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河勇
(浙江省义乌市后宅街道下金村,浙江 义乌 322008)
曾有蜂友问:有的桶养强群,巢脾早已筑平至蜂桶底口了,用手提桶感觉很沉重。原以为储蜜颇丰,但困惑的是:割蜜时封盖蜜的贮量却非常少,只割到了离蜂桶上口约10 cm处,也就不足2 kg成熟蜜而已。而参照同场地别的蜂群,一般巢脾筑平于蜂桶底口的桶养强群,在大蜜源流蜜末期,单次产封盖成熟蜜量,约4~7 kg,所以令该蜂友费解。
造成减产的原因非常多,但笔者于现场查看后,才明确其真正的原因。用手掂量,割蜜后的蜂群仍然很沉重。凭几十年的养蜂经验判断:如果纯粹按这毛重的蜂群估算,收割5 kg封盖蜜,是应该没问题的,但事实却差得离谱。
细看桶身,是用不足1.5 cm厚的杉木板箍制的圆蜂桶,显然不是因桶身木材过于厚实而产生的重。
难道是未封盖的稀蜜过多不成?翻转桶底观看,没啥未封盖的稀蜜,子脾却有不少。可子脾虽多,但并不会很重,显然另出有因。
按蜂巢的结构布局分析,大致分为3层:上层为封盖成熟蜜,中间为花粉存贮层,下层为子脾。
既然封盖蜜很少,杉木蜂桶和子脾没多重,那么,问题就落在蜂巢的中间层面上了。
笔者用刀切割后,挖出一大块巢脾,巢房内果然全是金黄色的花粉,手感非常沉。原来整桶蜂群,所谓的手感沉重,是因为花粉占了一大半。也就是说,除了蜂桶上层约10 cm封盖蜜、下层不足10 cm子脾外,其余的全是花粉夹杂着少量稀蜜的中间层,怪不得割不到蜜!
又是什么原因,使这个强群,明显有别于其他丰产群的呢?笔者了解该蜂友当初的组群情况后,有了答案。
此蜂群约60 d前,曾有过1次自然分蜂。也就是说,老蜂王已随自然分蜂团分出。该群已是新蜂王群。由于新蜂王产卵很猛,群势发展很迅速,在处女王成功交尾后,约50 d的时间内蜂群就基本上恢复到分蜂前的强大群势了。
新蜂王产卵过多,蜂蜜的消耗也很大,工蜂又要哺育大量的幼虫子脾,没有足够多的工蜂出勤采集花蜜,贮蜜就基本只能维持自给状态。虽然正逢大流蜜期,但大量出房的幼蜂日龄小,无法出勤采蜜,只能充当内勤工作,这也是影响储蜜量的主要因素。蜂群育子率越高,对花粉的需求和储备越大,而青年工蜂多的蜂群,正是采集花粉的最佳群体,所以整个蜂巢中,花粉的占比就过大。
充分了解上述影响储蜜量的情况,对养蜂业有很大的意义。即可结合当地的蜜源花期,可在最适当的时期内,组建采集群,以强群拥有大量适龄的工蜂出勤采蜜,以夺取高产。
如蜜源临近,为了强群采集,可以叠桶圈扩大蜂巢,再结合割除雄蜂脾、摘除王台等方法,以延缓“分蜂热”。蜂群发生自然分蜂时,可将在已分出的近半蜂团中,除去老蜂王,再将分出的蜂团并回原群,只留1只老熟王台……
一般年景下,古法桶养群,发展成满桶,约合西标框5~7框,大约有16 000只工蜂,已具备采集群势,个别优秀群,还可垒叠上桶圈,高达20 000只以上工蜂,以加强采集群势。组建采集群时期若过早,易产生“分蜂热”,出勤懈怠,即使已到大流蜜期,也难以高产。若组群过晚,却达不到采集群势,也采不到多少蜜。事实证明:只有未发生“分蜂热”的强群,且有大量适龄采蜜的工蜂,才有高产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