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及方法探析

2023-01-11 22:13宋治平
种子科技 2022年12期
关键词:林区害虫树木

宋治平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龙门林场,甘肃 天水 741020)

近年来,我国林业发展的规模得到了稳步增长,对市场经济和生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森林病虫害频发,影响了生态效益和林业可持续发展,对林业的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我国的林业建设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缺乏有效的病虫害防治经验,防治技术也有待改进和优化。

1 林业病虫害概述

林业病虫害是对林木产生一定破坏作用的因子,其严重影响了林木的正常生长以及森林的整体品质,导致林木数量下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我国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病虫害类型多样,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目前已有100 多万种以上的林业病虫害,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其种类也在逐年增加。病虫害分病害和虫害,病害一般由细菌、病毒引起,而虫害是指害虫对树木造成损害,又可分为食害性和吸液性两类。如果发生了病虫害,很容易使森林资源遭受侵害,想要根除病虫害,就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1]。

2 林业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林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生态环境,也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森林的生存率是其发展的一个标志。因此,必须从根本上加强防治林业病虫害,减少病虫害对林产品的危害。

2.1 提高树木的存活率

森林的存活率是森林发展的标志,必须从根本上加强对森林的管理,减少森林病虫害造成的破坏,促进我国林业的发展。

2.2 切实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病虫害是为害林木生长的重要因子,若不对林业病虫害加以防治,将造成大批林木死亡[2],从而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3 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

一般情况下,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对相关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特别是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知识和病虫害防治经验。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人才匮乏,大多数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一般,专业的技术人才缺乏,这对病虫害的防控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此外,有些技术人员缺乏实际操作经验,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往往难以及时作出反应,导致问题扩散,从而影响整个防治工作的效率,无法达到防治病虫害目的[3]。

3.2 对病虫害防治工作不重视

我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对森林问题日益关注,并制定了相关法律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监管。然而,在实践中由于相关制度和体制落实不到位,有些单位和部门干部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仅交代相关工作要求,没有过多询问具体实施情况,使得防控工作的落实效果不容乐观,严重制约了林业经济的发展。同时,缺乏专业技术和技术人才的指导,造成了防治措施的成效与效益低下。

3.3 病虫害防治技术比较落后

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使我国的林业病虫害防治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必须进行技术的更新。但就目前的防治现状来看,一些地方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仍然采取比较传统的防治措施,不仅效果较差,还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严重阻碍林业的长期发展。此外,由于我国目前对防治技术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且害虫的品种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和更新,相应的防治技术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难以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从而影响到森林的生态环境保护。

3.4 林区结构划分不合理

目前,我国林业发展迅速,既有新的发展机遇,也要面临新的挑战。有些林业主管部门在规划林地时,往往不考虑林地的整体格局是否能够与当地的生态环境相适应,导致林地生态平衡失调,从而无法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

此外,有些林业部门对林木种类的设置不够重视,对物种的发展缺乏足够的认识,在选育时往往把重点放在经济发展中,导致林木整体的抗病能力减弱,易发生病虫害。

4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

我国林业对促进人类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种植树木可以滤尘、防风、蓄水、防洪,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物质水平。为此,应努力提高森林产品的质量,提高科技和科学研究水平。

病虫害是威胁森林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对其造成的损害不容忽视,如果不对病虫害加以重视,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当前的大背景下,对防治林业病虫害的技术与手段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具有现实价值。

4.1 应用化学防治技术

目前,化学防治技术仍然是控制害虫的主要方法,其防治效果显著,且操作方便。尽管化学防治会对环境和生态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与其他方法相比,化学防治能起到很好的杀灭作用。我国大部分的林业生产依靠杀虫剂防治害虫,如啶虫脒、烯啶虫胺、噻虫嗪等。在选择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时,要尽量选用对环境影响最小的药剂,既可以达到防治效果,又可以防止对森林环境造成污染。在选择化学防治方式时,应尽量在发病早期进行有效防治。

同时,为了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还需要采取其他的技术手段,例如通过修剪的方法,将部分病叶、枝、干等切除,阻止并预防病害蔓延。切下的部位应集中进行焚化,以避免病菌扩散传染给周围的树木。同时,还可以采用翻土的方法来防治病虫害,将所有的病叶都覆盖到土壤中,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4.2 应用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防虫手段,与化学方法相比,不仅可以降低环境污染,而且还能保持生态平衡,使整个森林的生态系统得以正常运转,达到保护生态系统、防治病虫害、稳定林业发展的目的。其具有经济、环保、持久的优点,能够有效地保护和促进树木的健康成长[4]。生物防治最大的特点是不会对其他生物造成太大的危害,而且不会引起害虫的耐药性,这种防治方式灵活,且效果持久,可以作为一种长期的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有微生物防治、益鸟防治、天敌防治等。

第一,微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病毒控制害虫,例如利用马尾松毛虫、天牛等防治害虫。

第二,大部分病虫害的天敌包括鸟类,通过鸟类防治害虫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生物防治方法。例如杨树被蛀干害虫入侵时,可用啄木鸟进行有效控制,杨树蛀干害虫的种类繁多,对树木的破坏速度很快,可根据害虫的种类和数量,选择合适的鸟类进行有效防治。该措施既能有效地保护环境,又能达到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需求,但其影响程度与虫害种类、数量密切相关。

第三,任何一种害虫都有其对应的天敌,根据害虫天敌进行防治时必须合理地控制天敌的数量,防止整个森林的食物链被摧毁。尽管可以利用天敌杀灭害虫,达到一定的防治效果,但若不能有效地控制天敌,就会对森林的生态造成一定的破坏,所以必须科学合理地引进天敌[5]。

4.3 应用物理防治技术

在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中,采用人工手段对病虫害进行物理防治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方法。该方式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且相对简单,但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精力,需要视具体环境决定使用方式。

第一,采取以害虫控制为主的手工方法,费用比较低廉。

第二,一些地区发生害虫时,可采取隔离的方法,防止害虫扩散。

第三,采取诱捕和控制的方法,将害虫引入特定的地区后进行群捕,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4.4 应用营林防治技术

科学的营林技术是控制病虫害的有效方法,对森林的经营和管理起到了有效的作用。在造林时,应合理选择、搭配树种,注重树种的品质、营造混交林,达到合理的生态平衡,从而增强森林的自卫能力。同时,利用造林技术,也能有效地隔离林业害虫,降低其对森林资源的伤害。合理的造林技术不仅可以控制森林病虫害,还可以使森林结构更加科学合理,有利于树木的高效生长,有利于森林的发展。

针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第一,应从前期着手,选择合适的苗圃场地,为苗木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避免在幼苗期出现病虫害。

第二,在种子没有成熟前进行深翻,避免害虫滋生,另外,对土壤也要进行施肥,森林废料燃烧后可以用来做肥料。

第三,要定期打扫,保证苗圃干净,并对其进行消毒。营林控制技术是培育混交林、抗病虫害强的林种,在采用营林控制技术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周边的杂草进行处理,使其增强对病虫害的抗性。对已感染病虫害的树木,要及时烧毁和处置,避免病虫害蔓延。在林业区植物稀少的情况下,要加强对生态的重视,避免人为砍伐,保证树木的正常生长。

此外,由于林分结构的不合理,森林的生物多样性受到损害,进而降低森林的抗药性,即使采用了相应的防治技术,对森林的害虫也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为了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必须从增强林区的抗病能力着手,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有效地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森林部门在制定森林资源规划时,应注重对森林资源的保护,防止树种单一,同时应结合林区的实际情况,增加森林种类的多样性,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森林综合抗御能力和恢复力,促进森林生态系统均衡发展。

可以采取人工造林的方法,保证森林生态系统平衡,增加森林对病虫害的抗性,促进森林植物向多元化发展。为有效防治病虫害,可采用混交林法,混交林的应用是按照物种的多样性来实现生态平衡,将各种树种混种在一起,既能保证树种的多样性,又能使各种生物在森林中生存,利用各种昆虫的天敌关系,实现对害虫的控制。

4.5 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监测水平

对森林中有害生物的监控必须要建立完整的科学体系,不断进行完善和优化,同时也要加强对外来物种的控制和预防,使森林中的植物茁壮成长。

为了提升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监控水平,可以组织有关部门对有害生物进行详细调查,还可加强对某些自然保护区的监控。同时,对害虫进行分类和管理,加强对害虫的综合防治效果,科学地控制害虫的传播,促进林业健康发展。

4.6 加强检疫检查工作

由于我国林业的发展,林地面积不断增大,病虫害发生的类型也日益增多,为巩固造林绿化成果,保护林区的生态环境,必须加强对林木的病虫害防治,提高检疫工作的质量。

要想加强检疫工作,必须完善检疫审批流程,建立健全的制度,尽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建立紧急控制体系,对每个林区进行不定期的隔离和检查,并与生物控制技术、化学控制技术相结合,实现森林综合控制。

在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时,要在林木运输过程中,特别是机场、车站、码头等重点区域,严格按照《植物检疫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检疫,并在运输过程中取得《检疫要求书》,从源头上防治病虫的传播和扩散,确保森林苗木的健康生长。

在将林木运送至林区进行栽培前,要对其进行病虫害的检疫,以保证其不会被病虫害毁坏,最大限度地降低森林中的病虫害蔓延对森林的损害。另外,在森林的四周可以设置一些病虫害的隔离措施,防止外来害虫入侵,在病虫进入到森林的时候,还可以发动周边群众,对这些病虫进行捕捉,减少病虫的繁殖。林区的管理者也可以派专门的技术人员对森林害虫进行检疫,消灭害虫的虫卵,减少害虫的繁殖,从而减少害虫的发生。

4.7 科学的营养方案

科学的营养素调配方法是许多研究人员所关注的问题,不同情况下,营养素的分配方式也不尽相同。在制定养分分配计划时,应特别注意土壤的组成,根据土壤的养分特性合理分配氮、磷、钾的比例,从而达到科学、可持续的营养供应,建立动态监控系统,对林区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监测。

4.8 树木品种保持多样化

在林区,应尽量避免单种树种的种植,应采用多种树种的造林方式,使林区的树种能更好地生长。不同的植物对疾病的抗性也有所差异,通过自然的方式来控制害虫,可以保持森林的生态平衡。可以在森林里养殖一些对消灭害虫有利的动物,例如猫头鹰、啄木鸟,它们就是树木的“医生”,可以极大地减少树木的病虫害。林区职工要做好鸟巢和鸟蛋的防护工作,在林区合适的地方设置鸟巢,以吸引更多的益鸟进入林区,维护森林生态平衡[6]。

5 结束语

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对防治技术的完善与创新也迫在眉睫。想要使病虫害防治技术有效发挥作用,就必须了解我国的实际情况,认识到我国当前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掌握我国目前现有的防治技术,针对性地采取完善措施。可通过加强林业防治体系、增强树木抵抗力、科学防治、加大监督力度、加强林区结构规划以及注重苗木病虫害检疫工作等方式,改善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现状,强化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从而促进我国林业发展。

猜你喜欢
林区害虫树木
学思践悟 | 隋洪波代表:作好“林区三问”新答卷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分布对土壤交换性盐基组成及比例的影响
害虫的克星——七星瓢虫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树木之最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辨认树木
昌宁林区有了首条水泥防火通道
树木之最
张学勤:我为林区建设“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