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揿针联合电针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的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2023-01-10 08:07戴丽娟王淑兰张加英徐炳国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12期
关键词:耳穴带状疱疹急性期

王 会 戴丽娟 王淑兰 张加英 徐炳国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江苏省南京市第一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6)

带状疱疹是因潜伏于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被激活所致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1],急性期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主要的症状之一。研究显示,约89.6%带状疱疹患者会出现急性疼痛[2],而急性期疼痛程度越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出现的概率越大[3-4],因此尽快缓解急性期疼痛可能是预防PHN出现的方法之一。关于PHN发生的机制,目前研究认为与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紊乱有关,带状疱疹患者存在Th1∕Th2失衡的现象,而Th1 ∕Th2的平衡向Th2漂移则会影响抗病毒免疫应答[5-6]。临床研究证实,电针治疗带状疱疹具有很好的镇痛效果[7],同时可促进疱疹愈合,缩短恢复期,但在初期疼痛明显时,电针往往存在镇痛效果不够持久的缺点,易使患者出现焦虑情绪。揿针可增强针刺的镇痛作用,而耳穴揿针可较长时间保留,弥补了针刺时间短、疗效不够持久的缺点,从而延长对疼痛的抑制效果,进而缓解患者因疼痛出现的焦虑情绪,但其机制是否是通过纠正Th1∕Th2失衡暂不明确。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探讨耳穴揿针结合电针对PHN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诊断标准:西医诊断依据《皮肤性病学》有关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8];中医诊断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蛇串疮”诊断标准[9]。2)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年龄18~70岁;身体健康,无智力或听力障碍;发病7 d内未使用抗病毒或镇痛药物治疗;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4分;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3)排除标准:不符合纳入标准者;特殊类型带状疱疹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纸胶布及本次所用药物过敏者;1个月内使用类固醇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者;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及精神等疾病者;病情危重,难以对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做出确切评价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中医针灸科就诊的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48~75岁,平均(63.17±7.61)岁;病程1~7 d,平均(4.58±1.56)d。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6~73岁,平均(61.25±6.72)岁;病程1~5 d,平均(3.70±1.55)d。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治疗方法 1)对照组给予药物加电针治疗。药物治疗:给予注射用更昔洛韦(湖北科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0981088,0.25 g∕支),每 12小时 1次;甲钴胺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制造,国药准字H20030812,规格0.5 mg∕片]0.5 mg,每日3次。电针治疗:取患侧皮损局部及患侧夹脊穴、双侧阳陵泉、合谷、太冲。患者取侧卧位,暴露患处,常规消毒后,在皮损边缘处围刺,沿皮损边缘每隔2 cm刺入一针,针身与皮肤呈15~30°,刺入深度30~40 mm;夹脊穴取疼痛皮损部位对应神经节段,针尖沿脊柱方向垂直进针,刺入深度为15~25 mm;阳陵泉直刺20~30 mm,合谷、太冲直刺10~15 mm。得气后,皮损及夹脊穴接6805-D电针仪,疏密波(疏波4 Hz,密波20 Hz),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日1次,每次30 min。每个疗程5 d,共2个疗程。2)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耳穴揿针治疗。取神门、交感、心、肝、皮质下、内分泌穴。对耳穴部位碘伏常规消毒后,镊子将针柄夹持,对准耳部位垂直按下,每日1次,每次留针24 h,双耳交替。每个疗程5 d,共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简式McGill疼痛量表评分(SFMPQ):分别于治疗前、第1疗程结束后、第2疗程结束后使用SF-MPQ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分。疼痛评定指数(PRI):为感觉类分和情感类分,两者相加即疼痛总分。VAS评分:患者依据自我疼痛强度。采用长为10 cm的游动尺规进行观测和记录,0为无明显疼痛,10为最剧烈的疼痛。疼痛强度(PPI):患者根据自我感受进行选择,分6个级别,依次计0~5分。2)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该表包括焦虑心境、紧张、害怕、失眠或注意障碍等14个项目,以14分为界,大于等于14分,可判断有焦虑,分值越高,焦虑程度越严重,小于14分则表示无焦虑或仅表示可能有焦虑。3)血清细胞因子含量: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血清IL-2、IFN-γ、IL-10、IL-6含量,计算IFN-γ∕IL-4。取患者静脉血3 mL,3 000 r∕min离心取血清1 mL于-70℃冰箱储存,检测由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完成。

1.5 疗效标准 治愈:治疗后所有伴随症状及皮损消失。显效:30%以上皮损消退,无新发水疱,且水疱大部结痂,无明显神经痛。无效:皮损未消退或消退不足30%,自觉神经痛无明显缓解,且仍有新发水疱;或因各种原因中止治疗者。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服从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者行独立样本t检验,不服从者行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别不大(P>0.05),但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不同时间SF-MPQ及HAMA评分比较 见表2。第1疗程结束时,两组SF-MPQ及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评分降低更明显(均P<0.05);第2疗程结束时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评分均降低(均P<0.05),但两组间评分比较差别不大(均P>0.05)。

表2 两组不同时间SF-MPQ评分、HAMA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不同时间SF-MPQ评分、HAMA评分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下同。

组别 时间观察组(n=32)对照组(n=30)治疗前第1疗程结束时第2疗程结束时治疗前第1疗程结束时第2疗程结束时SF-MPQ评分睡眠质量16.31±1.50 9.81±2.50*△5.00±0.50*14.75±1.00 11.14±1.50*5.36±1.00*VAS 7.11±1.55 3.69±0.95*△1.52±0.60*7.02±0.80 4.96±0.75*1.76±0.25*PPI 3.13±0.50 1.59±0.50*△1.00±0.50*3.04±0.20 2.07±0.15*1.07±0.22*HAMA评分11.78±3.00 6.09±5.00*△4.75±2.00*11.71±2.50 8.25±2.00*4.93±2.30*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见表3。治疗后两组IL-2、IFN-γ均较治疗前升高,IL-10、IL-6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pg∕mL,±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pg∕mL,±s)

组别 时间IL-2IFN-γIL-10IL-6观察组(n=32)对照组(n=3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3.81±2.21 5.47±2.35*△3.68±2.61 4.83±2.71*3.77±1.88 5.19±2.44*△3.37±1.83 4.74±2.26*8.12±5.70 5.93±3.78*△8.81±6.56 6.68±4.75*17.35±7.82 5.39±3.97*△14.71±10.84 8.09±6.69*

3 讨论

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与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有关[10]。研究证实,炎症反应越重,急性期疼痛越严重,也越易发生PHN[11-12]。而急性期抗神经痛治疗可以减少PHN的发生[13]。T淋巴细胞介导细胞免疫主要通过分泌不同类型的细胞因子作用于外周组织,引起疼痛[14-15]。Th1主要分泌IL-2、IFN-γ等细胞因子,Th2主要分泌IL-4、IL-10等细胞因子。炎性因子其不仅可以诱发疼痛,还可加重皮损[16-17],如IL-4、IL-6等炎症因子过量释放可刺激疱疹病毒复制加快,加重皮损和周围软组织损。本研究发现,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血清中Th2细胞因子增加,说明带状疱疹患者存在T细胞免疫失衡现象,出现向Th2的偏移。

带状疱疹属于中医学“蛇丹”“缠腰火丹”等范畴。中医学认为与感受风火或湿热毒之邪,与情志、饮食、起居失调等因素相关。情志不遂则肝气郁结、郁而化热;饮食不节则脾失健运、湿浊内停;或起居不慎,卫外功能失司,使风火、湿毒之邪郁于肝胆。肝火脾湿郁于内,毒邪乘虚侵于外,经络瘀阻于腰腹之间,气血凝滞于肌肤之表而发为本病[18]。因此,中医多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主。本研究中在皮损局部围刺可达到疏通经络止痛的作用,华佗夹脊穴旁通督脉,还可调理脏腑气血,促进疱疹的愈合。

《素问》中记载“耳为宗脉之所聚”,刺激耳穴可达到对经络脏腑的治疗,研究也表明,耳穴与经络、脏腑、体液神经都相关,临床上常作为辅助疗法以减轻患者疼痛[19]。结合带状疱疹常见临床证型,耳穴的基本治法以疏肝解郁、通络止痛为主,常用耳穴处方包括心、肝、交感、神门、内分泌、肾上腺等穴。肝穴可疏肝理气、通络止痛,神门穴、心穴可宁心安神止痛,四穴合用可达到疏肝解郁、通络止痛之效,改善患者睡眠,从而缓解患者焦虑情绪;交感穴可通过调节自主神经功能而达到缓解焦虑情绪的目的。内分泌穴调节机体内分泌功能,肾上腺穴调节肾上腺功能,两穴合用既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又能增强机体应激能力。耳穴揿针通过其对耳穴的持续刺激作用,与电针合用,既加强了针刺镇痛效果,又延长镇痛时间,达到快速且持久止痛的目的,加快带状疱疹的愈合。本研究也证实,治疗后,Th2细胞因子较治疗前下降,而观察组下降更明显,说明耳穴揿针联合电针可纠正带状疱疹患者Th1、Th2细胞失衡现象。但本研究目前只初步证实了耳穴揿针联合局部电针可能是通过纠正患者的免疫紊乱状态达到快速缓解带状疱疹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焦虑情绪的目的,尚未对带状疱疹患者PHN的发生率的影响进行观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将继续观察此方法对患者PHN发生率进行观察。

综上所述,耳穴揿针联合皮损局部电针可缓解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神经痛、改善患者情绪,临床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耳穴带状疱疹急性期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儿童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独参汤治愈面部带状疱疹之目赤案1则
耳穴埋豆+腹部拔罐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排便自觉通畅率的影响
老年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
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