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圣旺 姚小芳
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报网微端屏”全媒体平台逐渐建起并壮大,但媒体平台之间如何在内容生产、经营运营等方面实现从相加到相融,变为“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成了媒体迫切需要探索的问题。笔者结合近年来参与媒体融合改革的实践,谈几点认识。
当前,一些地市媒体在维持传统纸媒的同时,建起了“两微一端”、第三方账号等平台,但在平台互通、内容互动、运营互促等方面依然存在“肠梗塞”、不通不畅等问题。
1.平台各自为战,没有实现互通共融。一些传统媒体为了适应新的传播环境,积极扩展两微一端、抖音号、头条号、视频号等平台,多的时候有数十个账号,一张报纸开一个微信公众号,一个行业开一个微博,搞得热火朝天、轰轰烈烈,结果是“你搞你的,我搞我的”,各自配一套人马、搞一套制度,内卷化严重。
2.内容自娱自乐,没有实现同频共振。不少媒体的新媒体内容缺乏原创,做着报纸电子版的搬运工或者跟风效仿,内容同质化严重到不忍卒读的程度,转发分发靠考核式、命令式动员全员转发进圈入群“自产自销”,没能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新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真正产生同频共振、错落有致的“化学反应”。
3.运营互为壁垒,没有实现协同共进。有的媒体一个事业部负责一个行业,一个媒体成立一个公司,初衷是深耕行业、差异化竞争,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划分得太细、统筹得太少,相互之间出现互相抢项目、抢客户,甚至相互扯后腿的情况,不仅没有起到差异竞争的目的,反而产生内耗。
出现融不通、合不拢、动不了等问题,除了体制机制不活、人才储备不足等原因外,还存在以下两个方面原因:(1)主观上,思维转变不彻底。比如一些人“报纸思维”牢固,要么自我神圣化,习惯了安逸,不愿意离开舒适区,不愿意去接受新鲜事物;要么守着坛坛罐罐,不及时更新知识与技能,不愿意打破“传统”,流程设计、考评考核、写稿发稿都是围绕着传统媒体进行。[1](2)客观上,各项投入跟不上。地市级媒体受到新媒体冲击,经营性收入锐减,而媒体融合转型迫切需要设备更新、技术升级、人才引进,这些均需要大量投入。作为自筹自支的事业单位,地市级媒体获得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有限,光靠自身积累,维持正常运转已是举步维艰,想在融合项目上加大投入也是有心无力。
解决地市媒体深度融合面临的困境和问题,消极的“等、靠、要”不会有出路,唯有结合实际,把握大势,主动作为,创新求变才是应有之义。2021年以来,黄石日报社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通过流程优化、考核细化,整合媒体资源、人力资源、生产要素,再造内容生产、信息传播手段和机制,从而实现媒体、内容、运营共融互通,放大了一体效能。
1.人员一体化调度。地市级媒体本身媒体体量、人才存量就不大,如果不集中优势资源、优势力量,不仅不能形成聚集效应,而且会导致摊子过大而增加成本,所以要对各媒体、各单位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科学调度。黄石日报社立足于人力资源情况实际,在内容生产领域,推行“人员一体化调度”机制,所有采编人员及负责采编业务的管理人员在新闻选题、新闻策划等业务工作上服从全媒体指挥中心调度指挥。
2.选题一体化管理。新闻线索和新闻选题是内容生产的源头,加强线索和选题管理对推进媒体内容高质量生产有着重大意义。黄石日报社明确各部门新闻线索和选题发掘、策划责任,由全媒体采集中心归口管理,每天上午所有部门、记者须报送线索或选题供采前会研判、处置,下午报送线索采写、选题落实情况供编前会讨论、安排;同时,每周举行一次例行选题会,对一周或一段时间的重点宣传任务和重要选题进行安排。运行两个月以来,新闻选题数量明显增加,全媒体内容质量也显著提升。
3.策划一体化运行。新闻宣传有个重要环节就是新闻策划,有没有策划、策划得好不好,新闻宣传效果截然不同。针对选题的重要程度、影响大小、持续时间等情况,黄石日报社对策划进行分级管理,共分为四个等级,一级策划由总编辑牵头负责,二级策划由副总编辑牵头负责,三级策划由采集中心牵头负责,四级策划由各业务部室负责,考核上既有数量要求,又有定性要求,对人员调度也提出明确要求,确保策划能够执行到位。
4.项目一体化联动。融媒时代拼的是内容、创意、技术、传播,要充分发挥媒体互补优势、集合优势人才力量,以融媒项目和融合产品为抓手,激发全体员工主动融、积极融的动力。推行项目负责制和产品负责制,就是以培育融媒爆款产品为核心,采用全媒体“主创+组合”的团队模式,鼓励人才根据兴趣和特长自由组合,统一项目评估、项目运行、项目考核,激发创新潜力。在这个机制下,任何一位采编人员均可提出项目,一经立项即可全社“揭榜挂帅”、组建团队、完成项目。
5.发布一体化统筹。黄石日报社进一步强化全体采编人员的全媒体、全平台意识,各媒体根据媒体属性、平台特色统筹开展分众化、差异化传播,形成全媒覆盖、错落有致的整体效果。首先对平台的发布顺序作出明确规定,将移动端作为首发平台,凡是没在指定新媒体首发的稿件一律不计分;其次是对发稿时限作出规定,如要求采访动态新闻、突发事件、发布会、活动等须在采访开始后30分钟内提交快讯、简讯、现场图片、现场短视频等,采访结束1小时内提交较详细的文字报道、多幅图片或视频素材;最后是鼓励记者生产“1+N”(如“文字+图片”“文字+视频”“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态的新闻产品,根据组合情况给予加权计分。
推进内容生产一体化,是黄石日报社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如何确保改革举措落实落地、不变形、不变味,则还需要创新机制给予保障。
1.推行指挥靠前机制。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是实时的、全时的,颠覆了传统媒体的延时传播、定时传播。媒体融合发展,就是要适应新的传播形势,对指挥、决策机制进行再造。黄石日报社设立白班新闻指挥小组,由报社总编辑、副总编辑等轮流担任总指挥,采集中心、融媒体中心等部门负责人作为成员,每天集中办公,9—17时在班在岗,开展选题研判、线索分析、稿件采写、内容制作、产品分发等工作。
同时,白班新闻小组参加报纸编前会,通报当天重点选题落实情况、重要策划开展情况和稿件采写发布情况,做好工作交接与对接,这样就形成一个及时性、全天候的内容生产、传播闭环。
这样的机制,有利于快速反应,做到动态新闻及时策划、及时采写;有利于全媒传播,做到调度有序、差异传播;有利于节省资源,做到人员精准调度、平台协同发布。
2.实行编务前置机制。新媒体时代,是一个大编辑时代,编辑功能立体化、编辑资源网络化、编辑手段信息化、编辑能力一体化、编辑过程柔性化[2]的理念对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黄石日报社重新将编辑岗位分成了四类,即稿件编辑、版面编辑、版式(美术)编辑、网络编辑,其中稿件编辑负责处理当天新闻稿件,对稿件进行修改编辑,提出补充采写建议,丰富稿件表达形式;版面编辑负责报纸版面稿件处理;版式(美术)编辑负责报纸排版、美术设计等工作;网络编辑负责网络新媒体平台稿件编辑与发布。
稿件编辑是编务前置机制的核心,这个岗位的设置一方面是立足于破解新媒体稿件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当前报社从事新媒体的编辑大多从业时间不长,新闻专业定力不足、素养不够,常常出现“标题党”、盲目追热点等问题,需要经验老到、能力突出的编辑人员给予“纠偏”;另一方面是立足于推进全员参与新媒生产的需要,从事报纸编辑工作的人员,把关能力、文字处理能力强,但短时间内很难适应新媒体时代“大编辑”的要求,通过参与全媒体稿件编辑,促进“大媒体”观、“大编辑”理念的形成,学习和掌握新媒体的编辑技术,从生产者、把关人,成长为复合型人才。
3.施行一体化考核机制。考核是指挥棒、方向标,为适应人员、业务一体化的需要,黄石日报社施行全媒体一体化考核,采编绩效为“新媒体平台业绩+新媒体产品业绩+报纸业绩+传播力业绩”,出台了《黄石日报社推进内容生产一体化办法(试行)》《黄石日报社采编考核分配办法(试行2.0)》《黄石日报社媒体质量管理办法(试行)》等规定,统一标准体系,改变日报、晚报、新媒体各干各的、各自考核的格局。
一体化考核,突出移动优先,凡是新媒体未首发而只发纸媒的稿件一律不打分;突出多形态表达,采写和发布稿件须做到三个一(一条文字快讯、一组现场图片、一个现场视频),缺项少项扣罚;突出传播效果,自有平台稿件阅读量超过粉丝总数10%的给予奖励,原创稿件被央媒省媒采用给予奖励;突出产品质量,每月评选全媒体新闻奖,奖励省级以上新闻奖,奖金及时兑现。
一体化考核,不仅促进了新闻内容质量、传播效果的提升,而且促进了采编人员学习新技能、创作新媒体产品、团队协同作战的热情与激情,促进了优秀人才向采编一线和急难险重岗位流动,为构建全媒型人才队伍打下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