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个数据看浙江“两个先行”的硬核实力

2023-01-11 02:05葛燕
浙江经济 2022年6期
关键词:高地先行共同富裕

文/葛燕

迈上新征程,开创新未来,浙江的硬核实力和底气通过十个数据可窥一斑

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明确了“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的“两个先行”奋斗目标,科学擘画了未来五年浙江发展蓝图,提出要着力打造新时代党建高地和清廉建设高地、高质量发展高地、数字变革高地、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高地、新时代文化高地、社会全面进步高地、生态文明高地、促进全体人民全面发展高地等“8个高地”。迈上新征程,开创新未来,浙江的实力和底气通过以下十个数据可窥一斑。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之比是被喻为“GDP含金量”的指标,体现了收入分配的合理程度。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之比为50.9%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2021年,浙江GDP站上7万亿元台阶,人均GDP超过11万元,经济综合实力实现跃升。同时,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浙江不仅注重经济总量的提升,更在意结构的优化升级,致力于追求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之比是被喻为“GDP含金量”的指标,体现了收入分配的合理程度。浙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的比值由2016年的49.2%提升至2021年的50.9%,高于全国(43.4%)7.5个百分点,“GDP含金量”优于广东、江苏等兄弟省份,生动诠释了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先行的内涵。

“两个先行”新征程中,须紧扣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做大“蛋糕”。要高水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培育壮大新富民产业,培育更加活跃更有创造力的市场主体,以完备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助力共同富裕先行和现代化先行。

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94

富民强省是浙江的一贯追求。多年来,浙江城乡居民收入稳居省区首位。2021年,浙江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541元,比全国平均水平(35128元)高22413元,居全国31个省(区、市)第3位、省(区)第1位,仅次于上海和北京。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487元,比全国平均水平(47412元)高21075元,连续21年居全国31个省(区、市)第3位、省(区)第1位,仅次于上海和北京;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247元,比全国平均水平(18931元)高16316元,居全国31个省(区、市)第2位,仅次于上海,连续37年居省(区)第1位。同时,浙江“富民”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均衡”,高水平均衡协调发展才是浙江所追求的。2021年,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上年的1.96缩小至1.94,连续9年呈缩小态势,全体居民地区收入倍差由1.64缩小为1.61,成为城乡、区域融合发展最佳的省份。

下阶段,须在共同富裕先行和现代化先行的薄弱环节有效发力。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集成改革为重点,打好城乡一体化改革组合拳,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率先实现更高水平城乡一体化发展。创新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推进科创飞地、产业飞地精准落地,系统性增强内生动力,“一县一策”超常规推动山区高质量发展。

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0万元—50万元群体比例达72.4%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浙江中等收入群体占比在全国有优势,2021年,浙江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0万元—50万元群体(三口之家)比例比2016年提高24.3个百分点,达72.4%,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浙江有望率先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为共同富裕先行和现代化先行打下坚实的社会根基。

“两个先行”新征程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大蛋糕”的同时,要更合理地“分好蛋糕”,全面实施扩中提低行动,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

城镇调查失业率年度均值为4.3%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构建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提高劳动参与率是共同富裕的前提,是“两个先行”的基础支撑。近年来,浙江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保持了就业形势稳定,也成为创业创新的最活跃地区之一。从就业总量上看,2021年末就业人员为3900万人,比上年增长1.1%,占常住人口的59.6%;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2.4万人,超过预期目标。2021年,全年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4.3%,比全国均值低0.8个百分点,低于5.5%左右的年度调控目标。就业大局稳定成为助力“两个先行”的“压舱石”。

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当前,须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不断释放改革创新红利,全力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9%

变革时代,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胜。多年来,浙江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全域创新体系加快构建,实现了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跨越。2021年,浙江研发支出首超2000亿元,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9%,这是浙江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也是实现“两个先行”的制胜法宝。

“两个先行”新征程中,必须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省首位战略,统筹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大力培育新科技、新产业、新增长极,形成制胜未来的新优势。要着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高地和创新策源地,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战略支点。

浙江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全域创新体系加快构建,实现了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跨越。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8348亿元

近年来,浙江把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治理数字化,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加速壮大的良好态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实现翻番。2021年,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8348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增速比全省GDP高4.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7.1%。浙江数字经济已经从“量增”走向了“质优”,数字经济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成为要素资源重组、经济结构重塑、竞争格局重构的关键力量。

“两个先行”新征程中,要致力于数字经济创新力竞争力提升,打造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升级版。深化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推进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加快建成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的数字经济系统。

“浙江人经济”是浙江经济的特殊组成部分,与浙江经济的融合互动成为最具特色的经济现象。

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8%

近年来,浙江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新一轮“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2021年,浙江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9.8%,增速比固定资产投资高9.0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拉动全部投资增长3.4个百分点。

制造业是全面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的载体。要以做强先进制造业为抓手,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大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智能汽车、新能源、新材料、深海空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质量强省。

出口占全国的份额为13.9%

近年来,浙江高能级开放平台建设步伐不断加速,“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辐射带动区”的开放格局覆盖全省。2021年,全省货物贸易进出口实现快速增长,总值首次超过4万亿元,达4.14万亿元,居全国第3位,比上年增长22.4%,增速高出全国1.0个百分点;出口总值首次突破3万亿元,达3.01万亿元,增长19.7%,出口占全国的份额为13.9%,出口规模连续11年居全国第3位。

下阶段,要致力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在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的同时,面向未来、着眼长远,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目标、更强的举措推动全面开放,加快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在全力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全力优化省域开放发展布局等方面先行。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64.8%

多年来,浙江深入贯彻科教兴省、教育强省、人才强省战略,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升。2021年,浙江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64.8%,高于全国水平7.0个百分点,高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

“两个先行”新征程中,要持续提升社会整体人文素养和文明程度。同时,要瞄准人民群众所忧所急所盼,聚焦解决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突出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强化创新思维,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稳步推动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看得到、摸得着、真实可感”。

浙商500强营收总额达10.9万亿元

“浙江人经济”是浙江经济的特殊组成部分,与浙江经济的融合互动成为最具特色的经济现象。据“2022年浙商全国500强榜单”显示,2022浙商全国500强营收总额达到10.9万亿元,比2021年浙江省GDP高出3.55万亿元。跳出浙江发展浙江,不仅延伸了产业链,推动了产业的梯度转移,还促进了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两个先行”新征程中,浙江要抢抓机遇,充分发挥敢闯敢拼的浙江精神,深度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市场强省建设,着力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枢纽,构建全方位全要素、高能级高效率的双循环,全面增强集聚配置国内国际资源的能力。

猜你喜欢
高地先行共同富裕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绿色低碳 节能先行
绿色低碳 节能先行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燕晗高地
高地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
高新区“三十而立”——高新区成全省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