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在中职旅游专业教学中的价值及渗透路径

2023-01-10 04:45:05邓昕妍
学周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工匠中职院校

邓昕妍

(福建省长汀职业中专学校,福建长汀 366300)

“工匠精神”是一种以“精益求精”为核心的精神信念,主要表现在工作态度、创新精神以及人生理想等方面。具备此种精神的人才,能满足当前企业对于人才的聘请要求,旅游行业也不例外。旅游业属于服务行业,“用户至上”是每一个旅游行业从业者应具备的基本理念。为此,中职院校应该重视工匠精神在旅游专业教育中的渗透。

一、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

(一)了解自身岗位

工匠精神最重要的内涵便是爱岗敬业,爱岗是实现敬业的基础,敬业是爱岗的升华。敬业是一种精神,爱岗则是一种行为,我们可以将爱岗看作工匠精神的重要表现之一。要想做到爱岗敬业,工作人员就要对岗位有充分的认识,了解自己所在行业的实际情况。当一个人真正了解了自己岗位的职能,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并形成奋斗终生的信念。只有产生了这种想法,工作人员才能真正做到爱岗,并逐渐形成工匠精神。

(二)具备职业操守

职业操守与个人素养关系密切,对于员工来说,要想形成工匠精神,就要具备基本的职业操守。因为职业操守是保证发挥企业员工个人价值的基础,企业领导人员以职工的职业操守为纽带将他们凝聚在一起,推动企业发展[1]。具体来讲,职工的职业操守体现在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这是他们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逐渐形成的。职业操守能够决定一个人可以走多远,会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此,工作人员是否具备职业操守,决定了他们是否具备工匠精神。

(三)掌握专业技能

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最看重的便是专业技能。较强的专业技能可以满足企业需要,带来创新性发展。从工匠精神角度来看,掌握专业技能是工作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因为只有具备某种专业技能,才能参与工作,获得养成工匠精神的机会。从此角度来看,工作人员掌握专业技能是工匠精神的基本体现,更是人才发展的基础。为此,中职院校在培养工匠精神之前,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他们的后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四)懂得衡量标准

工匠精神还可以从工作人员是否懂得衡量标准来判断,此处的衡量标准并不是企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而是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对产品质量的衡量。只有工作人员自己具有较高的衡量标准,才能保证最终的工作质量。对于旅游专业来说,学生要充分了解自身的能力,懂得衡量标准,才能在工作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提高对自己的要求标准。由此可以看出,懂得衡量标准不仅能提高工作质量,还能推动工作人员能力发展。

二、工匠精神在中职旅游专业教学中渗透的价值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中职院校格外重视学生专业能力发展,希望培养出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技术型人才。为此,学校也格外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而旅游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忽视这方面的内容,这使得很多学生直到毕业也未能提高职业素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严重的消极影响。但是,当专业教师从工匠精神渗透角度出发开展教育工作时,他们会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让他们了解提高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另外,专业教师还会从工匠精神的主要内容出发,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工作,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以严肃的态度看待工作,进而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并逐渐形成工匠精神。

(二)有利于丰富专业教学内容

以往的专业课堂中,教师会围绕旅游专业的各种课程开展教育工作,希望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为他们之后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此种教育模式过于单一,教学内容具有局限性,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但是,从工匠精神渗透的角度出发开展旅游专业教育工作的时候,教学内容会得到丰富。教师不仅能借此提高教学质量,还能结合工匠精神内容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让他们知道学习在未来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三)有利于推动学校持续发展

中职院校的主要办学目标是为各个行业输送优秀人才。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以及高校的不断扩招,中职院校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再加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中职院校的发展受到限制。但是,从工匠精神渗透角度出发对教育进行调整能充分改变中职院校的发展格局[2]。在此种背景下,中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师充分认识到了当前教育存在的弊端,并对此进行了调整。结合工匠精神培养出的人才更符合当前社会发展标准,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中职生就业率,还能吸引大量优秀生源,有利于推动中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工匠精神在中职旅游专业教学中的渗透路径

(一)开发文化课程,完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育人活动的重要依托,能达到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的定位和建设有着密切联系。中职院校要想在旅游专业渗透“工匠精神”,就要将“工匠”文化融入到课程中,设置相应的课程,保证理实结合,以期构建出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是学校根据教育目标选择的教学内容,中职院校要想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就应该选择以“工匠”文化内容为核心的课程。大部分中职院校开展的是《职业道德与法律》等常规课程,很少有学校选择《工匠精神读本》等针对性较强的课程。为了充分实现“工匠精神”在旅游专业中的渗透,学校要开发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教材,并在确定课程教材后合理安排课程结构。为了保证工匠精神文化课程可以与其他课程相互配合,旅游专业教师要考虑各门课程间的比例关系。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区别较大,职业院校更重视技能教育,“工匠精神”也是以精湛的技能为基础形成的。为此,中职院校的课程结构仍会偏向专业课程,同时也会适当兼顾工匠精神文化课程。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职院校一直在围绕“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这一核心进行改革,而“工匠精神”的内涵与这个核心不谋而合。为此,中职院校可以根据行业发展需要,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合理增加实践课程。学校可以从校内、校外两个方面设计实践内容:校内要包括3D 模拟导游训练室,校外则需要与企业合作,建设实践基地、旅行社门店等等,让学生通过实践加强对旅游业的认识,同时让他们在具体岗位上体会工作的艰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工匠精神。

(二)设立第二课堂,营造“工匠”氛围

第二课堂是脱离第一课堂后的教学活动,相较而言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在第二课堂中,专业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课内课外有效衔接。由此可见,第二课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方法。为此,中职院校要重视第二课堂的开展,并以此为基础营造良好的“工匠”精神氛围。

中职院校可以开展职业教育活动,以此弘扬“工匠”风尚。职业院校与普通学校不同,在设计第二课堂的教育内容时要结合教育活动融入工匠精神。专业教师要明确以“弘扬工匠精神”为主题,展现活动特色。为此,中职院校可以从开放校园角度出发,邀请工匠大师进校园,激励学生学习工匠精神。同时,中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带领学生到酒店、旅行社观摩工作流程,了解工匠精神在具体工作中的体现。开展此类教学活动能够加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了解。

另外,中职院校还可以通过举办职业技能大赛的方式设计第二课堂活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由教育部发起的,通过技能大赛可以展现职业院校师生的风采,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道德等。在比赛时,教师要全程参与指导学生,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又可以加深学生对职业的理解,发现自己的“短板”,使学生的心理素质、耐心、毅力等得到充分锻炼,完善学生的“工匠精神”,激发学习积极性,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

(三)立足工匠精神,建设校园文化

在中职旅游专业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不仅要注重在课堂教学期间渗透相关内容,还要注重从校园环境角度出发寻找合适的方法渗透。要想渗透某种精神,中职院校可以从建设校园文化的角度出发,在潜移默化间影响学生。一些中职生学习能力较差,一味利用说教的方式渗透工匠精神,会影响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渗透模式。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专业教师可以先与学校领导进行沟通,让他们提供足够的资源。教师正式开始建设校园文化时,可以与学生一起共同设计,增强学生参与感。在建设过程中,加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了解,有效实现工匠精神渗透。

在建设校园文化时,旅游专业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设计公共区域,充分利用宣传栏、公告栏以及墙体,以工匠精神为核心,搜集能够充分体现工匠精神的名人名言。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校园走廊张贴、悬挂优秀毕业生的事例照片,介绍他们身上所具备的工匠精神,以此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3]。另外,旅游专业教师还可以从专业角度出发,结合工匠精神相关内容定期开展讲座、比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其逐渐发展为学校的一种文化,推动学生发展,实现工匠精神的渗透。

(四)构建师资队伍,改变教育理念

在中职旅游专业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需要专业教师格外重视,并利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形成工匠精神,提高职业素养。在此期间,影响渗透效率的主要因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为学生,一方面则为教师。学生需要教师的引导,学校应构建相应的师资队伍,保证有足够的师资在旅游专业教育过程中渗透工匠精神的相关内容,同时完成相应的专业技能教育工作。学校在构建师资队伍时,可以先组织教师开展相关的会议,让他们共同讨论“是否需要渗透工匠精神”“为什么要渗透”等问题,加强专业教师对工匠精神的了解。之后,学校再结合实际情况邀请具有相关教育经验的教师传授教育经验,以此来提高专业教师的能力,让他们意识到在旅游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并掌握相应的渗透方法。

另外,学校还要结合实际问题对师资队伍构建情况进行调整。只结合专业理论知识渗透工匠精神,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其中的内涵,因此学校可以招聘一些相关行业在职人员为教师,这些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在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同时结合真实案例渗透工匠精神。这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匠精神。在与教师沟通后,学生会对未来的工作产生向往,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实现提高专业能力的目的。

(五)注重校企合作,提高职业素养

中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必然会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为此,旅游专业教师在渗透工匠精神时,也可以从这一角度出发,借助相关企业的帮助实现工匠精神的渗透,在实际的工作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4]。旅游专业人才与普通的技术类工人不同,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工匠精神的内容难以具象化,需要学生自身具有较强的信念。所以,教师要在学校教学时为他们提供大量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形成工匠精神的好处。具体来说,旅游专业教师可以简单与企业进行沟通,邀请企业师傅到学校授课,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之后再逐渐加深合作,带领专业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氛围中了解工作内容。校企合作的模式能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能力,也能激励他们不断提升自己,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与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从他们的工作经历中了解什么是旅游行业的工匠精神。最后,学校可以与企业进行深入合作,让学生参与旅游项目,自主完成并提交旅游服务计划。在此期间,学生会对旅游行业的具体工作内容有一个深入了解,并在制订计划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而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综合能力和素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师要想在教学期间渗透工匠精神,就要充分了解工匠精神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当前旅游专业渗透工匠精神的弊端进行分析,找到合适的渗透策略,以此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能力,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工作态度,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工匠中职院校
90后大工匠
国企管理(2022年3期)2022-05-17 01:38:45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当代工人(2019年11期)2019-07-10 14:59:10
工匠赞
大江南北(2016年6期)2016-11-21 21:15:31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8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11期)2014-02-27 14:17:57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