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钰 朱文浩 刘宝殊 郭 睿 陈香岩 王泰勇 胡 浩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10000;2.山东省淄博市中医医院,山东 淄博 255000)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显示,我国总体卒中终生发病风险为39.9%,居全球首位,也是我国疾病所致寿命损失年的第一位病因[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占脑卒中的69.6%~70.8%[2]。静脉溶栓治疗和血管内血栓清除术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标准治疗方案,但只有少数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其中约25%符合药物溶栓的条件,10%~12%符合血管介入治疗的条件[3]。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属于中医学“中风”范畴。研究表明,中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稳定血脑屏障完整性,修复缺血灶周围的半暗带,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4],对于不能进行静脉溶栓和血管介入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失为一种好的治疗手段。本课题自拟熄风清火活血化痰汤,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疗效显著,但机制尚不明确。现代研究显示,与抢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BIRI)的原发性损伤比较,BIRI后炎症继发性损伤的治疗时间窗更长,抗炎成为关键的治疗靶点[5],针对炎症因子的靶向调节剂是脑卒中治疗的新方向[6]。本课题欲进一步验证熄风清火活血化痰汤对急性缺血性中风风火痰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研究其作用机制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1 病例选择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2]制定;中医疾病诊断标准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6)制定[7];中医证候诊断标准采用《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8]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西医诊断符合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符合中风病风火痰瘀证的诊断标准;年龄40~85岁,性别不限;发病在3 d内;NIHSS评分为4~22分;5)自愿参加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本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静脉溶栓、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患者;合并心、肝、脑、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妊娠或准备妊娠、哺乳期妇女;已知对该类药物过敏及严重过敏体质者;经检查证实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卒中患者;合并有其他影响肢体活动功能的疾病,影响神经功能检查者;近3个月内参加其他临床药物试验的患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淄博市中医医院脑病科2018年5月到2020年10月的住院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风火痰瘀证)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本次观察中,因患者提前出院脱落5例,病情加重转院脱落1例,共脱落6例。治疗组男性13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66.93±13.73)岁;对照组有高血压病史9例,糖尿病病史7例,冠心病4例,脑梗死病史4例;治疗组有吸烟史9例,嗜酒史7例。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9.59±11.65)岁。对照组有高血压病史9例,糖尿病病史7例,冠心病4例,脑梗死病史4例,治疗组有高血压病史15例,糖尿病病史9例,冠心病病史7例,房颤病史2例,脑梗死病史4例,脑出血病史1例。对照组有吸烟史5例,嗜酒史4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2]给予常规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加熄风清火活血化痰汤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0 d。熄风清火活血化痰汤组成:天麻10 g,钩藤10 g,生石决明20 g,生龙骨20 g,生牡蛎20 g,牡丹皮10 g,丹参10 g,赤芍10 g,川芎10 g,红花10 g,白附子6 g,胆南星10 g,石菖蒲10 g,栀子10 g,黄芩10 g,全蝎3 g,蜈蚣2 g。药物应用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配方颗粒。用法:用300 mL开水将配方颗粒1剂溶解,分2次服用,每次150 mL,饭后服用。
1.4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10天各评定一次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改良rankin量表(mRS)。血清指标检测:IL-1β、IL-5、IL-17、TNF-α,于治疗前、治疗第10天各检测一次,选取10名健康受试者为正常组。两组患者在入组后第1、10天早7∶30,空腹平卧采静脉血2 mL,置于EDTA抗凝管中混匀,以4 2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层清液后储存于-80℃冰箱待测。采用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盒(江西赛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批号:20190801),流式荧光法(检测仪器:BDFACSCalibur)检测,所有操作步骤均按说明书进行。健康受试者的血液标本采集、指标检测步骤同上。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评价。基本痊愈: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减少的数值百分比≥90%。显效: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减少的数值≥70%,<90%。有效;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减少的数值≥30%,<70%。无效: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减少的数值<30%。临床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效+有效)∕n×100%。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先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如果不符合正态分布,则用非参数检验;如果符合正态分布则再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符合方差齐性则用t检验,不符合方差齐性,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见表2。经过10 d治疗,对照组第10天NIHSS评分低于第1天(P<0.05),治疗组第10天NIHSS评分、mRS评分均低于第1天,BI评分高于第1天(P<0.01);比较两组入组第1天与第10天NIHSS评分差值、mRS评分差值,治疗组差值大于对照组(P<0.01)。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别治疗组(n=27)对照组(n=27)时间治疗第1天治疗第10天治疗第1天治疗第10天NIHSS评分7.70±4.35 3.37±3.42*△6.48±3.26 5.37±3.55*mRS评分3.41±1.08 2.15±1.46*△3.44±1.16 3.04±1.29*BI指数49.44±29.00 67.59±27.78*△49.44±29.88 55.56±32.21*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5、IL-1β、IL-17A、TNF-α比较 见表3。两组治疗后血清IL-1β、IL-17A、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P<0.01或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17A、TNF-α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IL-5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5、IL-1β、IL-17A、TNF-α水平比较(pg∕mL,±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5、IL-1β、IL-17A、TNF-α水平比较(pg∕mL,±s)
组别治疗组(n=27)对照组(n=27)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IL-5 4.51±1.75 1.78±0.33 1.91±0.82 1.80±0.48 IL-1β 8.05±5.38 1.78±0.96*4.31±1.15 2.31±2.68*IL-17A 6.54±5.42 3.15±1.78*△8.36±6.02 5.34±2.83*TNF-α 12.42±2.04 2.19±1.64*△6.43±1.73 3.72±1.55*
中风病是以半身不遂、肌肤不仁、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甚至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其病机概而论之,有风、火(热)、痰、瘀、虚五端,急性期以风、火(热)、痰、瘀等“标”实为主。本课题组发现临床中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患者以风火痰瘀证兼见最为常见,自拟熄风清火活血化痰汤用于治疗,共行熄风清火、活血化痰通络之效。本方由天麻、钩藤、生石决明、生龙骨、生牡蛎、牡丹皮、丹参、赤芍、川芎、红花、栀子、白附子、胆南星、石菖蒲、黄芩、全蝎、蜈蚣组成。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NIHSS评分、mRS评分表现优于对照组,表示该方对急性缺血性中风风火痰瘀证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有改善。
炎症细胞因子作为独立的危险因素直接参与脑梗死的发展过程,TNF-α、IL-17A、IL-1β均参与脑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10-12],与AIS预后显著相关。本次研究中治疗组、对照组的治疗前与正常组IL-1β、IL-17A、TNF-α比较,两组均高于正常组,提示血清IL-1β、IL-17A、TNF-α水平升高与急性缺血性中风的发病有关。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1β、IL-17A、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同期比较血清IL-17A、TNF-α水平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熄风清火活血化痰汤可降低急性缺血性中风风火痰瘀证患者的IL-17A、TNF-α水平。
从现代药理学分析本方:天麻中的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通过调节多种神经递质,IL-1β、TNF-α等多种促炎性细胞生长因子,能抑制受损神经元的凋亡从而发挥神经药理作用[13]。钩藤的有效成分钩藤碱,具有抑制TNF-α诱导炎症损伤,减少氧化相关因子MDA以及炎症相关因子IL-23和IL-6的表达[14]。牡丹皮中的丹皮酚对巨噬细胞的M1型极化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减少了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分泌[15]。丹参水溶性成分与红花水溶性成分配伍能降低缺血侧脑组织IL-1β、IL-6和TNFα等水平,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及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和分泌有关[16]。川芎中的Z-藁本内酯可能通过抑制蛋白激酶β(IKKβ)、TNF-α阻碍炎症信号传递,发挥抗炎作用[17]。黄芩中的黄芩苷与栀子中的栀子苷配伍,可调节炎性因子失衡,下调TNF-α、IL-10,上调TGF-β、IL-10[18]。胆南星、黄芩中的黄芩素和全蝎中的多糖对TNF-α炎症因子抑制效果显著[19-21]。
综上所述,熄风清火活血化痰汤临床疗效显著,可能与降低急性缺血性中风(风火痰瘀证)患者的血清IL-17A、TNF-α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脑组织免受损害有关,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