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彩娟
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以乡村振兴为抓手促进乡村经济跨越式发展,以超常规举措为重点促进区域高质量协调,以夯实创新基础和集聚创新人才为突破口强化创新硬实力,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提升公共服务品质,以交通建设全面创新为契机提升交通基础设施能级
《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要加快突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杭州作为浙江省会城市,近年来着力推进区划调整和五个“共富”,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方面有所突破,如在收入差距方面,2021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75∶1,较上年缩小0.02,且连续11年缩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3%,高于城镇居民1.5个百分点;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高于农村居民3.7个百分点。但对标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要求,杭州仍需在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上下功夫。
东西部发展仍不平衡。2021年,杭州西部区域的富阳、临安、桐庐、建德、淳安五县(市、区)土地面积约占全市的80%、人口占22%,而GDP仅占14.5%,同比缩减0.5个百分点。余杭、上城、滨江、萧山四区GDP均超2000亿元,拱墅、西湖两区GDP接近2000亿元,而西部五县(市、区)GDP总量仅2600亿元,与余杭区GDP2502.2亿元相近,其中淳安县GDP255.2亿元,仅为余杭区的1/10;GDP增长幅度除桐庐县外均不及全市平均水平,淳安县以5.2%垫底,较全市平均水平低3.3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仍不平衡。2021年,尽管杭州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75,但在全省11个地级市中仅列第六位,与排名靠前的嘉兴(1.6)、舟山(1.61)、湖州(1.65)、绍兴(1.71)、宁波(1.72)存在一定差距。城镇居民收入方面,西湖区是淳安县的约1.5倍;农村居民收入方面,西湖区则是淳安县的近2倍。
创新能力培育仍不充分。2020年,在全国GDP万亿元城市中,杭州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3.59%,低于北京(6.44%)、深圳(5.46%)、西安(5.05%)、上海(4.1%)、苏州(3.78%)等市;高新技术企业数为7744家,少于北京(28761家)、深圳(18650家)、上海(17012家)、广州(11611家)、苏州(9772家)等市;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数为116家,少于北京(222家)、济南(169家)、深圳(147家)、上海(130家)、天津(124家)和苏州(117家)等市;专利授权数为9.24万件,不及深圳(22.24万件)、北京(16.28万件)、广州(15.58万件)、上海(13.98万件)和苏州(13.89万件)等市。
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仍不充分。杭州教育、医疗、养老、健康等基本公共服务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平衡不充分情况。在教育方面,2020年,小学、初中排名前十的学校均在核心城区,13 所市直属高中在核心城区、占比近9成;《2020年度杭州综合考评社会评价意见报告》显示,“义务教育”成为参评代表对区县(市)工作最不满意的选项。在医疗保障方面,全市20家三甲医院中,有16家集中在核心城区;166家综合性医院,西部五县仅为39家;45249张综合性医院床位数,西部五县仅有7107张。在养老服务能力方面,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杭州60周岁以上老年人达到201.33万人,而养老服务机构数只有299个,不及台州(304个);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50773张,不及宁波(67334张)。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充分。杭州近年来借亚运会东风加快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但与国内同等规模城市相比,目前城市轨道线网规模以及主城区城市轨道线网密度仍然偏低,市内公共交通便捷通勤能力仍然不足。高德地图与有关单位共同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天津6个超大城市和南京、成都、沈阳、青岛、杭州5个特大城市中,杭州地面公交出行幸福指数为62.69%,仅高于上海和广州;交通高峰期的平均候车时长12.77分钟,仅优于天津和沈阳。杭州作为数字之城,数据在交通管理中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数据公开共享水平无法满足交通治理需求;在杭州西部,高等级公路少,路网布局更不充分。
以乡村振兴为抓手促进乡村经济跨越式发展。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优质高效现代农业,夯实乡村致富根基。加强区域协作合作,重点支持特别合作、品牌输出、“飞地”发展等方式。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着力完善“联乡结村”帮扶机制,大力推广“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经验。加快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尤其是持续推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向西部倾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向农村倾斜,推动工商资本、科技人才“上山下乡”。
以超常规举措为重点促进区域高质量协调。确立超常规思路,进一步探索并加快形成以强带弱、大强带大弱、多强带特弱以及区县联动、联乡结村、镇街结对、村社结对等有效路径。采取超常规政策,制定差别化考核政策,对西部山区部分县市强化人均收入指标等,引导西部山区县优化发展路径。运用超常规手段,完善以生态补偿为重点的转移机制,更大力度支持西部山区尤其是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建立更加紧密型的教共体、医共体、帮共体等各种共同体建设,促进西部区域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供给增加。进一步激发社会参与热情,积极引导企业、社团组织、主城区居民参与结对帮扶,如通过订购农副产品帮助农民增加收入等。
以夯实创新基础和集聚创新人才为突破口强化创新硬实力。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竞争性经费和稳定支持经费协调投入机制,保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力争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早日突破4%。突出创新重点,加快高能级创新平台与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加快区域特色新型实验室体系构建,突出组织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攻关,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与产品。加强人才集聚,继续实施全球英才杭聚工程,扎实开展高峰人才引育行动、专项人才引育计划,有效推进人才管理服务数字化变革。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提升公共服务品质。深化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改革,推进公共服务主要由县(区、市)供给变成市域统筹供给。做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推进医保市级统筹,加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探索市级统筹、区县合作的办学合作新模式。加快形成社会求助制度城乡统筹机制,推进全市域低保标准、低边认定标准、低边生活补助和价格补贴标准随发展提高。
以交通建设全面创新为契机提升交通基础设施能级。
持续优化区域交通供给方式,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城乡公交、区域公交一体化发展,大幅提高公共交通通达率。持续推动大数据与综合交通运输方式深度融合,不断完善跨部门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促使各种运输方式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实现深度融合发展。持续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创新“美丽交通+”特色经济发展模式,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扎实推进县道、乡道、村道修缮和农村公路高品质提升改造工程、联村联网公路工程等项目,进一步提高城乡交通互联互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