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雯舒,牟方宏,安迪,李琳,王鲁燕,李方,朱元民
(航天中心医院1.消化内科;2.病理科,北京 100049)
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对胃镜舒适检查的需求,磁控胶囊内镜应运而生,因其具有无痛苦、体外可控和图片清晰等特点,已在上消化道疾病筛查中广泛应用,是一种全新且有前景的方法。磁控胶囊内镜不仅为畏惧胃镜检查的患者提供了舒适的检查选择,而且可以在老年、急性心机梗死及无法停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中开展。磁控胶囊内镜的应用从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上消化道疾病筛查的人群。本文通过分析2020年11月-2021年12月本院接受磁控胶囊内镜检查患者的资料,研究磁控胶囊内镜诊断上消化道疾病的应用价值,并通过“磁控胶囊内镜检查选择意向调查表”收集检查人群的基本信息和选择胶囊内镜的原因,分析其适用人群特点,以期指导磁控胶囊内镜检查的应用和推广。
回顾性分析2020 年11 月-2021 年12 月该院49例接受磁控胶囊内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检出疑似上消化道肿瘤患者中进一步经胃镜下活检病理证实,同时完善“磁控胶囊内镜检查选择意向调查表”,收集选择胶囊内镜检查人群的基本信息和原因,分析其人群特点及选择原因。49 例患者中,男28 例,女21例,年龄22~87岁,平均(53.87±18.03)岁。
纳入标准:①所有研究对象检查前均排除禁忌证;②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消化道不通畅,已知或怀疑胃肠道狭窄、梗阻、穿孔、肠瘘及消化道大憩室等;②存在影响胶囊正常工作的体内植入设备,如:体内有心脏起搏器或置入其他电子医学仪器者;③特殊人群,如:孕妇,有严重心、肺、肝和肾疾病,不能大量饮水者;④吞咽困难及严重动力障碍性疾病者;⑤改变消化道结构的手术史,如:毕Ⅱ式术后。
使用上海安翰科技磁控胶囊内镜,综合胶囊内镜的磁定位、磁控制和磁导航等专利技术,利用磁球控制胶囊,使胶囊内镜在胃中360°运转自如,无盲区,在10~20 min内依次对胃底-贲门-胃角-胃体-胃窦-幽门行全胃实时检查。胶囊内镜从进入胃内开始,以每秒2 帧的速度拍摄,并将图像传回电脑进行阅片,以保证胃镜检查的完整性和病变观察的精准性。
1.3.1 操作人员控制 磁控胶囊内镜操作者均是通过公司严格专业培训及考核的医师。阅片医师为高年资主治医师,对诊断及鉴别有丰富经验。
1.3.2 患者检查前控制 ①胃腔清洁:检查前40 min,服用5 mL 西甲硅油+150 mL 温水,减少胃内气泡;②胃腔充盈:分次饮入500~1 000 mL 温水(具体以达到饱腹感为宜),以充分充盈胃腔;③链霉蛋白酶去除胃内黏液。
1.3.3 患者检查中控制 少量温水吞服胶囊后,受检者依次采取左侧卧位-平卧位接受检查。为了达到最佳观察效果,操作医师会要求受检者按需改变体位及补充饮水。操作者利用磁球控制胶囊在胃内平移、旋转和翻滚,逐步对胃进行拍照。
癌前疾病是指:将来有可能发展为癌症的良性病变。上消化道癌前疾病主要包括: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和胃息肉。磁控胶囊内镜下萎缩性胃炎诊断标准参照胃镜下萎缩性胃炎诊断标准[1],表现为: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膜下血管显露,黏膜变薄;相应出现胃体小弯皱襞消失,透见网状、树枝状血管;出现黏膜褪色表现;出现可辨别的萎缩界限;满足以上一条或多条者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
传统胃镜为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引入了染色技术。其中,醋酸染色技术因其“醋酸白化”效应,在胃黏膜病变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醋酸喷洒在胃黏膜表面,腺体或者隐窝开口为醋酸深入的通道,使细胞暴露于醋酸的表面积增加,造成腺体黏膜总体变厚、变白,小凹形态显示更清楚,从而增加了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的对比度,因而喷洒醋酸后呈现立体状态,用于诊断癌或非癌的界限,并且可动态观察到癌变部位“白色化”比周围非癌黏膜消失较早。应用这一原理,将醋酸染色技术应用于磁控胶囊胃镜检查中。在检出疑似早癌及胃癌患者中,口服1.5%醋酸溶液20 mL,嘱患者改变体位,使得病变处于重力低位,对可疑病变部位胃黏膜进行醋酸染色,醋酸充分接触2 min 后观察,通过磁控系统调整胶囊与病变的距离,实现病变部位近距离“放大”观察,通过“白化”效应鉴别和发现早期胃癌。
应用SPSS 25.0 软件统计数据,通过磁控胶囊内镜图像资料、胃镜下检查资料及病理结果分析,对磁控胶囊内镜上消化道肿瘤及癌前疾病检出率进行描述性分析,统计并分析患者选择磁控胶囊内镜检查的原因,并对患者家庭收入分布情况行χ2检验,评价其相关性。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检出率为10.20%(5/49),胃溃疡检出率为4.08%(2/49),胃息肉检出率为8.16%(4/49)。上消化道反流性食管炎检出率为6.12%(3/49),糜烂性胃炎检出率为51.02%(25/49),胆汁反流检出率为22.45%(11/49)。
磁控胶囊内镜发现食管上段占位1 例(图1A),胃镜检查提示:食管上段占位性病变,呈菜花样,表面不平,质地脆,接触性出血。其胃镜检查结果见图1B。并予以胃镜下活检病理,提示食管上段中分化鳞状细胞癌(图1C)。磁控胶囊内镜检查上消化道肿瘤检出率为2.04%(1/49)。
图1 食管上段占位Fig.1 Upper esophageal mass
分别对2 例萎缩性胃炎、4 例糜烂性胃炎患者进行醋酸染色,染色后病变更为清晰,虽未发现胃癌及胃早癌,但提高了病变的辨识度。见图2。
图2 癌前病变Fig.2 Precancerous lesions
2.4.1 学历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选择磁控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中,博士学历2 人,硕士学历6 人,本科学历25人,大专学历7人,中专学历1人,高中学历2人,初中学历2人,小学学历3人,文盲1人,完善磁控胶囊内镜检查患者仍以大专以上学历居多,占81.64%(40/49)。其中,本科学历占比最高,达51.02%(25/49)。
2.4.2 家庭年收入情况分布 完善磁控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中,家庭年收入≤10 万元占24.49%(12/49),10 万元<家庭年收入≤30 万元占28.57%(14/49),30 万元<家庭年收入≤50 万元占38.78%(19/49),家庭年收入>50 万元占8.16%(4/49),每两组数据之间进行χ2检验,均P>0.05,每两组家庭年收入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在接受磁控胶囊内镜检查的49 人中进行选择原因调查,17人选择“害怕胃镜检查”,17人选择“一项检查可以同时实现胃及部分肠道检查”,4 人选择“因目前疾病不适宜胃镜检查,比如: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肺功能不全,以及其他疾病”,18人选择“体检,没有必要做胃镜那样痛苦的检查”,0人选择“有商业保险等医疗保障”,1人选择“胃镜检查预约等待时间太长”,1 人选择“未通过无痛胃镜麻醉评估”。患者选择磁控胶囊内镜检查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害怕胃镜检查(34.69%,17/49),一项检查可以实现胃及肠道检查(34.69%,17/49),体检没有必要做胃镜那样痛苦的检查(36.73%,18/49)。
据文献[2]报道,仅2012 年1 年间,新发现胃癌人数就有近百万人,并且超70 万人因胃癌死亡。胃癌在中国癌症相关死亡病因中位居第二[3]。不同分期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有明显差异。早期胃癌无需外科手术,可在内镜下进行治疗,5 年生存率达到90.00%[4]。因此,改善胃癌患者预后的主要措施就是早期诊断和治疗。根据国内研究[5-9]报道,性别、年龄、饮食习惯(喜腌制食物、辛辣食物和油煎食物等)、饮酒、家族史、情绪和压力、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蛋白酶原Ⅰ及胃蛋白酶原Ⅱ过高均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目前,上消化道肿瘤筛查的主要手段有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和电子胃镜检查。钡餐造影在胃癌筛查中敏感性较低,并且存在射线辐射的风险[10]。虽然电子胃镜和内镜下活检依然是胃癌筛查的金标准,但是早癌筛查对于内镜操作人员技术水平有较高要求,并且因检查中存在难以抑制的恶心和窒息感,人们对于胃镜检查本身的接受度就较差,故而胃镜检查筛查作用受到限制。无痛胃镜的开展,虽然提高了人们的接受度,但麻醉有误吸等副作用及禁忌证,也未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的胶囊内镜随着消化道蠕动,依靠自身重力在消化道内边运动边检查,但受限于胃部的特殊结构以及胶囊内镜运动路径不可控,只能观察部分胃腔,容易导致疾病的漏诊[11]。因磁控胶囊内镜具有无痛苦、体外可控和图片清晰等特点,已在临床中得到了应用。本科应用安翰磁控胶囊胃镜系统,通过体外的磁控系统,可以实现胶囊内镜在胃腔内的三维小步长(2 mm)平移以及二维小角度(3°)旋转,能够对胃腔进行360°无死角观察,防止漏诊,达到无痛苦、无创伤、无交叉感染、舒适便捷和准确的目的[12-13]。一项全国多中心双盲自身对照试验的研究[14]纳入了350名患者,结果显示:磁控胶囊内镜发现胃部疾病敏感性为90.40%,特异性为94.70%,其诊断准确性与传统电子胃镜高度一致,达到93.40%。“国家消化道肿瘤筛查及早诊早治计划”引入磁控胶囊胃镜系统作为胃癌筛查的重要手段,大大提高了公众对于检查的接受度和普及率。2018年3 182例无症状人群接受磁控胶囊内镜筛查,共检出7例胃癌患者,胃癌检出率0.22%,这一结果显示:磁控胶囊内镜系统对于胃癌检出较为有效,且人群接受度高[15]。本文纳入的49例患者中,发现1例上消化道肿瘤患者,上消化道肿瘤检出率为2.04%;癌前病变中,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和胃息肉的检出率分别为10.20%、4.08%和8.16%,表明:磁控胶囊内镜在上消化道肿瘤及癌前疾病筛查方面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磁控胶囊内镜检查虽价格较高,但选择该检查者却与收入多少无关。对患者选择磁控胶囊内镜检查的原因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磁控胶囊内镜不仅为畏惧胃镜检查的患者提供了舒适的检查过程,而且是常规胃镜检查的重要补充,在畏惧胃镜检查、现有疾病或其他条件无法实现胃镜检查的患者中发挥了重要的筛查作用,也体现了磁控胶囊内镜在无法完成胃镜检查患者(如:有无痛麻醉评估禁忌)中的优势。
郜玉兰等[16]研究表明,食管中上段黏膜的观察不够全面与胶囊内镜滑落较快有关,磁球的外在引力可能不足以抵抗食管的蠕动力及吞咽力。本文中,磁控胶囊内镜发现的食管上段占位,考虑与食管占位造成局部管腔狭窄可致胶囊内镜停留有关,若为食管癌早期病变,则容易造成漏诊。目前,磁控胶囊内镜仍存在技术上的局限性,不能进行病理活检和对病变进行相应治疗[17]。本文中磁控胶囊内镜发现的食管占位,临床高度怀疑为食管恶性肿瘤,但患者仍需完善胃镜下活检来明确诊断。不能取活检获得可靠病理结果是磁控胶囊内镜现阶段的主要缺点,特别是对于早期癌症的发现和诊断。现阶段为进一步提高磁控胶囊内镜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本科将醋酸染色应用于磁控胶囊内镜检查过程中。首先使用磁控胶囊内镜对胃黏膜病变进行筛查,服用醋酸溶液后借助体位改变,对可疑病变部位胃黏膜进行醋酸染色,利用磁控系统,实现病变部位的近距离“放大”观察,再通过“白化”效应鉴别和发现早期胃癌。
综上所述,磁控胶囊内镜在上消化道肿瘤及癌前疾病筛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醋酸价格低廉,醋酸染色操作简单,将醋酸染色应用在磁控胶囊内镜检查系统中,在不增加原有成本的基础上,可提高诊断准确性,但本研究醋酸染色仅用于观察胃内数例萎缩性胃炎患者,仍需要更多的经验积累和结果来证实醋酸染色在磁控胶囊内镜检查中对胃癌及胃早癌的鉴别价值和意义。磁控胶囊内镜舒适且可控,根据选择意向调查结果分析,其更适宜在畏惧普通胃镜检查、希望同时完善胃镜及小肠镜检查以及体检的患者中推广应用。但本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小的不足,结果可能出现一定的偏倚,仍需要今后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