宁;合欢花甘苦能解肝郁,肝郁得舒则情绪愉悦。二者合用,疏肝解郁,宁心安神功用集中[14]。跟随姜老门诊时,常遇西医院诊为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患者,其临床检查大多无阳性体征,但常有多种多样的症状,如胸闷胸痛,心悸,乏力气短懒言。姜老述其为心脏功能性病变,此类患者生性多敏感易惊,遇事多思虑,病理因素多为情志失调,病位在心,病机多为肝郁气滞,心神失养,治当疏肝解郁,养心安神。临床上姜老善在处方中加入合欢花30 g,酸枣仁30 g 共奏敛心阴、开郁气、养心神之功。
心系疾病作为临床中最重要的病种之一,辨证常分为虚和实2 部分。虚证常包括心气虚、心血虚、心阳虚以及心阴虚这4 种证型,而实证则包括痰火扰心、饮阻心阳、血脉痹阻这3 种证型。联系心系疾病的以上特点,又结合心主血脉、心主藏神等生理功能,姜建国教授化繁从简,结合临床,总结出了上述特色药对,其药性平和,可供学者们仔细揣摩其辨证用药思路和配伍规律,以期更好地运用于临床,服务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