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华
9岁的欣欣是一名三年级学生,妈妈发现她写作业时总合胸驼背,眼睛离书桌很近,需要提醒背才挺直;走路时也驼着背,看上去好像有高低肩。由于担心欣欣的体态问题,妈妈关注了一款形似十字架的形体棍。这款产品在网购平台上特火,主持人现身说法,号称每天只花10分钟,坚持使用就可以“开肩美背、矫正驼背、提升气质”。妈妈心动了,下单前特意来咨询医生,十字棍对儿童驼背有用吗,真有那么好的效果?
从医学角度来说,驼背是一种疾病,学名为脊柱后凸畸形,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脊柱变形。由于胸椎后凸,儿童的后背像是鼓起了一个大包,脖子前倾,看上去很不美观。
造成儿童驼背的原因很多,一方面可能与早期不良姿势(姿势性驼背)有关,多见于儿童、学生等,如缺乏锻炼、肌肉力量不足、体态不当、书包过重、长时间久坐、低头伏案看书做作业或看手机等;另一方面需警惕病理性驼背,如强直性脊柱炎、脊椎骨折、休门氏病、脊椎先天发育缺陷、佝偻病等。从更深层次来看,驼背可能与身体前后肌肉力量不平衡有关。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家长并没有认识到儿童驼背的真正原因,就开始跟风治疗。
发现儿童驼背,一定要到医院由专科医生进行专业评估和诊断,找到导致儿童驼背的真正原因,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矫治。千万不能盲目跟风,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
对于姿势性驼背,一方面要戒掉不良的生活习惯,保持正确的日常姿势;另一方面要加强锻炼,增强肌肉力量,让肌肉对骨骼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
对于病理性驼背,在明确其病因后,除如上姿势教育外,可通过肌肉放松、康复训练、器械矫正等手段方式予以改善。矫正驼背所需的器具,是专业机构康复工程专业人士定制的矫形支具,绝不是像“十字棍”这样以物理形式改变背部姿势的廉价网红器具。矫形支具属于医疗器械,有相应的生物力学强度,需要根据每个儿童背部畸形程度及身高体重来定制。对穿戴时间也有明确要求,强调穿戴支具期间要让儿童在专业康復医师指导下主动进行康复训练。因为支具在帮助矫正骨骼畸形的同时,也影响了身体的活动幅度,需要加强锻炼,调整胸背前后不平衡的肌群力量,增强肌肉对骨骼的支撑力。这个矫治过程相对漫长,绝不是“每天10分钟十字棍”就能见效的。“十字棍”只能用来短暂地监督或提醒避免出现胸椎后凸姿势,使儿童被动地“抬头挺胸”。
众所周知,儿童长期驼背体态导致脊柱的屈肌和伸肌失衡,需要锻炼薄弱的背伸肌肉,也需要通过矫形支具来改善骨骼畸形。
儿童驼背通过网红产品来矫正,纯属心理安慰。网红产品的原理是借助两根棍子被动地“压迫”脊柱和肌肉,通过外力把儿童从驼背的状态掰回正确位置,强迫胸椎伸展,不等于相应的肌群被锻炼。虽然在视觉上和心理上让儿童误以为自己的脊柱(背部)被掰直了,但对矫正的实际作用微乎其微。因为被动给力的方式实际上是治标不治本的,无法解决骨骼正位和肌肉力量这两个根本问题。对驼背畸形较轻、发展较早期、骨骼尚未定型的儿童,网红产品能随时提醒儿童注意体态问题,帮助养成良好习惯,可作为锻炼的器材,但不能指望它能真正改善驼背。对于严重的、结构性的、已经定型的驼背畸形等情况,网红产品根本起不了作用。如果使用不当,或是胸椎活动度不够,还可能使肩关节、腰椎过度后伸来代偿,导致腰椎、肩关节、胸椎疼痛和损伤。肌肉是用进废退的,一旦可以省力就会消极怠工。如果长时间使用“十字棍”神器,脊柱背伸主要靠神器来维持,背伸的肌群就会出工不出力,久之可能发生肌肉萎缩。这样就会出现一个情况:儿童戴上神器,背部挺直了;把神器取下来,背又拱起来了。长期使用,肌肉得不到锻炼而萎缩,反而不利于脊柱健康。因此,不建议盲目购买此类神器进行脊柱矫正。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家长要督促儿童从小训练和纠正仪态,纠正不良的坐姿、站姿、卧姿,少看电子屏幕,注意学习、阅读姿势,阅读桌、电脑支架等建议搭配硬质座椅使用,让胸部自然挺直,两肩向后自然舒展,腰部保持相对直立的状态。应避免长时间久坐,每隔1小时要起身活动放松;也不要太刻意地长时间笔直坐着,那样儿童会很辛苦。同时要加强日常锻炼,多做游泳、瑜伽、单杠、俯卧撑等运动,可增强腰背部肌肉力量,起到很好的扩胸和拉伸作用,防止驼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