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网络育人功能的优化策略研究

2023-01-11 20:01刘春霞
职业技术 2022年9期
关键词:育人院校高职

屈 凯,刘春霞

(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 150000)

0 引言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这也意味着,抓好高职院校的育人工作事关职业教育的前途,并最终深刻影响着国家战略的有序推进。

据有关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0%。对于当代年轻人,尤其是在校大学生而言,“网络”更是与他们自出生就一直相伴。在其他年代的人还对网络相对生疏时,他们的日常生活已经完全融入互联网的世界里。从QQ、微博,再到微信、抖音、快手,这些社交平台不断吸引着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扩大了网络活动的范围和自由度。同样,网络也渗透在高职院校领域,不仅深刻改变着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也对高职院校师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影响。高职院校的育人工作越来越全方面地需要走向网络化、面对网络化、适应网络化。在此过程中,不断地优化网络育人功能将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整体办学质量以及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1 高职院校开展网络育人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1.1 新时期高职院校的价值定位是做好育人工作的重要前提

高职教育担负着为社会输送高级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产业迭代升级速度空前加快,无论是从国际环境还是国内发展来看,中国都需要一支庞大、稳定的职业技术人才队伍,以适应未来综合国力竞争需要,同时对接国内就业需求。办好高职教育,培养更多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已成为推动创业创新和工业化发展的关键一环。

1.2 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做好育人工作的本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是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有力抓手,对于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也不能仅仅培养培育“技术员”,还要培养有血有肉、有坚定立场、有崇高追求的“国之工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1]中也明确:“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并重,思想道德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成为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1.3 网络阵地是做好新时期高职院校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

高职院校有着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学生特点,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更是给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根据一项有关大学新生的调查数据显示,00后青年学生作为网络的“原住民”,98%的学生经常使用QQ和微信进行网络社交,70%的学生经常访问B站等视频平台。这要求高职院校要做好大学生的育人工作,抓好网络这一重要阵地。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教育必须与现实相结合,贴近学生实际,发挥网络育人的重要作用。多数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不强,学习积极性较差,存在课上睡觉、手机不离手的现象,而且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如果不在网络上有所引导和教育,高职学生很可能会被错误思想所牵制[2]。由此可见,加强高职学生的思想教育,运用网络创新教育形式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认真审视网络手段在高职院校育人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尽可能创造一些符合学生实际特点的网络育人载体,让学生乐意接受,充分融入,并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价值观的有效引导,才能真正地把握高职院校网络育人工作的主动权,做到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效果。

2 高职院校网络育人现状分析

2.1 高职院校网络育人基本概况

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共有高职(专科)学校1486所,其中绝大多数院校或多或少地进行了网络育人工作的实践,主要的方式有:一是尝试将思政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改变传统的说教模式,提升学生参与度;二是尝试引进和运用网络优质课程资源,通过慕课、云平台等形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三是尝试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视频号、抖音号等网络新媒体,将传统线下教学延伸至线上,拓展思政教育的广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四是尝试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打造网络思政育人新阵地[3]。但从工作力度和实际成效来看,各个学校间的网络育人整体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学校对网络育人较为重视,在工作机制、人员力量、课程内容等方面投入较多,也进行了较好的保障,收到不错的成效;也有一些高职院校对网络育人工作主观上不够重视,缺乏必要的研究谋划,缺乏对使用新技术的敏感性,网络育人工作基本处于被“忽视”甚至是“忽略”的境况。

2.2 高职院校网络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网络育人在运行机制、方式方法、保障协调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缺乏统一的执行体系。尽管很多高职院校在进行网络育人方面的实践探索,但专门针对高职院校网络育人工作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尚未全面形成,对于网络育人的评价反馈机制未能有效建立,不能及时收集学生听课的反馈内容,不利于改善课程质量,提升育人效果,长此以往,容易偏离高职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是整体方式较为单一。当前高职院校在进行网络育人时,主要集中在公众号、网站等宣传,从形式上稍显单一,这与互联网更新速度快、创新形式多的特点不相适应。很多时候学校认为比较好的方式,其实在学生看来,已经是“过去式”了。同时,网络育人的高质量课程资源依然较为缺乏,特别是针对高职学生群体研究的课程更是少之又少,这又间接导致网络育人的方式不能有效被广大高职学生认可、接受,导致育人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是缺少全方位的综合保障。对很多高职院校而言,网络育人工作“并非主责主业”,投入的人力物力保障非常有限,这也影响着这项工作的整体质量。例如:有的缺乏必要的硬件保障,往往制课、授课都在条件较差的办公环境内完成,影响整体效果;一些高职院校选择年轻、缺乏相关教学经验的教师参与网络育人工作,短时间内很难看到成效;对于网络育人工作,课程安排、设计、实施和过程监督,有时都是一个人“全包”,使得每个环节都缺乏必要的支持和监督,造成整体工作效率和质量下降。

2.3 影响高职院校网络育人的因素

一是信息的便捷获取带来的复杂性。互联网天生就具有开放共享的特点,任何人都能很方便地获取信息资源。在这些资源里面,有许多是有价值的,也有些是无价值甚至对于特定年龄段的人来说,是负面、有危害性的。高职学生出于职业培养的需要,会频繁和自由地接触和使用网络,在这个广阔空间里,所有人都将更加有效和广泛地获取信息、进行交流,这个过程中,互联网信息的复杂性也成了需要学生独立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由于互联网信息来源多样,内容繁多且鱼龙混杂,真假信息并存,也给学生选择、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带来了障碍,加之高职学生涉世未深,一些带有迷惑性的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不断冲击着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深了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思想复杂化、理想虚拟化、精神空虚化和理性隐藏化”[4]。这也从渠道管理、信息筛选等方面给网络育人工作带来更大挑战。

二是网络的持续影响使学生养成了使用惯性。现在的大学生,多数从小就接触网络,不仅熟悉“网络语言”和“网络生活”,整个学习和思维方式也都非常的网络化。使用网络,可以说成为了他们的一种惯性。而且在学生群体里,这种“网络习性”互为影响,有较强的一致性,这在专业性更强、文化基础知识底蕴相对薄弱的高职大学生群体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这就导致如果想通过一项网络行动深刻影响高职学生,必须要熟悉这些学生的“网络惯性”,从而改变他们。比如:究竟是用QQ的学生多,还是微信的多;是微博比较受欢迎,还是抖音、快手更受青睐,这些都需要从源头去了解掌握。这也是做好高职院校网络育人工作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三是网络信息实时更新和高校育人内容相对固定之间的矛盾。网络信息瞬息万变、实时更新,年轻人已适应,尤其进入到手机端之后,大家都习惯于“刷”新闻,在一条信息上停留的时间极短。但是育人工作有关内容相对固定,经常是一个版本用很长一段时间,很难做到随时更新,甚至学生接受的部分网络教育内容还与现实存在时空和时代方面的“脱节”,没有结合当下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这就使育人内容成了“抽象体”,学生很难共情。网络更新快速,育人内容却固定不变,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低下,整体网络育人的实效就被大打折扣。

3 高职院校网络育人功能面临的机遇

3.1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带来的育人方式和理念的变革

科技革命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全新变化,高职院校的网络育人工作在科技时代的浪潮下也可以不断享受着“数据红利”。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网络育人平台的搭建提供了技术支撑[5]。不论是信息基础设施的大范围建设,还是互联网平台的快速发展,都将对高职院校网络育人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性。学校可以有更多的平台选择和技术支撑,来帮助解决网络育人环节中的各类问题,网络的广阔空间也给育人工作者进一步发挥作用提供了无限可能。信息技术促进了教育工作的数据集成,任何与高职院校育人工作相关的基础信息、效果检验、受众分析等,都能以数据的方式呈现,这进一步提高了高职院校育人工作效率,改善了工作质量。

3.2 国家政策的扶持有利于网络育人大环境的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走向了历史以来最好的阶段。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对网络育人等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和要求。前期,教育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高校要着力增强校园网站的思想性、教育性、服务性、互动性,加强综合性门户网站、主题性教育网站、专业性学术网站建设,推进辅导员博客、思政课教师博客、校务微博、班级微博及校园微信公众号建设,扩大网络文化的育人覆盖面和社会服务面。很多地方政府也出台相关举措,支持所属高职院校进行网络育人相关方面的建设。如2021年黑龙江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印发的《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深入推进“三全育人”和“五色”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同时也提出,要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引导职业学校全面统筹各领域、各环节育人资源,形成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多维联动的育人格局。

3.3 高职学生的网络需求为做好网络育人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满足学生的需求是高职院校网络育人工作的重要驱动。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对互联网高度依赖和熟悉,这当中也充满了对网络的巨大需求。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将互联网作为重要渠道和方式。同样,开展育人工作,如果更多地采取网络方式,就会更受学生欢迎;同样的教学内容,采用网络语言,学生的受知程度也更理想。另一方面,学生在认识了网络世界的新鲜、繁杂后,再回归课本,自然而然也会对教学内容的网络化多了一份期待。特别是高职学生,会将网络课堂的内容视作更紧密的“伙伴”,这为做好高职院校网络育人工作积累了“需求点”。只要高职院校积极适应,注重从数据挖掘、数据跨界、数据碰撞中研究学生的需求变化规律特点,使育人工作对学生内在需求做到精准的理解、预判、供给,整体工作效果就会明显提升。

4 优化高职院校网络育人功能的策略分析

4.1 完善工作机制,畅通网络育人功能发挥的实现路径

网络育人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仅靠部分人或者某个部门是远远不够的。育人体系和育人机制的完善是高职院校网络育人功能发挥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障。高职院校要结合当前实际,构建由政府机构、学校、社会、家庭等多元融合、多方协同的网络育人运行机制,系统筹划和有序实施网络育人各项步骤,有机联动、相互配合,最终形成一盘棋的网络育人新格局。

一是制度体系要完善。在符合国家各项政策的前提下,逐步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网络育人工作制度,为开展网络育人工作、发挥育人功能做好“顶层设计”。制度应着眼于国家发展大局,立足于高职院校实际,紧紧围绕网络育人各方面需求而研究制定。制度需要对网络育人工作的背景、目的做出明确叙述,并全面解答网络育人相关的各个环节问题。

二是组织体系要明确。要建立专门的管理和运行团队,并对其具体职责进行明确。要落实细化分工、层层分工等机制,确保网络育人各项工作责任到岗、任务到人,确保网络育人的各项工作规范有序,整体功能效果更明显。

三是创作机制要有力。建立完善个人原创、校园首创等有效机制,形成有效的创作链条,推动高职院校网络育人产品源源不断,创新力持续提升。突出激励考核,将网络育人成果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系列职称评审条件,在优秀教职工表彰中,设立网络育人专项或将网络育人业绩纳入评选指标。注重考核推动,在年度业绩考核中加入网络育人项目,体现网络育人奖励。

四是规范防范体系要确立。之前提到,网络的巨大便利性也带来很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接收网络课程时,难免会接触很多其他信息,如果不加适当的过滤清理,不仅会严重削弱网络育人功能,甚至会对学生健康成长带来危害。由此,必须要从制度的角度,为优化网络文化育人功能提供“保护伞”。建立完善内容梳理、渠道管理、风险防控等工作机制,坚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平衡好学生的实际诉求和育人需要的关系,将学生需求侧和网络供给端的平衡把握好,从而提高学生网络管理的质量,营造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

4.2 搭建工作平台,拓宽网络育人功能发挥的实现路径

搭建稳定安全并富有吸引力的网络平台,是做好高职院校网络育人工作的重要基础。高职院校应注重挖掘和建立一批富有特色,能够适应年轻人需求和网络习惯的平台,实现网络育人功能的最大化。

一是丰富形式。建立校园网站论坛等,是搭建网络平台的常规方式,也是开展网络育人工作的重要渠道。网站平台可以与学校专业、教育资讯、成绩查询、就业信息等相结合,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固定的信息资源获取渠道打通学生入驻网络育人平台的经脉。高职院校网络平台建设,在常规方式基础之上,还应该更多考虑高职学生特点。比如在实习实践岗位设立网络平台,让育人课程直通实践平台。也可以在全面深入调研后,甄别一些重点平台、优质平台,实施适度链接。

二是创新载体。当代青年学生崇尚多样化、个性化,喜欢用轻松、娱乐的方式方法接受新知识、新理念[6]。高职院校建立网络平台进行育人工作,也必须通过创新方式载体,以达到更好的实际效果。比如可以打破传统“平台”的理念,通过举办“网络文化节”,结合社会热点等,集中性开展一些育人活动,提升育人理念在学生群体的接纳度和传播度。又比如延伸“平台”,开展一些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活动,组织学生积极互动,不断增强平台的选择力和吸引力,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网络育人工作的关注。

三是有效整合。高职院校网络育人平台构建,要坚持“学生为本”的理念,做好学生课程文化、校园生活等功能的有效整合,也要将“QQ、微信、微博、论坛、贴吧以及个性APP”等媒介进行灵活链接和应用,实现对学生全面系统的教育、全方位多时空的引导,促进学生成人成才。

4.3 丰富产品内容,增强网络育人功能发挥的针对性

网络育人功能的提升,内容质量是关键。尤其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网络育人内容必须要以当代高职院校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纳为前提,贴近学生日常生活,这样才能提升育人内容与学生性格爱好的契合度,最终确保学生在网络育人过程中能够有质量地学习、理解消化,并实践好相关内容[7-16]。

一是内容要坚持有正确的价值引领。要确保网络育人工作行稳致远,正确的价值方向是关键前提。网络育人具体内容也是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必须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牢牢把好正确的价值导向,进行有关内容的制作[17-20]。比如可以将百年党史、百年奋斗成就和历史经验与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诉求紧密结合,充分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从党史学习中提炼要素,通过网络育人课程讲好中国故事和英雄事迹,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抗疫精神和抗美援朝精神,让高职学生感受时代的蓬勃魅力,感悟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二是内容应符合学生的需求特点。高职院校网络育人的课程内容一定要从高职院校学生的现实情感和实际需求出发,把握要点、正确引导、贴心服务,以高职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为导向,精准提炼大学生群体意识与主流意识的个性与共性。要注重用户体验,贴近学生兴趣,积极研发青年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网络文化精品;也要强化高职特点,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热点,凝练特色内容。

三是合理细分网络育人平台内容。要围绕学生年龄层、专业技术方向等实际情况,对网络育人有关课程进行细化。不同课程,也要细分内容风格,或严肃、或活泼,分平台进行特定或综合风格定位。内容确定后,相应的投放形式也应该科学分类,如视频类、动漫类、图文类、语音类等,要区别投送,既方便学生通过不同渠道自由选择获取,也能极大提高受众率和实施质量。

4.4 加强综合保障,保持网络育人功能发挥的整体质量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要让高职院校网络育人工作持续发挥作用,必须提供系统性、强有力的综合保障,及时消除和化解执行过程中的各类问题[21-23]。

一是队伍保障。培养一批适应新时代网络特征的育人队伍,是保证良好育人效果的关键[7]。首先是教师队伍。教师是教育的直接实施者,也是网络育人工作的主要执行者,教师队伍的素质能力直接影响了育人工作的质量。高职院校需要建立内部工作人员的成长机制,积极对在职教师进行网络信息技术应用的专业培训,使教师能够具备较强的网络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于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内涵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从而使教师能够具备进行网络教育资源创新的能力,实现高职院校网络育人能力的不断发展[8]。其次是辅导员队伍。辅导员直接接触学生的机会最多,高职院校应有意识地选拔道德高尚、品质优良、拥有一定互联网技术的骨干力量,加入辅导员的队伍,让网络育人有关内容可以润物无声地接近学生。最后是骨干学生队伍。要实现网络育人功能的有效提升,培养一支积极的骨干学生队伍至关重要。通过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影响,可以增强网络课程的传播性。可以通过辅导员对学生进行专业化指导,学校进行针对性培训等方式,培育一批满足网络育人功能需要的学生干部队伍,发挥骨干先进带头作用。也可以通过树立优秀典型,释放高职院校学生群体中的“领军人物”的影响能力,由其进行带领牵引,进一步激发学生加入网络育人课程的积极性。

二是技术保障。网络技术的现代化和科学化也是高职院校网络育人工作有效运作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应该说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实现了网络的全面覆盖,但对于网络育人工作的技术保障未必及时有效。高职院校要加大对网站建设和高级网络人才引进的投入,完善育人媒介,保证平台质量,提供高效稳定的技术服务,确保全校师生对信息、文化的获取更加方便、快捷,为网络育人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三是社会环境保障。要实现高职院校网络育人功能的最大化,建立协同一致的综合环境非常重要,学生家庭、实训单位、就业企业等都需要紧密配合。网络世界深深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对家庭成员关系也产生了微妙影响,在互联网世界里,家长要做学生的引导者,强化家庭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及时跟上互联网发展步伐,参与并引导孩子健康使用网络,自觉养成文明用网习惯,在行为养成、道德情操和人格塑造等方面发挥家庭的基础性作用,助推网络育人。实训单位和就业企业,也要围绕高职院校开展网络育人工作的需要,在岗位设定、团队建构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撑,全方面引导学生遵纪守法,合理用网,在学习和工作之余养成网络良好习惯,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提升,延续好校园内网络育人的各项功能。

5 结语

高职院校网络育人是响应新媒体时代的必然趋势,符合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网络育人是一个综合性工程,必须着眼更高层次,全面加强谋划规划,不断优化制度设计、统筹部署,有机联动、相互配合、综合保障,形成高职院校和社会家庭一盘棋的网络育人新格局,才能全面优化网络育人各项功能。

猜你喜欢
育人院校高职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