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日常谈话中的民族观解读

2023-01-10 10:55:45唐正芒韦艳雪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民族区域西藏少数民族

唐正芒 韦艳雪

(湘潭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毛泽东的民族观是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实际相结合的成果,它从理论和实践上曾为中国共产党正确解决民族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1]299学界此前多从毛泽东著作出发研究毛泽东民族观。本文试从毛泽东日常谈话这一新视角解读和分析毛泽东的民族观。

毛泽东民族观的基本出发点:主张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毛泽东民族观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这对形成各民族平等相待、团结互助,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领导中国革命的整个过程中,毛泽东都十分注重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红军长征途经的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众多。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如何宣传党的政策和主张,让少数民族群众了解红军是区别于国民党军队的代表人民的军队,支持并帮助红军,关系着红军长征能否取得成功。毛泽东所到少数民族聚居之处,都会告诫红军官兵要与各族人民建立亲密的关系,以平等团结的态度对待各族人民。1935年5月,中央红军长征路过冕宁。毛泽东对大家说:“今天找同志们来谈谈大渡河两岸的形势和你们的任务。形势是前后都有敌人,前面是川军阻拦,后面有薛岳追兵,正面是彝族。我们要在这里同敌人周旋是不容易的,但还是有办法的。最要紧的是团结好彝族,回旋余地还是很大的。这就要有策略。老红军有经验,新同志要向老红军学习,只要你们能团结,又团结好彝族,就可以把敌人拖住。”[2]244在毛泽东的指导下,刘伯承同彝族沽基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成就全军模范执行党的民族团结政策的一段佳话。在彝族同胞的帮助下,红军顺利通过彝族聚居区,成功抢渡大渡河,跳出国民党的包围圈。红军过草地期间经过藏族地区。为减少草地行军困难,毛泽东向杨成武问起向导问题。当杨成武回答说已经找到了藏族通司时,毛泽东明确指示:“要告诉抬担架的同志稳当些,要教育大家尊重少数民族,团结好少数民族。”[3]272正因如此,红军取得藏族人民的普遍信任和支持,并且在藏族群众的带领下,巧妙地避开了种种险境,走出人烟稀少、沼泽遍布的草地。在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正是由于坚持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原则,争取和团结各族人民共同斗争,最终取得中国革命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更是强调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首先,毛泽东坚持民族平等,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1953年,针对当时民族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即有些地方因严重存在着大汉族主义思想而使民族关系很不正常,出现民族压迫、民族歧视的情况,毛泽东尖锐地指出:“此种情形,对于共产党人说来,是不能容忍的。”[4]145他还曾说:“汉族这么多人,容易看不起少数民族,不是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所以必须严格地反对大汉族主义。当然,少数民族中间会要产生狭隘民族主义的,那也要反对。但是,这两个东西,主要的,首先要反对的是大汉族主义。”[5]117毛泽东坚持有利于民族平等的主张和政策,赢得了各族人民的赞扬和支持,为增进各民族的团结奠定了重要基础。其次,毛泽东强调加强民族团结,以建设好社会主义事业。毛泽东一直十分关注新疆的民族团结问题。1950年2月,毛泽东向陶峙岳讲了关于新疆问题的三点指示,其中第二点为:“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必须消除历史上造成的民族隔阂,以加强民族团结。”[6]1801959年,有一次毛泽东听完王恩茂和赛福鼎关于新疆工作的汇报后再次指示:“在新疆一定要搞好民族团结。为此,首先要搞好汉族人民和少数民族人民之间的团结。”[7]34在解决西藏问题时,毛泽东还把加强汉藏民族团结和西藏内部团结作为最根本的一个原则。1951年5月24日,毛泽东在庆祝签订和平解放西藏办法协议的宴会上说:“几百年来,中国各民族之间是不团结的,特别是汉民族与西藏民族之间是不团结的,西藏民族内部也不团结。这是反动的清朝政府和蒋介石政府统治的结果,也是帝国主义挑拨离间的结果。现在,达赖喇嘛所领导的力量与班禅额尔德尼所领导的力量与中央人民政府之间,都团结起来了。这是中国人民打倒了帝国主义及国内反动统治之后才达到的。这种团结是兄弟般的团结,不是一方面压迫另一方面。这种团结是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今后,在这一团结基础之上,我们各民族之间,将在各方面,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方面,得到发展和进步。”[8]3471955年2月24日,毛泽东在中南海紫光阁出席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为庆祝藏历木羊年新年举行的宴会上说:“我们大家应当努力,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我国各民族间的团结,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汉、藏民族间以及藏族内部的团结,共同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9]348在毛泽东的关心和努力下,达赖和班禅的关系得到改善,西藏内部的不团结问题得到合理解决,汉藏之间的团结进一步加强了,汉族藏族人民共同为祖国繁荣发展而奋斗。毛泽东的一生可说是为民族团结呕心沥血的一生,他在晚年时还操心着民族团结问题。1974年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韦国清在北京开会期间,毛泽东约请他到中南海汇报工作。当谈到民族关系的状况时,毛主席语重心长地说:“广西是一个多民族的自治地方,民族关系要搞好,要落实好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10]148正是在毛泽东民族团结思想的指导下,广西各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增强,各族人民积极投入到自治区建设中,为国家的建设发展贡献了力量。

毛泽东民族观的重要内涵: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不管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都是毛泽东民族观的重要内涵。

在红军长征经过各民族地区时,毛泽东特别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如经过苗族聚居区时,苗族人民由于长期受封建势力和国民党政权欺压,对红军存在怀疑和害怕的心理,毛泽东要求大家严格尊重苗族群众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一次,红军在拂晓时将要走到一个苗族山寨。毛泽东讲述了苗族受白军压迫的情况以及苗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并嘱咐大家:“到了苗区,要更好地遵守群众纪律,不许到处乱跑乱窜,不许随便动人家的东西。”[10]211934年12月上旬,毛泽东在过湘江后,对身边的警卫人员也讲道:“我们就要进入苗族区,苗族的特点和风俗习惯同汉民族不同,大家要更好地遵守群众纪律。”[11]437毛泽东的民族政策在苗族群众中产生了广泛影响,苗族人民开始把红军当作自己的亲人。他们有的帮助红军缝制衣服、鞋子,有的为红军提供粮草,有的当起了向导,还有的踊跃参军,大大坚定了红军革命必胜的信心。1935年6月,红军长征来到了藏族地区,在懋功住下的第二天,毛泽东就把警卫员召集在一起说:“藏族同胞和苗族、彝族同胞一样,都是深受国民党反动派压迫的……我们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还要和他们团结成兄弟一般,共同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打倒军阀统治。”[12]246在毛泽东的宣传教育下,红军非常注意尊重藏区当地的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保护藏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很多藏族群众也由此懂得了红军革命的道理,支援红军完成战略转移的任务,为部队北上抗日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同年10月5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主力部队来到回族聚居地六盘山下的单家集。在到达目的地之前,毛泽东对身旁的警卫人员说:“回民有许多规矩,比如他们不吃猪肉,不说‘猪’字。我们到了回族地区,买牛羊肉吃可以,对猪肉提都不要提,这叫尊重少数民族习惯。你遵守这些规矩,他们就欢迎你,搞得不好,就会出问题。”[13]43他还教育干部战士,凡是用猪油、猪皮做的饭食、用具,一律不准带,送给当地的汉族老乡。警卫员陈昌奉舍不得丢掉猪油炸的一口袋干粮,毛泽东就对他说:“凡是用猪油、猪皮做的东西都不能带。”“你从江西带来了多少粮食?”“你这个口袋是个宝贝!”“不是宝贝,怎么吃了一年多还没有吃光?”“依靠人民才能胜利,光凭这两口袋干粮会早饿死的。”“回族也是我们中国人民的一部分。回族的穷人和汉族的穷人一样,也是受地主恶霸的压迫,生活十分贫困,他们也要闹革命,求解放!”[14]424-425毛泽东对回族同胞风俗习惯的尊重,团结了回族人民,并有力促进了西北民族地区人民的觉醒,扩大了革命队伍。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也多次强调要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从毛泽东的谈话中,我们也能随时感悟到毛泽东对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正确态度。在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方面,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定宪法来保护各少数民族自己的风俗习惯。1955年10月23日下午,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西藏地区参观团、西藏青年参观团全体人员时,就对他们说:“现在的汉人是不会欺侮你们的。宪法上也写着,不能歧视和压迫,要尊重各民族自己的风俗习惯。”[9]456为了让汉族群众认识到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的重要性,毛泽东还主张开展民族政策教育。1963年,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在谈到安置汉族群众到少数民族地区时特别提出:“要解决好汉族劳动人民同少数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因为民族不同、语言不同、生活习惯不同,需要在汉族劳动人民中进行民族政策的教育,教育劳动人民……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15]242这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对少数民族的深切关怀。在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方面,毛泽东主张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952年10月8日下午,毛泽东和朱德、周恩来接受以柳霞·土登塔巴为团长的西藏致敬团和昌都地区僧俗人民代表的献旗、献礼,并同他们进行谈话。毛泽东说:“共产党对宗教采取保护政策,信教的和不信教的,信这种教的或信别种教的,一律加以保护,尊重其信仰。今天对宗教采取保护政策,将来也仍然采取保护政策。”[8]6111959年5月7日下午,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班禅额尔德尼、阿沛·阿旺晋美、詹东·计晋美及随行藏族官员并与他们谈话。关于宗教,毛泽东也说道:“我们的政策很明白,就是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16]43可见,在毛泽东看来,各族人民都有信教与不信教的自由,要对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给予切实充分的保护和尊重,不能加以强迫或者歧视。

毛泽东民族观的核心思想: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

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是国家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民族观的核心思想。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就十分关心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他主张中国共产党不仅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而且还要帮助他们发展人口。1951年4月下旬,阿沛·阿旺晋美率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第一次进京参加和谈时,毛泽东对他说:“历史上,西藏地区的人口曾达到一千多万,现在减少到了一百余万了,这样继续几百年,藏族会灭绝的。我们共产党要帮助所有的少数民族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还要帮助发展人口,对藏族人民尤其是这样。”[17]1701952年10月8日,毛泽东在接见西藏致敬团的代表时也说道:“西藏……经济和文化也需要发展。文化包括学校、报纸、电影等等,宗教也在内。过去的反动统治,清朝皇帝、蒋介石,都是压迫剥削你们的,帝国主义也是一样,使得你们人口不得发展,经济削弱了,文化也没有发展。共产党实行民族平等,不要压迫、剥削你们,而是要帮助你们,帮助你们发展人口、发展经济和文化。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就是要执行帮助你们的政策……。如果共产党不能帮助你们发展人口、发展经济和文化,那共产党就没有什么用处。”[8]611正因为毛泽东推动人民政府提供切实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事业获得了迅速发展,我国的民族凝聚力也不断得到增强,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和谐。

毛泽东强调,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是社会主义建设之必需,是整个国家的利益所在。1953年10月18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勤政殿接见了来京参加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第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西藏、昌都地区、四川省藏族自治区代表团的团长和副团长,同他们谈话说:“整个中国现在还很落后,需要发展。这是因为过去有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压迫的关系。他们现在已被我们赶走了,这四年来我们就有很大进步。在国家经济恢复以后,今年开始了第一个国家建设的五年计划,预计在三个五年计划以后,我们的大工业就建立起来了,对西藏就会有更大的帮助了。帮助各少数民族,让各少数民族得到发展和进步,是整个国家的利益。各少数民族的发展和进步都是有希望的。”[9]182少数民族需要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也离不开少数民族。正因为这样,1957年,毛泽东指示赛福鼎要尽快发展新疆的经济,改善新疆人民的生活。毛泽东对他说:“在新疆第一要做好经济工作。农业、畜牧业、工业要一年比一年发展,经济要一年比一年繁荣,人民生活要一年比一年改善。”[7]33

与此同时,党和国家在毛泽东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这一核心思想的指引下,从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少数民族极大支持。1955年初,毛泽东接见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时说:“中央代表、解放军、汉族干部到西藏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西藏人民发展经济文化,为了西藏民族的发展和进步,如果他们不是按这个原则办事的话,你们可以直接找我,找周总理谈,丝毫不用客气。”“今后西藏要重视发展经济文化,你们这次不能空着手回去。”[18]26在毛泽东的指示和推动下,中央人民政府还向原西藏地方政府和班禅堪布会议厅赠送了大批农机具,加速了西藏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毛泽东民族观的制度保障: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毛泽东从我国民族和民族关系的历史和现实实际出发,要求把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政治制度,以充分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1949年准备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起草《共同纲领》时,毛泽东就提出:要考虑到底是搞联邦制,还是搞统一共和国,少数民族区域自治。[19]然而经过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发现,联邦制不适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于是党中央和毛泽东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后,决定把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毛泽东主持制定的《共同纲领》就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15]129

新疆和平解放后,毛泽东结合新疆的实际情况,提出根据《共同纲领》的民族政策管理新疆。1950年的一天,毛泽东和张治中谈话说道:“关于民族自治问题,可以按照《共同纲领》的民族政策处理。对于原在新疆的官兵,不必让他们进关,可以把他们的家眷送去,并多动员妇女到新疆去,就地成亲,从事生产,永远扎根下去。”[20]464这充分表明了毛泽东坚持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决心。为了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全国顺利推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还决定通过宪法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内容、权利等加以规定。1954年6月14日下午5 时,毛泽东在中南海勤政殿主持召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他在会上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讲话时说:“少数民族问题,它有共同性,也有特殊性。共同的就适用共同的条文,特殊的就适用特殊的条文。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宪法草案第七十条规定,少数民族地区,‘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所有这些,都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结合。”[9]251就这样,我国宪法确立了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就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此外,根据宪法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毛泽东十分关心自治地方自治权的行使。1956年5月30日,毛泽东来到湖南视察工作。在听完周小舟汇报关于湘西实行民族自治等情况后,毛泽东指出:“湖南少数民族多,起义人员多,要注意做统战工作。……土家族、苗族,要让他们自治,省委对他们要放开一点,不要抓得太严。”[21]48在毛泽东的亲自督促下,很多自治地方也充分享有自治方面的权利,推动了民族区域自治的稳步发展。

毛泽东主张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许多民族地区实现了和谐发展。但由于西藏历史的特殊性,建立西藏自治区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毛泽东为了使西藏也能够顺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做了很多努力。1954年10月9日,毛泽东在接见达赖时提出:“现在可以把前藏、后藏、昌都各方面代表人物团结起来,组织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9]293这一提议为最终实现西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奠定了良好的条件。1961年1月23日下午,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同班禅额尔德尼的谈话中又说到了关于民族自治问题:“我对西藏的事情非常谨慎。……什么时候成立自治区,由筹委会变成正式的地方自治政府。今年是不行了,我看是明年或后年。主要是个选举问题。现在先搞个选举法,准备在明年,最迟后年,开西藏人民代表大会。这个会的任务是决定自治区工作的方针、政策,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政策,选举自治区政府,通过一个自治区自治条例,也就是那里的基本法。”[16]528正是在毛泽东的带头努力下,1965年西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此后,西藏人民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西藏地方社会事务,有效促进了西藏的跨越式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保护了少数民族人民的利益,保障了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利。实践充分证明,毛泽东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正确的和英明的。

毛泽东民族观的关键环节:注重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有效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关键。毛泽东重视并亲自指导制定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各项方针、政策,为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动少数民族各项事业发展进步提供了组织保证。

在少数民族地区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少数民族干部具有汉族干部无可替代的优势。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发展,必须不断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依靠少数民族干部。1950年,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会后,毛泽东与王震谈话。在谈到减租减息和土改问题时,毛泽东指出:“在新疆进行社会改革必须采取稳重和谨慎的步骤,今年可在少数地区进行试办性的减租,明年秋后进行农业地区的减租。当前最重要的是大量训练各民族的干部,必须有数千名民族干部懂得党的政策,懂得具体地组织农民和减租的办法,并经过他们去组织各族广大群众,才能实行减租,否则是不可能的。要特别注意,不要有任何疏忽。”[22]335-3361954年10月9日下午,毛泽东接见达赖喇嘛时也说道:“汉族要帮助西藏办一些能办的事,使大家觉得有好处。还要帮助藏族训练干部,帮助他们成长起来。”[9]293

毛泽东还指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要有一定的标准,即要培养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少数民族干部,作为共产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1955年在中南海讨论到民族工作时,毛泽东说:“要培养共产主义的民族干部。做民族工作要注意培养干部,更重要的是按共产主义的标准培养,如果符合标准,这样的民族干部多有几个,这个民族就不会搞民族主义,而是搞共产主义。”[2]247正因为如此,毛泽东认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责任与任务,即要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党员干部。1956年7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四川民族地区民主改革和平息叛乱的问题。毛泽东在谈到发展党组织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时说道:“要注意培养少数民族的党员干部,逐步以少数民族干部来代替汉族干部。县、州、区里的少数民族干部要逐年增加。我们说的民族自治,就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要认真做到少数民族为主,汉人为副。”[23]331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少数民族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支持和推进党的民族工作的开展和民族地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除此之外,毛泽东还强调要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需要,大力培养少数民族的各种专业干部。在不同场合的谈话中,毛泽东多次表达了这一观点。1959年10月22日下午,毛泽东和刘少奇在中南海勤政殿接见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负责人时说:“我们的国家除了汉族外,还有五十一个少数民族(后来中国确认的少数民族有55 个。——引者注),他们聚居的地方都是中国的一部分。你们可以看到,我们的国家是有希望的。比如鞍钢这样的大企业已经办起来了,各省各地的工业也都搞起来了,只有西藏还没有搞,因为西藏那时没有搞改革。西藏改革后也要办工业,要西藏人自己办,工程师、技术人员都要有藏族的,因此要注意培养藏族的科学技术干部。……以后各少数民族,都要有军事干部、技术干部、文化干部、政治干部。要注意培养这些干部。”[16]2201961年1月23日下午,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同班禅额尔德尼谈话时说:“西藏人中不仅要有行政干部,还要有文教、医疗、宗教等各方面的干部,而且还要有科学技术干部。”[16]529毛泽东的这一主张既适应了各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等事业的需要,又缩小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真正促进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如今,我国培养和建设了一支强有力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各方面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为解决民族问题和发展国家各项建设事业提供了大批的骨干力量,共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而这些成就与毛泽东注重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作为民族工作的关键环节是分不开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24]我们要坚持和发扬毛泽东的民族观,大力促进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心聚力、携手奋进。

猜你喜欢
民族区域西藏少数民族
都是西藏的“错”
学与玩(2022年7期)2022-10-31 01:59:22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范式
理解民族区域自治法:社会主义的视角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海峡姐妹(2017年4期)2017-05-04 04:03:51
西藏:存在与虚无
剑南文学(2016年11期)2016-08-22 03:33:36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湖北五峰:民族区域自治30年实现『三级跳』
民族大家庭(2015年2期)2015-08-21 07:5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