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慧文 张伟 孙敬和 何小莲 惠丽君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电图室,广东 广州 510405)
心电图诊断是一门临床医学专业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课程,它是以心脏的电活动变化作为对象,研究各种心脏疾病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常见心脏疾病的心电图特点,为更好地学习内科循环系统的相关内容奠定基础。医学院校当前心电图教学多采用“以教师、课堂为中心”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师生缺乏互动交流,加之心电图涉及知识较多,内容抽象、枯燥乏味,学生很难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建立必要的“心电图特征-产生机制-分析方法”的联系,久而久之心电图教学易形成学生“没跟上、听不懂、不爱听”的恶性循环,教学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同时,传统的教学模式违背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难以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源于20 世纪60 年代,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导向”学习方法,其最大特点就是贴近情境设计[1]。案例教学法是PBL 教学模式具体体现,通过病案教学创设情境,开发实践环节,拓宽学习渠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激发其学习热情[2]。案例教学法既重视传授知识,也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的精髓在于体验式学习[3]。而“互联网+”的概念自2012 年被首次提出后,经过业界的实践和探索,被纳入国家的战略规划。恰恰这种“互联网+”的介入,为案例教学法教学内容的产生、分享及反馈等多个环节的融合提供了必要的平台。近年来,广州中医药大学心电图课程教学也顺势而为,积极釆用“案例式”课堂教学,并且得到众多学生的认可。同时也反映出此种教学的不足:教学使用的案例素材及资源极其有限。因此,本课题组从心电图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临床,收集、筛选并整理出跟课程内容相匹配的临床案例,进行基于E-Learning 网络平台的心电图教学案例库建设,以期能理论和临床密切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基于E-Learning 网络平台心电图教学案例库建设是本课题组倾力打造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和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Case based learning,CBL)2 种新型教学模式,经过系统加工、整合,形成多层次、内容丰富的网络多媒体学习资料平台。包括临床病例及点评、影像图片解析、技能操作演示、高清微视频、课外教育资源等。本教学案例库设计思路主要是按照教学大纲要求,以特定的心脏病知识为导向,列举一系列相关知识点,提供详尽临床案例素材,发掘各个知识点对应的医学现象和相关机制,最后将得到的图片、数据和分析过程,归纳总结,完善优化,构建出达到教学相长目的的心电图教学案例库。
2.1 案例编写以教学大纲为原则选择案例素材及资源信息紧紧围绕课程知识点、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能使学生在课前预习、案例思考、分析和小组讨论中建立规范、科学、全面的心电图分析思维。
2.2 病例内容详尽并真实可信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是PBL-CBL 教学的另一目的。为此,入选案例库的病例一定真实,不能臆构。典型病例的资料要完整,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体查、临床相应检查等等。信息完整、真实的病例才能最大限度地还原临床诊治全程。
2.3 问题设计应体现启发性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出发,设计的问题不仅包含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更包含一些启迪学生思维、举一反三的发散性问题。同时,根据心电图分析的实用性特点,使案例更具启发性,可在问题中设计一些悬念,引导学生进入案例情景中,抽丝剥茧,逐步解决悬念。
2.4 案例库要有一定的时效性科学发展日新月异,临床医学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也不断涌现,教师在讲授心电图专业课时,应选择时间跨度短、较新颖的现实生活的案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参与互动的兴趣。
2.5 案例库教学资源具有信息交互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PBL 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其改变了学生获取知识、交往与自主学习的方式[4]。为此,在建设过程中,将心电图课程案例库资源统一整合,为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有效教学,实现以线上案例库为核心,教学资源共享、完善、交流、反馈多个环节的融合。
3.1 总体规划前期建立案例库编写小组,聘请一线临床专家参与案例的审核。依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制定心电图案例库建设总体规划,其内容包括案例库建设的原则、标准、进度、要求、内容和人员分工与职责。在总体规划下,先制定案例库编写提纲,再根据学科特点,确定案例的编写格式、题量、类型、质量要求等细则。
3.2 案例库初建按照心电图教学目标的要求,案例库建设之前,编写小组成员进行充足、翔实的基本素材的收集,并系统布局和设计,每个PBL 案例均包括案例名称、背景、个案描述、学习要点、重点、难点、问题提示等内容。案例库包括教师版、学生版和案例参考答案3 部分。
3.3 案例库的审核、修订案例编写完成后,统一审核、讨论,修改,去伪存真,求同存异,以期符合案例库建设的基本原则。审核先由编写组自行集中讨论审核,再邀请课题组以外的本学科临床专家进行审核。审核过程要注意以下问题:案例是否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案例选择是否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关联;背景资料是否完整;问题设置是否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难易程度是否得当。最后参编教师根据前2 轮审核专家反馈的意见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案例,直至定稿。
3.4 案例库试用、完善每个案例入选案例库之前必须经过使用阶段,接受案例教学的实践检验,编写者根据教师和学生教学过程中的反馈,再次对案例进行修改和完善。
3.5 案例库的维护与更新课题组不定时对案例库中的病例补充与更新,查漏补缺,同时注入国内外心电技术新进展,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6 案例库的功能建设包括案例库存储功能、案例库查询检索功能、案例库共享功能和案例库更新维护管理功能。
3.7 案例库的管理与开放借助于网络教学平台,将案例资源链接到心电图课程的网络课堂和“识图思维能力训练平台”,向学生免费开放,便于学生课外学习。使案例库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其实时性、开放性的作用。
心电图诊断案例库是基于PBL-CBL 教学模式而建网络教学平台,案例资源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学习重点和难点、课程教案、案例背景、考核要求等等,其建设目的是服务于“心电图与临床关系”“心电图诊断与鉴别诊断”和“临床心电图识图技能提升”3 个不同层次教学要求,力求通过案例有效、真实再现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有效的临床思维能力。
4.1 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学资源库是实现案例教学的根本保障,也是建设过程中重中之重。形式主要包括微课、视频、案例图片、PPT 课件、习题库、试题库、答疑讨论、小组任务等。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共编写20 个教学案例,每个案例总字数2000~3500,其结构内容包括:案例背景、案例摘要、问题提出、案例图片、案例解析、案例相关知识、参考文献等。
案例背景:简明扼要介绍案例主题,包括病因、病机、发病率及预后。
案例摘要:具体案例样本背景陈述,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体查、临床相应检查等。
问题提出:根据教学大纲及临床处置过程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分析,提出发散性的心电图相关问题。
案例图片:与案例样本关联的心电图诊断及鉴别诊断图片。
案例解析:围绕案例样本相关背景及出现的问题,结合教学大纲要求,从病机和电生理角度,分析对应出现的心电图特征,以及与之需鉴别的、易混淆、误诊的其他心电图特征。
案例相关知识:进一步阐述案例中涉及的医学知识,包括相关的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及内科学知识,并介绍心电图技术最新研究进展、应用现状和技术革新等。
参考文献:以引文格式标注出案例使用的参考文献。
4.2 教学拓展资源建设(1)专业资源拓展:围绕课程内容,以病例分析、病例讨论、情境再现等形式展现,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教学内容拓展:结合中医院校特色,拓展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解剖学、电生理学和中医临床知识,帮助学生重温相关的解剖、电生理知识,引导学生把专业知识与中医临床知识融会贯通,提高专业知识的临床应用能力。(3)教学内容测试:以习题、测验、图例分析等形式巩固教学内容,突出教学实用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附案例示例:例如,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及电解质紊乱病例。病史:患者,女性,76 岁,因心悸、气短3年,咳嗽、乏力、腹胀和尿少1 周入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住院后给予强心、利尿(氢氯噻嗪25 mg/次,日3 次)、抗感染治疗,药物补钾。治疗14 d 后,心衰基本控制,但一般状况改善不佳,出现心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体检:精神萎靡不振、嗜睡、全身软弱无力、腹胀。实验室检查,K+:2.3 mmol/L,Na+:112 mmol/L,HCO3-:35.7 mmol/L。
讨论问题:(1)该患者出现哪种电解质紊乱?对应心电图有什么表现?(2)依据患者病史,该患者出现心悸、气短,对应心电图有什么表现?应属中医什么诊断?(3)该患者适宜采取哪些处理原则?(4)患者出现心悸、胸闷,可能出现那种心电图表现?产生机制?相互间如何鉴别?
5.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然后向学校教学管理人员调研、向经验丰富的教师与专家咨询,为案例库建设设计做好准备。
5.2 问卷调研法对拟开设心电图课程的各年级、各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专业背景、对本课程的认知度、学习要求、教学方式、自主学习能力等。
5.3 临床调查法深入临床实地,与临床一线医生进行交流互通,依据案例要求,有针对性地收集相关信息、素材和数据,最后筛选、总结和归类资料。
5.4 专家意见法在研究过程中,广泛、及时地听取教学专家和院临床专家的意见,务必使心电图教学内容体现出实用性、启发性和典型性。
5.5 经验总结法研究过程中,阶段性地及时归纳与分析结案例教学经验,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为我校其他专业基础学科教学提供启迪。
5.6 评价法对案例内容的相关性、实践性、启发性、教学形式及教学效果的进行评价。
案例教学法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也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师层面,课程案例库的建设与使用能够促进教师纵观全局,依据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及时查漏补缺,修定和完善教学计划。因此,课程案例库建设是有效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基础,案例库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也不断凸显,建立一套全面的、实用的、广泛的心电图案例库,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