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师五家渠市水利发展策略分析

2023-01-11 16:34:03
水利技术监督 2022年6期
关键词:防洪水利水资源

张 龙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水政监察支队,新疆 五家渠 831300)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所辖区域大多位居各流域的下游和沙漠边缘地带,生态环境较为恶劣,属于严重干旱缺水地区。由于自然、地理和历史欠账多等原因,水利总体发展仍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仍显得有些滞后,并逐渐成为制约全师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尤其是随着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水利面临的形势更趋严峻,增强防灾减灾能力要求越来越迫切,加快扭转“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发展与农牧业”争水的被动局面的任务越来越艰巨,强化水资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越来越繁重。因此,加快水利建设,消除水利“瓶颈”,提高水利支撑能力,已成为当前全师推进改革、实现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1]

1 水利发展的地位和作用

第六师的建设史和发展史是一部与干旱、洪水、风沙、盐碱等自然灾害作斗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地进行大规模水利建设的历史。没有水利就没有垦区农业,没有水利就没有第六师经济的发展。水利是构建区域生态安全屏障的保障系统,是兵团履行屯垦戌边的重要基础,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

1.1 水利是兵团发挥生态卫士作用的保障系统

新疆兵团自成立之初就承担着守卫新疆绿洲安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生态卫士重要职责,在新疆最大的两大沙漠“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和准格尔盆地古尔邦通谷特沙漠”边缘和自然环境恶劣的边境沿线,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水利的战略地位尤为重要,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和高效完善的水利工程体系,不仅关系第六师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同时对于保障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安全,水利担负着艰巨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2 水利是兵团履行屯垦戌边职责的重要基础

水利作为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是兵团履行屯垦戌边的重要基础,更是第六师“三化”建设的支撑。新疆是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没有灌溉就没有绿洲、就没有产业、就没有生命,兵团大部分农牧团场地处风头水尾、沙漠边缘和边境沿线,屯垦戍边必须水利先行。加快第六师水利建设,解决好当地各族群众生命安全、供水安全、生产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等关系密切的民生水利问题,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是确保社会稳定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迫切需要。

1.3 水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首要条件

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六师,确保第六师与全国一道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目标要求,同步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一番”的新目标,必须加快第六师水利发展,解决好关系农牧民切身利益的民生水利问题。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好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防洪、供水、灌溉和用电等民生问题,让水利发展改革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是时代赋予水利建设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充分发挥水利的基础作用。[6]

1.4 水利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

随着第六师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与经济发展布局不相匹配的问题更为突出,水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第六师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的重大制约,水利支撑保障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将进一步凸现。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1,3]

2 水利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师市水利事业的不断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兵地融合嵌入式发展、民族地区稳定和区域生态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与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仍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突出问题或挑战,诸如水资源短缺、防洪抗旱能力较弱、水利工程配套率低、水土保持建设不足、项目投资建设缓慢、水利管理机制不协调等问题越发突出,已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全师社会经济的发展,正确分析师市水利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才能确保水利发展持续向前。[1- 2]

2.1 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用水结构不尽合理

第六师地处内陆干旱地区,自然降水稀少,农业生产完全依赖于灌溉。全师土地面积7813.67km2,其中有效灌溉面积1701.53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1.78%,农业用水量占用水总量的90%左右。2015年第六师用水总量为12.37亿m3,与2015、2020、2030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9.052亿、7.958亿、7.739亿m3相比,分别超指标3.318亿、4.412亿、4.631亿m3,分别超指标36.7%、55.4%、59.8%。未来为实现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控制目标,需大幅压减各业用水量,水资源供水量进一步减少,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依然强劲,势必造成水资源供需水矛盾将更加突出和尖锐。

2.2 防洪工程体系尚未健全

五家渠市、芳草湖农场、新湖农场及奇台农场是六师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位于河道的最下游,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对城镇防洪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洪水的排泄区,加强城镇防洪工程建设尤为重要。但纵观这几个重要的防洪区,一是缺少必要的防洪规划,不足以指导城镇防洪工作;二是缺少必要的控制性防洪工程,如在开垦河上急需修建开垦河水库,以确保奇台农场及工业园区防洪安全;三是防洪控制性水库工程淤积严重,严重削弱了防洪能力。如五家渠市的猛进水库,由于河流泥沙长期在此处沉淀淤积,已经严重影响到整个灌溉系统防洪和调蓄灌溉功能。针对第六师现状防洪工程体系建设情况,建立师团两级防汛指挥调度系统、增强防洪减灾能力这一举措显得势在必行。

2.3 水资源保护和河湖生态建设亟待加强

第六师部分农牧团场地处河流下游、沙漠边缘,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师部所在地五家渠市更是严重,城市饮用水问题完全依赖于开采地下水解决。由于超采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埋深由20世纪70年代的1~3m之间扩大到80年代的2.5~4.5m,20世纪90年代开采深度达到2.5~9.1m,部分地区无序打井,打乱了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已形成多个区域性地下水超采区,对水环境和水生态造成严重破坏,致使植被退化,水质污染,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使有限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受到严重威胁,加剧了干旱和风沙等灾害的发生。

2.4 涉水事务管理基础薄弱

第六师水利管理的体制尚未理顺,不利于水事活动的统一协调与依法行政,难以实施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监控系统和取用排水计量设施建设薄弱,不利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和考核;水利建设与管理投入不足,缺乏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导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缺少本师各项涉水工作专项规划,项目前期资金投入、管理工作力度和深度严重不足,难以保证水利建设与管理的有序进行。因此,应进一步加快师市水管单位管理体制改革进程,在全面完成师级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和场外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基础上,尽快推进各团场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工作。[1,3,5]

3 水利发展应对策略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兵团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的基础,是充分发挥兵团建设大军、中流砥柱、铜墙铁壁3大作用的关键。水利发展要紧紧围绕师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抓住当前国家兴修水利的大好机遇,强化水利骨干工程的建设,深化水管体制改革,优化水资源配置,全面提升执政兴水能力,努力构建节水型灌区,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不断开创水利发展新局面。[8]

3.1 加快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构建水资源配置和供水保障体系

根据六师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科学开发利用水资源,合理配置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

一是到2025年,率先建成以“500引水”和场界沟引水配套工程为主的五家渠城市供水管网工程体系,积极推进西延干渠延伸工程及其配套工程、各工业园区新建或扩建供水工程等,全师城镇供水能力达到80万m3/d,城镇新增供水能力25万m3/d,全师总供水能力将达到350万m3/d,着力解决水资源配置滞后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实际需要等问题,极大地缓解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二是到2030年,形成以“500引水”工程为骨干的“一横多纵”水资源配置总体格局,实现各流域、各团场与各水源之间相互连通和统一调控的河库水系连通体系,全师城镇供水能力达到150万m3/d,城镇新增供水能力70万m3/d,全师总供水能力达到420万m3/d,完善全师水资源配置格局。[7]

3.2 加强防洪抗旱水利工程建设,构建城乡防洪抗旱减灾体系

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坚持防治洪水与规避洪水风险相结合,科学合理安排河道整治、堤防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和控制性枢纽建设,合理调节和安全利用雨洪水,全面建设防洪抗旱减灾保障体系,逐步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一是到2025年,五家渠市防洪标准达到30年一遇,各农牧团场洪水防御标准达到10~20年一遇。各类防洪工程建设按规划达标,充分发挥防洪减灾效益,完善防洪减灾社会保障制度,与小康社会要求相适应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形成。二是到2030年,通过构建城镇防洪体系,实施河流治理工程、病险水库和水闸除险加固工程、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有效提高城乡防洪、除涝、抗旱保障能力。基本建成适应西部地区气候特点的有效应对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体系。

3.3 重点推进农牧区水利建设,着力构建农牧区水利服务体系

立足六师市情、水情,把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活保障、生产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的民生水利问题始终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大力实施人畜饮水解困、农田水利、农田灌溉与节水改造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设,不断提升水利对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服务保障能力。

一是到2025年,积极推进农业退地减水计划,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5以上,基本建成基础牢固、旱涝兼筹、节水增效的农牧区水利保障体系。

二是到2030年,积极推进农业退地减水计划,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1万亩,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8以上。加强大中型灌区、大中型泵站、高效节水灌溉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农业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9]

3.4 深入实施水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构建水资源保护体系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末端治理”水环境治理模式,加强城市、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保障河道水生态环境;构建河渠串连水库节点的水系绿廊网络,强化水土保持区域重点治理和水源地保护,提高地下水利用效率,增强水源涵养能力,构建水土保持与水资源保护体系。一是到2025年,五家渠市完成水功能区划分,规范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的管理,实现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二是到2030年,完善六师水环境管理制度和体系,全面提升水生态空间的环境品质,主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5%,饮用水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基本形成集“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五位一体的水生态系统,维持河湖健康生命。

3.5 强化水利行业基础能力建设,构建水利行业能力支撑体系

强化水利规划前期工作,加强水文、水资源监测能力建设,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等,全面提高行业管理能力。一是加快《五家渠市排水综合利用工程规划》、《五家渠市城市防洪规划》、《第六师盐碱地规划》、《第六师抗旱规划》、《第六师地下水开采实施规划》、《第六师再生水配置及综合利用专项课题研究》等编制步伐,强化水利规划对涉水活动的管理和约束作用。二是加强和完善水文和水质监测站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文观测、水资源监测、水土流失监测等工作。结合国家防汛抗旱会商信息化建设,建立第六师水利信息网络系统(信息分中心),进一步完善师、市、团水利信息化建设,推进师、市水利管理现代化步伐。[10]

3.6 深化水利体制改革,积极构建管理新机制体系

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师、团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建立水权分配制度,实行水资源优化配置;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健全法制,改革机制,不断增强水利发展动力,促进水利事业全面发展。开展水务体制,建立以水权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建立水权转让制度。在继续加强和改进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管理保障体系,在改革和发展中解决问题,提高执政兴水能力,强化涉水事务的公共管理,深化水利各项改革,不断提高水利服务效率和效益,有序的配合和保障师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用水需求。[1,3,4]

4 结语

水利作为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是兵团履行屯垦戌边的重要基础,更是第六师“三化”建设的支撑。针对当前第六师水利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和新形势,全面查找问题短板,并制定应对策略,有助于消除水利发展“瓶颈”,开创水利发展新局面。同时随着第六师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水利发展势必在深化水管体制改革,优化水资源配置,执政兴水能力建设等方面出现新得问题与短板,重新审视和分析水利发展所面临的新的突出问题,因地制宜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才能确保水利发展持续向前。[2]

猜你喜欢
防洪水利水资源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大众科学(2022年8期)2022-08-26 08:58:54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珍惜水资源 保护水环境
中华环境(2021年8期)2021-10-13 07:28:34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水利工会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智能城市(2018年7期)2018-07-10 08: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