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策略*

2023-01-10 22:09刘勇宫晓洋高玉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5期
关键词:医德卓越西医

刘勇 宫晓洋 高玉玲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辽宁 大连 116000)

培养卓越的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是为了充分适应当前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实际需求。教育部和国家卫计委2012 年联合推出了“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旨在通过这一系列教育体制改革,将目前我国走向大众化的临床医学教育重新定义回归到临床医学专业精英教育的发展轨道,培养一批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发展实际需要的高层次、高素质医学人才。中医药是当今世界医学结构组成的重要一部分,是代表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人民的宝贵遗产,并为整个人类做出独有贡献,而中西医相结合更是目前我国特有的一种现代医疗管理模式,在为我们人类健康的保驾护航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习总书记于2016 年在全国第一次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明确提出教育强则国家强。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而提出的一个新时代优秀医学人才培养的模式,该方案的建立将有力促进当前我国优秀医学人才的培养,并逐步与国际医学人才培养的趋势紧密衔接,大幅度地改善和提高优秀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和医疗技术教育水平,为当前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1]。而中西医结合卓越人才的培养,是当前我国高等医科教育中所面临并且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时代性命题。

1 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现状

中西医结合的本科教育在我国是20 世纪90 年代初起步并逐渐进行的[2],是当前培养高素质的中西医结合人才的重要主体。截至2019 年底,全国已经有49 所高校开设该专业,其中16 所高校单独设立了中西医结合学院或院系,约占1/3[3],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教育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化教学模式。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现代医疗模式的转型以及对我国健康服务的发展需求的越来越高,现有的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们国家对于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的需求。目前中西医结合的教育模式仍然只是形式上的结合,中医只讲授中医内容,西医也只讲授西医内容,中西医并没有真正交融在一起发挥其优势。学生在5 年本科学习中(4 年理论知识学习和1 年临床见习),既要完成中医全部课程,又要完成西医全部课程,课业繁重,很容易导致学生中、西医都学而不精,不利于培养中西医结合思维,到临床后也不能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思维完成临床诊疗工作,无法满足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需要。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要回归精英教育,培养卓越的中西医结合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2 中西医结合卓越人才培养策略探讨

卓越医生即优秀的医学人才,是经过高等医学院校系统培养并能够较好胜任医师岗位的高素质人才,想要培养中西医结合卓越人才,就要进行全面、系统、深刻的教学改革,而不是简单、微观、局部的修补。

2.1 重视人文教育 提高医德素养做人做事,品德第一[4]。医德是医生安身立命之根本,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将医德教育贯穿中西医结合教育全过程[5]。中医理念是“大医精诚”,因此,中西医结合卓越人才培养必须要坚持医德并举,坚持方术与德行并修。医德教育不仅要在我们的课堂上讲,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将医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结合在一起实施,并且融入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实践全过程。同时开展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加深学生们对医师的神圣使命和义务担当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其职业的坚定性和自身综合素养。医生在对患者进行诊治的时候,必须要有耐心、爱心和责任心。医学的核心理念始终都是仁心仁术、治病救人、拯救生命[6]。当今医疗模式的变革,使得现代医学知识、技术和人文素养已经成为当代医生素质的必然组成部分。因此,将人文教育融入中西医结合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当中势在必行。

2.2 中医与西医、基础与临床课程整合中、西医分属2 个独立的医学理论体系,目前大部分院校的中西医结合课程设置都是中医课程与西医课程的简单叠加,缺乏融会贯通。所以应编著统一的中西医结合教材,将中西医相关知识逐渐融合,形成真正的中西医结合体系,培养真正的中西医结合思维模式。而且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也应做相应整合,而不是分离开。目前“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模式逐渐在国内外得到发展[7],该课程模式有效地避免了多个学科之间的相互重复与脱节,使得医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接触到一个器官系统内各个维度的医学内容,对整个器官系统形成较为立体和完整的理解,整合多学科医学内容,有利于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培养。通过多学科互相协作的课程组织,促进中西医教育协调发展,以期达到中西医教育在医学实践中相互渗透,共同提高。

2.3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利用互联网资源 多手段教学互联网+大趋势背景下,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学工作提供了较多平台和资源[8],卓越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要能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工具,掌握网络学习手段,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教师更应积极转变并拓展自身角色,在课下的自主学习过程中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去学习。在教学方法上,应将课堂教学与课下学习有效对接,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并致力于打造网络精品医疗课程,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利用慕课、微课视频及各种手机学习APP 辅助教学等新型的教学模式[8],丰富网络教学课程资源,满足广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需求,以期培养出一批拥有网络思维、创新能力、学习技能的卓越的医疗专业人才[9]。

2.4 双导师制在基础知识学习阶段,由校内教师担任导师,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主要目标就是培养一批具有扎实中西医基础理论的医学专业人才,并且可以积极参与到导师的课题研究中,培养早期的科研素养,为日后的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则由中西医结合临床医生担任导师,这一阶段导师的职责是培养临床实践能力,运用中西医结合思维解决临床问题,并进一步提高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以实践反哺理论,培养出知识结构完备的卓越人才。

2.5 培养科技创新精神科学技术创新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和国家核心竞争力[10],因此对中西医结合卓越人才的培养,必须依托于科学技术创新,引领学生始终走在科学前沿,培养他们开阔的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培养自主创新能力。这要求教师首先具有创新能力,并能够将创新精神融入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创新思维,最终形成创新性研究成果。

2.6 拓宽国际视野 走向世界舞台中西医结合卓越人才作为未来中医药事业的海外传播者,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中西医专业相关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国际知识,并要具有国际交流水平。这就要求重视英语学习,可设置双语教学课程,并且要注重紧密围绕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国内外研究进展,传授最前沿的中医药科技知识给学生。课堂上要加强与学生的英语交流和沟通,鼓励用英文进行相互提问和讨论,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和交流技巧,进一步提高医学专业英语水平。同时要多为学生提供出国游学等对外学习交流的机会,带领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提升国际化适应能力,并在中外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开阔视野,树立国际化的发展思维,提升国际化交流能力。高校也应更加注重国际化教育,积极和国外一些高水平医学院校开展交流合作,培养具有广阔国际视野的卓越的医学人才,为中医药走向国际化奠定基础。

3 结语

2020 年11 月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教高〔2020〕6号)明确提出,改革中西医结合教育,培养少而精、高层次、高水平的中西医结合人才[11],以充分满足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是不断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推动现代化医学教育的核心。卓越的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是中西医结合事业成功的重要保障,只有不断地加强人才培养,才能真正为服务“健康中国”发展战略、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做出更大的社会贡献。

猜你喜欢
医德卓越西医
临床医德实践对提高实习生综合素质的作用与价值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医学生医德意识教育问题分析及对策
两手
从优秀到卓越门店需做好12项修炼(上)
张竹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
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福州十中简介之一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
卓越之梦
蒙西医结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CD4+/CD8+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