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生璇
(白银市平川区王家山镇幼儿园 甘肃 白银 730900)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在农村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民俗文化很少设计,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校缺乏意识,幼儿园根本没有考虑到将民俗文化纳入到幼儿园教学课堂上,幼儿园没有合理利用优秀民族文化资源,设立相应的课程和体系,对民俗文化发展认知较低,重视程度也不高,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支持让民俗文化贯穿幼儿课程。第二,幼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也不高,农村的幼儿园大部分老师学历不是很高,首先老师自己对于民俗文化的认识就不是很多,老师的意识也比较淡薄不会考虑将民俗文化和幼儿课程联系,有极少数幼儿园有老师想法在幼儿课程中融合民俗文化的教育,但是老师的能力有限,融合方法和形式都较浅,对于民俗文化在农村幼儿园艺术活动中应用起来没有产生任何实质性的效果,第三,在农村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有限,农村地区经济条件落后,要在幼儿园中开发民俗文化课程需要大力的人力物力,没有资金和政策的支持这项活动很难开展,而且设立民俗文化课程后需要专业的老师对学校的幼师进行培训,在农村邀请一个专业人士也比较困难,培训的经费这些都很难解决。第四,家长不配合,很多的家长因为忙于工作,将孩子放到幼儿园之后很少参与孩子的学习,尤其是农村的孩子,家长把孩子放到幼儿园之后就去地里务农,到了接送孩子的时间,让孩子的爷爷奶奶去幼儿园门口接送孩子,幼师很少能见到幼儿的家长,要开展民俗文化课程,需要幼儿家长的积极参与,但在农村也很难实现。
幼儿园没有列入到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范围中,政府和相应的主管部门很少关注农村幼儿园的情况,很多农村幼儿园都是学校自己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学生的人数也较少,笔者研究的这个农村幼儿园是该区比较落后一个村学校附属的幼儿园,在幼儿园里有20个学生,大班有9个幼儿,中班有6个幼儿,小班有5个幼儿,幼儿园一共有三个幼师,他们轮流给大班、小班和中班上课。政府和相关部门关注幼儿园一般都是了解招生相关问题,很少了解民俗文化在幼儿园的设立和实施相关情况,而且幼儿园的经费特别紧张,所以设立民俗文化课程对于该幼儿园来说也就成了一大难题。
笔者经过研究发现,在部分相对发达的地区幼儿园观念超前,他们已经在幼儿园教学课程中纳入民俗文化的学习,但老师还是比较功利化,把学习民俗文化作为了一个考核学生的指标,有的地方在幼儿园日常考试中会设计考一些民俗文化知识,幼师在教学的时候也将重点放在教学生学会背会记会民俗文化知识点,忽视了文化的内在价值。民俗文化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文化观念的重要载体,它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记住某些知识点,而是让幼儿从小就学习我们国家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
因为农村幼儿园老师没有受过任何关于民俗文化的培训,也没有参加过此类的专题讲座,大部分幼师对民俗文化课程如何设置一无所知,不了解切入点、不了解如何开展民俗文化活动、不知道如何优化设计民俗文化课程体系等,就算有的地方设计,幼师也只是了解最表面的东西,老师也很难理解到更深层次。反馈评价是检验能否到达我们预期效果的一个重要方法,老师要根据反馈结果和评价的内容改进完善不足之处,让民俗文化课程更有针对性、高效性。虽然目前有些幼儿园设立了民俗文化课程,但是体制机制并不完善,评价和反馈机制也比较落后。
幼儿园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要通过在人文环境中不断的进步才能满足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因此幼师要积极引导幼师形成健全人格。将民俗文化引入幼儿园课程,能让幼儿离优秀的民俗文化更进一步,让民俗文化进入幼儿的生活,帮助幼儿到自己所处的文化大背景下,感受幼儿生命本真。让民俗文化进入到幼儿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知道幼儿园是孩子步入人生路第一个阶段,孩子离开了父母的照顾,开始独立学习、独立社交,独立去思考问题,因此老师要多关注学生的生活和情绪,根据幼儿的个性,有针对性的向幼儿传授知识和生活的技能。民俗文化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大自然的淳朴,例如向一些民间杂耍、有民族特色的舞蹈、歌曲等,豪迈的蒙古歌曲听起来让人心旷神怡,婀娜多姿的新疆姑娘舞动着美妙的身姿,韵味十足让人看了不禁感叹新疆舞蹈的魅力,还有很多的民俗文化都可以让人心灵受到洗涤。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一个民族只有文化足够强这个国家实力才足够强,因此老师要在幼儿阶段,就指引学生学习民族文化,促进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感,在幼儿阶段就为学生民族文化价值观的树立奠定基础。幼儿园和幼师在幼儿园课程中引入民俗文化有助于本土优秀文化的发展,引入优秀民俗文化课程能够丰富幼儿的学习和生活,像抛绣球等游戏能够满足小孩子的好奇心和玩心,让学生在游戏中增强体质也让幼儿了解抛绣球这项民俗活动的意义。
民俗文化让人能感受到浓烈的生活气息,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引入民俗文化,能让幼儿对自己家乡的情感更深。尤其是农村的孩子,他们生长在较差的环境之下,可以说他们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老一辈的人对家乡都有难以割舍的情感。老师要从小引导幼儿以后走出大山要感恩大山,让幼儿常怀感恩之心,从小就热爱自己的家乡。
优良的民俗文化代代相传,中华民族有很多优良传统美德,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等,老师向幼儿讲授优秀传统美德,可以让幼儿从小传承优良美德,在日成生活中幼儿也会以高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例如,老师再向幼儿讲授有关勤俭节约的典型案例后,幼儿可能就会有意识的去改变自己浪费的坏习惯,形成勤俭节约的意识,幼儿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会伴随我们的一生。因为幼儿还没有接触社会,才刚刚开始了解和认识社会和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老师要从小给幼儿灌输优良美德,让幼儿从小就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养成良好的习惯。幼儿学习民俗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影响幼儿的审美,幼儿刚开始学习,他们还没有真正的美与丑的含义,而是在不断的学习,观察别人对于这个事物的影响,然后再形成自己的看法。例如,起源于古代的“剪纸艺术”、 “刺绣艺术”一直被人们流传到了现在,老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剪纸的形状、颜色等,让幼儿自己表述剪纸的魅力之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在生活中发现美。
民俗文化在农村幼儿园艺术活动的应用必须被认可和肯定。第一,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要加强意识,给经济条件较差的偏远农村地区提供资金、人才、技术的支持,积极引导农村幼儿园设立民俗文化课程。第二,幼儿园也要重视民俗文化与幼儿园艺术活动的融合,对老师进行专业培训,在教学资源充分的条件下展开民俗文化与艺术活动的融合活动,第三,老师要转变观念,加强学习积极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培训,提升专业能力。第四,家长要重视幼儿民俗文化意识的培养,和幼儿园及老师们积极沟通,互相协作,提升幼儿文化素养。
民俗文化要进入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需要幼儿园和家长共同协作。幼儿园可以积极组织一些像“做剪纸”等民俗文化感较强的作业,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老师并在上学时将幼儿的作品向同学们展示,让同学们挑选完成度最好的作品,老师对优秀作品的学生提出表扬并奖励小红花,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也让幼儿对剪纸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老师要将地方文化和民俗文化融合,激发幼儿对民俗文化学习的兴趣,让幼儿的情感得到抒发。例如,老师可以向幼儿讲授所在村每年正月十五都会举办的社火活动,告知幼儿社火活动的由来和举办时间特殊的意义,让幼儿知道民俗文化就在我们的身边。
综上所述,民俗文化历史悠久,将民俗文化与幼儿园艺术活动相融合,可以让幼儿从小就接触优良文化,有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农村地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幼儿园、幼师、家长要互相协作,为孩子创造一个传承民俗文化的基地,提升幼儿的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