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轶敏 刘志斌 何金道
借助未来社区顶层设计思路,运用“造社区、造生活”策略推进城市老旧住区智慧更新,进而提升城市的综合治理能力
国家坚持“房住不炒”政策,这一前提下激活城市老旧住区高质量发展需求显得尤为重要。未来社区是浙江省推进高质量发展、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共同富裕和现代化的基本单元。未来社区的顶层设计将引导城市建设从“盆景”转为“风景”,是夯实未来城市发展基础的重大举措。未来社区为城市老旧住区的智慧更新提供前瞻性思路,人民美好家园聚焦“住房+服务”,家园属性将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推动“九场景”落地,实现从“造房子”向“造社区、造生活”转变。
居民生活涉及三个层次,即家庭生活、社区生活、社会生活。家庭以外,住宅建筑外部空间以及街区道路以内的范围内,是居民参与休闲、社交、公共事务治理的主要范围,广义判断将住区周边居民步行范围能抵达的公共区域,划分为社区生活的范围。随着我国进入快速城市化进程,针对既有老旧住区或居住社区开展城市更新改造已在全国范围稳步展开,这项工作大体划分为两个主要阶段。
老旧住区物质空间的更新改造阶段。老旧住区的环境改造阶段,这一阶段资金主要由政府负担,设计院面向列入政府“更新改造”名单内的住区,进行设计及后续的施工改造。前期主要由设计师到小区进行实地探勘,以设计师主导进行住区环境“微改造”,主要解决老旧小区房屋外立面墙体渗水、表面污浊、路面开裂、空中飞线等问题,形成“小修小补”的更新改造,属于依赖单一技术应用的物质环境简单改造阶段。
去房地产化的“造生活、造社区”阶段。去房地产化的住区空间重塑,是从“造房子”转型为“造生活、造社区”,这一阶段主要通过“空间重塑”进行存量住区的有机更新,是物质空间硬环境与精神空间软环境共同创造的阶段。其价值坐标定位为“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建构方式可参照“未来社区”9大场景进行创建。去房地产化的空间重塑过程,其主导者和使用者都是原住人口,设计师将“未来”科技元素纳入老旧住区的智慧更新,带领原住人口完成“造社区、造生活”全过程,这一阶段将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
作为浙江省在全国首创的重大民生工程,未来社区正在开辟对未来生活的想象。浙江率先提出“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并进行139顶层设计,“1”是以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核心,从人人有房可住到实现美好生活的零距离;“3”是指三大价值坐标,即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9”则包括九大场景,分别是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治理九大场景。
通过调研分析发现,城市居民对居住生活存在“空间集约改造、设施智慧改造、户外环境调节、人居环境改善、配套服务提升、创造和谐邻里”六大主要需求。未来老旧社区智慧更新,必须针对这六大需求,提出有效的解决路径,采用智慧化的手段去消除“城市病”,推进城市空间向绿色、生态、可持续方向发展,进而提升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和综合治理能力。
空间集约改造。停车位置不足、绿地配建不足、建筑密度高、日照不理想、通风效果差、养老中心不足、人才公寓缺乏等问题,要通过探索立体社区、复合社区,拓展地下空间,进行统筹解决。技术上借助CIM、BIM模型进行空间的模拟创设;管理上通过拆除违章建筑,拆改非机动车棚,腾出住区空间;还可以通过修剪拆除绿篱花坛,形成可穿行绿地,利用裸露荒地,挖掘住区边角区域,将消极空间改造成“小而精致”的空间,并进行集约式改造。
设施智慧改造。设施设备的智慧化改造将为“韧性城市、智慧城市”创建提供技术策略,建立起高效、有序、便捷、安全的智慧社区,从家庭互联、社区互联、城市互联,再到实现国家互联。住区设置“智能停泊、面部识别、监控系统、电子巡更、访客门禁、智慧物流、智能路灯、智能垃圾房、智能充电桩”等设施设备,提供人性化、信息化、智慧化管理方式。智慧化改造还可以建立“儿童定位、家人关爱、亲情沟通”等即时视讯配套服务,给予“高龄、低龄”人口更多关注,提供更精准化的服务。
人居环境改善。人居环境的形成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引发人们生存方式不断变化的结果。城市老旧住区存在建筑物老旧、住区拥挤、出入口磕绊、缺少电梯、缺乏共享区域、基础设施每况愈下等外部环境现状,都是城市住区“人居环境”改善需要面对的细节。以人为本进行安全、舒适、便捷的环境创设,响应原拆原建和住区更新需求形成老幼适宜的环境,坚持“精明增长、绿色低碳”理念,构建文明、生态、和谐环境,借助外部硬环境改善建立精神引领,共同缔造良好人居的软环境。
配套服务提升。配套服务提升可以根据兴趣爱好或根据居家养老需求提供服务。兴趣爱好包括园艺种植、书画艺术、图书阅读、健身运动、棋牌娱乐、烘焙烹饪、舞蹈瑜伽、影视音乐等建立社群。居家养老服务包括:老年日托、养身保健、心理咨询、老年餐厅、老年社团等,其中老年社团和兴趣爱好的配套服务存在交集。部分住区已开始尝试1+3N服务模式,“1”通常是指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为目标,“3N”涵盖老人互助支持小组、尊老敬老爱老志愿者服务、帮贫助老社会关爱服务。城市住区中这类配套服务的提升,在疫情防控期间也能体现内部抱团取暖的优势。
户外环境调节。城市住区户外环境需解决的问题包括:噪音干扰、废弃扬尘、空气质量、绿地绿植、水体污染、花粉飘絮等,户外环境创设通过增加绿植、绿地、绿道,配建公园、休憩场所等。住区建设向“公园社区、步行社区、零碳社区”的模式发展,创建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监测设备、智能新风系统等对户外微环境改善起到作用,检测区域的温湿度、CO、CO2、粉尘、花粉等在空气中含量变化达到警戒值时,监测设备发出警讯,联动新风系统进行空气调节。
创造和谐邻里。邻里和谐氛围需要打造,打破不熟悉、不和谐、有矛盾、不认识状态下的邻里关系,推动邻里友好交往,建立亲情圈、朋友圈、新邻里圈,实现“未来社区”的和谐生活营造,从“造房子”转变为“造生活”。热情、密切、融洽的邻里关系,促进情感交流、团结友爱,使人们在琐碎而平凡的交往得到比较稳定、及时的生活支持和安全感。通过建立社区居民线上互动平台,线上组织报名、居民闲置资源互换、专业技能分享、互助信息发布等,营造“远亲不如近邻”融洽社区生活氛围。
城市老旧住区的智慧更新要跳脱居民有房可住的低端“生存型需求”,逐步转向“美好生活追求”高端可持续发展需求,兼顾原住居民审美观、价值观、文化认同感去创造生活。社区生活空间是居民生活的载体,老旧住区的智慧更新宜前瞻性考虑未来社区9大场景。未来社区顶层设计为老旧住区智慧更新提供策略,通过“空间集约改造、设施智慧改造、人居环境改善、配套服务提升、户外环境调节、创造和谐邻里”去满足居民的需求,通过“造生活、造社区”策略去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进而提升城市的综合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