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北一,黄乐欢,梁俊铭,颜钰婷,徐博蕴 ,梁莹
广东省是中国创新创业相关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始终将推进知识产权教育普及当作重中之重。当前,广东省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知识产权学习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本文从教学角度出发,围绕广东省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的现存问题提出4点对策,以期更好地推动广东省知识产权教育的推广,更好地激发高校学子创新、创业、创造的活力。
当下,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变得快速且高效,但大众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重视程度却并未随着信息传递的提速同步提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知识产权教育则发挥着重要的激励创新作用,是推动科技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广东省是创新创业发展大省,但目前在知识产权教育普及方面仍有一定不足。而高校作为科技人才的培养地,同样面临着知识产权教育如何推广的问题。
据统计,全国范围内设立知识产权本科专业的高校仅有100所左右,在全国高校中的占比不足3%,每年知识产权专业的毕业生更是不足2万人。此外,我国预计在2025年建设知识产权人才队伍超100万人,但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实现这个目标的难度较大。[1]
保护创新,就是保持科技创造的活力。目前,广东省已有多所高校成立了独立的知识产权学院,有4所高校开设了知识产权专业。其中,暨南大学于2004年成立广东省首家教研一体的知识产权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的知识产权专业为广东省重点建设学科,该专业于200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12年获批二级学科硕士点,目前该专业全国排名第三;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肇庆学院、中山大学等也陆续成立了知识产权学院。知识产权教育在广东省各高校中初具规模。[2]
当前,不同国家的竞争,本质上仍是经济实力的竞争,各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知识产权意识等均是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广东省是知识产权大省,而大学生又是创新创业发展的主力军,因此普及知识产权教育对广东省创新创业的发展意义深远。[3]现阶段,高质量发展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而知识产权教育则是激励创新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广东省政府在与地方高校携手普及知识产权教育的同时,面临着高校大学生知识产权学习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高校是培养科技创新力的排头兵,也是我国知识型人才最集中、科研能力最为强劲、产出成果最广泛的主要机构之一。目前,虽然广东省已有多所高校设立了独立的知识产权学院,也有部分高校开设了知识产权专业,但知识产权教育依然存在教学规模小、人才目标定位不清晰、培养方案同质化、师资紧缺、教学手段简单且教学成效一般等问题。这说明高校管理人员对知识产权教育的重视程度仍有待提高。
随着创新创业赛事的不断开展,创新创业的热潮逐渐走入大学生的生活,而保护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的有效方法便是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目前,知识产权教育暂未实现体系化,也有部分高校在知识产权教育类课程的讲解方面较为枯燥乏味。与此同时,大部分高校的“双创教育”流于形式,很难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4]目前,广东省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不够系统化,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不够完善,知识产权保护资金不足,进而导致大学生逐渐将创新创业当作一项任务来应付。[5]
在一般情况下,高校在开展知识产权教育时鲜少强制非法学学生专门修习知识产权相关的知识,常规做法是将这一类课程作为学生的指标课程,仅落实理论教育。但实际上,在知识产权教育方面,实践比理论更重要。例如,申请专利是知识产权教育的重要实践,但仍有很多学生并没有掌握这一项必备的技能。
在日常生活中,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时有发生。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网店开设门槛低,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屡见不鲜。此外,知识产权教育的普及效果也和学生的素质息息相关。广东省现有的知识产权教育课程虽然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但在培养学生保护知识产权意识方面有所欠缺,难以保障知识产权教育成效。
在知识产权制度发展健全的前提下,社会各界不仅广泛关注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的推广情况,同时也注重相关执法部门对知识产权给予的法律保护,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和处理方法。若广东省高校将相关现实案例编写到教学方案,应用到高校知识产权教育中,必然会收获比单一的理论教学更好的实践效果。更重要的是,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而依法治校则是依法治国在高校的具体体现。如何在这种态势下发展知识产权教育,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有望成为广东省各高校的研究重点。
高校在知识产权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笔者建议广东省高校应积极开展以知识产权保护为主题的教育讲座;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学院,提高社会对知识产权教育的认识;开设知识产权专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运用互联网高速传播信息的优势,在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普及宣传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加强校内宣传,例如在宣传栏粘贴知识产权相关海报、在公共场所摆放知识产权相关读物等。
“大学生”除了学生这一身份外,还有可能是消费者、知识产权所有者、受益者等。得益于互联网的兴起,创作与发明创造对新生代来说并非遥不可及。由此可知,当成为知识产权所有者时,大学生必然会更加重视保护知识产权、维护相关权益;而作为消费者与其他大学生产权方进行互动时,无论从心理、社会地位、年龄还是其他层面,其都对对方持有高度社会认同感,这也意味着两者将产生更亲近的良性互动。个体消费者大多是感性的,因而更容易因良性互动产生购买产权方商品的意愿。基于此,广东省高校在对大学生开展知识产权教育时,应从多角度出发,深入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切实提高知识产权教育的成效。
当前,高校在创新创业课程中虽然涉及有相关知识产权理论知识的讲解,甚至部分高校也专门开设了知识产权相关专业及学院,但是这些高校基本上只停留在课堂教学的形式,很少会开设实践课程。针对这种现象,笔者建议广东省地方高校尝试组织学生去知识产权机构参观培训,鼓励学生多在知识产权的相关研究中投入精力,以锻炼并提高学生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实践能力。此外,高校还可以参照校企合作的模式,加强与知识产权机构的合作,通过让相关专业的学生去合作企业或机构实习,提高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这种模式在为企业输送新鲜血液的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实现双赢。
总的来说,创新创业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多主体共同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各参与主体必须通力合作、相互促进。当前,高校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已经成为创新创业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肩负着对大学生立德树人的重要责任,同时也是国家青少年科技创新、创新创业的主要孵化基地。因此,高校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教育与普及,牢记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加快促进创新创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科技成果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