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想象
——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2023-01-11 13:18张学虎
中学语文 2022年18期
关键词:想象力想象情境

■张学虎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强调在语文学科教学活动中要重视思维的开拓和能力的培养。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形成的关键点。如何借助教材、课堂环境以及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形成以想象为基础的思维能力,是教师要在课程设计、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中思考的。因此,本文拟从四个层面探讨相关策略,以求更好地应用到教学当中。

一、问题与情景:创建思维空间

我们常说,要有问题意识,从问题出发。那么,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就需要教师进行设计和反思。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需要考虑到对课文知识结构的编排,还需要考虑到在自身的课堂用语和课堂中的提问方式。可以认为,教师的课堂语言和提问艺术是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如何设计教学问题,采取怎样的提问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问题的好与坏,我们应从学生回答问题的可能性出发。简单地采取是非问的方式很难让学生开动大脑,思考问题的根本。学生倾向于选择更简单的回答方式,往往在“是不是”“对不对”的提问中,学生不假思索地选择其中一个方向进行回答。至于“为什么是”,“是什么”,却往往不被关注,教师也无法从学生的回答中获得有价值的反馈。教师应该积极创建合适的情景,开放性地进行提问,在创设问题的过程中,考虑到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所提问题要符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已有知识背景。促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真正进行思考。

语文阅读的内容,包含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阅读中体验文化,是一个想象力迸发的过程。阅读选取的文本,往往是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体现着某种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内化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的过程。面对作者给出的情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力的发散,“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处理?”“这个故事是否可以有不一样的结局呢?”如在学习《范进中举》的过程中,“范进这一封建科举制度下的悲剧人物形象一直以来为人叹惋,那么科举制度真的只有这一面吗?你所了解的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形象是怎样的?举个例子来说说”。这样的问题,是在引导学生凡事都是一分为二的,要去辩证地看待事物,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学生要有辩证意识。那么当我们对比了其他科举制度下的人物之后,就能够对这一形象有更深刻的了解,不仅使得人物立体起来,也使得学生对这一社会制度有了更全面的感知。而且,教师可以在提问过程中,有意识地诱导学生去观察和比较,体味文本内容。

二、类比与联想:激活情感体验

事物之间的联系,语句的聚合都使得语文学科的知识从来不是孤立的。正如一个词只有在句子和语境当中,词汇的意义和内涵才能够体现出来。如何将相对孤立的知识点,通过教学活动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类比和联想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学生的想象能力较高,只需要稍加引导就能够有所收获,超出老师对学生回答的预设。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类比和联想,能够帮助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完成对文本内容更深层次的体会和感知。诗词等的学习更是如此,如对李煜《相见欢》的学习,可以将其放置在一个“诗词群”里进行,李煜不同时期的词,可以构成一个“诗词群”,对他所创作的不同时期的词进行类比和分析,能够感知这一作者的生平,心态的变化和文采的提升。而与《相见欢》风格相似的词,也一样可以构成一个“诗词群”,同一种风格的,不同的辞藻,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修辞的魅力和创作的艺术性。

对比和分类,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同样的,通过意境的联想和感知,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提升。如在《桃花源记》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次联想,首先通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含义,进一步运用联想与想象将书面文字转化为画面,以此形成表层感受,可以借助多模态手段,如音频视频的结合,使学生更容易形成思维图像,接下来,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感受作者在表达中写得是什么。完成从表及里的联想过程,形成一幅生动形象的“桃园景象”,深入理解课文,理解作者的表达形式和内容。

三、强化与创新:发展综合能力

其一,通过文章续写表现想象能力。在语文学习中,读和写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是教学中重难点的教学方向。将读与写结合结合起来,有助于实现育人的教学任务。通过这种综合性的练习方式和学习方法,将各个方面的因素和内容进行综合转化,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向上积极的精神面貌和有意义的行为观念。由此可见,将语文的阅读与写作结合并付诸于教学实践,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关键内容。因此在学生的日常联系内容中可实行课文的续写联系,在仔细阅读后思考文章主旨,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去进行文章的后续写作。例如,课文《孔乙己》中,多处描写在封建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和混乱度日的不堪形象。文章中多用人物语言和环境描写提出孔乙己的悲惨,最后亦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利用这句话就可向学生提问:大约和的确不矛盾吗?孔乙己真的死了吗?因此引导学生来进行思考并要求进行文章的续写。学生经过分析课文内容可得出自己的结论,并进行有创意的内容写作,这种形式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创建有新意的表现形式,对学生的想象能力有良好的打造。

其二,启发灵感,创新写作思维。当前仍有不少学生认为作文难写、不会写,为解决这种现象,在练习中多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将作文命题转化为有内容可写的作文,并开展有创新、有内容的写作实践,为写作提供有内涵、有价值的写作素材。这种素材的创新培养能够抓住作文素材的另一面,让素材的应用更有价值性。例如,小红最近有很多烦心事,正好网上有一个人愿意听她倾诉,但她万万没想到这个人竟然是……这时,学生应抓住小短文中的重点信息即小红的倾诉。学生充分调动想象力,根据故事情境续写,主要写出意想不到的人是谁,同时要与故事情节相符。在读写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写好接下来要写的大致内容,找出写作重点,突出写作主次。并鼓励学生大胆拓展写作内容,突出写作综合能力。

四、教材与生活:培养实践能力

语文教材中的内容主题比较丰富,适合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学习。通过叙事类、记事类、传记类、神话类等就是教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贴近生活的重要方法。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生活化的想象训练。其具有明显的生活化特点,将语文的情境创设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联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因此在情境中可通过教学辅助道具,或多媒体网络资源,音频视频等创建一个适宜的学习情境,将课本中的语言文字具象化,展现语文的缤纷色彩。在这种有导向性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大致的理解,并帮助在学习中提升对文章语言的理解能力,在后续的想象训练中更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提到的语文情境不一定需要人物和事物的体现,主要的是通过这种情境能够形成一种有益于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有自己的奇思妙想。例如,在朱自清《春》这篇文章的教学时,课堂中可以营造出春天的气息,适当通过轻松愉快的背景音乐及具有春天气息的视频来表现出春天的感觉。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模仿文章中比喻、拟人的景色描写,写出属于自己的四季景色,同时也要对文章中作者的人格追求有一定了解,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不仅仅要锻炼想象能力,还要进行深入的教学训练,适当进行教材内容的延伸和有益的实践教学。着重提升学生主观意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形象特征,锻炼学生加强环境感受力,并对教材内容适当延伸拓展,进而让感觉更加生动和形象。最好能够在这种训练之下学会对自己的感觉进行有效控制,最大限度上发挥想象。因此,教师可带领学生多感触自然人文生活,在这种课外的实践活动中刺激学生对周围景象有相对长的感受,并在体验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生动的描绘,达到一个收放自如的结果。

中学阶段作为一个想象力及其他综合能力迅速形成并完善的重要阶段,非常有必要去进行综合素质的提升。想象力作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发挥了远远大于我们认知的作用。在有限的知识中培养无限的想象能力对于中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文中将问题用于创建思维空间,类比强化情感体验与综合能力,挖掘教材培养实践能力,将其与语文教学训练充分结合起来强化语文想象力训练中,并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创新、多联想,期望活化想象教学在语文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猜你喜欢
想象力想象情境
快乐的想象
看见你的想象力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打开新的想象力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