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简称石科院)、胜利油田参与研发的“新型淋洗-生物工艺修复采油区污染土壤研究”项目通过集团公司科技部鉴定,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中国石化科技部的超前布局下,石科院、胜利油田自主研发出了新型淋洗-生物耦合修复技术,针对落地油泥、油污土壤等形成了系列处理方案。该技术首先利用淋洗剂作为“清洁剂”对污染土壤进行清洗,“洗”走土壤中的大部分油污。然后再使用微生物“吃”掉土壤中残余油污,最终恢复土壤的正常生态功能。
石科院研发团队首先基于分子构效关系研究,以微生物代谢产物为原料研制出了新型生物基活性分子淋洗剂(RP-1),可以根据污染土壤自身特点“量体裁衣”定制专属配方,可将土壤中的油质量分数从20%初步降至3%以下。由于该淋洗剂由微生物制得,与传统的焚烧等油污土壤处理手段相比,不仅绿色低碳,而且不会破坏土壤的正常生态功能,去除石油污染的效果可达同类产品的10倍以上。同时,有针对性地优化了淋洗工艺及配套设备,有效降低了淋洗剂用量及价格,淋洗剂成本与市售同类产品相比可减少30%~60%。
针对淋洗后土壤中剩余的油污,石科院和胜利油田研发团队自主开发出了配套生物修复工艺。克服污染土壤盐渍化严重、易板结等不利因素,分离筛选出耐盐碱的高效修复菌剂(BA系列)。通过将碱蓬、柽柳、甜高粱等植物与分离出的高效嗜烃微生物联用,建立了微生物-植物联用工艺,可使修复效率提升20%。生物修复工艺与淋洗工艺联用后,可将土壤中油质量分数进一步降低至0.45%以下,在恢复土壤生态功能的同时大幅缩短了修复周期,实现了低成本、短周期、高效的油污土壤修复。
目前,该研发团队已围绕新型淋洗-生物耦合修复技术发表SCI论文1篇,中文核心论文2篇,申请发明专利16件,获授权专利4件。该技术成果已先后在胜利油田21个地块实现规模化应用,完成20 000 m2油污土壤的修复治理。规模化应用数据表明,新型淋洗-生物耦合修复技术的处理成本较现有技术降低63%,修复周期缩短至6个月内。经第三方机构检测,修复后的土壤满足国家二类建设用地的土壤质量标准,可用于城市建设、绿地、道路建设等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