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水源保护区生态文明的自然资源工作思路

2023-01-10 01:20何丽华李建松於新国吕世充
地理空间信息 2022年12期
关键词:水源监测区域

何丽华,李建松,於新国,吕世充

(1. 湖北省地理国情监测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1;2.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1],是国家或区域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家底,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密切。从管理和发展角度看,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共同组成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两个主题,它们都依赖自然资源的禀赋,反过来又影响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生态保护工作主要目标是保水源、保水质,完成“一库清水永续北送”的国家重点保障任务,其中所涉及的自然资源保护利用、生态修复、用途管控、生态价值估算等工作,给自然资源管理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开展丹江口核心水源区(湖北段)生态文明建设监测评价,致力摸清区域内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质与水资源保护、灾害预警与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动态变化和协调平衡关系等状况,可为科学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建议,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一项举措,是履行自然资源管理“两统一”职责[2]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自然资源管理服务水源保护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

水源保护区的水质、水资源与其他自然资源、生态安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基本状况、时空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平衡协调发展关系,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围绕丹江口核心水源区,相关部门开展了大量实践和研究[3-4],对推进该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建立生态补偿制度,促进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5]。由于该区域也是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矛盾较为突出的地区,结合该区域的战略地位、重要作用、保护成效、存在问题和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等方面,计划开展监测评价工作,涉及内容多、关系复杂、技术要求高,必须认真谋划梳理工作思路,提出系统性、持续性和可操作性的工作方案。

1 基本概况

丹江口水库由丹库和汉库两部分组成,丹江口核心水源区(湖北段)主要是指位于湖北省十堰市的汉库部分,包含十堰市的茅箭区、张湾区、郧阳区、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丹江口市,房县的上龛乡、中坝乡、九道乡、大木厂镇、门古寺镇、窑淮镇、姚坪乡、回龙乡,神农架林区的大九湖镇[6]。涉及9个县(市、区),面积约2.1万km2。该区域位于秦岭东西向构造体系的南部边缘,地势高低悬殊,山地、河谷、丘陵地貌单元众多,地形高差大、坡度陡、切割深,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陡南缓,汉江沿线地貌峡谷和盆地相间。汉库主要入库支流有金钱河、将军河、天河、曲远河、堵河、神定河、泗河、芝河、浪河等,水资源量丰富。库区水质全年都在Ⅱ级饮水以上标准,是国内水质最好的大型水库之一。

根据2018年十堰市统计年鉴显示,各类用地占土地总面积占比中,耕地占9%,园地占2%以上,林地占69%,牧草占0.8%,其他农用地占3%以上,居民点工矿用地占2%以上,交通运输用地占0.20%以上,水利设施用地占1%以上。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矿产资源已查明的矿产共有54 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33 种,矿床、矿(化)点共计800 余处[7]。2020 年常住人口320余万人,GDP为1 915亿,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和城镇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自“十二五”以来,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增加了植被覆盖度,增强了水源涵养能力。环境治理措施有力,工业、城镇和农村点源污染得到遏制。重视消落带治理,维持了水生态健康。推动多种举措综合发力,库区水质全达标。土壤侵蚀程度降低,工程和生物措施并举,石漠化治理见成效,生态修复效果明显。持续加大管理力度,保护生物多样性。重视民生建设和乡村振兴,社会经济发展再上台阶。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地表覆盖和土地利用存在波动性变化,消落带经济发展与水质保护存在矛盾,水污染风险因素增多,治理压力仍然存在;水土流失、荒漠化和露天矿山等治理和修复任务仍然较重;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平衡问题需大力解决;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体系尚需健全等等。上述存在的各种问题为我们开展监测评价工作指明了方向。

2 工作目标

2020 年11 月3 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公布,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8]。《十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依托生态资源优势,立足‘山水人文新十堰’目标,以保护国家重要水源地水源安全为中心,探索开展生态补偿机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水源保护协作体制等改革试点,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业,进一步打通十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争取国家重大政策支持,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资源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支持秦巴山片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推进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汉江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建设国家绿色生态典范市”[9]。

基于上述发展规划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自然资源部门的技术优势,通过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等,围绕该区域地表覆盖、土地利用、点源面源污染、生态服务价值、生态安全风险、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质污染、地质灾害风险、生态修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矿产资源开发、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开展常态化、持续的监测活动,统计分析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要素的变化情况,发现自然资源要素的变化规律和趋势。分析自然资源要素和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相关要素的联系,找到变化原因及存在的问题,有效服务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具体工作设想之一是紧扣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任务和职责进行任务设置,明确提出监测评价区域的地表覆盖、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生态安全风险、生态修复、矿产资源开发、社会经济发展等各项具体任务;二是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工作原则[10],设计监测评价的内容和指标,努力摸清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家底、发展变化关系、变化规律、空间分布格局、存在的问题等;三是充分发挥自然资源部门在地理空间数据获取、处理、分析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利用遥感、地理建模和大数据分析等各类技术手段,深入分析各类数据之间的演化趋势、相互关系,重视指标对地理分异现象的分析解释,努力做到监测评价结果更具科学性。

3 计划开展的工作

1)地表覆盖和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利用多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不同尺度的地表覆盖和土地利用现状及历史数据,对区域内自然资源要素的面积、结构占比、地表覆盖波动变化率、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开发效益、集约节约程度、林草覆盖率进行统计分析[11]。对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河)和景观格局变化状况进行分析评价。

2)水质及水资源变化监测。利用多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不同尺度的水域面积、河流长度及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对水资源总量、入库水量、出库总量、库容变化、水质现状等进行监测分析,对水资源供需平衡进行分析预警,对水资源脆弱性、影响水质变化的因素和风险进行分析[12]。

3)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关系动态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和矿产资源普查数据,监测评价矿产资源分布、总量、开发利用量、对GDP的贡献,以及矿山地质环境、矿山治理、生态修复成效等。

4)地形形变和孕灾环境与灾害分布监测。利用干涉雷达卫星遥感等技术,对水库大坝及周边区域进行地形形变监测,分析地表沉降的分布、沉降幅度和成因。利用遥感影像和调查手段,对地质灾害点和区域分布进行监测,获取其数量、分布、变化情况,对孕灾环境因子进行分析,对可能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进行风险评估。

5)自然资源生态安全时空变化监测。利用遥感影像和地面监测数据,以及社会经济数据和大数据等,对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生态敏感性、生态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生态修复成效、生态系统健康、生态脆弱性等进行监测分析,研究其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对生态安全风险进行预警[13]。

6)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收集人类活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生态补偿等相关政策制度和数据,建立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人口和经济等多要素评价指标体系,统计分析各指标的变化和相关关系,筛选影响变化的主要因素,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人口和社会经济之间的发展进行辅助决策支持。

4 工作成效及展望

丹江口核心水源区(湖北段)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平衡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关系面临多种问题。开展区域生态文明监测评价工作,一是可以监测地表覆盖和土地利用变化,发现其变化规律和存在的问题,守护开发利用和保护底线,为提高自然资源治理能力提供依据;二是落实水源保护区功能定位,分析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利用情况,总结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探索水源保护区山地开发利用模式,为实现科学有效管控治理提出建议;三是可以形成全面反映区域总体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成果,开展综合监测评价,揭示自然资源、环境、人口和经济之间存在的联系以及变化情况、成因和矛盾,提出生态补偿相关建议;四是通过开展持续的监测评价,可为区域管理和决策、规划与实施,提供动态和持续的服务;五是所形成的工作思路、指标体系、技术方案、服务成效等成果,可为其他监测评价工作开展提供借鉴。

以丹江口核心水源区(湖北段)为例,所开展的从自然资源分布、污染源调查、资源开发利用、耕地保护,到揭示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要素在时空上的联系与协调的监测评价工作,能够反映一定的规律性特征和现象。但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经过验证的评价方法,以及多频次监测数据获取不足,多层次多维度数据分析不够等问题,评价结论还不够准确,服务自然资源管理的针对性还不够强,特别是在为管理决策相关规章制度建立方面,还不足以提供有价值的支撑,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进行实践和探索,努力提升数据分析评价水平,健全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切实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猜你喜欢
水源监测区域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分割区域
水源探测器
南水源头清如许
区域发展篇
寻找水源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不穿戴也能监测睡眠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