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丛刊,王思贝,梁 茗
(西南财经大学 体育与经济管理研究中心,四川 成都 611130)
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征程上的重要标志,全民健身和乡村振兴两大国家战略相生相应、相得益彰,在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一脉相承的人民立场和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成为践行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重大探索。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桂林毛竹山村考察时深刻指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1],饱含了对乡村发展欣欣向荣、乡亲们生活蒸蒸日上的至深情怀。全民健身重在“全民”,参与健身活动的主体清晰地指向了全体人民;乡村振兴旨在“振兴”,是伴随着全体农民群众身心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的生动实践。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已成为人民所盼、时代所需、大势所趋。实践每前进一步,理论就要跟进一步。近年来,国内学者紧密围绕全民健身、乡村振兴以及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等主题,从多重视角展开了系统探讨和系列研究,产生了较为丰富的阶段性成果。全面梳理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研究热点、主要问题,提出深化二者融合发展的研究展望,回答好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中国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世界之问,有助于为推动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为深化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提供实践启示。
本研究的文献取自于中国学术期刊出版总库(CNKI),检索主题词分别为:全民健身、乡村振兴和体育,文献来源时间范围为2012年1月—2022年4月。经过对比筛选后获取精确文献2 096篇。因考虑到核心期刊选登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研究价值,有利于保证研究内容和结果的实效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故所有文献均选自核心期刊。
共词分析是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网络计量学等领域的重要分析工具,通过统计两个词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频次,进行聚类整合,分析这些共同出现的关键词之间的疏密关系,进而探究该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前沿趋势、知识基础、演变路径等。本文在对下载的文献数据进行有效清理和存储之后,运行Cite Space软件,将相关文献数据按照特定格式导入,绘制共现图谱、时区视图等,并生成对应的参考信息。
10年来国内关于全民健身研究的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7年发文量突破200篇,而后出现缓慢的下降,2021年又达到新的峰值,如图1所示。因2022年仅统计了前4个月,数据不够完整,预测本年度发文量为205篇。通过该曲线可以认识到,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对推动全民健身发展作出了明确指示,提出了具体要求,故该年度关于全民健身的研究增多,达到了234篇。2021年《“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的颁布,明确了未来5年全民健身的发展方向和建设思路,进一步拓展了全民健身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图1 “全民健身”研究文献的年代分布图
上述分析表明,我国全民健身研究的发展轨迹很大程度上受国家政策导向和地方实践对理论研究需求的影响,发文量骤增的时间点大多与国家领导人重视或国家政策支持的时期具有较高契合度,一方面显示我国全民健身研究具有鲜明的政策导向特征,另一方面也彰显了学者们响应国家要求、服务社会发展的责任意识。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在标题中提及“乡村振兴”。由此,关于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研究自2018年起全面开启。得益于体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愈发凸显,推动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政策文件出台日益密集,近5年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研究呈逐年上升趋势,2021年达到69篇,如图2所示。在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领域,吉首大学白晋湘、南京体育学院郭修金、盐城师范学院夏成前、南京体育学院张樱等是重要作者,如表1所示。近5年与体育和乡村振兴相关的政策文件超过10部,国家政策导向、时代发展大势和人民现实需求驱动着学术研究向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领域日趋集中,如表2所示。
图2 “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研究文献的年代分布
表1 2018-2022年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文量前20位作者
表2 近5年关于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
1995年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对“全民健身”一词进行了概念界定,具体指全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少,全体人民增强力量、柔韧性,增强耐力,提高协调、控制身体各部分的能力,从而使人民身体强健。随着人们对全民健身认识的不断深入,“全民健身”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已然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事业和亿万人民的体育实践[2]。随着时代发展和体育实践的需要,“全民健身”的含义不断丰富,立意不断拓展,特别是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确立,赋予全民健身新的时代意义。新时代的全民健身是指以全国人民为对象,以增强体魄、健康生活为主要目的,以多种形式和手段开展的全民健身活动,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健身、人人快乐、人人健康、人人幸福的体育发展总方略[3]。另有学者认为全民健身是一项由体育行政部门主导、覆盖全体人民的大型社会民生工程[4]。它以贯彻和落实国家全民健身相关的政策法规为主要内容,通过构建满足群众需求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引导大众科学参与运动,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最终达到改善和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的目的[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内涵[6]。
融合是指事物(系统)之间的联系由联合或合并,向相互渗透、互为一体的方向和趋势变化的化学反应。结合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的定义,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是指,全民健身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两大民生工程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相互渗透、互为一体的过程。其中,全民健身以推进乡村振兴为根本目标和指向,乡村振兴以实施全民健身为重要途径和手段,二者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联系、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最终目的是建成健康中国、体育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从聚类图谱、经典文献和高频词分析来看,关于全民健身研究的主题主要涵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战略两个部分,如表3所示。
表3 全民健身研究60个高频词列表
3.2.1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指由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产品体系、资源配置体系、管理运行体系和服务对象体系等所构成的系统性、整体性的制度安排[7]。有研究认为,推进体系建设需要逐步构建多元化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体系,构建完善的公共体育服务保障体系,优化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制度环境,构建公共体育服务政府政策扶持体系,构建城乡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全覆盖融合发展模式[8],包括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9],建立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估体系的全民健身发展路径[10]等。
3.2.2 实施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研究。在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战略叠加推动下,全民健身融合发展呈现近年来热门的研究趋势。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现实背景,深度唤醒了人民群众对健康的关注和重视,产生了实施主动健康治理的需求[11],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重要性愈发凸显[12]。全方位、全生命周期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推动形成健康服务新业态新模式逐步成为研究的主要热点[13]。相关文献广泛涉及社区健康师[14]、运动健康中心[15]、科学健身门诊[16]的成立为群众科学参与体育运动提供服务和保障,拓展体医融合发展的新载体;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协同发展,竞技体育大众化,小众运动广泛化;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顺利举办,不仅为全世界带来了一场竞技体育的盛宴,还为群众打造了一个全民健身的精品工程,为人民健康提供长远福祉[17]等领域。有学者指出,通过促进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齐头并进,推动体育强国建设,需要在战略、运作、资源、文化等方面实现协同治理。强化竞技体育辐射功能和引领作用,把全民健身作为竞技体育发展的内在要求[18]。同时,全民健身应抓住发展机遇,争取生存空间,发挥其对竞技体育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以夯实体育强国的根基[19]。
3.3.1 乡村振兴中的治理研究。“三农”问题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地位,其中,农业是关系吃饭问题的基础产业,农民是关系政权稳定的基本群体,农村是关系永续发展的战略后院[20]。以乡村振兴战略统领未来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农村发展,是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基本要求[21]。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以小农户紧密聚集的社区为主的农村社会体系,村庄多是亲族聚居的小社区,加强对“亲族社区”的治理尤为重要[22]。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振兴中的治理工作,还有研究认为,“要实行问题导向,在政策目标上提高认识、有所聚焦并逐步拓展,在政策措施上改革完善管理体制,加强党的领导和政府组织协调,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夯实政治建设,以法治立秩序,以自治增活力,以德治扬正气”[23]“通过深化农村体制机制创新和改革,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注入先进文化活化乡村精气神建设现代乡村文明,打破城乡经济社会二元体制构建城乡命运共同体,通过建立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来实现乡村振兴”[24]。
3.3.2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研究。2020年我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彻底消除了欠发达地区的绝对贫困,部分消除了区域性整体贫困,广大乡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正是乘势而上开启乡村建设新篇章,向乡村振兴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2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将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优先任务”[26]。“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以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为统领,坚持‘空间重构基础上要素组合优化’的思路有序开展相对贫困治理、产业链提级与融入、治理能力提升等工作,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高质量实现稳定脱贫与乡村振兴目标”[27]“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方面全面振兴是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28,29]。其中,产业、文化和生态振兴是为了不断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和生态需要,而人才和组织振兴能够为产业、文化和生态振兴提供坚实保障[30]。
3.4.1 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总体研究状况及趋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体育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助力脱贫攻坚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31]。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成为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国内学者研究提出,乡村振兴不只是指经济方面的振兴,还包括生态、社会以及文化、体育等全方面的振兴。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乡村社会繁荣稳定,乡村经济持续发展,乡村文体活动愈发丰富,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到乡村体育活动中,促进了乡村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大繁荣,乡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32,33]。全民健身活动作为乡村生活的重要组成,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34]。全民健身活动在农村的广泛开展,很大程度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提升了公共体育服务的公平性,保障农民享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基本权利,带动了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就业创收[35]。此外,在推广全民健身活动中激活民族体育活力,继承民间体育传统,能够为推动我国乡村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总要求作出积极贡献[36,37]。研究认为,“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结构还存在一些短板,尚未能有效匹配社会公众的全民健身需求,全民健身工程在乡村推进过程中受阻”[38],全民健身有效供给不充分,发展点面不平衡[39]。如何有效推动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赋予农耕文明新的内涵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40]。其中,优化公共体育服务缓解乡村相对贫困[41],拓展乡村运动休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全民健身与康养业融合等方式[42],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中的作用[43]等,成为国内学界较为关注的内容。
具体而言,根据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聚类图谱可知,乡村体育治理、乡村体育文化、乡村体育产业等关键词在图谱上呈现中心聚类、相对独立的基本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学术界关于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研究目前在上述几个方面较为集中。
3.4.2 关于加快完善乡村全民健身治理体系的研究。良好的乡村体育发展能够为实现乡村治理有效提供活跃的内生动力,健全的乡村全民健身治理体系对于实现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具有重要保障作用[44]。有学者建议,通过落实乡村全民健身融合的政策与机制,保障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一体化发展,建立融合部门统筹协调推进机制,提高融合工作的组织化水平和系统性统筹[45]。针对乡村协同治理共识尚未达成一致,多元共治格局尚未形成等问题,有研究提出了新时代乡村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的路径[46]。此外,并轨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和保障标准,推动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的公共服务在制度和保障标准上实现统一,并有针对性地向乡村全民健身设施、人员、资金等资源倾斜[47];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确立乡村全民健身融合村民的主体地位,强化乡镇服务理念,始终坚持以农村群众为中心,促进基层政府、乡村组织、农民群众等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做好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工作[48]等,也是学术界较为关注的焦点议题。
3.4.3 关于有效传承和创新乡村全民健身文化的研究。全民健身所蕴含的健康理念和体育文化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有研究者强调乡村体育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乡村振兴中大力弘扬乡村体育文化有助于实现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生活富裕[49]。有研究基于陕甘宁12县农村的调查分析,认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供给、公共文化服务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已取得较大成效[50],但部分农村地区仍存在道德建设滞后,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匮乏,大量民间优秀传统体育文化项目正面临生存和传承危机的现象[51]。相关研究还指出,实现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需要增强乡村体育文化的内生力,在农村广泛传播全民健身新理念,加强乡村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繁荣全民健身文化氛围,使村民由被动健身变为主动健康[52]。与此同时,“重塑体育文化共同体,促进城市和乡村体育文化双向沟通,吸引更多城市游客到访乡村;提高乡村全民健身文化的融合度,将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文化相融合,创新传承乡村体育文化,争创乡村全民健身新品牌;调动乡村全民健身组织参与,修订村规民约,引领农村地区形成全民健身新风尚,促进乡村全民健身生活化”[53]。
3.4.4 关于大力发展乡村全民健身融合发展产业的研究。有学者认为,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应大力发展乡村“全民健身+”融合产业,将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作为主体,旅游休闲作为市场化运行载体,促进文体旅融合发展,建设乡村旅游运动特色小镇、体育旅游综合体等[54]。注重开发乡村全民健身绿色项目,借助乡村地理环境优势,将马拉松赛事融入“绿水青山”的乡村画卷中[55]。扩大民俗体育产业区域间融合,促进健身产业与金融业、通讯业、卫生业、旅游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形成区域一体化发展道路,走出一条乡村全民健身融合特色道路,避免产生“千村一面”的同质化现象[56]。发挥体育赛事的综合带动作用,吸引游客和参赛人员体验当地农副产品的生产过程,拓展乡村居民的增收渠道[57]。同时,组织开展符合本地区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全民健身融合产业,如冬季山区乡村组织滑雪滑冰赛事,河湖地区开展龙舟竞渡等,在保护村落文化、乡村风貌的同时,建设美丽幸福新农村,促进农村产业兴旺、生活富裕[58]。
结合已有研究成果的结构来看,当前我国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体育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之间,大量研究以全民健身产业助力乡村发展,为乡村带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促进产业兴旺、增加村民经济收入为研究的根本目的。即突出了全民健身在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方面的重要作用,但围绕全民健身发展推动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等方面的研究较少,导致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研究领域不全面,成果内容产生同质化现现象,甚至出现重复研究。
从研究方法来看,现有研究成果涉及体育促进乡村振兴的基本理论讨论较多,大量研究以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为主,而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实地考察法、田野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实证研究偏少,研究不够接地气,“落地”层面显得不足。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单一化、简单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研究成果的客观性、准确性、全面性和创新性,致使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中的真实问题、实质问题难以有效反映出来并得到有效解决。
目前,纵览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研究所涉及的学科,绝大多数集中在体育学领域,少有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其它学科的融入,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研究的专业度、适用性和影响力,遮蔽了研究的视野,阻滞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例如,关于全民健身与乡村产业振兴融合发展的研究、全民健身与乡村治理的研究、全民健身与生态保护的研究等,缺乏从经济学、管理学、生态学等不同学科视角的切入,学科之间的交叉性不足,难以为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提供多元化的思考空间。
农业农村农民和全民健身、全民健康等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新时代10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全民健身、全民健康等领域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指示批示,为深化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研究提供了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59]。要更加紧密地围绕加强党对“三农”工作、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结合不同地区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实际情况,回应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中的理论诉求与实践需求,产生出更具原创性、更有代表性和更显特色化的研究成果,不断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探索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新做法新模式。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60]。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体育需求,促进农民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发展依靠农民、发展为了农民,发展成果由农民共享”的价值导向,围绕满足农民群众健身之需展开更加多元的研究。将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作研究动力,将农民群众切实关心的全民健身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将更好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全民健身需求作为研究目的。积极促进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提高融合发展研究成果的创新性,通过探索可借鉴、可推广、可普及的典型案例,为解决农民急难愁盼的全民健身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
新入新时代,全民健身、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做好“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在研究中更加准确地把握全民健身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内在要求,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现实背景,进一步结合不同区域全民健身开展情况和乡村振兴实施状况,为履行时代赋予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重要使命建言献策。一方面,深入聚焦新时代全民健身如何赋能乡村振兴,推动实现乡村生态增绿、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方式和路径。另一方面,重点关注乡村振兴如何回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要深入广袤农村,发挥理论联系实际的优势,不断拓宽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学术研究激活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动力,为两大战略融合发展奠基铺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是一条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共同富裕之路、质量兴农之路,也是一条绿色发展之路、文化兴盛之路、乡村善治之路。在这条道路上,全民健身活动以其覆盖广、收益多、无污染、增健康等诸多优势,成为乡村振兴中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线。要围绕乡村振兴中的全民健身实践和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在乡村振兴中的有益做法进行全面梳理、系统总结和准确提炼,把对“四个自信”“两个转化”的理解深刻融入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研究之中,进一步讲好中国乡村振兴中的全民健身故事,为解决世界上其它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农业萎缩、农村凋敝、农民人群亚健康、农村人口低收入等问题提供中国理论、中国思路,为全球乡村事业发展贡献中国体育的智慧和力量。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满足全体人民幸福生活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任务。我们要实现的乡村振兴,是以增强农民体质健康、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为根本、为指向的振兴。我们要开展的全民健身,是以覆盖包括全体农民在内的14亿人群为对象,以不断促进8亿多农民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全民健身。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在全民健身、乡村振兴两大战略交互叠加的背景下,扎实推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研究,是新时代重大的学术任务和紧迫的实践要求。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精准落实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战略即为之一。学术研究的使命,在于通过这个“之一”,透视这场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的生发背景和时代旋律。在聚焦党的中心工作和增进人民福祉中持续提升研究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不断为深化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研究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