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付珍
(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城计头乡菜峪村,河北 邢台 054014)
202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作为一名老养蜂工作者,回顾信都区养蜂生产所走过的历程,不难看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蜂种单一、蜂产品单一到现在的多元化,是祖国的昌盛繁荣给我们养蜂事业带来不断发展壮大的机遇。现在,养蜂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门路。
信都区(原邢台县,2020年6月与邢台市桥西区合并)位于邢台市西部山区,与山西省左权县接壤,总面积1 941 km2,共有17个乡镇,8个街道(办事处),530个自然村,常住人口79.87万人。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曾从延安迁移到这里办学2年多,不少老一辈革命家在此战斗工作过,也是太行山最早的革命根据地。在支援前方的同时,抗日县政府就引导当地群众发展家庭养蜂生产,当时主要以饲养中蜂为主,集中在山区的浆水、将军墓、路罗、城计头等地,蜂巢以土坯垒砌、空树身内等,中蜂一年取一次蜂蜜,时间为春分时节,这样的蜂蜜采集三季花草,营养价值极高。20世纪50年代,内阳村李忠敏老师最先引进意大利蜜蜂,以后逐步扩大并发展不少个体养蜂户。李忠敏老师是信都区(邢台县)农业部门的第一任养蜂管理技术员,随后是郝志贵老师。郝老师1974年10月开始负责全县的养蜂技术管理,直到1996年退休。1970年以后,信都区集体养蜂场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为壮大集体经济创造大量财富。1979年12月,我作为城计头乡菜峪村第2生产队养蜂员,有幸参加在邢台县举办规模最大的第2期养蜂技术培训班,李忠敏和郝志贵给我们授课,当时李老师已快80岁高龄。10天的培训学习,除了集中讲授理论课外还到路罗村蜂场现场指导冬季越冬包装等技术,通过培训学习,当地的养蜂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在学习期间我与两位老师相识,后来,郝志贵老师和县养蜂场的王召武经常下乡指导养蜂生产,于是,我与郝老师的关系也特别密切。在养蜂生产中一遇到难题就向他请教,在他的精心指导下,我的养蜂技能提高很快,并成立了邢台县城计头、西上庄联合养蜂协会。
1982年,李忠敏老师病故,新增加农校毕业生尹世玉为专业干部。随着集体蜂场的解散,各地蜂场也进入个体饲养时代,但技术指导工作从来没有间断,仍然一如既往地进行,在县招待所还举办1期培训班。
1986年1月6日,邢台县成立农民养蜂技术研究会,郝志贵老师推荐我为秘书长,负责宣传和技术推广工作,从此便与《蜜蜂杂志》接触并在上面发布文章,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1988年6月,为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向多种经营要效益,邢台县畜牧水产局组建国有蜂业公司,郝志贵老师向局领导推荐我为公司副经理。当时,邢台县养蜂数量达到2.6万群,蜂蜜、蜂王浆产量在邢台地区首屈一指。公司2次资助举办省养蜂协会年会,邀请知名专家王博亚老先生到邢台县讲课,推广蜂花粉、蜂王浆、雄蜂蛹、蜂胶采集技术,使养蜂生产效益提高40%。邢台县农民养蜂技术研究会被评为河北省十佳农民研究会。
郝老师钟爱养蜂事业,干起养蜂的事根本不知啥叫劳累,50多岁的人和我一道骑着自行车到西黄村、张安北、西上庄、白岸等20个乡镇举办技术培训,全县所有蜂场都留下他的足迹。记得1988年秋季,在张安北乡东召庄张海臣家,检查完蜂群已是下午5:00多,在赶往岳沟村张华江蜂场途中找不到路,硬是扛着自行车翻山越岭走了2.5 km山路,到岳沟村天已经黑。
在郝老师的辛勤付出下,邢台县于1990年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养蜂基地县,争取到100万元余资金在邢台市区建起蜂产品加工厂(后改制为力源蜂产品公司)。
1995年以后,力源蜂产品公司拍卖给个人,原来在蜂业公司担任会计的郝志华在将军墓成立郁华园蜂产品专业合作社,重新调整养蜂协会的工作思路,农业局也将管理职能交给下属的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承担。该校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经费,利用这个优势,每年与郁华园蜂业合作社联合举办巢蜜生产技术培训,聘请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蜂学院、天津进出口公司、湖北等地知名人士授课;引进优质蜂王提供给养蜂人使用,蜂产品数量、质量得到大幅提升。进入2020年以来,邢台县与邢台市桥西区合并成立信都区,但服务职能没有变,面对疫情防控的不利因素,信都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利用高素质农民培训项目,开展成熟蜜生产技术培训,使养蜂人转变思路,紧跟市场需求,与多地开展产品购销合作。同时,对养蜂人进行诚信经营教育。现在,信都区饲养中蜂、意蜂数量达到3.1万群,专业蜂场超过100个,成为河北省养蜂重点区。
回顾信都区养蜂73年的变革,政府主导是关键,单靠个体分散经营,很难形成联合机制,只有政府牵头,加强技术管理,才能永立市场潮头。当然,疫情防控也一直影响养蜂人发展的步伐,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探索改进,让甜蜜事业永远润于养蜂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