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信行干预理论的药学服务模式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实施效果*

2023-01-10 09:55张春歌唐婕龚银华吴憩
医药导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信念药师服药

张春歌,唐婕,龚银华,吴憩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苏州 215000)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由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SLE的自然病程多表现为病情的加重与缓解交替进行,若不及时治疗,可能造成受累脏器的不可逆损伤,最终导致患者死亡[1-2]。SLE的治疗应遵循早期、个体化治疗的原则,最大程度地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器官损伤,改善预后[3-4]。长期服药、疾病控制、随访是一个慢性过程,规范患者的疾病自我管理行为尤为重要[5-7]。

药学服务是通过为患者提供用药宣教和咨询服务来发现和解决与药物治疗有关的问题。尽管已有研究证实了药学干预在提高SLE患者服药依从性、控制疾病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的有效性[8-9]。然而,有关SLE患者药学服务的干预理论和管理模式方面的研究仍然有限。此外,一项系统综述评价了药学干预对各类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经济学的影响,其中指出包括SLE在内的风湿免疫性疾病尚未成为药学干预的重点[10]。

知识、信念和行为(知信行) (knowledge,attitude and practice,KAP)干预理论是一种改变人类健康相关行为的模式,强调个体行为转变可分为知识获取、信念产生和行为形成3个过程,在多种慢性病的防治和管理中取得了显著效果[11-14]。其中知(知识和学习)是基础,信(信念和态度)是动力,行(促进健康行为)是目标。一般来讲,掌握的知识越深,越倾向于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逐步形成信念,由知识形成信念就能支配人的行动,进而达到改变行为的目标。 因此,以KAP干预理论为指导,对SLE患者开展针对性的药学服务,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入组标准 收集2019年1—12月在我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就诊并自愿参与研究的患者,共350例,试验开始前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纳入标准:①患者疾病诊断明确,符合 199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SLE分类标准[15];②年龄为18~70周岁,具备正常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沟通交流无障碍;③病程>1个月,需要接受药物治疗者;④愿意接受药学服务及定期随访。排除标准:①合并原发性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及恶性肿瘤疾病患者;②病情危重,预计无法完成此研究者;③认知缺陷;④已经参与其他研究的患者。入组患者的识别与流失见图1。

图1 患者识别与流失

1.1.2数据采集 试验开始前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建立患者健康档案。排除资料不全患者26例,共纳入患者324例,通过量表评分法统计患者KAP、风险感知、疾病活动及脏器损伤数据,并对基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①KAP。包括知识、信念和行为3个维度。a.知识维度:采用风湿免疫科疾病与用药知识问卷[16]考察患者的知识维度,共15个条目,总分-15~15分。b.信念维度:采用汉化的患者服药信念特异性量表[17]来评估患者的服药信念,共10个条目,必要性维度与顾虑维度得分之差反映患者服药治疗的风险效益分析,范围是-20~+20,c.行为维度:采用中文版MMAS-8药物依从性量表[18]评价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包含了8个问题,总分为8分。

②风险感知。采用慢性病患者风险感知量表[19]进行评估,包括经济风险、身体诊疗风险和社会心理风险3个维度,共12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总分12~60分。

③疾病活动。采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2000(SLEDAI-2K)[20]评估:根据近 10 d情况累计加分,≥15分为重度活动;10~14分为中度活动;5~9分为轻度活动;0~4 分为基本无活动。

④脏器损伤 。根据系统性狼疮国际临床协作组和美国风湿病学学会(SLICC/ACR)提出的SLE的损伤指数表(SDI)[21]进行评估。该指数采用积分方法对 12个脏器的损伤程度进行评价,总积分为47分。

1.2方法

1.2.1相关性分析 对324例患者资料进行Pearson分析,评价患者基线数据中KAP水平与风险感知、疾病活动及脏器损伤的相关性,为药学服务内容的制定提供参考。

1.2.2分组方法 由未参与干预研究和结果分析的药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24例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1:1),随机序列产生之后,按照入组时间顺序给受试者编号,再对应随机序列入组。由实施干预的药师对患者进行9个月的药学服务,干预过程为单盲,患者对分组不知情,但参与干预的药师对分组知情。最终由参与结果评估的药师完成数据统计及分析,该药师不实施药学干预并且对患者分组不知情。

1.2.3干预措施 在SLE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的用药说明。干预组患者除接受常规的用药说明外,还需接受药师提供的基于KAP干预理论的药学服务,包括知识获取(用药知识宣教、不良反应应对策略及减停药原则等)、信念产生(信念培养:增强对服药必要性的感知,减少对服药导致不良反应的顾虑,强化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互相信任的药患关系;家庭支持及心理支持等)和行为形成(药物、饮食、运动及疾病自我管理等)干预,总计9个月,基于KAP干预理论的药学服务内容为:①知识获取。a.常用药物的基础知识(适应证、用量、服药时机、疗程等);b.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监测要点及防治措施;c.漏服药物的补服方法及减停药规则;d.服用辅助药物的意义和疾病进展的后果。②信念产生。a.信念培养:定期复诊和遵医嘱服药对疾病预后的重要性,增强对服药必要性的感知,减少对服药导致不良反应的顾虑,强化战胜疾病的信心;b.药患关系:药师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c.家庭支持:家属用药教育及对疾病的正确认识;d.心理支持:正面案例分享及心理疏导。③行为形成。a.药物:服药依从性、不良反应的监测及处理;b.饮食:根据患者病情及身体状况提供针对性的饮食建议;c.运动:指导患者正确休息及适当运动;d.自我管理:建立用药档案并进行疾病指标的自我监测。9个月后,由参与结果评估的药师收集并整理2组患者的随访资料。

1.2.4结局指标 ①KAP评分:分别于干预前、干预3,6,9个月后进行统计分析,记录在预设时间点,2组患者KAP各个维度的得分变化,分析各维度得分的时间效应和分组效应,并评估2组患者的得分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②SLEDAI-2K、SDI及风险感知评分: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9个月进行统计分析,以SLEDAI-2K评分作为SLE活动度的度量标准,得分越高,表示疾病控制越差;以SDI评分对患者脏器的损伤程度进行评估,分数越高,提示预后越差;通过慢性病患者风险感知量表评价患者的风险感知水平,得分越高,说明患者越倾向于改变行为并进行疾病自我管理。③急性加重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于患者干预3,6,9个月后进行电话回访,统计患者在各次回访时间段内急性加重次数发生情况、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计算发生率。

1.2.6样本量计算 本研究中药学干预的主要结局指标为疾病控制情况,SLEDAI-2K评分可以反映SLE患者的病情活动。根据前期收集的20例患者干预结果的来计算样本量。干预组和对照组SLEDAI-2K评分分别为(5.03±3.83vs.6.53±3.90),设置把握度为0.90,双侧检验,α为0.05。计算得到干预组和对照组各需要139例研究对象,考虑20%的失访率,实际研究中干预组和对照组至少需要174例研究对象,总共需要348例研究对象。本研究按照纳入标准收集了350例患者。

2 结果

2.1相关性分析 排除资料不全患者26例,对324例患者资料进行Pearson分析,如表1所示,患者KAP各维度得分与风险感知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疾病活动、脏器损伤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说明SLE患者的疾病活动、预后及风险感知能力与患者KAP水平有关,提示药师可以通过提高患者的KAP水平来改善SLE患者的疾病结局。

表1 患者KAP与风险感知、疾病活动及脏器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2.22组患者基线数据分析 随访9个月。排除失访及资料不全患者,本研究最终纳入分析302例,其中干预组148例、对照组154例,样本流失率为6.8%。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支付方式、文化程度、病情控制和用药种类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3药学干预对患者KAP的影响 分析2组患者干预前,干预3,6及9个月后KAP水平的变化情况。如表3所示,干预前,2组患者KAP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干预3,6,9个月后,干预组患者KAP各维度在预设时间点的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从时间和分组2个维度进行分析,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不考虑干预因素,患者KAP各维度得分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且与基线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2组患者分组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不考虑时间因素,不同分组患者KAP各维度得分有差异(P<0.01);2组患者KAP各维度得分在时间和组别之间存在交互效应(P<0.01)。以上结果表明不同的干预措施对2组患者KAP各维度得分的影响结果不同,且影响结果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表3 2组患者干预前后KAP各维度评分分析和比较

2.4干预期内急性发作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最初干预的3个月内,2组患者急性发作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6个月和9个月后,干预组在各个干预期内的急性发作发生率分别下降了18.92%和27.70%,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下降了22.29%和31.75%,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临床效果评价

2.5药学干预对SLE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干预前2组患者SLEDAI-2K、SDI及风险感知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9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SLEDAI-2K、SDI及风险感知水平均明显改善(均P<0.05)。见表4。

3 讨论

SLE是一种由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病情进展的过程中,多个脏器容易遭受损伤,所以脏器的损伤程度是影响预后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SLE损伤指数(SDI)是唯一国际公认的且已得到验证的SLE器官损伤评估标准[21-22],可以用来评价SLE患者的预后。SLE疾病活动指数可以全面地反映患者的疾病状态,优先选择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2000)为评分标准,并结合临床医师的综合判断进行疾病活动度评估[20,23]。疾病风险感知是个体能否感知自身疾病风险时的态度、认识和主观判断,被认为是早期症状识别、寻求诊断、健康行为决策和疾病自我管理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19,24]。因此,SLE患者的疾病活动、脏器损伤及风险感知等指标可以反应患者的疾病控制效果、预后情况及疾病自我管理状况,从而用来评价药学干预的实施效果。

KAP理论是用来解释个人知识和信念如何影响行为改变的最常用的模式,由英国人柯斯特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KAP模式在医疗护理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已证实了其可行性与有效性[25-27]。本研究基于KAP干预理论为SLE患者实施药学干预,干预组患者的急性发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疾病控制、预后及自我管理情况也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说明该药学干预模式用于SLE患者管理是有效的。有研究显示SLE患者4年内总复发风险为60%[28],复发不仅是SLE患者常见的临床特点与诊疗难点,也是疾病活动度明显增加的标志,是导致器官损伤和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一项队列研究显示达到疾病缓解和低疾病活动度均可降低SLE患者的新发损伤,与预后密切相关[29]。本研究结果显示,对SLE患者实施基于KAP干预理论的药学服务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及疾病控制效果。

目前,国内外针对 SLE 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干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研究较少。DRENKAND等[30]调查发现,通过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自我效能,并可在较少花费的基础上,改善 SLE 患者疾病结局,减少 SLE 患者医疗资源占用率。研究发现,对SLE 患者实施自我管理能力的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疲劳现状、疾病应对技巧、自我效能、疼痛、抑郁情绪以及疾病活动度[31]。目前我国针对 SLE 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主要为文献综述,干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KAP干预理论为SLE患者实施药学服务,从知识、信念和行为 3个维度增强了患者对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了疾病结局,也为其他慢病管理的开展提供了新思路。

本研究为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覆盖面有限且非双盲研究。因为不可能对开展药学干预的药师实施盲法,但参与分组的药师不实施干预和结果分析,参与干预的药师不参与数据统计及结果分析,参与结果评估的药师对患者分组不知情。另外,本研究收集的样本量相对较少,干预时间较短,有待于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考察该药学干预模式对SLE患者疾病控制效果、预后及自我管理能力的长期影响。

猜你喜欢
信念药师服药
药师“归一”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为了信念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坏习惯,您能占几条?
发光的信念
信念
服药先分阴阳
药师与患者间沟通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