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枣庄段的旅游功能研究

2023-01-11 14:10李振启
枣庄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李振启

(枣庄市台儿庄区运河文化研究会,山东 枣庄 277400)

大运河枣庄段为中运河的最北段,也是鲁运河的最南段,北起滕州滨湖镇的独山湖,南至鲁苏交界处的涛沟河口。该段运河以韩庄运河为主干,加上伊家河和运河支线航道,总长93.9公里。自北向南,然后又自西向东,流经滕州、薛城、峄城、台儿庄4区(市)14个乡镇,流域面积1100平方公里。其中的台儿庄段运河(别称韩庄运河)为枣庄运河的主体,境内全长43公里,历史上称为“泇运河”(又称东运河)。《枣庄航运志》记载:“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总河侍郎李化龙受命治理运河,在舒应龙、刘东星所开之渠的基础上继续开挖,沿微山湖东岸的韩庄向东开挖一条长45公里的人工河道,出良城、台儿庄、万庄等地,直达邳州直河口。并沿线修建了韩庄、德胜、张庄、万年、丁庙、顿庄、侯迁、台儿庄八道船闸。”[1](P2)就是这么一段近百公里的枣庄段运河,不仅促进了城镇崛起、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发挥了泄洪、灌溉、航运、养殖的综合作用,而且产生了巨大的旅游效益。目前,枣庄段运河沿线分布着台儿庄古城、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李宗仁史料馆、贺敬之文学馆、台儿庄运河湿地、禹王山风景区、冠世榴园、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铁道游击队纪念园、枣庄老街、微山湖红荷湿地等近百处旅游景点,其中国家4A级以上景点20余处。一个个旅游景点的传承和兴起,无不得益于枣庄运河文化以及枣庄段运河的旅游功能和作用。

一、枣庄段运河的旅游交通功能

与其他产业不同,旅游产业不是一个单一产业,而是一个产业群,主要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其中的“行”是旅游产业的核心,离开了出行,“游”则无从谈起。而出行就要借助必要的交通工具。古时候,没有飞机、火车、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那么远距离出行主要借助运河及其船只。据《史记》载:公元前201年,秦始皇集囚徒3000人,于谷阳(今镇江)开渠……渠成,秦始皇则从两湖之交的云梦浮江东下,巡游东南,渡浙江,登会稽。另据《资治通鉴》载:隋炀帝在位13年,分别于大业元年、六年和十二年借助运河巡游江都。这说明中国大运河在开凿的早期就具备了旅游交通功能。大运河枣庄段开通后,自明代万历以后的帝王多借助这条运河南巡。史料记载:清代康熙、乾隆皇帝分别南巡6次、往返12次,二帝合计往返24次,其中经枣庄段运河的台儿庄11次。每经枣庄段运河巡视江南,都要在台儿庄登岸巡察,留下了种种风雅故事。至今,台儿庄尚有“惊龙桥”“乾隆随喜”“乾隆二评台儿庄”等传说故事。据《峄县志》录李克敬《南巡雅颂》载:“皇帝御极之四十有六年(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仁化醇醇,浓恩沦浃……闻銮舆之来,黔黎妇孺奔走企望,如景星庆云,争先快睹。”(光绪版《峄县志》卷二十三<艺文志>)另据《翰林院编修李克敬墓碑》载:“岁丁亥,圣祖仁皇帝南巡,进诗台儿庄水次。时献诗赋者六七百人,进呈二十一卷,钦拔第一。”[2](P810)乾隆皇帝南巡,在枣庄段运河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有一首触景于微山湖、构思于泇运河、诗成于台儿庄的佳作这样写道:“韩庄水气罩楼台,雨后斜阳岸不开。人在长亭深处好,风帆一一眼中来。”

枣庄段运河开通后,来中国的外国人或自南方进入北京,或自北京经南方返国,他们都要乘坐船只经过枣庄段运河。《中国运河文化史》记载:“南北大运河的开通,使东南沿海地区与全国各地的联系更加直接而紧密,尤其是运河区域经济文化的繁荣及发展,使之成为扩大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前沿地区。中国的邻近国家和地区以及西亚、欧洲、东非各国纷纷派遣使团和商队来到中国,在各沿海港口泊岸,随即沿运河航行到达京师及各地。”[3](P6)另据《明史》和《中日文化交流史》记载:自宣德年间至嘉靖中叶,在长达百余年的时间里,日本政府向明朝派出11次勘合贸易船队。船队人员中,除了使节、商人、船员、水手外,还有一些僧侣、艺人,他们来中国是以学习和游览为目的,多从事文化交流活动。沿运河一线的名胜古迹和沿岸城镇是他们时常驻足的地方。他们“往北京时,概行水路,由宁波经余姚、绍兴、萧山、杭州、嘉兴、苏州、常州、镇江、南京、扬州、淮安、台儿庄、济宁、临清、德州、天津等地,往返途中,随处滞留,游历附近名刹胜境”。正如他们所言:“中华山月风物美,寓之于目,玩之于心,而欲润色其文也。”明朝后期,欧洲人开始向亚洲扩张,西方传教士纷纷踏上中国领土。他们从南向北大多要经过枣庄段运河北上。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于万历二十九年沿运河北上;西班牙传教士利安当于清顺治年间经由枣庄段运河时,在台儿庄驻足活动达二十余日,自此后,鲁南的枣庄、台儿庄、韩庄等地便有了西方宗教的传播和记载。康熙至乾隆年间,来自东南亚暹罗(今泰国)、苏禄(今菲律宾)和琉球的外交使节和旅游团体,也都是自海路在广州、宁波等港口登陆,再沿大运河北上,经过枣庄段运河而到北京。可见枣庄段运河在明清时期发挥了重要的旅游交通作用。

二、枣庄段运河的旅游集聚功能

历史上的沿运城镇,因河而兴,成为当时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枣庄段运河沿运城镇在明朝后期一度兴盛繁荣,与枣庄段运河聚人集物的作用是分不开的。枣庄段运河成为当时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交通命脉。《台儿庄运河文化》中记载:“明河道总理于湛在<运河题铭>中说:‘国家定鼎燕京,仰借东南朝税四百万石,以资京师,唯此嘈渠一脉,为之咽喉。’因此,明代对大运河这条大动脉的治理特别重视。为了有效管治运河,沿运设置了很多官衙。明万历三十四年,台儿庄设巡检司,领韩庄至邳州运河段130公里之河务。继之设县丞、守备等署。”[4](P13)由于漕运的发展,枣庄段运河的台儿庄很快成为中转南北的物资集散地和“水旱码头”。《江北水乡运河古城之枣庄名片》说枣庄段运河:“通航的第一年,即明万历三十三年,过往漕船和商船5000余艘,过往漕粮为260万石;而在通船的第二年,即万历三十四年,过往漕船和商船7700余艘,通过漕粮400万石。”[5](P65)江浙、湖广一带的竹、木、丝绸、茶、稻米、工艺品、亚热带水果等纷纷运抵台儿庄码头,北方的山果、杂粮、煤炭等也由台儿庄中转南下。一时间,“商贾迤逦。入夜,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使台儿庄成为峄县40个集镇之首。清朝前中期,台儿庄凭借运河漕运优势,亦然兴旺发达。据《峄县志》载:“当乾嘉盛时,漕粮数千艘,皆道泇河北上,而下游商贩货币流衍。”县志还感叹:“为峄巨镇,商贾辐辏,富于县数倍。”[2](P216)从当年实际情况看,台儿庄街巷众多,店铺林立,如和顺、东成永、三义祥、恒济、中和堂等商号、店铺多达数十家,还有“同庆园”“聚奎园”等汉民饭庄和“同顺”“信和”等清真饭馆10多家,他们大多集中在丁字街、顺河街、月河街、大衙门街等主要街道上。从台儿庄城西门至小南门,建有五行、高家、“四十万”、赵家、郁家、骆家、双巷、王公桥等13处码头。台儿庄内有12条街道,4华里的车大路,连接西门、东门、大南门和大北门、小北门。除日常贸易外,台儿庄还于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和十八举行隆重的泰山庙会,于五月初三和十三举行新关帝庙会,届时方圆百里甚至沿运河上下千里之外的僧侣、香客、商贾纷至沓来,南腔北调,摩肩接踵;上市的竹木、牲畜、家具、农器、粮食、玩具、花卉、土特产品等交易频繁;各类民间艺人说书卖唱玩杂耍,竞相献技,每会多达10万之众,极一时之盛。因此,台儿庄运河的开通,连接东西,沟通南北,增强了台儿庄地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种集聚作用,不仅促进了人员的流动、货物的流通、和文化的兴盛,还奠定了旅游业食、住、行、购等要素的基础。

三、枣庄段运河的旅游观赏功能

旅游电视片《话说运河》中有这么一段解说词:长城和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两大工程,长城的头在山海关,往西延伸,像是长长的一撇;京杭运河,头在北京,自北向南,直到杭州,加上浙东运河,向是长长的一捺。连起来看,就像在中华大地上凸现了一个大写的“人”字,顶天立地,气壮山河。由此可见,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城一样,是中国历史上最宏伟的人造景观。大运河自北向南流经大半个中国,跨度10度(30~40°N),曲曲弯弯,窄窄宽宽,深深浅浅,清清浊浊,其河段有的环城抱乡,有的翻山越岭,有的大桥飞架,有的铁闸锁钥,有的融入平湖,有的润泽沃野,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作家徐立峰在《运河漫记》中表现了对运河旅游的向往,他说:“我忽然在脑海里有一个颇为奢侈的计划,想用半个月的时间把京杭大运河走上一遍。大运河沿途的美是中国式古典的美。齐鲁大地,泗洙之乡,运河成了孔夫子周游列国的发轫处。”[4](P3)枣庄段运河作为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接湖口,南下江淮,蜿蜒在鲁南大地,所过之处为两岸平添了几分秀色,比如古峄县的运河柳烟、君山望海、青檀秋色、龙山晴云、塔影高标、微湖夜月、仙洞悬云和谷翠双峰八景中,几乎都与运河有关。为适应自然条件和漕运的需要,历史上,枣庄段运河设计建造了进水、减水、蓄水、补水、滞洪、船闸、渡口、码头等大量的人工设施,其中船闸八座,许多设施的建造代表了当时的最高建筑水平。因此,除运河自身外,运河沿线的建筑设施也是极具观赏价值的旅游景观。正如《枣庄运河》记载的那样:“枣庄段运河生态保护难得可贵。静静流淌了400多年的枣庄段运河,一路留下极其宝贵的文化遗存,它们就像是镶嵌在枣庄段运河这条‘玉带’上的珍珠、玛瑙、翡翠一样,光彩夺目。开凿枣庄段运河最早修建的被水石堤、从事货物运输的‘水门’、大清国界碑、震慑水贼的大型碑刻、俯视运河的震水兽、傍水而建的明清建筑、传奇色彩的‘惊龙桥’、古代客商洽谈业务兴建的‘山西会馆’、伊斯兰文化氛围十足的‘清真寺’中兴煤矿煤炭外运时修建的台儿庄火车站、‘家家炊烟、户户垂柳、水在城中、城在水中’的江南风情城市设施等,数不胜数。这些宝贵的运河文化财富,如果加以整合、发掘、培植,定能进一步增添枣庄的文化内涵,提高枣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5](P52~53)

枣庄段运河的当代建设景观更加丰富多彩。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整治枣庄段运河,相继建设了台儿庄运河大桥、顿庄运河大桥、京台高速运河大桥、新台高速运河大桥、台儿庄船闸、万年船闸、刘庄船闸等,同时还建设了南水北调台儿庄泵站以及台儿庄、峄城、滕州、枣庄四大港区。这些港航交通设施的兴建,极大地提升了枣庄段运河的旅游观赏性。董运启先生在《泇运河的前世今生》中,记述了枣庄运河旅游开发的部分成果。他说:“枣庄段运河有着400多年的历史,自然风光秀丽,古迹荟萃。随着运河功能的多元利用,早在20世纪90年代,枣庄市就提出开发建设运河经济带、文化带、风景带、旅游带的设想。沿运各区(市)根据各自的实际,大力开发运河品牌的旅游观光线路。在台儿庄,按照‘大战故地、江北水乡、运河古城、时尚生活’的城市发展定位,规划建设了8大景区29各景点;在峄城,‘古运荷乡湿地风光园’再现了明代的‘三公祠’,并建有‘运河广场’‘三公水苑’‘湿地芍药园’等景观;在薛城,枣庄港物流园的公、铁、水联运立体交通网,使新城更加靓丽;在滕州,占地9000公顷的‘微山湖红荷湿地’已建成50余处景区景点。一条自然和谐、生态平衡、风景如画的枣庄运河人文自然风景带已成为人们观赏京杭大运河的看点。”[6](P103~104)

近年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和《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山东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枣庄市通过科学规划、文旅融合、项目支撑、生态治理等手段,统筹做好枣庄段运河的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打造了在国内有影响力的“枣庄运河品牌”。地处枣庄段运河桥头堡位置的台儿庄区坚持以打造“枣庄市沿运文旅发展新轴线、大运河城市文旅会客厅”为总体目标,着力构建“台儿庄古城—大运河—南部山区—大运河文旅小镇(京台高速台儿庄大运河服务区及文旅功能拓展区)—微山湖”区域联动的“一城一河一山一镇一湖”发展新格局,促进原有的运河文化符号焕发新生机,探索了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新模式。2022年2月,京台高速大运河服务区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位于台儿庄区大运河与伊家河之间区域,与规划建设的台儿庄游客服务中心连接。服务区以“鲁风运河、江北水乡、运河古城”为主题,拓展“服务区+驿站+文旅+产业”等功能,建设与台儿庄古城衔接联动的高速服务区特色交通旅游综合体。由于枣庄段运河的港航交通建设日新月异,因此整段运河的旅游景观功能不断提升,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在台儿庄运河古城的龙头带动下,2016年以来,台儿庄区接待游客50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总额340亿元,带动全区A级景区扩容至10家。2019年台儿庄古城一个景点就接待游客771万人次。

四、枣庄段运河的旅游链接功能

大运河的桥梁纽带作用和旅游链接功能非常显著,大运河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之间架起了一座文化沟通的桥梁。大运河把杭州、苏州、南京、扬州、淮安、曲阜、洛阳、北京等历史文化名城或现代文化中心城市链接成一体,极大地促进了运河区域的文化发展,使运河一线成为人才荟萃之地,文风兴盛之区,造就了生生不息的运河文化带。水是万物之灵,大运河的聚水、汇水、排水、泄水功能,改善了沿线的自然生态环境,营造了一条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运河生态带。大运河商品经济的繁荣,直接形成了运河经济带。大运河城镇的崛起和发展,使中国东部出现了运河城市带。历史上,京杭大运河沿线的通县、天津、德州、临清、东昌、张秋、济宁、台儿庄、徐州、淮安、扬州、常州、无锡、苏州、杭州等,就像一串镶嵌在运河上的明珠,客商云集,货物山积,文化气息浓厚,成为沿运地区的一个个商贸旅游中心。《中国运河文化史》记载:“运河文化以其博大的包容性和统一性,广阔的扩散性和开放性,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仅加强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源地齐鲁地区与中原地区、江南地区的文化交融,更把汉唐的长安、洛阳,两宋的开封、杭州和金、元、明、清的北京为首的文化中心联为一体。”[3](P5~6)看一看京杭大运河流程图就会发现,运河最北端的北京和运河最南端的杭州,都是国内外著名的旅游城市。其它沿线的城镇,史书上也都有关于经济繁荣和旅游业发达的记载和描述。《吴都赋》称苏州为“方舟结驷,唱棹转彀,昧旦永日”,往来的大船是“弘舸连舳,巨舰接舻,飞云盖海,制非常模,迭华楼而岛峙,时仿佛于方壶”。《芜城赋》描述扬州“车挂转,人驾肩,廛门扑地,歌吹沸天”。史书记载清代的济宁“百物聚处,客商往来,南北通衢,不分昼夜”。《峄县志》记载台儿庄“跨漕渠,当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饶给,村镇之大,甲于一邑”。以上城镇商贾云集、游人如织的景象,真是历历在目。中国东部旅游区沿运河分布的现象也很明显,如江南的水乡景观、徐州的两汉文化、鲁南的山川秀色,济宁的运河之都风采,沧州的杂技艺术,杨柳青的木板年画,还有曲阜的“三孔”、泰山的“双遗产”、天津的曲艺、北京的都市文化等。枣庄段运河地处京杭大运河的中部,号为腹里,在连接中国东部风景区和旅游城市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

五、枣庄段运河的旅游文化积淀功能

古老的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流,历史悠久,如果从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辟邗沟算起,前后历时2500多年。大运河不仅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丰碑,也是世界文明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大运河从长期的开凿、扩展、改造和航运过程中,积淀形成了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运河文化,从而使大运河在2014年6月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只有以文化为底蕴,才能形成强大吸引力的人文景观。大运河一线,文化发达,名胜古迹众多,人杰地灵,仅山东省境内就分布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3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处。就拿枣庄段运河来说,文物星罗棋布,遍及运河两岸。这里有7300年前的北辛文化遗址,有4300年的城邦文化遗址,有龙山文化的晒米城遗址、雷台遗址,有大汶口文化的南滩子遗址,有战国时期的古滕国、古薛国遗址等文物1000余处。其中孟尝君父子的田文墓、田婴墓,以自荐而流芳后世的毛遂墓,“凿壁偷光”的西汉经学家匡衡墓,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故里,明代翰林贾三近故居以及岳飞养眼楼、青檀寺、“民国第一案”、台儿庄大战、铁道游击队、运河支队、清真寺等文物遗址、遗迹,经过整修,现已发展成为供人们凭吊、观赏、游览的旅游景点。

枣庄段运河文化的富集性、纵深性、厚重性,与大运河的文化交流功能密切相关。研究枣庄段运河文化,既有本地的、母体的、传统的文化基因,又有外来地区的文化要素。就物质文化而言,枣庄地区一向是属于黄河文化,而黄河文化的实质是一种农业文化,黄河流域的人们纯朴、节俭、吃苦耐劳。大运河贯通以后,运河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农业文化之中融进了商业文化。应该说齐鲁文化是枣庄段运河文化的基因,后来随着燕赵、秦晋、京津、江浙等各地文化的传入,与齐鲁文化相交融,使得枣庄段运河文化具有兼容性和多样性,为发展文化旅游业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比如明清时期的台儿庄,因运河之故,宗教文化十分发达,形成了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四分天下之势。在台儿庄驻地,佛教徒于1598年(明万历二十六年)建立了泰山庙,伊斯兰教徒于1742年(清乾隆七年)建立了清真寺。同时,还建有基督教堂、文昌阁、三星阁、吕祖庙、火神庙、水晶阉、圣母宫、关帝庙、新关帝庙等众多宗教设施50余处。目前,清真寺、新关帝庙遗址尚存,而且成为台儿庄大战的重要遗址。经历战火的古墙壁,弹痕累累,疮痍满目。枣庄段运河的民间艺术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如寺庙音乐、船夫号子、唢呐古曲、鲁南花鼓、渔灯秧歌等,地域特色鲜明;龙灯、狮子、高跷、旱船、竹马、黑驴、锣鼓、皮影等技艺精湛,有别于其他地区。由“拉魂腔”而发展起来的柳琴戏剧,是枣庄最突出的地方剧种,群众爱听爱唱,喜闻乐见,现在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枣庄的建筑文化南北兼容,风格多样,仅台儿庄古城就拥有北方大院、徽派建筑、水乡建筑、闽南建筑、欧式建筑、宗教建筑、岭南建筑、鲁南民居等八种建筑风格,成为大运河一线的建筑博物馆。枣庄的烧瓷历史悠久,中陈郝窑址是我国北方地区十分重要的瓷窑遗址。中陈郝的瓷器产品,连同伏里土陶、贺窑土陶等制品,都要通过大运河运输,销往大江南北。枣庄的汉画像石闻名全国,众多的画像内容既是精美的艺术品,也是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枣庄的酒文化已无可考证溯源,据有史记载,枣庄地区为古兰陵,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句“兰陵美酒郁金香”,肯定赞美的是枣庄地区的白酒。史料还记载,1879年商家袁广昌在台儿庄方巷经办“广源”酒坊,后来全城有10多家酿酒作坊。当时,以运河水配制的高梁烧酒以它“醇香恋人”而享名全国,古诗赞曰“千里古运君不去,一杯陈酒长留住”。而今台儿庄酒厂酿制的“台儿庄特曲”,窑香浓郁,醇厚绵甜,余味悠长,享有“鲁南小茅台”的称誉。1988年贺敬之来故乡台儿庄探亲,初饮故乡新酒便为之陶醉,于是诗性大发,挥笔赞曰:“名地名酒台儿庄,酒家争赶兵家强,一杯载我三乡去,诗乡梦乡到故乡。”枣庄的食文化、茶文化等都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准。枣庄菜煎饼、吊炉烧饼、羊肉汤、辣子鸡、敞锅丸子汤,还有台儿庄特有的张家狗肉、运河鳖汤、马家牛肉、冯家驴肉、赵家糁汤等名吃都有悠久的历史。目前这些地方小吃都已成为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枣庄段运河对鲁南的乡俗民风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可谓无所不包、无处不在。《枣庄航运志》记载了枣庄段运河的船民习俗:“过去在船上,女人不能从船头过,认为女人从船头经过不吉利。生完孩子的女人一个月之内不能上别人家的船,因为被认为身上有秽气。任何人都不能在船头小便,因为从桅杆往前的船头部分是给大王、老牌上供及敬神的地方,在这里方便是对神灵的不尊敬,要受到惩罚或报应。在船上忌讳说‘翻’‘沉’二字,风帆说‘篷’,因‘帆’与‘翻’谐音。吃饭或宴请,上整鱼的时候,吃完一面要吃另一面,需要翻过来不能说‘翻过来’,应该说‘转舵’。如某人姓陈,自我介绍时则说姓‘耳东’。船民不论在哪里喝酒,杯中的酒从不喝干,叫‘留水路’,不然运河水就要变浅,船就无法航行了。装货前要给大王、老牌上香,祈求平安,过江时要上香、烧纸、磕头、放鞭炮、祷告,祈求大王老爷保佑平安。”[1](P320)

综上所述,枣庄段运河作为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大运河一样,有史以来就具备了旅游功能,并在中华大地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旅游作用。当前,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特别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推进,枣庄段运河的各项功能,必将对枣庄保护传承利用运河文化遗产,促进运河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枣庄运河城市旅游形象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