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蓝碳经济的几点思考

2023-01-11 02:05黄炜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首席专家能源资源环境部主任
浙江经济 2022年6期
关键词:市场机制浙江海洋

文/黄炜 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首席专家、能源资源环境部主任

系统谋划蓝碳经济发展路径,加快构建蓝碳科技发展体系,打造蓝碳全产业链,探索建立蓝碳市场机制,创新发展蓝碳经济

浙江作为海洋资源大省,大力发展海洋碳汇已成为助力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加快构建以海洋碳汇为核心的蓝碳经济体系,对于推动海洋碳汇能力提升和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将海洋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浙江应紧紧围绕“双碳”目标和海洋强省战略,从蓝碳科技应用、蓝碳产业培育、蓝碳市场构建等方面着手,创新发展蓝碳经济,引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趋势。

浙江在发展蓝碳经济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从蓝碳资源禀赋来看,浙江管辖的海域面积达26万平方公里,拥有近海及海岸湿地69.25万平方公顷,其中分布有大面积盐沼湿地的海涂面积21.6万平方公顷、红树林宜林总面积5196公顷,贝藻类等碳汇渔业养殖规模较为可观,具备发展海洋碳汇的资源优势。从蓝碳科技支撑来看,浙江拥有海洋二所、省海洋科学院、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浙江海洋大学等一批涉海类高端科研平台,东海实验室作为第三批省级实验室落地舟山,在海洋碳汇科研领域积累了一定基础,蓝碳科技的支撑力量逐步增强。从蓝碳产业发展来看,“十三五”期间浙江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8.3%,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14.0%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到5个百分点,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成效显著,为发展蓝碳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浙江在发展蓝碳经济方面具备一定基础和优势的同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红树林、滨海湿地、碳汇渔业等蓝碳监测与核算体系亟需建立,蓝碳科研人才不足、科研氛围不浓等问题较为突出,海洋生态产业的培育发展还需加大力度,吸引社会主体有效投入的市场机制尚未构建,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海洋碳汇能力提升、制约了蓝碳经济发展。推动浙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应系统谋划蓝碳经济发展路径,加快构建蓝碳科技发展体系,打造蓝碳全产业链,探索建立蓝碳市场机制,在“双碳”愿景下实现蓝碳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构建蓝碳科技发展体系。进一步发挥海洋二所、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浙江海洋大学、东海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优势,加强蓝碳领域的科研攻关和人才培养,力争在海洋负排放研究、海洋新能源开发利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海洋碳汇监测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成果。加快建立多元化的蓝碳科技资源保障体系,探索设立蓝碳科技创新专项基金,持续加大对蓝碳科研平台的投入力度,引导和保障蓝碳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在蓝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方面开展多层次的国际合作与协同创新。

加快打造蓝碳经济全产业链。培育、发展和壮大以“减排增汇”为核心的蓝碳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发挥集聚效益,加快推动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积极挖潜浙江沿海地区海洋新能源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宁波、温州、台州、舟山等地海上风电、光伏、氢能等新能源产业发展,稳步推进海洋能开发利用。加快发展蓝碳资源及生态系统相关产业,积极延伸产业发展链条,提高特色产品附加值,重点发展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养护、海洋牧场、海洋生物医药以及海洋生态旅游业。聚焦滨海湿地生态修复,以及港口、船舶、海洋工程等污染防治工作,加快海洋生态环保技术研发,发展壮大海洋环保产业。

探索建立海洋碳汇市场机制。加快破解公共财政投入约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海洋碳汇保护和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夯实蓝碳市场化交易基础,建立健全蓝碳计量和监测体系、价值评估标准体系,稳步构建市场化运行机制和相关配套制度。分析借鉴国内外已有蓝碳交易案例,研究构建符合浙江实际的海洋碳汇交易机制。推动蓝碳资源资本化进程,实现蓝碳生态服务的有偿化。加强绿色金融支持力度,鼓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基金公司、保险机构发展蓝碳交易领域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品。

猜你喜欢
市场机制浙江海洋
以市场机制推动自愿减排 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建设有序推进
Mother
Task 2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政府与市场分工
国企改革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微观主体建立
我国排污权交易存在的的问题与完善市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