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季谨防肠道传染病

2023-01-09 08:48:27曾莉
家庭医学 2022年20期
关键词:细菌性痢疾副伤寒喹诺酮

曾莉

夏秋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患者主要表现为腹泻,伴随粪便性状改变,如大便呈糊状或水样,或带有黏液、脓液甚至血液,还可能伴有呕吐、腹痛等症状。严重的腹泻可引起脱水、高烧、昏迷和休克,甚至有生命危险。所有人都可能感染肠道传染病,老人和婴幼儿是易感人群。

夏秋季肠道传染病种类

1.细菌性痢疾。由志贺菌(痢疾杆菌)引起,属于乙类传染病。典型表现为急性腹痛、腹泻,粪便呈脓血便或黏液便,粪便量不多,较少引起脱水;因直肠存在炎症,因而有里急后重的表现,可伴有发热、恶心和呕吐,下腹部及左下腹有明显压痛。大便镜检有较多白细胞,可有红细胞,培养出痢疾杆菌可确诊。

2.细菌性感染性腹泻。包括多种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细菌感染性疾病。但要注意排除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肠结核等。其常见致病菌包括非伤寒沙门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副溶血性弧菌、空肠弯曲菌等。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主要致病菌不同,如沿海地区进食海产品较多,其病原菌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其他地区则以沙门菌属、埃希菌属多见。婴幼儿以机会性致病菌为主,而年长儿以沙门菌属为主。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是儿童和旅行者腹泻的常见致病菌,临床表现多为急性过程,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多为自限性,预后较好。

3.伤寒和副伤寒。都属于乙类传染病。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典型病例以持续发热、相对缓脉、神情淡漠、肝脾肿大、玫瑰疹和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严重的并发症为肠穿孔。副伤寒分别由甲、乙、丙三种副伤寒杆菌所引起。近些年伤寒与副伤寒发病明显减少。

4.霍乱。由霍乱弧菌引起,甲类传染病,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传染性非常强,需要特别关注。一旦发病,为避免疫情扩散,需严密隔离进行治疗。典型表现为无痛性腹泻、呕吐,粪便为米泔水样,粪便量大。非常容易脱水,但很少发热。粪便培养出霍乱弧菌可确诊。目前该病发病并不多,但因其传染性极强,仍然需要特别警惕。

夏秋季肠道传染病的治疗方法

肠道传染病轻症患者可自行好转或经过治疗迅速好转,但是重症患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多脏器衰竭,甚至有生命危险。因此应及时识别病情轻重,及时处理危重情况。肠道传染病的治疗分三个部分。

1.一般及对症治疗。要卧床休息,清淡饮食。腹痛剧烈者可给予解痉药物治疗,但不宜长期用。发热者以物理降温为主。腹泻明显者可给予肠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并给予微生态疗法。

2.液体疗法。补液是各种腹泻的基础治疗,患者在家中即可进行。市售的口服补液盐冲水喝,可补充糖(葡萄糖)、盐(氯化钠)、钾(氯化钾)、碱(枸橼酸钠)这几种因为腹泻而丢失的成分。口服补液主要适用于患者神志清楚,脱水程度较轻,无明显呕吐、消化道大出血等症状。如果患者不能配合,或存在其他口服补液的禁忌证时,要考虑到医院静脉补液。静脉补液遵循“先快后慢”“见尿补钾”等原则。

3.病原治疗。即针对病原体进行相应的治疗。如对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可给予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等抗菌药物治疗。但近年来喹诺酮类耐药株增多,用药时一定要注意耐药情况。对多数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可考虑用喹诺酮类、三代头孢菌素、半合成青霉素联合酶抑制剂等抗菌药治疗。空肠弯曲菌感染可考虑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目前认为,被志贺毒素的菌株感染时不进行抗菌治疗,可能增加溶血尿毒症综合征的发病风险。

防“病从口入”是最好的预防

飯前便后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变质食物,吃熟透食物,保持环境卫生,消灭苍蝇、蟑螂、老鼠等媒介。若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时,要及时去就近医疗机构的肠道门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猜你喜欢
细菌性痢疾副伤寒喹诺酮
2004-2018年葫芦岛市气象因素对细菌性痢疾发生的影响研究*
仔猪副伤寒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诊断和防控措施
猪副伤寒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某市暴雨洪涝对细菌性痢疾发病影响的时间序列分析*
血清白细胞介素及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细菌性痢疾患者中的变化研究
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进展
无氟喹诺酮:奈诺沙星
仔猪副伤寒的预防与治疗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49
临床诊治仔猪副伤寒的建议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