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长虹
在数字化时代,商业形态受网络协同、数据智能的极大影响,具有螺旋协同的效应,动态竞争效果明显,新业态也是不断涌现。总的来说,数字时代对商业形态的重塑表现在多个方面:第一,智能科技持续改造传统产业,新旧业态呈融合发展趋势。第二,云计算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创新门槛极大降低。第三,新模式快速迭代,独角兽成长周期不断缩短[1]。第四,传统单体企业间的竞争关系演变为平台化企业间的竞合关系。
数字时代的影响不光体现在生产端,也体现在消费端。根据2019年波士顿咨询公司、阿里研究院和百度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解读中国互联网新篇章:迈向产业融合——中国互联网经济白皮书2.0》对中国消费者调研的数据,中国消费端的数字化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中国消费者购物路径的数字化触点正在增加,消费者在线上消费和线下消费的触点进一步融合,在不同触点间的切换转化也更加频繁。
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过程中,要利用好各种设施、技术和场景创造新的体验,实现供给侧和需求侧全要素、全生命周期场景的数字化升级,推动业务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借助虚实结合形成新的消费场景、消费内容、消费层级,引领和发展高端国际化消费[2]。
数字文旅利用物联网技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实现与多种服务设施、场景和人的连接,创造出新服务和新体验,从而催生新消费。
近年来,研究旅游的学者开始关注游客的心理幸福感,如《旅游者幸福感:概念化及其量表开发》一文探讨了旅游者在旅行过程中幸福体验的内涵和维度,开发得到包含6个维度、23个测项的旅游者幸福感量表。其6个维度分别是积极情感、控制感、个人成长、成就体验、社会联结和沉浸体验,它们共同构成旅游者幸福感的初阶因子,并同时受旅游者幸福感这个高阶因子的影响[3]。
数字文旅旨在着力提升游客获得感和幸福感,在探索对数字文旅体验升级的可行性和受众研究中,需要重视和评估旅游者的幸福感程度,进行可推广性的实证检验,不断优化和改进数字文旅的技术形式与产品创造,以通过文旅IP+数字化场景提升游客的获得感,并建设和改造一批文旅综合服务设施,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2021年,元宇宙概念引发业界与学界广泛关注。元宇宙产业链由硬件层、软件层、服务层、应用与内容层组成[4]。硬件层具体由包括芯片、传感器、微投影器件的零部件,包括显示屏、摄像头、语言识别等的交互设备和输出设备,包括5G、物联网等的网络基础设施组成;软件层包括信息处理和系统平台;服务层包括平台分发、渠道销售、内容运营;应用与内容层包括房地产、教育、医疗、工程等的B2B和包括社交、直播、游戏等的C2C。元宇宙产业链还可以分为基础设施、人机交互、去中心化、空间计算、创作者经济、发现、体验这样由内到外的七层[5]。
数字文旅生态系统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人的体验为核心,以平台思维整合技术、管理、服务和市场,深度融合产品、场景、时空、虚拟和现实,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和更沉浸式的体验。一方面,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中的现实场景是元宇宙的天然入口,能够满足游客物理在场、虚拟感知的沉浸体验,有望成为元宇宙产业链中的关键应用场景,如虚实融合的主题公园、展馆、景区等。另一方面,技术为游客创造全新的体验模式和新的幸福价值。元宇宙对消费者体验具有几重积极价值:
元宇宙可以开创新空间。它促进实体空间“上云”,创造数字化全景地图、手绘地图、虚拟现实参观等,打造“数字孪生景区”。比如,“全景故宫”将故宫一砖一瓦“搬上”云端,创造逼真游览视角,实现“指尖漫游”。同时,它令虚拟空间走入现实。元宇宙可以将游戏、动漫等虚拟场景落地现实场景,线上线下联动还原梦幻世界,打造极致体验。比如,松花江冰雪嘉年华打造《和平精英》手机游戏主题园区,利用迷宫、雪雕和音乐立体还原游戏世界。通过全息投影、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发展,元宇宙也让墙壁等平面空间拥有无限可能,焕发新活力。比如,全息餐桌将桌面、餐具等作为投影区域,创意展示小人制作食物过程,使用餐妙趣横生。最后,元宇宙通过车载技术使技术设备和数字内容流动起来,真正使数字文旅走入群众“家门口”。比如,内蒙古博物院首创数字流动博物馆,利用车载数字设备展示馆藏文物,巡展至村落、小学等,实现数字惠民。
元宇宙能驱动新创意。随着体验型科技迅速发展,多种交互体验技术带来极致感官享受,推动创意体验应用。增强现实可以带来互动体验。“AR视界·台州府城”互动体验馆就基于多媒体和互动感应外设的展示方式,让置身其中的旅客仿佛穿越历史。全息投影激发新创意,德国Circus Roncalli马戏团用全息投影取代马戏团中原有的动物表演,杜绝残忍的动物训练,逼真又奇幻的光影效果,成功将创意体验与动物保护结合起来。元宇宙带来高清视觉盛宴。北京华熙LIVE·五棵松广场“致敬达芬奇”全球光影艺术体验大展环绕式放映利用1200幅达芬奇画作制作的45分钟高清影像,让观众全方位体验名画细节之美。元宇宙还能带来科技触觉体验。英国伦敦皮特里埃及考古博物馆借助3D激光扫描技术与动作识别技术,通过可穿戴设备,让旅客既可以看到3D影像,还可以体验文物触感。
为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变化,必须发展数字化文旅产业,从空间消费转向时空消费,从虚拟化转向虚实融合,从服务升级转向体验升级。
虚拟旅游使得随时游览、随处消费变为可能。借助空中下载技术(OTA)、直播平台等突破游览的空间和时间限制,让旅游不再是基于异地属性的实地消费和实景体验,而是成为日常生活中的数字消费。数字文旅平台旨在捕获游客零散消费时间,引爆注意力经济,通过各种数字文旅APP和小程序等捕捉消费者碎片化时间的端口。同时,要促进夜间文旅消费持续增长和多样化发展,通过催生沉浸式夜游、科技光影秀等创新的夜间文旅产品,满足游客体验夜景观光、夜间演艺等需求。
数字文旅不能只停留在线上、虚拟化上,还要进一步推动线上用户转化为文化场馆和旅游景区的实地游客和线下消费者,使用户、信息和消费在虚拟空间和实体空间之间充分互动交融[6]。
一方面,数字化可以通过促进融合路径多元化,将文化内容与数字娱乐充分融合,采取“游戏+虚拟游”“动漫+云展览”“电影+沉浸式体验”等方式,构建数字“虚拟文化空间”,带动由虚拟体验形成的周边产品消费[7]。另一方面,数字化可以通过推动融合场景丰富化,在包括景区街区、城市公共空间、文化场馆等场景中嵌入数字化技术,实现整个空间场景的虚实融合,给游客提供沉浸式的游览体验。
数字文旅要加强人文关怀,用“数字化+人文关怀”实现对特殊游客群体的智能化辅助和导览,如上海世博会“智慧世博馆”小程序运用“口述影像”重构导览词等方式,帮助盲人游客独立完成信息查阅和参观游览[8]。数字文旅要通过促进文化、旅游与数字技术的相互融合,为游客提供身临其境的心理体验,例如故宫博物院箭亭广场的高科技互动艺术《清明上河图3.0》,就是通过模拟与实景相符的视听场景,让游客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北宋汴京风貌[9]。
幸福产业,也被称为幸福导向型产业,是指以满足人由生存到发展的多元幸福诉求为导向,以健康、绿色、时尚、智慧为特征的新兴产业,包括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生等产业[10]。传统的“幸福产业”领域主要为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健康产业、养老产业、教育培训产业,随着新兴技术的出现,可以通过智慧赋能补充医学美容与养生、保险、数字娱乐、智慧城市、智慧出行以及物流等新兴“幸福产业”领域。
要发展智慧赋能的体育产业。互联网场景下的体育产业呈现出以下的发展特征。一是在模式探索方面,行业参与者和大量社会资本涌入市场,企业处于商业模式探索阶段。二是在大数据方面,数据成为重要资产,是一系列活动的基础性支撑。三是在跨界融合方面,体育行业与旅游、传媒、会展等业态融合发展崛起。四是在技术创新方面,体感技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投影等创新技术实现价值提升。总之,体育市场业态更新,体育消费的定义不再局限于实体消费,已拓展为产业内多个维度的综合呈现,如体育用品消费、运动场地消费、体育旅游消费、体育培训消费和体育赛事消费等。
为更好地打造数字文旅消费高地,广州不应只停留在数字化连接层面,而要更进一步,打造数字生态——文旅元宇宙。数字文旅要在实现与多种服务设施、场景和人的连接基础上,创造新服务和新体验,未来需要更加聚焦数字化生态系统的构建[11]。具体的构建措施可以归结为要在需求侧和供给侧实现数智化模式、虚实融合、时空融合、体验升级四个方面。
第一,在数智化模式方面,实现供给侧和需求侧全要素、全场景、全生命周期等的数据智能化[12],落实旅游目的地智慧化解决方案,推动组织创新、业务创新、服务创新和产品创新。
第二,在虚实融合方面,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沉浸式体验,使用户、信息和消费在虚拟空间和实体空间之间充分互动交融[13]。
第三,在时空融合方面,创新空间利用方式,实现文旅内容与多种生活空间的融合,同时强化时空消费属性,实现随处可游览、随时可消费。
第四,在体验升级方面,应以人的体验为核心,为消费者提供更高效的交互、更有质感的体验和更便捷的信息[14],提升人的愉悦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总之,要建设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以人的体验为核心,以平台思维整合技术、管理、服务和市场,深度融合产品、场景、时空、虚拟和现实,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和沉浸式体验的数字文旅生态。