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中应用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研究

2023-01-09 06:37刘琳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27期
关键词:腰丛股骨麻醉

刘琳

股骨粗隆间骨折属于临床骨科常见疾病,主要发病群体为老年人。老年人随着年龄不断增高,很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等相关症状表现,这样就很容易因为外力的作用而使患者发生骨折。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后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使身体机能下降[1]。临床对股骨粗隆间骨折主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但是高龄患者的身体功能较差,对麻醉耐受也不佳,很容易因麻醉不良而导致患者出现血流动力学紊乱,影响整体麻醉效果和术后恢复[2]。所以本文主要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中实施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进步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收治的123 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62 例)和观察组(61 例)。观察组患者男26 例,女35 例;年龄75~95 岁,平均年龄(86.05±5.41)岁;骨折至入院时间1~3 h,平均骨折至入院时间(2.34±0.45)h。对照组患者男27 例,女35 例;年龄74~98 岁,平均年龄(85.08±5.97)岁;骨折至入院时间1~3 h,平均骨折至入院时间(2.31±0.46)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资料均符合《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股骨粗隆间骨折诊断标准[3];②均经过X 线、CT 等影像学诊断确诊;③年龄均>65 岁;④临床资料完整。

1.2.2 排除标准 ①神经阻滞麻醉禁忌证;②腰硬联合阻滞禁忌证;③严重外周神经病变[4];④其他严重骨折[5];⑤肿瘤及其远处转移;⑥同期参与其他研究。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患者选择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具体方法:指导患者选择患侧卧位,将L3~4间隙设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首先进行硬膜外穿刺,之后改为腰麻穿刺针穿刺,刺破蛛网膜到脑脊液流出后对蛛网膜下腔注入0.5%罗哌卡因(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381)3.0~4.0 ml,为其留置硬膜外导管,同时测试麻醉平面。在麻醉起效后开始进行手术,术中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在硬膜外追加2%的利多卡因(西安风华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61020861)4~5 ml。

1.3.2 观察组 患者选择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麻醉,具体麻醉方法:腰丛阻滞:应用神经丛刺激仪和神经丛刺激针,指导患者选择患侧卧位,通过两侧髂嵴高点连线和脊柱正中线的交点向患侧旁开4~5 cm,并将此处作为穿刺点,使神经丛刺激仪和神经丛刺激针连接,设置电流为1.2 mA,频率为2.0 Hz。常规消毒铺巾后垂直进针,在发现股四头肌收缩后将电流调整到0.3 mA,同时保留肌肉的颤动。如回抽无血,可以注入2%的利多卡因2.0~3.0 ml,未发现不良反应者可以继续缓慢注射0.5%的罗哌卡因10.0~15.0 ml,直到手术结束。骶丛麻醉:患者体位不变,选择髂后上棘和股骨大转子连线中点垂线向内开4~5 cm 作为穿刺点,同时将神经丛刺激仪和神经丛刺激针进行连接,电流和频率维持不变。常规消毒铺巾,垂直进针,在观察到阔筋膜张肌收缩后将电流调整到0.3 mA,保留患者肌肉颤动。如回抽无血,可注入2%的利多卡因2.0~3.0 ml,未发现不良反应者可以继续缓慢注射0.5%的罗哌卡因10.0~15.0 ml,直到手术结束。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麻醉效果 包括麻醉后睫毛反射消失时间、24 h 疼痛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及镇痛泵剩余药量。24 h 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6]进行评估,通过一条带有0~10 刻度的尺子进行评价,1 个刻度代表1 级疼痛,记为1 分,分数越高说明疼痛越严重。

1.4.2 恢复时间 包括呼吸恢复时间、唤醒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24 h 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镇痛泵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镇痛泵剩余药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表2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唤醒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恢复时间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恢复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属于临床比较常见且严重的骨折类型,多发生于高龄患者中,临床认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因为高龄患者多存在骨质疏松情况,由于外力撞击或者跌倒等导致下肢突然扭转等形成骨折,而且大部分为粉碎性骨折[7]。但由于股骨粗隆部位解剖结构特殊,这一部位的血运丰富,所以很容易在患者骨折后出现髋内翻,这又对临床治疗造成了一定的难度[8]。

目前临床为了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控制患者因股骨粗隆间骨折而产生的损伤,常需要对患者采取手术恢复骨折的血运,但是治疗成功率和麻醉方式的选择存在一定的关联[9]。所以本文主要比较不同麻醉方法对患者麻醉产生的效果和术后恢复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24 h 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镇痛泵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镇痛泵剩余药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唤醒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明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可靠性。传统的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存在以下不足:①对老年患者进行麻醉时硬膜外间隙普遍存在狭窄,在注入局部麻醉药物后很难得到充分扩散,因此进入椎旁间隙会增加麻醉阻滞范围[10];②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其阻滞平面很容易扩散[11];③椎管内麻醉对交感神经产生阶段性阻滞,很容易使患者因为上述因素导致血液流变学紊乱,特别是针对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将增加其手术后的风险[12]。对患者进行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麻醉则是一种外周神经阻滞方案,不会干扰患者的生理稳定状态,能有效避免传统麻醉的不良影响,麻醉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高龄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手术中应用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麻醉可有效提升麻醉效果,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值得推荐

猜你喜欢
腰丛股骨麻醉
右美托咪定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胫腓骨骨折病人镇静效果及苏醒质量的影响观察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探讨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危重患者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分析
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