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时民
在临床,像老蒋那样自行加大剂量者并非个例。原因是许多人错误地认为剂量大疗效好;或认为服用药物的种类越少越好。实际上,任意加大剂量的做法有可能带来严重后果。而联合用药可减少各药的剂量,减少或抵消副作用,减轻不良反应;不同峰效应时间的药物联合应用可延长降压作用时间;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合理联合应用,可保护靶器官不受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增加降压疗效。近些年来,联合治疗已经为广大医生所接受,成为高血压治疗的趋势。历年来发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都把联合治疗作为降压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之一。
临床发现,通常只有约30%的患者使用一种抗高血压药就可以维持血压达标,而大部分患者需要联合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高血压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所以,无论何种有效的抗高血压药,往往只能对某一发病机制有效,难以控制其他发病机制。显然,很多时候单一用药无法控制患者的血压。此时就应考虑联合用药。临床实践证明,两种或两种以上抗高血压药物小剂量用药,不但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反而可因药物间作用而抵消副作用,从而达到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提高降压疗效的双重效果。例如,像老蒋那样小剂量利尿剂和钙离子拮抗剂合用,不仅可增加降压效果,还可减少后者所致的踝关节水肿。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考虑联合用药呢?一是单用某种药有效,但降压效果不够满意时;二是同时并存其他疾病而限制某些药物剂量时;三是有明显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患者;四是顽固性高血压患者。
但是,抗高血压药联合用药不能乱搞“拉郎配”,也就是不能随意把几种药物随意组合在一起服用,而是有一定的规律和原则。同一类抗高血压药的联用一般是不提倡的,例如尼群地平与硝苯地平,又如美托洛尔和拉贝洛尔。这样的联用犹如“近亲结婚”,会带来很多弊端。
此外,不宜联用的抗高血压药还有如下几种情况,高血压患者和家人应当注意避免。
1.周围交感神经阻滞剂(利血平、降压灵)与中枢交感神经抑制剂(可乐定、甲基多巴、莫索尼定、雷美尼定)不宜联用,以免过度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诱发嗜睡、心动过缓、心力衰竭或直立性低血压等。
2.β受体阻滞剂不宜长期与噻嗪类利尿剂(尤其是大剂量)合用,以免引起代谢性不良反应,有糖尿病病史者更不宜联用。
3.β受体阻滞剂不宜与周围交感神经阻滞剂、中枢交感神经抑制剂如胍乙啶、可乐定等联用,以免协同减慢心率,引起心动过缓,降低心排出量,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4.禁止β受体阻滞剂与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异搏定)和地尔硫革合用,后两者有负性肌力作用,抑制心脏传导及窦房结功能,合用可引起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
5.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不宜与保钾利尿剂阿米洛利、氨苯蝶啶、安体舒通(螺内酯)和补钾制剂氯化钾、枸橼酸钾合用,以免引起高血钾。
6.优降宁(巴吉林、帕吉林)不宜与甲基多巴、利血平合用,而且在应用期间应避免食用含酪胺的食物,如干酪、红葡萄酒、扁豆等,以免抑制单胺氧化酶时酪胺蓄积,诱发高血压危象及致命性心律失常。
此外,左旋多巴与利血平不宜合用,以免互相抵消应有的药理作用。利血平与硝苯地平(心痛定)合用会影响后者的降压效果。
临床上最常见的单方降压药有六大类、几十种之多,不同的降压药有着不同的作用机理。比如地平类降压药,通过抑制钙离子的细胞内流,从而达到舒张动脉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沙坦和普利类降压药,则主要是通过抑制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从而达到抑制血管紧张,改善血压的作用;利尿剂类药物则通过调节水钠潴留,改善降低血容量,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不同作用机理的降压药物联合用药,能够从不同的方面来降低血压,往往能够起着协同降低血压作用,在降压效果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临床上常见的联合用药方案,如噻嗪类利尿剂和其他抗高血压药合用,利尿剂既可增强多种抗高血压药疗效,又可减轻浮肿;如地平类降压药,其舒张动脉血管的作用会导致脚踝水肿的不良反应,但如果联合应用普利类或沙坦类降压药,则可以减少其脚踝水肿的发生率;地平类药物服药初期,有兴奋交感神经系统,导致心跳加快的副反应风险,而比索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能够有效地控制心率,对于高血压合并心绞痛的患者,两类药物联合使用能起到较好的疗效。
但是,噻嗪类利尿剂和其他抗高血压药合用,也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那就是噻嗪类利尿剂会导致血尿酸的升高。高尿酸患者应避免使用噻嗪类利尿剂。如确需服用利尿剂,可选择低剂量的利尿剂,再搭配氯沙坦钾服用。氯沙坦钾除了有明确的降压作用,也有明确的降低尿酸效果。
如果有些高血压患者选择两种药物联合服用降血压,仍然无法达到有效降压效果,应该考虑用药是否合理,是否针对身体具体情况。可以换服其他作用机理的降压药,也可以考虑再加服其他降压药来控制血压,但需要按照医生的处方加用适合的药物,自己切莫自作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