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出版背景下图书编校差错防范对策

2023-01-11 01:52
中国传媒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编校图书融合

肜 冰

(中原农民出版社,河南 郑州 450016)

作为经济、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新发展形态,融合出版将创作者、创作形式与创作内容等多维度相融合,是文化传播事业新发展形态,符合我国文化现阶段发展需求。融合出版作为新事物,冲击传统出版业。尤其是传播内容与方式,对图书编校工作形成巨大挑战。[1]积极面对图书编校挑战并进行防范与回应,是本文研究目的。本文通过揭示融合出版的内涵与发展背景展开探讨,并提出融合发展条件下出版编校工作受到的多方面挑战。针对挑战提出防范图书编校差错对策,有利于我国图书出版业的规范化发展。

1.融合出版的内涵与发展现状

1.1 融合出版的内涵与特征

融合出版即传统出版业、传统产业与电子出版业在电子新媒体时代的开放性互动与融合,并以其创造力吸引新兴产业、第三产业、非出版企业等的加入与汇合,进行知识文化产业整体供给侧的创新与重建。融合出版方式符合当下多元文化的发展特点,满足受众碎片化阅读需要,符合当下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交流方式。

融合出版作为全新的产业发展结构与文化发展方式,具有全新的、不同于传统出版业与文化产业的特征。

第一,融合出版具有整体性与结构性。不同于传统文化传播者与文化受众相分离的一元结构,实现文化产业二元结构的建立,融合出版实现创作者与受众、出版行业与非出版行业、文化行业与第三产业的贯通与联合。全新的文化创作主体自主地运用新的平台与新的传播交互方式来创作新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内容。

第二,融合出版具有开创性与创新性。区别于单向度文化传播,进行传播方式、传播手段、传播主体与传播平台上的全面创新。实现从内容质量与传播效率上的创新与超越,满足线下实体出版社在新时代的新发展诉求。融合出版最大的创新意义在于将新的文化传播媒介与原有的文化传播方式相结合,统一传播文化内容,促进实体出版业的转型与发展。

第三,融合出版具有融合性与交融性。云端与大数据打破了原有的出版发行环节,使其在线上得以广泛地延续。电子科技将目标用户呈现在编辑眼前,编辑根据目标用户群体喜好创作线上内容,对其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知乎等方式加以推送。而且线上知识的流行也能推进线下出版工作的进行,以文化知识需求推进图书供给。

1.2 融合出版的发展现状

融合出版是我国文化发展需要在新时代的反映,是文化历史发展的必然阶段。[2]融合出版通过网络传播的方式与传统出版融合,是不可扭转的结果。融合出版尚且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已经寻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社交平台,并根据自身优势利用新媒体进行数字化传播。编辑进行在线排版与校验,自媒体人进行在线投稿,大数据进行受众寻找,线上平台进行推送,线下出版社进行排版印刷与审核出版。

在大数据信息网络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下,现代图书出版模式虽然进入融合阶段,图书融合出版仍存在一些问题与困境。比如资金不足、人才不足、传播质量参差不齐、知识产权保护难度加大、文化传播规则难以界定、文化传播速度与规模难以控制等。虽然图书融合出版取得一定进展,但文化产业与经济产业的融合发展任重道远。要重点掌握不同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大数据精准定位用户需求,优化图书传播方式,是融合出版的重中之重。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出版理念进行融合,真正实现出版编校工作的创新,加快图书出版的升级转型。

2.融合出版对图书编校工作的影响

融合出版在动态发展过程中演变出许多新兴出版社与非出版社机构,实现出版组织之间融合、经济与文化之间的融合、多种市场关系之间的融合,多种非专业性、非传统性因素冲击传统出版业,为图书校对质量带来挑战,也为图书出版业带来新时代实现转型的机遇。

2.1 激化图书出版供求矛盾

融合出版改变市场需求,大数据精准化分析每一用户的具体化与多样性需求。传统出版业与图书编辑社对市场需求把握精准性不足,数据来源有限,市场供应与需求不匹配或者无法满足新时代群众的文化需求。以现阶段图书校对的工作现状来看,最主要的问题是在融合背景下,图书的种类分布不均衡,导致各个类型的编校工作配置不合理。由于图书的资源配置是校对的重要前提,直接影响校对的工作效率,会对阅读用户的满意程度产生重要影响。大多数编辑人员仍以主观感受,作为图书校对编辑的基础,使得在版面和内容存在较大差距,与实际的用户需求产生矛盾,导致消费群体对纸质传媒与纸制版图书的兴趣与消费欲望不足,传统出版社图书出版内容受到新兴市场的挑战。供求之间存在差距,供大于求,对传统图书内容编辑提出挑战。

分析用户对图书的需求,能够影响其满意度的类型因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新书的出版数量;二是图书的更新速度;三是图书的参考价值。针对传统的校对编辑方式,在工作人员进行出版时,融合出版的速度与编辑方式不匹配,无法大幅度地增加图书出版数量,很难增加用户的阅读满意度。其次对专业书籍的出版控制,主要是由于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在进行编辑校对时需要查阅大量资料,增加了编校的工作量,导致在工作时出现多个问题,如工作效率降低和错误率增加等。针对此类现象在进行编校时,必须改变现有的工作模式,从读者的实际需求出发,考虑电子图书出版的可能性,专业性的书籍编校工作,可以聘请一些专业人士进行指导工作,保证图书出版的有序性,减少供需矛盾。

2.2 引起大量图书编校差错

相对于融合出版的多种新型电子文化传播方式,纸制版图书生产效率较低,面对快节奏与碎片化时代,人民群众对新兴文化需求较高,且消费欲望也较大。当前受众喜好兴趣浏览,纸质版图书与读者交互性与互动性很弱,无法打破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壁垒,一定程度上影响作者观念的表达与读者观点的反馈。纸制版图书从内容编辑、文字校对、出版印刷、投入市场、开展宣传、群众消费,再到投入创作生产,是一个漫长的时间周期。[3]很大可能性错过群众最佳消费周期,导致无效生产,浪费巨大的人才成本与生产资源,进一步导致资金损耗,影响传统出版业转型与发展。

新兴传播媒介的出现对编辑人才无论从内容上还是技术手段上要求都大幅度提升。编辑不仅要掌握高超的语言技巧,拥有极大的审核校对耐心与细心,更要了解、掌握多种多媒体传播手段与技术。编辑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工作效率与工作态度等,都亟待提升。

可见,纸制版图书编校从创作者、创作内容、技术手段、创作效率、市场关系等多方面受到融合出版的影响。

2.3 编校制度不健全导致评估指标不合理

图书作为公开的可利用资源,在编辑和校对的过程中,能够直接对阅读者产生直观影响,不同的编校制度下,对图书的编校内容和评价指标设置不一。在融合出版的快速发展下,现有的编校制度不能满足工作需求,导致在进行编校评定时指标不充分,无法对工作内容进行真实地评价。根据现阶段国家的相关政策,在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对文献资源的编校经费不能及时送达,导致工作者不能有足够的资金扶持,在进行制度建设和转型的过程中困难重重。

一般来说纸质图书的编校工作量与电子图书,两个编校评价指标不一致,对电子资源来说,目前还没有一个对其校对的准确界定,基本上文字出错率小于5%。纸质图书对内容的编排和准确度要求更高,主要是阅读速度和阅读环境不受限制,更能享受图书带来的乐趣。

因此在融合背景下,应将编校投入经费进行合理安排,随着读者信息的需求量增加,在对图书编校工作上的要求也逐渐增加。在充足的工作经费投入下,才能够合理分配电子书籍和纸质书籍的编排工作,从而制定健全的编校制度,设置更加合理的评估指标。

3.图书编校差错的防范对策

上文分析了融合出版背景下图书编校差错的问题,下文则针对不同问题提出防范对策。从编辑、编辑内容、编辑手段、编辑流程的角度,提出对应措施。

3.1 提高编辑知识水平与综合素质

想要推动图书编校工作转型和升级,应将内部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提升,在融合出版的背景下,图书编校工作人员应抛弃传统的工作理念,以此为基础提高编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传统图书出版校对方式,只需要编辑工作者掌握简单电脑软件使用能力即可,但在长久的工作模式下,其错误校对能力和知识结构,已不能满足出版融合背景下群众的阅读需求与市场要求。新型出版方式需要运用大量图文软件以及声音软件,对市场的研究也需要掌握大量智能软件。[4]相对于传统编辑的校对能力、编辑工作者除要坚持本职工作外,还需要以融合出版编辑为背景,掌握多种新型自媒体软件的应用能力。

图书编辑在摒弃原有的工作理念下,需要尽早地熟练使用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以此来帮助其自身进行编校工作。这就要求各大出版社对编辑工作者进行相关培训,在大体了解不同出版的要求后,分析不同行业的发展需求,将其作为培训的最主要内容,为编辑工作者指出不足。一方面工作者需要树立新的编辑工作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关键词意识与语句语病错误防范意识,了解到出版社的变化需求,适应不同图书出版的变化趋势,并对自身的工作进行强制改革,尽早融入新的融合发展编辑背景中来。另一方面图书编辑要接受系统化的信息技术培训,在熟练掌握计算机技巧后,对电子图书进行分类编辑和处理,使其能够在网络平台中和读者进行沟通,并尝试亲自创作自媒体内容,应用全媒体软件,及时感受融合出版背景下,文化传播大环境的真实变化情况。在编辑出版相关负责部门对从业人员定期组织培训的同时,编辑单位也要采取多种方式对培训成果进行检查、考核与应用,确保编辑对于新型知识的吸收与成果转化。[5]综合上述方式来看,图书编辑工作人员想要尽早转型,要对自身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抓住广大图书消费用户的心理需求,根据时代发展变化及时改变自己的思想理念,以此提高个人的编辑校对能力,从而提高整个图书编辑行业的校对质量,推动图书编辑的可持续发展。

3.2 根据市场数据及时调整编校内容

在融合出版的背景下进行图书编辑工作,需要紧紧跟随时代的发展趋势,以时代变化为前提不断对编辑工作进行调整。通过及时关注市场变化,将时代热点融入到图书编辑内容中,以此打开图书消费市场,保证在社会中有足够的发展地位。当前社会媒体在网上均会产生热点问题,立足于融合出版背景下,图书编辑校对需要调整大方向,以内容与市场相结合、内容与技术相结合、内容与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来减少编校工作的差错。

编辑工作人员需要抓住读者的真实需求,通过热点内容进行校对排版,一定要以非常专业的方式将热点内容,呈现给广大的读者们。在编辑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把握好时代的正能量信息,充分发挥正向舆论的引导作用,在社会中宣传正能量的事情,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熟练运用各项软件根据系统数据库把握市场,重视移动阅读的发展成果与潜力,重视对线上电子版创作的转型,高效精准预测读者的兴趣点进行针对性编校。利用网络与信息技术,提升创作精准度,有效防范编校差错。

编辑需立足于市场,以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基点与立足点,填补市场空缺,关注时事热点,创作有效文章,减少内容错误与疏漏。工作者在进行信息内容筛选时,必须具备敏锐的目光,对新鲜事物或者热点目标进行锁定,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相关内容的发表,迅速占领图书阅读的市场,保证在竞争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在图书出版后需要积极与阅读者进行交流,及时感受不同类型读者的阅读感受,将采集信息综合整理,以此了解不同用户对内容排版的要求,进行后期工作的有效调整。

3.3 立足融合出版现状进行图书编校

在融合背景下图书编辑的工作需要尽快转型,从编辑内容出发,立足于融合出版的现状对编校工作进行有序调整。通过改变传统图书的文字形式,激发阅读者的消费需求,结合较新的信息科技手段,使得图书编辑更具有个性和特点。[6]融合出版图书编校具有智能、整体性特点,转向线上智能软件查稿与审稿,建立数字库进行错误排查,排查无误后线上管理、后台编辑运行。将运营重点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转移,将纸质版单一的文字与图画进行线上软件的动态修改,吸引读者注意力,满足读者“悦读”兴趣。

建立线上图书库,接受读者对文章错误与修改意见的反馈。在互联网中及时对读者的信息进行记录,对意见或者建议进行讨论,使得编辑内容能够更加贴近读者需求。[7]以互联网为基础在信息手段帮助下,图书的编辑形式也不再局限于文字,可以将一些图书转换为有声读物,如广播或者电子书籍等,借助一些阅读软件和平台进行编辑工作。

在新媒体融合的前提下,虽然能够最大可能地满足读者文化需求,但是对出版的内容编校工作量会增加,因此在融合出版后台,必须进行严格的内容审查,对校验错误编辑进行精准监控与严格审核,防止校验错误图书继续流入市场。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图书编校工作,使得电子图书在现代社会中更具有竞争力[8-9],以此将图书内容更多地和短视频进行融合,将图书内容以视频的形式进行呈现,减少编校工作者的审核时间。

3.4 严格检查编校流程以减少差错

从根本上减少校验错误就要规范流程,进行人员专业化分工,强化初审、复审、终审的审核要求。坚持“三审三校一通读”政策,无论线上线下出版都坚决不能简化政策。在提高效率的同时绝不能忽略校验质量。发挥编辑社集体作用,加强防范差错技巧交流。[10]一方面是要正确处理各个图书类别之间的关系,保证对不同类型图书进行编辑时,各类资料信息处于平衡状态。在对图书编校工作期间,工作人员要根据图书所属的类型进行版面安排,需要对各个类别的图书进行有效分类,扬长避短避免出现冗余信息。另一方面是在图书的用途上,要进行所属价值分类,将一些阅读次数高或者借阅次数多的书籍,进行专门的需求版面分类,按照大多数阅读者的爱好,以此为基础完成编校工作。

利用线上智能型优势,根据大数据分析编校错误集中处,加以防范。图书编校不仅要编校文字,还要编校图片与数据等,进行全面编校。对纸质书籍和电子书籍,不能将其混为一谈,在进行编校工作时要根据其使用权限,以及图书的使用年限进行分类,纸质图书仍采用人工校对的方式进行初筛,在大体无误的基础上将文字或者图片,扫描至计算机中进行电子校对。对电子版图书,直接在其阅读功能中加入校对核查,当工作人员进行图书分类时,能够通过浏览电子书籍内容进行筛查,除此之外若出现个别字错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直接进行标记,在管理人员接收到指令后能够进行线上更改。

3.5 完善图书校对部门对应职能

图书编辑校对是图书校对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但由于许多图书校对部门的运行模式,难以实现现代化融合出版背景,因此在图书校对转型的过程中出现多种问题,需要针对性地对校对部门的工作职能进行改革,以此适应融合背景下图书的出版校对需求。在整个职能转变过程中,需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升级,通过专门的校对编辑培训,促使工作人员认识到图书校对升级的重要意义,从而加快图书编校工作的开展。由于编辑工作人员是图书校对活动的主要负责人,一旦在工作中出现校对错误,则会影响整体图书的出版时间和效果。通过两个侧重方面对校对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工作内容的划分,主要是按照自身的职能范围进行校对,出现错误或者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找到对应的工作人员。

在改革过程中首先是对校对部门进行编辑职能的划分,按照对应的工作内容完成人员分配,在保证工作内容能够准确地划分的基础上,明确各小组工作人员的职能范围,使其在充分了解自身应该履行的任务和责任后,进行对应的图书编辑和校对工作。其次是在图书校对部门,需要加大经费投入,配置现代化的校对设备,在工作人员进行职能诉求时,能够用最大效率完成其自身内容。对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在图书校对部门需要有专人进行培训使用,通过配合现代化的工作设备,使得图书编辑校对工作不再枯燥。工作人员的校对职能分配准确,且在更好的环境中进行校对工作,能够对图书进行更加丰富的内容编写,生成丰富多彩的插图,以及更加立体的排版效果,保证在高效的工作状态下减少校对错误。

结语

本文对融合出版的内涵与发展现状、融合出版对图书编校工作的多方面影响、对应的防范图书编校差错措施角度进行分析。对融合出版进行分析,提出防范图书编校差错的方法与手段。根据当下图书市场供求矛盾、图书编校差错较多的不足与缺陷,从提高编辑素质、调整编校内容、立足电子化出版融合现状、严格审核出版流程的角度对防范图书编校差错的方法与策略进行调整与改进。最终得出结论,结合融合出版背景对编校差错进行防范对图书出版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在融合出版背景条件下,加强编校差错防范具有重要作用,要在新时代促进传统出版业转型,促进图书编校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编校图书融合
ABSTRACTS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图书推荐
《融合》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编校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