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国油气产量稳中有增,原油产量1.99亿吨,增幅2.1%;天然气产量2052.6亿立方米,增幅为8.2%。其中,页岩油产量240万吨;页岩气产量230亿立方米。同期,国内石油表观消费量呈现近年来少见的负增长,石油对外依存度降至72.2%;天然气消费增长12%,对外依存度升至46%。预计2022年,国内石油消费增长由负转正,对外依存度将再次恢复增长;天然气消费增速放缓。
3月29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将着力增强国内能源生产保障能力,切实把能源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按照“指导意见”,今年,全国能源生产总量将达到44.1亿吨标准煤,原油产量2亿吨,天然气产量2140亿立方米。这也是继2015年原油产量达超2亿吨后,首次重回2亿吨。今年国内经济稳字当头,全国各地一大批投资建设项目纷纷集中启动,这将拉动国内石油和成品油终端需求保持增长。预计2022年国内石油表观消费7.38亿吨,同比增长3.6%;成品油消费3.96亿吨,同比增长3%。而随着国内石油市场强监管政策持续,各大炼油企业“减油增化”效果继续呈现,预计成品油产量同比基本持平,净出口规模进一步下降,但仍将在2000万吨以上。
国内原油产量重回2亿吨,意味着国内至少要有2亿吨原油自给能力,这条底线也是石油安全的红线。最近10年,国内原油生产与消费缺口从2.5亿吨增至5.13亿吨,原油增产压力不断加大,对外依存度也从55.2%上升到72.9%。在地缘政治更趋复杂的当下,如何立足国内,实现合理范围内的原油自给,事关我国石油安全。问题的关键是,增产不仅仅是主观意愿问题,更是潜力和空间问题。从潜力和空间看,根据自然资源部《全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查开采通报(2020年度)》显示,2020年我国石油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3.22亿吨,同比增长17.7%,2018年以来保持持续增长;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0514.5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0%;页岩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918.27亿立方米,同比下降74.9%;煤层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673.1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50.5%。可见,国内原油产量重回2亿吨还是有资源基础的,其主要制约是在国内石油资源品质出现数量级劣质化的同时,生产关系并没有实现相应转换,出现生产关系不匹配生产力情况,应及时调整。具体而言就是“立足国内”,确定科学合理的勘探方向和生产方案,建立地质工程一体化、科研生产一体化,突出效果,建立勘探开发一体化、地面地下一体化,突出效率;建立技术经济一体化、项目管理和实施一体化,突出效益。以此为抓手,上下齐动,释放体制机制活力,真正实现全要素生产率最大化。
受地缘冲突、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国际能源价格高涨,我国对外采购油气面临风险上升。一季度我国天然气进口金额同比增加68.7%,但实际进口量减少5.1%。随着西方对俄罗斯石油实施禁运而引发的供应担忧进一步凸显,将对我国能源进口格局造成严重冲击,在此情势下,我国油气安全形势更趋严峻。长期来看,我国将以全方位提升能源自主保障能力建设为目标导向,在加大国内常规、非常规和新能源开发力度基础上,着力推动跨境管道天然气扩容增量,进一步深化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等周边国家的天然气合作。立足双边战略、规划、机制对接,继续巩固同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伊朗等中东国家的油气合作,积极推动全产业链合作,不断充实丰富能源合作内涵。立足双边签署的“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着力加强与阿根廷等拉美油气资源大国的能源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