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 贤
如何探究幼儿园新教师成长的规律,让新教师从适应期走向成熟期,成为一名好教师,从而成就好的教育,是笔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近年来,笔者在实践中进行探索,采用了“文化引领——撬动新教师成长的思想支点”“图表梳理——搭建新教师成长的关键框架”“专业助推——赋能新教师成长的动态发展”等策略,以期帮助新教师实现专业成长,使其成为更好的自己。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一个优秀的教师,应是一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的教师。基于此,笔者所在幼儿园不断丰富园所文化的内涵,让园所文化的“精、气、神”走进新教师的心灵,以期通过师德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
近年来,我园新教师数量逐渐增多。虽然这些新教师在来到幼儿园之前已经参加了全市新教师的入职培训,但大多是基础性培训。很多新教师在入职期常会苦恼于如何从学生身份转变为教师身份、如何将书本知识转化为教学经验等问题。对此,我园通过谈话、问卷调查等多种途径,了解了新教师入职适应期的困惑,比如有的新教师认为自己缺乏和家长沟通的能力,有的新教师认为自己缺乏有效的班级管理经验,有的新教师认为自己对师生互动有效性的识别与把握能力有待提高。我园根据新教师的困惑清单,结合新教师的成长需求,在每年开学都会精心策划一场“入职会”,设计“园所文化故事”“班级管理经验分享”“如何做一个受家长欢迎的老师”等主题活动,并邀请园内优秀教师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与教学经验,以榜样人物为园所文化的传播者,让新教师了解“好教师是什么”“好教师为什么”“好教师怎么样”等。“入职会”关注新教师的心理需求,能够唤醒新教师自我发展的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教学信心,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
双型导师是指兼职德育导师和教学导师。德育导师主要负责唤醒与点亮新教师心中的教育理想,教学导师主要负责帮助新教师学会钻研教材、教法,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制定、组织半日活动。我园建立了由园长领衔的导师制,以骨干教师为核心导师成员,要求导师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认真解读相关标准对教师发展的总要求,为每位新教师建立“修德”“修心”“修身”“修性”“教学”等方面的专业成长跟踪档案。同时,围绕这些指标,我园进行定期考核、动态分析,为新教师的成长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鼓励他们做到“心中有愿景,脚下有力量”,对工作有激情、对幼儿有温情、对家长有热情,促使新教师树立立德树人的事业使命感。教学导师要指导新教师学会组织活动、站在儿童视角创设游戏环境、根据儿童的成长需要调整与生成课程方案,鼓励他们大胆地参与园本教研活动,学会对教学活动进行有质量的反思,从而快速地在课堂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入职后的三年,是新教师成长的关键期,也是他们进行专业锤炼的黄金期。幼儿园管理团队应与新教师展开对话,分析他们的优势和不足,为其量身制定成长目标,采用具体的实践策略,确保每位新教师得到最好的发展。
在不同阶段,新教师对于自己的成长需求是不同的。从新教师层面来说,他们应根据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个性特点,结合自身的成长困惑,制定一份具体的成长清单。例如,笔者所在幼儿园的王老师发现,家长有事总是找班内的老教师商量,而不主动找她这个班主任。她主动剖析自己性格,发现自己对如何与家长交流感到迷茫,没有掌握要领。于是,她给自己定下的第一个阶段目标就是每天找几位家长沟通,以快速获得家长的信任。再如,李老师发现自己组织活动的时候,班级的氛围总是闹哄哄的。于是,她给自己定下的第一个阶段目标就是每天观察老教师的站位、说话的艺术、体态语的运用等,从模仿到掌握管理艺术的过程中,她惊喜地发现班上的幼儿变得更加积极、更加遵守班级纪律了。从幼儿园层面来说,幼儿园应根据新教师的不同成长需求组建家长工作探究组、教学常规探究组、班级管理探究组等不同内容的成长助力团队,由骨干教师负责,通过多种形式,对新教师遇到的问题和活动现场进行复盘,并鼓励新教师积极参与探究过程,以促进新教师的专业发展。
幼儿园不仅要关注新教师的成长结果,更要聚焦新教师的成长过程。对此,我园制定了“新教师成长金字塔”,要求三年过三关。第一年为“幼儿教育的保教常规”,具体包括一日活动组织、教学活动、家长工作和教研工作四项常规。第二年为“专业技能关”,具体包括基本技能、观察理解能力、支持性环境创设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为提升新教师的教学能力,我园开展了“我跟名师一起磨课”的活动,利用当地名师的现场教学资源与网络录像资源,引导新教师通过观摩、模仿与创新,快速掌握学科知识、专业技能,提升教学基本素养。我园还举行了新教师育人故事演讲比赛,鼓励新教师讲述自己与儿童之间发生的故事,展现他们的儿童观和专业技能。在活动中,新教师开始关注自己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观察能力、信息技术能力等,从而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不足。第三年为“半日活动质量关”,要求新教师每学期开展一次园级或园级以上的半日活动。我园开展了同题异构等研讨活动,围绕《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进行深度研讨。新教师有着自己的优势,他们能尊重幼儿的“新”想法,用“新”的方式与幼儿共同游戏,记录儿童的故事始终有“新”的反思。
新教师的成长,不能仅止于外部的“扶持”。在新教师成长的过程中,幼儿园要从“扶持”转变为“扶志”,唤醒新教师的信念,促使新教师主动、积极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让新教师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增强自信、不断发现自我,需要幼儿园提供相应的活动情境。我园每位新教师都会收到一份学期任务清单,以“教师观察技能大比拼”为例,新教师要主动探究观察的艺术,完成观察记录。同时,观察探究小组的骨干教师是新教师成长的“后援团”,他们分工合作,有的负责观察目标与内容适宜性的审核,有的负责跟进、指导新教师的观察故事的撰写,有的负责点评新教师的观察故事。在此基础上,新教师撰写的观察故事有了质的飞跃,从初期“只有理论不见儿童的故事”到“包罗万象的儿童故事”,再到“看见儿童成长与教师思考的儿童故事”。此外,我园还举行了观察主题的读书沙龙活动,引导新教师重新认识儿童,让他们思考“自己是否把游戏还给幼儿”“游戏中教师的角色是什么”“幼儿作决定的形式有哪些”等,从而能更适宜地支持不同阶段儿童的成长。我园还大胆放手,让新教师独立做事。比如,在幼儿园“阅读节”活动中,面对“如何在一日活动中渗透阅读活动”“如何指导亲子绘本剧”等问题,鼓励新教师做好文献调查,提供理论支持;鼓励有美术特长的新教师与幼儿共同进行课程环境布置;鼓励语言表达能力强的新教师策划、组织阅读节现场活动。这种方式能够让新教师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特长,在获得专业成长的同时,增强专业自信。
新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既需要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也需要专业阅读与丰富的培训。聚焦幼儿园的班级环境,在培训研讨活动过程中,我园鼓励新教师进行“三问”:一是问书籍,即是否能够通过阅读,找到环境创设问题的解决方法;二是问师傅,即询问老教师是如何思考与解决问题的;三是问团队,即在园本教研中借助集体的智慧,分析自己教学行为的优缺点,反思与调整未来的教学行为。以语言区环境的改造为例,我园为新教师搭建了成长舞台。首先,我园开展了“专业阅读”的活动,为新教师提供《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等专业书籍,要求新教师通过阅读掌握幼儿的核心经验和语言区创设的要点。其次,我园要求新教师对班级语言区进行环境规划设计,设计的环境要凸显语言区开放、立体、流通的特点。最后,我园开展了“语言区材料与幼儿经验生长的规划”的园本教研活动,要求新教师关注应该提供哪些语言区材料、如何进行更替等。幼儿园通过“专业阅读—深度潜思—园本教研”可以拓展新教师的视野,满足新教师的成长需求,让新教师快速成熟起来。
总之,新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提升幼儿园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点。幼儿园要在科学规划中把握新教师的成长关键期,发现他们的成长需求,不断唤醒他们内心的成长信念,促进新教师从教学适应期向教学成熟期转变,使其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