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香梅,刘爱民,况晶,杨雪澜,任权,沈文拥
(1.川北医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2.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 消化内科,重庆 408000)
目前,食管碘染色是临床中最常用的早期食管癌筛查手段[1-2],其简单易行,可用于病变边界的标记。早期食管癌或食管癌前病变的治疗首选内镜下手术,常用方式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3]。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ESD治疗时,病变边界标记常用碘染色,但食管碘染色经生理盐水冲洗后,会有部分患者出现胸腹疼痛[4-5],甚至需要肌注止痛药物干预。为减少患者ESD术后出现胸腹疼痛状况,本研究着重探讨维生素C在食管碘染色后行ES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9月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68 例食管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碘染色后行ESD治疗。A组(n=31):术前胃内注入0.4%维生素C生理盐水40 mL,再行食管碘染色,碘染色完成病变标记后,用0.4%维生素C 生理盐水20 mL 冲洗食管,再用生理盐水冲洗,然后行ESD治疗;B组(n=37):食管碘染色完成病变范围标记,常规生理盐水冲洗碘液,然后行ESD治疗。A组中,男16 例,女15 例;年龄39~84 岁,平均(60.10±11.95)岁;B 组中,男14 例,女23 例;年龄28~79 岁,平均(58.46±11.4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纳入标准:①18~90 岁;②食管癌前病变和食管早癌患者;③性别不限。排除标准:①术前有明显咽喉部、胸痛和腹痛者;②环周ESD,术中和术后穿孔者;③碘、维生素C过敏者;④甲亢患者。
1.2.1 设备 胃镜(潘泰克斯EG-2990i和开立EG-550L)、CO2泵(上海减压器厂有限公司)、高频电刀(Dual 刀/鲲鹏黄金刀)、注射针(波士顿科学公司)、热活检钳(南京微创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尼龙圈(奥林巴斯)。
1.2.2 试剂 二甲硅油散(健亨)、链霉蛋白酶(得祐)、甘油果糖[华仁药业(日照)股份有限公司]和丁溴东莨菪碱(烟台鲁银药业有限公司)。1.2%卢戈氏碘溶液由涪陵中心医院药剂科配置:碘12 g+碘化钾24 g+蒸馏水1 000 mL混合均匀。0.4%维生素C 生理盐水溶剂:维生素C 2 g+0.9%生理盐水500 mL溶解配置。
所有患者均在麻醉科医师支持下,气管插管麻醉后,实施内镜下手术治疗。患者先口服二甲硅油散消泡,口服链霉蛋白酶消除胃内黏液,术前10 min肌注丁溴东莨菪碱20 mg,全身麻醉下行气管插管,麻醉显效后,再予以胃镜检查。A组:在碘染色前胃内注入0.4%维生素C 生理盐水40 mL,予以食管碘染色,碘染色后用一次性黏膜切开刀标记,用0.4%维生素C生理盐水20 mL冲洗食管,再用生理盐水冲洗,标记后,按ESD常规步骤剥离病变,观察胃底和胃体情况(图1)。B组:在碘染色前常规用生理盐水冲洗,食管碘染色后,完成病变范围标记,常规用生理盐水冲洗碘液后,再行ESD 术剥离病变。比较两组患者ESD 术前、手术结束时胃体黏膜情况变化。手术时间:麻醉完成进镜开始至手术完成的时间,以手术记录单为准。
图1 维生素C在食管碘染色后ESD术中处理过程Fig.1 Treatment of vitamin C in the operation of ESD after iodine staining of esophagus
卧床休息,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24 h,吸氧(2.0~3.0 L/min),术后禁食72 h,常规予以生理盐水100 mL+奥美拉唑注射液40 mg 静脉滴注,8 h一次抑酸护胃、补充电解质、维持内环境稳定和营养支持等治疗,补液量约2 500 mL,常规使用头孢呋辛钠1.5 g,每12 h 一次,预防感染,使用疗程为1 d,若有发热,则用3 d。
1.5.1 主要指标 ①术后24 h 内疼痛情况:采用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评分:0分为不疼,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②镇痛药物使用率:Wong-Baker 评分≥4 分时,应用镇痛类药物;③内镜下胃体黏膜术前术后比较:术后胃体黏膜见大量黏液附着,冲洗后黏膜充血、肿胀、糜烂有变化,记为“1”(图2),无变化,记为“0”,再比较两组“1”的占比。
图2 食管ESD术前胃内未注入维生素C溶剂Fig.2 Gastric fundus without vitamin C irrigation before esophageal ESD operation
1.5.2 次要指标 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标本横径和术后24 h内咽喉部不适发生率。
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²检验,1≤T <5 用连续校正公式,T <1时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A 组和B 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4.26±12.18)和(55.86±11.94)min,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t=0.55,P=0.586);标本横径分别为(1.54±0.76)和(1.86±0.84)cm,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P=0.100);A 组术后24 h 内出现咽喉部不适26 例(83.87%),B 组32 例(86.49%),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09,P=0.762)。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operation condi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 组和B 组胸腹部疼痛评分分别为(1.29±0.59)和(3.54±1.26)分,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3,P=0.001)。术后镇痛药物的应用,A组0 例(0.00%),B 组5 例(13.51%),4 例患者Wong-Baker 疼痛评分为4~6 分,肌注弱阿片类镇痛药物盐酸布桂嗪100 mg 止痛,1 例患者Wong-Baker评分为7 分,肌注强阿片类镇痛药物盐酸哌替啶100 mg 止痛,均于10 min 后起效;采用Fisher 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患者镇痛药物使用率(0.00%和1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术前和手术结束时内镜下黏膜变化情况,A 组记为“1”的5例(16.13%),B 组有29 例(78.38%),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26.15,P=0.000)。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on condi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食管癌作为最具侵袭性的消化道肿瘤之一,是世界第七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居癌症相关死亡原因的第六位[6],其演变过程从轻中度增生性改变到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再到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继而发展成为早期食管癌,临床上把早期食管癌前变化的病理过程称之为癌前病变。
临床中最普遍的筛查方式为内镜下食管碘染色,其筛查并标记病变的可行性较高,使用Masaki 法将碘染色结果分为4 级:Ⅰ级为比正常食管黏膜染色深;Ⅱ级为正常表现;Ⅲ级为淡染区,多见于轻度和中度不典型增生和萎缩等;Ⅳ级为不染区,多见于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和浸润癌[7]。近年来,随着新型内镜诊疗技术的发展,食管早癌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利用滤光器将内镜光源进行过滤,发出窄带光谱对食管胃疾病进行诊断,无需染色,即可提高黏膜对比度,检出率高达92.00%,且采集的图片清晰[8]。国外一项对比分析卢戈氏碘染后内镜检查和NBI技术内镜检查效果的前瞻性研究[9]中,纳入334 名患者,参与多家机构意向治疗,结果显示:NBI检出特异性达到79.90%,而卢戈氏碘染色内镜特异性只有66.00%。虽然NBI的特异性更高,但其价格较昂贵。在针对食管早癌和癌前病变的检查中,中国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专家共识意见(2019年,新乡)[10]首选的筛查方式仍然是卢戈氏碘染色。
中国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2015年,北京)[11]指出,对于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M1期癌、M2期癌以及术前评估无可疑淋巴结转移的M3 期癌,ESD 为首选治疗方案。日本也有指南[12]指出,对局限于上皮层或上皮固有层的病变,推荐使用ESD剥离病变并取活检。
目前,临床上大部分食管ESD术前均通过碘染色确定边界,碘染色后病变边缘显示更为直观,便于精准标记,防止病理标本侧切缘阳性。有研究[4,13]显示,食管ESD 术后疼痛发生率约53.80%。食管本身无感觉神经支配,切割时不会引起疼痛,患者术后疼痛多由于炎症、胃酸反流刺激导致。碘具有弱氧化性和弱腐蚀性,食管碘染色后,会造成食管黏膜急性病变,多余碘流入胃内,导致胃体黏膜充血、肿胀、糜烂,患者发生烧心和胸腹部疼痛等不适,少数患者疼痛剧烈,若时间过长,会出现糜烂出血性胃炎。应用医用硫代硫酸钠可使碘还原成无毒的碘化钠,减轻碘的腐蚀性副作用,降低急性胃黏膜病变的发生率,但硫代硫酸钠价格昂贵,获取困难[14]。维生素C溶液同样具有还原碘单质的作用,和医用硫代硫酸钠相比,在价格、止痛效果和保护黏膜上更具有优势[5,15]。本研究发现,在食管碘染色的ESD中,碘染色后完成标记,仅用生理盐水冲洗,大部分病例在手术结束时,胃体黏膜可见大量白色黏液附着,冲洗后见黏膜充血、肿胀和糜烂,手术时间较长者,可见黏膜少量渗血;而在碘染色前,胃内注入维生素C 生理盐水溶剂,可使流入胃内的多余碘液立即被维生素C还原脱碘,避免了胃黏膜急性损伤,碘染色完成标记后,再予以维生素C生理盐水溶剂冲洗,可还原食管内多余碘,避免食管黏膜损伤。本研究结果提示,A组ESD术后胸腹部疼痛明显减轻,也无需使用镇痛药物。
综上所述,在食管碘染色标记的ESD术中,使用维生素C生理盐水冲洗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增加患者舒适感,可在临床推广应用。但本研究是回顾性研究,样本量较小,仍需进一步前瞻性、多中心和大样本研究来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