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雨晨 梁淑晴 左振荣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强烈冲击下,中国继续保持开放发展姿态,顺利实现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对中国贸易产生积极效应目标。研究分析“进博会”为中国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机遇,并采取措施应对其带来的挑战,对推动中国经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深化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维护WTO框架下的多边经贸结构,中国创造性的提出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的伟大举措。举办此展会展现了中国政府支持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坚定决心,有助于世界各地区开展对外贸易经济交流合作,为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增长做出巨大贡献。由政府提供国际合作公共平台,运用价格机制原理,不断鼓励内部市场;并利用进博会提供的技术交流、投资机会,寻找中国利益和全球利益的最大交汇点。进博会将密切关注当前国内事务和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坚持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新开放发展理念,注重建设开放、共赢的有机经济整体,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世界经贸稳步增长。
2.1 合作共赢,让世界共享中国“福利”。“进博会”是全球首个进口主题的大型博览会,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扇窗户。如今,新型冠状病毒席蔓延全球,给贸易的稳定发展带来极大的冲击,“进博会”的举办为各国搭建的合作供应平台,给中国带来了展现自我的机会,也让世界能更好地了解中国。“进博会”一方面为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铺设平台,又为消费者的真实消费需求作出努力,真正做到了合作共享。
2.2 深化贸易合作,包容互惠,互利共赢。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搭建了共商共建共享平台,吸引全球各国企业入驻,促进各国经济交流,加深贸易合作。有利于促进贸易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国家和区域贸易的平衡。聚集贸易主体,节约交易合作沟通成本,有利于人力物力财力在世界范围内新一轮流通,构建新一轮贸易网络。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国际议价能力,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2.3 开放市场,促进产业创新升级。“进博会”的开展扩大了贸易进口量,通过进口国际优质产品,国内市场的竞争和企业的创新活力激发了其辐射力;同时,引进国外先进的机械设备,可以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我国生产质量水平,深度参与国际分工产业链。另外,“进博会”为境外参展企业了解我国中西部市场和投资环境提供了一个平台,增加对外投资。“进博会”大力推动边境地区贸易方式创新发展,为各地区深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4 搭建“优选优进”平台,助力消费转型升级。“进博会”的成功举办,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多元信息平台,引进各国优秀的产品,拓宽了国内市场,提升了消费层次和消费体验,持续推动消费转型升级,激发消费潜能,促使服务范围最大化,为进行式的消费转型升级注入新生力。
3.1 促进经济交流,构建大数据网络。“进博会”为各国展示近年各领域科技文化成果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平台,各个国家携成果和诚意参会,有利于各种新型产业、技术、思想的碰撞,有力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是与国际高水平企业沟通合作的良好机会。此外,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汇集了众多贸易主体,汇集了全球大量信息。通过“进博会”平台收集国际市场、政府部门及企业数据,建立大数据网络,能够指导我们更好的进行产业决策、构建贸易体系,具有建设性意义,是“进博会”带来的巨大机遇。
3.2 带来国际合作投资新机遇。第三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额为726.2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1%。“博览会”将连接世界各国,构建开放型全球经贸新机制,展示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市场潜力,中国同更多国家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博会”通过深化经济合作,推动双向投资,顺应数字化、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将为中国新兴产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进博会”举办后多个国家部委相继推出一系列支持政策,为中国的国际投资合作提供多方位发展路径。
3.3 推动中国制造业抢占国际分工及产业链制高点。第三届“进博会”企业展共有四大主题六个展区,特设公共卫生防疫展区、节能环保专区和智慧出行专区,充分展现中国疫情防控丰硕成果以及中国经济实力与发展潜力,推动人力物力财力在世界范围内新一轮流动,助力经济复苏,焕发国际经济新活力。中国积极复工复产,确保国际产业链“中国段”的连续链,抓住国际合作机会,助力解决他国产业链断层危机,提升在中国在国际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
3.4 人财物大量流动,为周边城市打开连通通道。各国到中国参会,带来大量人员、物资入境,为上海及其周边城市带来与外界更多交流沟通的机会,有利于打通上海及其区域贸易通道,形成上海及其周边城市、上海与国外港口的口岸连通性,为长三角产业发展、产业联动带来新发展机遇。同时,“进博会”是让国外了解中国的有效窗口,有利于参会国和企业更熟悉中国的政策及文化,更信赖和中国合作。
3.5 推动上海会展业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进博会”是国际合作与分享的重要平台,凭借其经济特性不断吸引更多企业报名签约“进博会”,为通过服务拉动双循环,带动上下游企业发展的上海会展业带来了发展机会。加快打造自主品牌展会,提高行业地位和国际知名度,推动上海及区域进一步发展。跟上“进博会”这一大型现代服务经济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加快培育复合型会展人才,让人才驱动中国会展业的健康发展。
4.1 国产制造业急需转型升级。“进博会”的开展使得部分外国优质产品流入中国市场,国内的部分商品将失去竞争力,对本国部分企业造成威胁。同时,通过与国外企业合作交流不难发现,在高新技术领域发展中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距离,我国一直存在着出口导向导致效率低顺差大、高新技术出口产品结构极不平衡的问题。能否跟得上国际时代潮流,深入参与国际分工,成为国际产业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4.2 贸易保护政策横行。受国际疫情影响,经济全球化和世界贸易受到重大打击,许多国家在国情条件限制下,实施各种措施以保护本土企业。如何去破除各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深化国家之间的产品技术进一步交流,扩大对外多元化发展,真正实现两国产品零距离,成为我们扩大贸易合作的重要突破点。
4.3 国际政治态势不稳定。当今全球,逆全球化风起云涌,单边国家面临重大挑战,国际政治经济不稳定,一些区域战争频发,也为对外贸易增加许多了不稳定因素,如何积极应对突发情况,减少其对外贸的冲击,也是我国面临的重要挑战。
5.1 完善中国贸易数据库。“进博会”汇集全球市场、产业、企业等大量信息,完善了中国贸易数据库,对数字贸易发展意义重大。整理加工数据,加强数字跨境流动监管的同时为国内产业提供指导服务;分析研究数据,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助力全球经济增长新态势;构建数据系统,加强数字经济交流合作,碰撞新产业,利用区块链信息技术降低企业金融风险。
5.2 积极建立贸易伙伴关系。实施多元化发展,积极寻找合适的贸易伙伴,与更多的企业建立友好贸易往来关系,增强各贸易伙伴信赖程度,推动跨国企业之间实现合作共赢。并通过后续开办展览会,扩大产品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入会门槛,精选优质客户,不断积累信任度和诚信伙伴,为国内企业寻找稳定的合作伙伴提供保障。
5.3 优化产业支持政策。“进博会”规模不断攀升,体现中国市场无穷潜力。应推出减税降费、增加贷款额度,减少贷款利息等合理措施,扶植新兴幼稚产业;持续优化企业的高质量管理,实行多方位支持政策,不断激励中外企业进行交流合作;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增加科研资金投入,抓住会展业高质量人才培养契机。
5.4 完善对外贸易相关法律政策。通过“进博会”的经济文化交流,更好的了解国际市场变动情况、矛盾和冲突,如区域间冲突、个别国家采取贸易壁垒政策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法,完善与其相关法规政策,颁布适应性政策调条例,从而更好的应对变化莫测的国际形势。
5.5 加强对外贸易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对外贸易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快对外开放程度,是中国大力支持经济及贸易自由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政府应不断提高世界对人民币的信任度,加大我国对外贸易便捷性、金融安全保障程度。同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鼓励周边贸易发展,发挥大国责任和担当。
伴随着由西方世界主导的反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作为中国以世界超级大国身份主动推动贸易全球化的世纪伟大举措。抓住“进博会”契机,完善国产贸易数据库,积极建立贸易伙伴关系,不断优化产业支持政策,完善对外贸易相关法律政策,加强对外贸易基础设施建设,致力实现中国对外贸易和发展外向型经济更高水平发展。
引用出处
[1]张娟,沈玉良.发挥国际进口博览会效应,持续扩大我国进口[J].国际贸易,2018(10):45-51.
[2]董腾.建国70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演变与思考[J].价格月刊,2019(03):89-94.
[3]游赛夫.——抓住中国与沙特阿拉伯经贸投资新机遇[J].现代商业,2021(03):62-64.
[4]刘建颖.多棱镜视角中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J].国际贸易,2019(01):18-23.
[5]张娟.进口博览会视角下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内涵和路径[J].国际贸易,2019(05):38-46.
[6]魏巍.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推动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J].国际贸易,2019(01):24-2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