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致敬·传承

2023-01-11 16:55
植物保护 2022年4期
关键词:黏虫缅怀李先生

张 蕾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追求真理和知识,并为之奋斗,是人类的最高品质之一。奋斗能使我们摆脱自身的束缚,成为最优秀、最伟大人物的同伴。而一个人只有以他全部的力量和精神致力于某一事业时,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师。在我心中,李光博院士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一位不畏攀登、学高为师的科学大师,一位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勇者,一位身正为范、令人敬仰的师长。

我是2003年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迁飞害虫组,师从罗礼智研究员攻读博士,非常遗憾没有机会见到李光博先生。虽然,我们素未谋面,但我从李先生入党志愿书里“在振兴中华的伟大实践中多发挥一些余热”这样朴实无华的誓词中,看到了一个“胸中有誓深如海,愿得此身长报国”的李先生,感受到了他那浓烈的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和情怀。而他在植保战线50个春秋年华里也时刻践行着自己的诺言,在自己的岗位上表现对祖国赤诚的爱。

虽然,我们素未谋面,但我从他提出的黏虫往返迁飞的假说里,在采用“标记-释放-回收”来确认假说的大胆设想和他所带领的南北横跨 20 多个纬度,东西纵横 20多个经度,跨越数千公里的空前绝后的科学壮举中,在充满想象力和科学性的黏虫“异地”测报技术和高达85%的准确率上,看到了一个“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先生,感受到了他那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虽然,我们素未谋面,但我从档案室存放的几百本厚厚的黏虫标记放飞的资料中,从史无前例、规模宏大的17省、36次标记回收试验和432.5万头标记黏虫的数据里,从那只静静躺在标本盒中、曾经飞了1 480 km的小小的蛾子身上,看到了一个“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李先生,感受到了他那追求真理、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

虽然,我们素未谋面,但我从记者笔下那个日日坐着木轮牛车,匆匆奔波在田间地头追逐黏虫的身影上;从视频中那个身患癌症却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的枯瘦老人瘦削的脸庞上、从那谈起科研时闪闪发亮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李先生,感受到了他那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

虽然我们素未谋面,但我从那张凝聚了10省、40余个单位心血的河南郾城黏虫标放回收结果图中,看到了李先生和那个时代的科学家们“同舟共济千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的集智攻关和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

虽然,我们素未谋面,但我从师长们的话语中、行动里,看到了一个“愿当泥土壮春苗”、甘为人梯、奖掖后进的李先生。在纪念册撰写的过程中,他们每每谈起李先生就语气凝噎,说得最多就是,李先生于我有恩,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天。而更令我感动的是他们严谨的态度,经常为了求证一张照片、一个项目的正确信息而去查阅大量资料。记得84岁的倪汉祥老师为了求证李先生项目主持人的身份,亲自冒雪来档案室一张张翻阅原始文件,他跟我说,李先生以前就是这么要求我们的,讲任何事情都要有据可依。

而在我心中,李光博先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更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是大写的中国人!他用始终冲在农业田间一线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什么是文章写在大地上,用百折不挠的努力拼搏和无与伦比的卓越成绩向我们展现了什么是农业科研工作者的爱国情怀,甚至燃烧生命来描绘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的初心。在李先生身上所体现出的这些优秀品质,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呼唤和大力弘扬的科学家精神。

今天,我站在这里,作为晚辈中的一员来缅怀李光博先生,内心是惶恐的,我觉得自己作为一个未曾有幸接受过先生教导的晚辈,是没有资格站在这里的。但或许,我代表了那些未曾和他工作、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但是已经或者即将被他的精神所感召和引领的后辈们。今天,我站在这里,作为晚辈中的一员来缅怀李光博先生,表达我心中的怀念和崇敬之情。然而,作为后辈,当我们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时,当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极目远眺时,当我们坐在先生的树荫下感受他带来的庇佑和荣光时,我们能做的不应该仅仅是缅怀和崇敬,更重要的是传承!传承并发扬李光博先生宝贵的精神财富、治学思想和科学宝藏,继承并践行他振兴中华的伟大愿望,这,需要我们切实体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当前,黏虫、草地螟等多种重大、新发、突发迁飞害虫均已纳入国家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也是我国《生物安全法》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有效防治迁飞害虫生物灾害,实现“虫口夺粮”,保证安全、放心的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的手里,我们的研究依然任重而道远。今天,当我们站在巨人所筑建的丰碑前,沿着巨人的足迹展望未来时,多学科、多角度加强害虫迁飞规律变异、跨境迁飞与迁飞致灾机制等研究在向我们招手,建立和创新自动化、智能化陆空一体监测和异地测报技术体系,以及全生育期一体化新型绿色防治技术的重大需求在向我们呼唤,为我国农业生产安全、粮食安全保驾护航的战舰已经起航远洋。

习近平总书记说,“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身为新时代的中国科研工作者,有幸生活在一个最好的时代,工作在一个有着深厚历史积淀、一流的农业科研院所,更要稳稳接住时代的接力棒,走好自己的路,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努力拼搏,不负先者,不负韶华。唯有这样,或许当我们回首往事时,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因为我们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不朽事业。而李光博先生也必将和他长存的精神一起,永远闪耀在人类群星的夜空中,激励着后来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代代前行、直济沧海!

猜你喜欢
黏虫缅怀李先生
不同饲料对黏虫繁殖力的影响
2015年—2019年河南原阳黏虫和劳氏黏虫的种群动态
陆良县黏虫种群监测与卵巢发育特征
柬埔寨农林渔业部提醒农民提防玉米黏虫
相亲男跪守门口数月“求爱”
已无头发可寄
她从来只等人追
注定错过
深切的缅怀
缅怀先烈 传承文明 亲近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